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五”时期浙江“三雕一塑”纪实

2022-06-28陆挺丰东阳市丰和工艺品有限公司

消费导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青田石东阳华东

陆挺丰 东阳市丰和工艺品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部门着手恢复和振兴民间工艺美术,派专业人士深入基层调查和搜集民间作品。浙江省政府将具有悠久历史的东阳木雕、青田石雕、黄杨木雕和温州彩塑视作“浙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列为重点扶持品种,“三雕一塑”由此进入黄金期。

一、举办民间艺人创作研究班,组建专业生产小组

1953年春天,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即中国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华东分院)以“向民间艺人学习并指导民间艺人提高创作能力”为宗旨,从华东地区邀请了十多位顶尖的民间艺人开设创作研究班,时间达半年余。他们是来自东阳木雕的杜云松、马凤棠、卢连水和黄紫金,黄杨木雕的王凤祚,青田石雕的潘雨辰,温州彩塑的陈鹤亭,泉州彩塑的詹振辉,福州瓷塑和脱胎漆艺的高建新,等等。华东分院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创作条件,除了日常的美术理论和技艺学习外,还安排他们参观各种美术展览,观摩优秀的民间戏剧,提高他们选题及刻画人物性格的能力。艺人们改变了过去不打草稿,拿起刀子就刻的习惯,采用“先画图稿,做成泥塑,大家互相品评,最终定稿创作”的程序,创作了一批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的优秀作品。同年,华东分院成立民间美术研究室,马凤棠、王凤祚、潘雨辰、陈鹤亭、詹振辉和高建新等人留校从事创作和教学工作。1954年8―12月,华东分院又开设了一期创作研究班,培训学员18名,其中有东阳的厉守铭、青田的朱正普及温州的南式仁等。

经过培训的名艺人,在随后“组织起来”的运动中都成为本行业的骨干。1954年2月,杜云松、卢连水、黄紫金等八人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商店(即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的支持下组建了“楼店木雕小组”。此后,青田石刻小组①、温州石刻小组及乐清黄杨圆雕小组等也都相继成立,许多原已转业的艺人又重新归队。北京美术商店、省文化局美术组和华东分院民间美术研究室的同志则下基层指导艺人创作并组织生产,原本奄奄一息的民间工艺美术又重新焕发生机。

二、举办各类展览会,提高行业知名度

1953年8月初,杭州举办浙江省民间美术展览会。9月初,上海举办华东民间美术工艺品观摩会。12月,北京举办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展品近3000件,来自二十多个省市。杜云松、潘雨辰等全国12位著名民间美术艺人受邀进京观摩,与庞薰琹、雷圭元、张仃、张光宇和祝大年等著名工艺美术专家座谈,互相交流创作经验、讨论生产情况及工艺美术设计等问题。1954年下半年,中国工艺美术品赴苏联、东欧、印度及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巡回展览。浙江的东阳木雕、青田石刻及黄杨木雕等百余件作品赴展,《苏武牧羊》等作品被选登在国外刊物上。1950―1957年,浙江省民间工艺美术品先后参加了61次国际性的展览会。

与此同时,专家学者撰文为民间工艺美术作宣传。时任省文化局美术组组长的葛克俭著有《发扬优良的民间美术传统——“浙江省民间美术展览会”观后》和《可喜的收获——记浙江省一九五四年美术作品观摩会》,时任华东分院民间美术研究室主任的邓白著有《丰富多彩的浙江民间工艺品》。另外,有贺鸣声的《谈青田石刻》《谈东阳木雕》,马牧的《精致的青田石刻》,沈一超的《巧夺天宫——访东阳县木雕工艺合作社》,严摩罕的《记东阳老辈木雕艺人卢连水》,申屠奇的《东阳木刻》,等等。这一时期,出版的书籍或画册有《华东民间美术工艺品观摩会》《华东民间艺术》《浙江省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浙江民间美术选集》《东阳木雕》等。

三、创作传世作品,提高民间艺人地位

艺人们的创作积极性高涨,“三雕一塑”人才济济,交相辉映。除了调入华东分院的马凤棠等人外,东阳木雕有杜云松、卢连水、黄紫金、楼水明、厉守铭、陆润寿、陆金友和吕加水等,青田石雕有张仕宽、金精一、朱正普、吴如乾、林岩福和林如奎等。黄杨木雕有叶润周、陈志云、叶一舟、王笃纯、王笃才和虞明华等,温州彩塑有谢新宝、谢香如和南式仁等。他们创作出了一批兼具民族性、艺术性与时代性的作品,这些作品大致可以归为传统题材、现实题材和山水题材三类。东阳木雕有《梁红玉水上战金兵》《民族大团结》《西湖全景》《大闹天宫》《和平颂》《将相和》《红楼梦》等。青田石雕有《葡萄山》《梅桩瓶》《牡丹花瓶》《幸福时代的儿童》《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吴越王射潮》等,黄杨木雕有《苏武牧羊》《八仙》《饲养员》《桔子丰收》《张羽煮海》等,温州彩塑有《将相和》《梁祝》《屈原》《武松》《老妪解诗》等。

