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2022-06-28徐迎春

甘肃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读写结合双减

徐迎春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新课程改革及“双减”背景下,教师必须认识到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性。文章以研討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认知升级与实践转型为目标,从教学现状中找寻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教学实际找到问题的突破口,通过四个富有成效的教学案例剖析,提出了四种读写结合的实践转型策略,从而真正达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现状分析;实践转型;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1—0092—05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有必要深入探索“读写结合”这个研究领域,寻求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课改方向。而要想在现阶段突破阅读和写作这两个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就需要教师孜孜不倦地打造高效课堂,并就读写结合的认知升级与实践转型作出进一步的探索,以实现提质增效。毋庸置疑,阅读滋养写作,写作反哺阅读,将这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减负不减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当前,关于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研究文献比较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者在中国知网共检索到读写结合相关文献9320篇,由百度学术读写结合科研趋势图(见图1)可以看到,从1961年仅发表一篇读写结合方面的论文开始,相关课题一直处于缓慢研究的状态。2007年达到了590篇,读写结合研究发文量逐渐提升,这是因为自2006年开始,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推出了“全民阅读”活动,所以关于阅读和写作的发文量大幅提升。2019年发文量3966篇,达到了最高量,随后发文量又逐渐下降。这与国家教育政策的变化息息相关,而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及《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发,教育部对中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相关研究也就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从相关研究机构和发文作者来看,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小学教师仍是相关研究的主力军(见图2)。而从读写结合学科的渗透研究来看,读写结合处于研究的热点状态,占比要大于课堂教学、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等方面的研究(见图3)。

总体来看,受相关政策、《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等的推动和影响,研究读写结合的相关文章可知,读写结合是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重点问题,相关研究既有宏观层面的理论阐述,又有微观层面的具体训练方法,是当前读写结合教学研究的一个缩影,但兰州的教师要想在教学中直接应用这些理论研究还有一定的困难,因为研究成果看起来合理,却不一定适合本地语文教学的实际。因此,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以求形成科学的、操作性强、符合本地学生学情的读写结合策略。

读写结合的价值在于能够为学生正式化、系统化地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策略,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教学的理解感知、积累内化及作文教学中的迁移运用、反思修改等不同的层面中自由转换,为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素养的双重发展提供助力[1]。

1.从教学现状中找到真问题。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大多是师生研读文本,从剖析内容结构到赏析品味语言,最后归纳总结中心主旨,有必要时再穿插讲解该文本涉及的写作方法。这种固化的教学流程单一乏味,学生随着教师思路惯性地走完一个个环节,只会就文本解读文本,不会迁移运用知识,阅读教学成效较低。而说到作文,也是学生们最头疼、负担最重的学习任务,导致初中生的作文常态是东拼西凑、教师教学是千人一面。为什么会这样?除了学生缺少生活情感体验,缺乏阅读积累和鉴赏感悟能力之外,教师“教”的方面也出现了“三不够”问题。

一是思想重视不够。从教材编排来看,在厚厚的教材中,阅读所占比重更大,这就会让教师自觉地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阅读教学中,自觉地重视阅读教学,轻视作文教学。从教师自身来看,作文教学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写作水平、教学设计、驾驭课堂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很多教师受自身理念和能力的制约避难就易。从考试结果来看,教师都知道,考场中只要学生的作文不跑题、字数够,作文就拉不开学生的成绩差距,教与不教学生都能写出作文,教与不教作文成绩都差不多,导致很多教师就会轻视作文教学。

二是写前指导不够。很多教师没有明确的作文教学目标,没有系统的作文教学计划,没有根据学情的写作前指导,通常的做法是留一个题目让学生写一写就算完成任务。长此以往,导致学生无话可写,不知如何去写,只能应付了事。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在作文前会有一些指导,但更倾向于范文模式化理论讲解。比如,很多教师都会告诉学生,写作文要“虎头猪肚豹尾”,但这种不具体、没有可操作性的理论并不能真正唤醒初中生的生活记忆,也无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是批阅指导不够。作文批改流于形式,很多教师的批阅仅在学生的作文末尾留几句套话式的评语,更有甚者只批个日期。写后指导也仅限于指出共性问题或佳作展示,大部分学生得不到教师针对性地指导。没有多层次的批改、多元化的评价,学生的写作情绪受挫,作文能力也就很难提高。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换言之,这两种课型是互补的,恰如一辆马车的两个轮子,相辅相行,不可分离。因此,教师要摒弃单打独斗,要深挖课程资源,以教材中的阅读文本为写作的抓手,以写作实践为攀爬阅读高峰的阶梯。打通读写结合的通道,既能将阅读能力有效地转化为写作能力,也能使学生将自己作文实践中对于内容、结构、感情等方面的理解运用到阅读学习中,巧妙地整合它们必将使阅读教学更得心应手,作文教学柳暗花明,相得益彰,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呈现出“双赢”的势态。

2.从概念知识点整合中打通突破口。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为了整合读写资源而生拉硬扯,两种课型的整合应围绕基本概念、核心知识点教学为突破口。概念,就是对某一客观事物的本质的、必然的、一般性的认识。基本概念是“根”,核心知识点是“纽带”,其他知识或以概念为基础推演、变形,或以核心知识点为联结点纵向横向发散、拓展。事实表明,循本溯源构建认知体系可以使知识点变成知识串、知识树。

