APP下载

微时代社会思潮传播的主要特征与引领路径探究

2022-06-30曹宁李暄龚晓伟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社会思潮微时代传播

曹宁 李暄 龚晓伟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网络化、移动互联化进程不断推进,微博、微信、抖音等微媒体迅速发展,中国社会已进入微时代,微媒体已经成为当下信息传播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成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然而,社会思潮在微时代的传播出现了传播场域日常化、生活化,传播语境碎片化、分众化,传播逻辑批判化、煽情化等新特征,其传播影响着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稳定。基于此,文章分析微时代社会思潮传播的主要特征,提出引领微时代社会思潮传播的主要路径,以不断提高引领社会思潮传播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营造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

关键词:微时代;社会思潮;传播;特征;引领路径

中圖分类号:C91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9-0035-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陆军工程大学2020年度政治理论研究基金项目“微时代社会思潮的传播策略及其治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GDZY-2020217

微时代正无声无息地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认知体验和行为方式,甚至重构人们的精神世界。微时代下各种社会思潮借助微媒体悄然涌动,各种思想文化交织碰撞,在相互激荡中生成了价值之域。然而,如果放任非主流的社会思潮在微媒体空间肆意传播,其错误的思想观点会借助网络空间对社会大众舆论、心理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造成威胁和挑战。因此,需要研究微时代社会思潮传播的主要特征,针对性地提出引导与管理的主要途径,提升意识形态斗争的能力和水平。

一、微时代社会思潮传播的主要特征

(一)传播场域日常化、生活化

在大众传播时代,社会思潮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以某种学术观点为内核形成理论体系,以学术观点的形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进行传播,思潮传播的话语体系更偏向于学术色彩。然而这种传播方式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力度有限。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微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突出特征就是“微”,“小而微”的叙事传播模型和传统媒体传播内容“大而全”的宏观叙事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为了推进社会思潮在微时代的大众化,进一步提升社会影响力,社会思潮的传播场域逐渐从学术界转向了社会生活。社会思潮不仅会通过学术渠道进行传播,还会“结合社会热点事件,依托热点事件使社会思潮传播内容中的理论观点逐渐日常化和具象化,由此导致社会思潮的核心诉求更加贴近当下公众的利益诉求”[1],从而达到先声夺人、吸引社会舆论关注的效果。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社会思潮中的民粹主义便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大肆宣扬负面信息、错误信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病毒来源尚未明确之时,西方媒体便在网络上恶意散播歧视性字眼,煽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敌对情绪;当疫情防控出现相关问题的时候,便煽动社会大众的不满情绪。在微时代,社会思潮不是直接传播其核心观点,而是借助社会热点事情、社会敏感事件将其错误思想裹挟在网络信息的传播中,意图通过这种隐蔽、不易被社会大众识别且极具渗透力的方式,传播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立的观点。

(二)传播方式碎片化、分众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原子能、空间技术的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将人类社会推向后现代社会。现代性主导下工业文明社会主要呈现出整齐、一致、同一的特征,此时的社会传播以大众传播为主,传播内容的整体性、完整性特征更为突出。而后现代主义文明社会的特征则与现代文明截然不同,它的突出特征则是碎片化、多元化、个性化。由此映射到当下的微媒体网络空间,便形成了社会思潮网络传播碎片化、分众化的突出特征。

一方面,社会思潮在微时代的传播是碎片化的。微时代信息传播的重要变化就是“小而微”,博客逐渐被微博、微信替代,网民更加喜爱阅读篇幅短小的文字而不是长篇文字,除了常规的视频网站之外,还兴起了诸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这种“小而微”的内容传播方式很有可能需要牺牲内容的完整性,社会思潮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微媒体上传播的信息很有可能经过了大量的删减组合。也就是说,微时代社会思潮会针对性地选取信息内容,再结合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加工整合后进行传播,大众接收到的是不完整的、片面的信息内容,掩盖事实的真相,从而引导社会大众对事实的本质产生错误认知。例如在环境生态问题上,西方国家大力宣扬生态主义思潮,打着保护全球生态的旗号,通过网络微媒体大肆宣传夸大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将环境污染的责任甩锅给发展中国家,并要求发展中国家为此买单,然而西方媒体却对西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对生态造成的破坏和应承担的责任闭口不提。通过这种避重就轻的方式,将生态环境问题的责任完全推卸给发展中国家,其根本目的就是遏制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社会思潮在微时代的传播是分众化的。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交流主要依赖于大众传播渠道,社会思潮在大众媒体渠道的传播内容是同质化的。而进入微时代,社会思潮的传播实现了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分化的巨大变革。如泛娱乐主义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就侵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文化呈现出娱乐化倾向,从而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内容将泛娱乐主义渗透到更多的群体,挤占主流话语的传播空间。社会思潮在微时代的传播不是单向的同质化传播,而是通过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业的偏好,进行分众传播,使得社会思潮在微时代的传播更加具有穿透力。

