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6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腹膜透出液主要致病菌构成及药敏实验结果分析

2022-06-29郭明明孔珊珊张鹏远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6期
关键词:头孢腹膜致病菌

郭明明,孔珊珊,张鹏远

(洛阳市中心医院1.药学部;2.肾内科,河南 洛阳 471000)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为肾脏替代治疗主要方式,在我国透析治疗中占比16%~20%。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 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为PD 治疗常见并发症,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重要原因[1]。近年随PD 技术不断发展,PDAP 发病率逐渐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PDAP 致病菌构成及耐药性随抗菌药物的使用发生改变[2]。为进一步抑制病菌,降低PDAP 发生率,需明确致病菌构成及其耐药性,为选择行之有效的抗菌药物提供有效参考信息[3]。本研究选取76 例PDAP 患者,旨在分析其腹膜透出液主要致病菌构成及药敏实验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4 月至2021 年4 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 例PDAP 患者,其中男41 例,女35 例,年龄45~74 岁,平均(58.97±6.86)岁,连续腹透龄10~28 个月,平均(18.86±4.21)个月;原发病:32 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2 例糖尿病肾病,2 例狼疮肾炎,1 例膜性肾病,8 例高血压肾病,5 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3 例间质性肾炎,1 例痛风性肾病,3 例多囊肾,2 例系统性血管炎,1 例Alport 综合征,2 例局灶性肾炎,4 例原因不明。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两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SPD)指南中PDAP相关诊断标准[4];有PDAP 体征、症状,透析液浑浊和(或)发热(或)腹痛;腹膜透出液细菌培养或涂片阳性;透出液中性粒细胞计数>50%,白细胞计数>100×106/L。符合上述中两项则诊断为PDAP;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了解本研究并当面签订同意书。

1.3 方法

对所有PDAP 确诊患者进行经验性抗感染,给予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一代头孢菌素联合治疗,并按照药敏结果调整腹膜透出液培养阳性PDAP患者抗菌用药方案。

1.3.1 标本留取 全部病例入院后即留取10 mL留腹时间2 h 以上的最浑浊腹膜透出液,送检细菌培养、腹透液常规、细菌涂片等。将腹膜透出液直接注入血培养瓶,根据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接种血平板培养基,置于温箱(35℃)进行16~18 h培养,行细菌计数。

1.3.2 致病菌鉴定与药敏实验 致病菌鉴定采用VITEK-2COMPACT 细菌鉴定系统。药敏实验:革兰阳性菌(G+菌)采用AST-GP67 药敏卡,革兰阴性菌(G-菌)采用AST-GN16 药敏卡。初始治疗有效:治疗3 d 内临床炎症缓解,多核细胞<50%,白细胞计数<100×106/L。退出腹膜透析:存在真菌性、难治性、结核性腹膜炎等拔管指征、放弃治疗、转血液透析或死亡。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PDAP 患者腹膜透出液主要致病菌构成情况。②统计PDAP 患者腹膜透出液细菌培养G+菌药敏实验结果。③统计PDAP 患者腹膜透出液细菌培养G-菌药敏实验结果。④分析PDAP 患者转归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DAP 患者腹膜透出液主要致病菌构成情况

76 例PDAP 患者腹膜透出液培养中,共有51例(67.11%)培养阳性,其中G+菌29例(56.86%),G-菌21例(41.18%),肺炎克雷伯杆菌与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1 例(1.96%);G+菌中表皮葡萄球菌阳性率最高31.03%(9 例),G-菌中大肠埃希菌阳性率最高28.57%(6 例)。见表1。

表1 PDAP 患者腹膜透出液主要致病菌构成情况

2.2 PDAP 患者腹膜透出液细菌培养G+菌药敏实验结果

G+菌对氯霉素、利奈唑胺、头孢噻肟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均为0%,对替加环素、呋喃妥因、万古霉素较为敏感,均发现2 株耐药菌;对复方新诺明(47.62%)、环丙沙星(40.00%)、苯唑西林(62.50%)、红霉素(68.89%)、氯洁霉素(60.98%)、青霉素G(61.90%)等药物耐药率较高。见表2。

