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工会理论创新回应实践之问

2022-06-29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副主任李睿祎

工会博览 2022年1期
关键词:职工队伍产业工人工会工作

□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副主任 李睿祎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理论创新”作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马克思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创新,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工会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坚持以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积极回答实践之问、职工之问,使工会工作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同步前进,与职工群众同频共振。当前,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工人运动处于新格局形成过程中,工会面临的国际环境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向纵深发展,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工会理论和实践面临许多亟待破解的新课题,要求工会组织围绕《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的新目标新任务,认真答好新的赶考路上的时代答卷。

一是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领域最新的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国工会十七大用“八个坚持”和“四个立足”对这一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进行了深刻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这就需要我们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与研究,与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的核心内容紧密联系,在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实践要求的理解基础上,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研究与系统阐释,使之与党的创新理论发展成果相适应,不断丰富和拓展,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为工会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深化对产业工人队伍发展变化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 年全国劳模大会上强调,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改革措施。党中央、国务院2017 年4 月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来,这项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效果日益彰显。当前,我国职工队伍结构发生变化,“80 后”“90 后”成为职工队伍的主体,“00 后”逐渐进入职工队伍,职工队伍分布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2020 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2015 年减少了1150 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2961 万人。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 年,16-59 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75 年,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达到23.61%。职工需求日益多样,在收入分配、价值取向、社交安全、法治观念等方面的诉求日益增强,更加偏重实现自身的发展权、参与权。与此同时,当前社会上一些人对产业工人存在一定“职业偏见”,有人认为当产业工人难以致富、没前途,有人梦想“挣快钱”、一夜暴富,有人鼓吹“躺平”、“宅”思想、“低欲望”生活状态。因此,需要加大产业工人队伍的研究,结合2022 年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准确、及时、全面地把握产业工人队伍的总体状况、地位作用、发展趋势、诉求变化,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为提高产业工人社会地位、壮大产业工人队伍提供理论依据,为做好新时代工会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深化对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但也面临一些新的变化和挑战,受经济逆全球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压力和困难,对部分区域、行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带来影响;劳动力供给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劳动力需求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结构性矛盾将成为就业领域主要矛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相关行业职工转岗分流、再就业安置的任务将更加繁重;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量涌现,据《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显示,2020 年企业采用灵活就业用工比例同比增逾11 个百分点,达到55.68%,快递、外卖、网约车、物流仓储、家政、维修等人员规模高达2 亿左右,传统的劳动关系规则难以发挥作用,如何把他们有效地吸引到工会中来,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成为包括工会在内的各方面广泛关注的新课题。立足新发展阶段,要求加大对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找到深层制约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因素,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办法,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结合新修改的《工会法》,逐步打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方式、组织形式、维权服务、经费保障等难点堵点,破解制约组织覆盖、工作覆盖、服务覆盖的制度性、政策性难题,使他们更好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放到实现共同富裕的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加强对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的研究,不断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是深化对工会改革创新的研究。工会工作与经济关系的调整、劳动关系的变化、职工群众的诉求紧密相连,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工会工作保持生机活力的动力源泉。2015 年7 月党中央在全总开展改革试点以来,全总及各级工会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在组织体制、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当前,工会工作的对象、领域、任务、方式、环境等发生许多新的变化,要求对工会改革以来的做法和进展、成效和经验、问题和不足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估,深化对新时代工会工作“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问题的研究思考,探索破除制约工会创新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增强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职工功能,健全联系广泛、服务职工工会工作体系,把工会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职工队伍产业工人工会工作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大邑县:助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产业工人新时代
一〇六团连队承包经营地非职工纳入职工队伍培训
论新时代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企业文化在油田职工队伍建设中的价值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浅谈新时代工会工作
浅谈创新在工会工作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