(三)传播逻辑批判化、煽情化

微时代社会思潮为了达到通过传播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对立的观点,实现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分化的图谋,其传播逻辑一般都表现为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在微时代,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得到了强化,社会思潮在微时代更是强化了批判化的传播逻辑。社会思潮密切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并以此为批判的对象,意图扩大其负面影响。“网络所带来的权力结构的重构、主导话语的再造等助长了网络思潮领袖的野心,使其认为日益拓展的网络空间和日益成型的网络社会是让特定社会思潮成为意识形态的大好时机”[2],每当出现食品安全、医患矛盾、就业困难、司法不公、环境污染等问题时,有的社会思潮便将这些矛盾问题大肆渲染扩大。社会思潮的这种批判化逻辑采取一面倒的批评、怀疑、否定态度,既没有客观地指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式,甚至还会影响社会大众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与此同时,微时代社会思潮还善于运用煽情化的逻辑导向对内容进行改造。在互联网时代,社会信息爆炸式增长,网民容易对中性温和的信息内容变得麻木。社会思潮为了迅速吸引人们的眼球,会采用煽情化、戏谑式、段子式的表达方式进行信息的传播,以实现信息在不同社会圈层之间的突破。如在历史虚无主义的推动下,网络上出现了肆无忌惮污蔑亵渎英雄人物的段子。社会思潮在微时代的煽情化传播逻辑能迅速夺得人们的关注,但这种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的做法很容易导致社会大众对是非曲直的错误判断,带来思想上的混乱,消解主流意识形态。

二、微时代社会思潮传播的引领路径

(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提升价值凝聚力

如果我們不主动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其就会被敌人占领。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对待各种社会思潮完全不加以引导控制,那么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必然会遭受冲击。要在多元化社会思潮暗流涌动的舆论场中抢占话语,就需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从而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赢得主动。

一方面,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功能。在微时代多元化社会思潮纷繁变幻的背景下,社会思潮传播的隐蔽性、渗透力都在不断加强,更需要进一步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力度与教育广度,从而增强其说服力和感染力,以此作为思想武器来科学认识多元化社会思潮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表达。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深入人心,不仅要凭借其先进性、科学性,更要加强其现实性、实践性。微时代社会思潮呈现出鲜明的煽情化、极端化特征,社会大众关注的现实利益与矛盾则是助推社会思潮扩散的内在原因。为了防止社会思潮恶意激发社会大众的非理性情绪的大范围扩散,需要进一步推进其话语表达的大众化、现实化、生活化,结合当下社会热点焦点,及时发现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矛盾问题,并切实解答人民群众的思想困惑,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现实紧密融合。

(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提升核心领导力

在微时代,信息资源传播、共享变得更加迅捷,开放的网络空间使社会大众的话语权得到充分释放,各种社会思潮随着互联网暗流涌动,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3]。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包含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的所有媒体,面对意识形态的渗透不断从传统媒体主阵地转移到网络新平台,其方式更加隐蔽、内容更加丰富的现状,必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尤其是要强化对网络微媒体的管理引导。

一方面,要强化党对网络微媒体的领导。媒体作为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对媒体的管理、监督和引导。“党管意识形态”意味着不仅传统媒体要接受党的领导,当下的各种网络新媒体也都要接受党的领导。微媒体作为网络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了当下话语权争夺愈加激烈的重要阵地,更要坚守底线、亮明底色,使其从“最大变量”转变为“最大正能量”,从而让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政治话语始终占领网络传播空间的高地,从而消解社会思潮带来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要加强网络舆情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微媒体网络平台匿名性、开放性、去中心化的特点使社会思潮得以快速传播、肆意蔓延,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新媒体的日常管理,加强媒介把关。需要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加强对社会思潮在微媒体平台传播的动态监测,同时要完善相关规范,对通过传播错误信息破坏舆论环境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置,通过加强对网络舆情管理的方式来净化网络生态。

(三)建构立体化主流微媒体传播网络,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微时代,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呈现出共融共生的发展态势,因而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也相应形成了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相互交织的复杂网络。为了消解多元化社会思潮不断扩散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的负面影响,应不断增强主流媒体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的扩散力、影响力和主导力,凝聚全媒体宣传力量,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互动融通。

一方面,要不断提升主流微媒体在网络空间的阵地主导力,建设具有竞争力的主流新媒体矩阵。主流媒体要充分抓住网络新媒体传播在当下传播语境中的优势,在新媒体领域开辟自己的阵地。传统主流媒体有优质的内容资源,也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可以在充分利用自身已有优势的基础之上开设新媒体业务,包括开设微信、微博公众号,建立自己的移动媒体平台客户端,还可以在当下热门的短视频领域如抖音、快手平台设置短视频运营号。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就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在“两微一端”、抖音、快手等平台都开设了微媒体账号,甚至还成立了专门的业务部门、技术中心负责运营新媒体业务,不断拓宽传播渠道,形成立体化的新媒体矩阵,让主流媒体的声音在微时代网络空间能够有效传播且深入人心,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与说服力。

与此同时,要不断提升主流微媒体在网络空间的亲和力,创新网络传播的内容与手段。为此,要充分发挥微媒体的优势,通过通俗易懂、活泼生动的话语,主动拉近主流媒体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距离,增添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的亲和力。要立足于微媒体的传播特点,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将深奥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朴实生动的话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的影响力。如在建党百年之际,人民日报新媒体相继推出了主题MV《少年》《星辰大海》,主题系列微视频《这百年》等,央视新闻推出了国漫MV《振山河》等,运用微视频、微电影、微课堂等微媒体形式,将大众流行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融合,有效提升了建党百年主题的宣传力度。主流微媒体在话语表达当中增添生活气息、情感话语,通过主动拉近意识形态话语与人民大众距离的方式,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

三、结语

强大而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是时代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推动力。在微时代社会思潮产生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使社会思潮的引领和治理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对此,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思潮,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构立体化主流微媒体传播网络等多种路径,以应对社会思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

参考文献:

[1] 王含阳,李明德.新媒体环境中社会思潮传播的关键特征及引导策略[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28-36.

[2] 方付建.网络社会思潮的表现形态与主要特征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1):62-66.

[3] 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1).

作者简介?曹宁,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李暄,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龚晓伟,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思潮微时代传播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
直面“真问题”,廓清中国方向
多元化社会思潮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