表2 PDAP 患者腹膜透出液细菌培养G+菌药敏实验结果

2.3 PDAP 患者腹膜透出液细菌培养G-菌药敏实验结果

G-菌对妥布霉素、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较敏感,但均出现耐药菌株;对呋喃妥因(60.00%)、头孢替坦(70.00%)、头孢唑林(66.67%)、氨苄西林(72.73%)、氨苄西林/舒巴坦(63.64%)等药物耐药率较高。见表3。

表3 PDAP 患者腹膜透出液细菌培养G-菌药敏实验结果

2.4 PDAP 患者转归情况

76 例PDAP 患者治愈71 例,病死3 例,拔管转血液透析2 例,培养阴性、G+菌感染、G-菌感染及混合感染PDAP 患者退出率、病死率、治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PDAP 患者转归情况

3 讨论

PDAP 为PD 治疗常见并发症,可促使患者腹膜的半透性膜功能降低,造成腹腔粘连、腹腔囊肿、败血症等,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导致PD 治疗无法进行而改为血液透析,严重影响患者预后[5]。早期确定PDAP 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性有利于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是预后改善的关键,有利于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经济压力[6]。近年来腹膜透出液培养技术逐渐进步,但仍存在部分阴性率,其原因可能在于所用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7]。因此,分析PDAP 主要致病菌构成及药敏实验对患者预后改善具有重大意义。

临床研究显示,表皮葡萄球菌主要寄生于阴道、皮肤等部位,换液过程污染是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PDAP 的主要原因[8]。本研究结果显示,G+菌中表皮葡萄球菌阳性率最高31.03%(9 例),G-菌中大肠埃希菌阳性率最高28.57%(6 例)。因此,为减少PDAP 发生应加强对PD 治疗中管路护理、换液等操作步骤培训,必要时进行再考核、培训[9]。此外,大肠埃希菌等G-菌主要源自肠道感染;因此,临床应对腹泻、便秘等症状给予高度重视,以预防肠道感染,降低PDAP 发生率[10]。G+菌中链球菌亦为PDAP 发生主要致病菌,主要包括唾液链球菌、缓症链球菌、溶血链球菌;因此,应注意不戴口罩、帽子等不规范操作造成空气中致病菌分布,未及时消毒可能致PDAP 发生[11]。相关临床研究指出,随着抗菌药物的逐渐应用,PDAP 主要致病菌构成及耐药性可能发生改变。因此,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需根据腹膜透出液培养及药敏实验进行调整[12]。本研究发现,G+菌对氯霉素、利奈唑胺、头孢噻肟敏感性较高,对复方新诺明(47.62%)、环丙沙星(40.00%)、苯唑西林(62.50%)、红霉素(68.89%)、氯洁霉素(60.98%)、青霉素G(61.90%)等药物耐药率较高;可见G+菌所致PDAP 可给予氯霉素、利奈唑胺、头孢噻肟等抗菌药物,以缓解临床症状。本研究还发现,G-菌对妥布霉素、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较敏感,对呋喃妥因(60.00%)、头孢替坦(70.00%)、头孢唑林(66.67%)、氨苄西林(72.73%)、氨苄西林/舒巴坦(63.64%)等药物耐药率较高;提示G-菌所致PDAP 可给予妥布霉素、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等抗菌药物,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PDAP 患者主要致病菌为G+菌,对氯霉素、利奈唑胺、头孢噻肟等药物较敏感,可用于PDAP 经验性药物选择。

猜你喜欢

头孢腹膜致病菌
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上皮钙黏素在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头孢那么多,到底怎么选?
国内首个腹膜假黏液瘤治疗规范发布
四代头孢药功效各不同
不是所有的头孢,孩子都可以随便吃
头孢不能混着用
急性盆腔炎的致病菌分析及治疗
人类的内脏是简单堆在肚子里的吗?
基因芯片快速检验细菌的临床应用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