艺人的政治地位显著提高。1954年4月,潘雨辰与杜云松分别当选华东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理事。7月,杜云松当选浙江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王凤祚、黄紫金等被确定为省政协委员。青田县率先实施评审石雕名艺人的试点工作,授予张仕宽、林如奎和朱正普为石雕名艺人,吴如乾为青年石雕艺人。1957年7月,杜云松、马凤棠、卢连水、厉守铭、张仕宽、朱正普、吴如乾、林如奎及叶润周等人赴京出席全国第一次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12月,杜云松、郭维木和吴如乾等出席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郭维木在会上作了汇报发言,杜云松当选为总社理事。另外,许多艺人被评为县(市)级先进生产者,当选为县(市)人代会代表、政协委员,这些政治荣誉又大大鼓舞了艺人们生产与创作的积极性。

四、出口创汇迅速增加,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三雕一塑”发展得很快。1954年11月,楼店木雕小组升格为楼店木雕生产合作社。年底,有21人,完成产值5247元。1956年,扩建为上湖乡木雕生产合作社,达150人,完成产值4.87万元。产品90%销往国外,其余则主要由国家收购,作为礼品、展品和厅堂装饰品之用。1956年,青田石刻从艺人员达486人(不含温州),产值22万元。乐清黄杨木雕近30人,产值两三万元。温州瓯塑厂于1957年成立。

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是“一五”时期出口创汇的主力军。1957年1月,全省80多位民间工艺美术艺人获得了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发给的出国展品奖金,共计1500元,浙江是全国获奖金最多的省份。1957年7月,省政府对全省优秀手工艺生产单位进行了评比奖励,其中东阳上湖乡木雕生产合作社、青田山口石雕社、青田城镇石雕社、乐清黄杨木雕美术生产合作社、温州市艺术雕刻生产合作社、黄岩城关翻簧刻字生产合作社及华东分院民间美术研究室等七个单位获得一等奖。此时,全省工艺美术生产合作社(组)发展到110个,专业民间艺人5000余人,连同搞副业的在内近50万人。浙江省与40余个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产品供不应求,每年出口的工艺美术品可以换回1059辆拖拉机。

1956年10月,省政府征集青田石雕精品赠送给来访的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先生。同月,东阳楼水明赴蒙古国传授木雕技艺,历时20个月,培训了15名徒弟,并坚持写生,回来后改造了马的传统造型,使之栩栩如生。1957年4月,省政府将潘雨辰的《幸福时代的儿童》、黄紫金的《和平颂》和吴如乾的《牡丹花瓶》等赠送给来杭州访问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同志。

五、重建灵隐寺释迦牟尼大佛,重视宗教文化建设

1949年7月,年久失修又被蚁蛀的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在风雨中倒塌,砸毁了释迦牟尼及诸佛像。1952年,浙江省和杭州市两级政府顺应民意决定修复大雄宝殿,组建了“杭州市灵隐寺大雄宝殿修复委员会”,修复工程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和支持。1955年10月,华东分院成立由邓白、史岩两位教授及民间美术研究室艺人组成的“灵隐设计工程专业小组”,具体负责释迦牟尼像的重建工程。关于材质,则尊重佛教界的意见,采用江南的香樟木。次年9月,陆润寿、赵金清、陆金友和金君成等22名东阳木雕艺人受邀进寺施工。巨大而且超重的佛像自然无法用整木制成,艺人们将它分解为24块,分别进行烘干与雕刻,再利用传统的榫卯工艺准确地组装合成,做到了天衣无缝。佛像宝座也因莲瓣形体硕大(每瓣高1 米、厚20公分)而分瓣雕刻并组装。在施工过程中,考虑到整个佛像全部采用樟木,重量会超负荷,容易倾塌,加上木雕艺术表现佛像的面部表情和手的姿势有一定局限,决定将这两部分改用脱胎漆塑。这项工程工作量大,工艺要求很高,先后有百余名艺人参与其中。释迦牟尼大佛像从设计到圆满完成,历时两年半。《灵隐新志》记载:“佛像用樟木雕造,佛身净高9.1米,背光中嵌七佛,高达19.6米,全部彩绘贴金。莲座高3米,须弥座高2.5米,贴金彩绘并用,石台重行雕刻安装,高2米。佛像悬宝盖,彩画垂旒,高24.8米,成为国内最大的木雕坐式佛像。”杭州灵隐寺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大雄宝殿的修复对宣传党的宗教政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一五”时期虽然国家还比较落后,但是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局面。这是一个倡导“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对民族民间艺术心存敬意的时代;是一个崇尚劳动,崇尚工匠精神的时代;也是一个政府、高校和民间艺人通力合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的时代。虽然六十多年过去了,但是那一时期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盛况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记忆中。

注释:

①青田石刻小组共有四个,分别是鹤城、山口、油竹和方山。一说鹤城石刻小组成立于1952年底。

猜你喜欢

青田石东阳华东
华东销售在一线
立足文化根脉 青田石“雕”出大千世界
相华东:走在欣欣向荣的田野上
齐白石刻青田石王泽宽自用对章赏
Simply Stunning
人大代表约见制度的东阳实践
青田石雕中的“红船精神”
多丝量新品种华东×春晨的引进推广
民国时期无“华东”称渭
Underestimation of Oceanic Warm Cloud Occurrences by the Cloud Profiling Radar Aboard CloudS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