例如,《爱莲说》和《白杨礼赞》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学习后,笔者发现学生只是知道了这种手法,仅停留在字面意思,并没有学懂学透。于是,围绕托物言志,笔者引导学生们运用这种手法写一种植物,他们的选材异彩纷呈,有写梅花松柏傲骨峥嵘的,有写苔米虽小而谦逊低调的,有写牵牛花没有骨气、攀附他人的……学生们观察仔细,最可贵的是能抓住植物的特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从而在写作实践中掌握了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手法。后来,在学习《马说》这篇文章时,笔者发现无需教师过多讲解托物寓意,学生们都知道从千里马的特征和命运去探求其中寄寓的情感和道理。可見,这样的学习深入而有效。围绕基本概念、核心知识点来整合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真正达到了教师好教、学生好学的目的。

1.厚积薄发,搭建桥梁,构建语文教学新生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完美地解释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大量有效的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积累许多好词佳句、写作素材,还可以使他们更深入地体验生活、感悟真情。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精挑细选过的,很多文章在立意、选材、构思、遣词造句方面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典范。因此,针对学生写作文时言之无物、大而泛的问题,笔者设计了一堂“如何写具体”的作文课。该课例依托《列夫托尔斯泰》和《春》两篇课文,引导学生学习探讨作者是如何写具体的。在学习《列夫托尔斯泰》时,笔者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托翁的肖像写得如此具体?学生们通过阅读会发现新奇丰富的想象不仅使描摹具体而细致,还可以使文章极具文采。然后,再引导学生回忆学习朱自清《春》时的感受,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把一个诗情画意、勃勃生机的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作者是如何具体地写春景的?学生们再次阅读文章后得知,除了丰富的想象之外,还要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的观察,才能写出这样具体而满篇生香的文章来。

紧接着,笔者设计了一项活动——抛硬币,让学生动用自己的感官仔细观察教师抛硬币的整个过程,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个小片段。学生的写作热情很高,他们抓住了教师的语言、动作,所抛硬币的光泽、空中的翻转、落地的声音……他们把硬币想象成一个踮着脚尖的舞者,想象它是一个闪着金光、会划出弧线的精灵……多么可爱的孩子们,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写具体的方法,还能写出这么富有表现力、这么优美生动的语句。那么在阅读中赏析语言时,学生自己就能找准角度品味,因为他们在写作实践中已会推敲、运用语言,潜移默化中已练就了鉴赏语言的基本功。

2.着眼小处,集聚优势,形成语文教学多样态。借力而行,降低写作难度,让学生从写小片段练起,如续写、改写、仿写,这样的二次创作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容易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摹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对此,教师要花点心思,不仅要钻研教材,还要善教,找准哪些阅读适合二次创作,如,续写《皇帝的新装》,改写《笔者的叔叔于勒》……这些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写作实践中巩固阅读教学的收益。

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捕捉阅读教学时的写作小火花。《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多用短句,掷地有声,善用排比,铿锵有力。也许是被作者歌颂生命的力量感染,上课时,有位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运用短句和排比写写兰州街面上的洒水车,他独特的视角和精彩的创作赢得阵阵掌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也想运用短句和排比,即兴写写兰州的特色,课堂上的这种生成是笔者没有预设、始料未及的,精彩而又别开生面。如果教师能善于捕捉课堂的精彩瞬间,运用教学智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先说一说,再写下来,从口头表达转化成书面语言,那么就会水到渠成,精彩至极[2]。

3.广泛联系,深度融合,呈现语文教学新形态。笔者认为教师至少要全面而深入地教过两轮教材,才能对初中三年的语文知识了然于胸,有了足够的储备和厚重的积淀,才能广泛联系、统筹安排、优化组合,才能巧妙整合阅读与写作。部编版教材本身有内在联系、前呼后应,教师要先做一次筛选,像做“合并同类项”一样,按自己作文教学的需求归纳教材中的类文,这种归纳就是要善于找“相似块”。张光鉴在《相似论》中提到,只有在“相似块”大量积累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在外在信息进入大脑后,自动去结合、接通、激活这些已存的“相似块”中的信息,才能依据这些“相似块”去对照、分析比较,鉴别纷繁,找出规律[3]。想要将阅读中的知识点与作文中的知识点建立联系,就要找到“相似块”。教师不要一味地指责学生不会迁移知识,可曾反思他们为什么不会迁移?这其中缺少了什么环节?其实就是没有建立起“相似块”的联系,建立联系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大量的积累,学生缺少积累,自然难以建立联系,这就需要教师的帮扶,需要教师穿针引线、架构桥梁。迁移能力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慢慢培养。

例如,笔者设计了一堂“如何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作文课。先出示学过课文中有关心理描写的片段,在重温中感知经典的文章是如何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边梳理边归纳方法,这相当于给了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写作时有支撑、有依托。(见下表)

有法可循后,笔者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在纸上写下五个最爱自己的人,然后虚拟一个情境,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会一个一个离开,请学生拿起笔将爱自己的五个人一一划去。每划去一个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理感受,当划到最后一个时,很多女生失声痛哭,男生迟迟不愿动笔。让学生在取舍中体会真情的可贵,他们的心理是复杂的、迟疑的、痛苦的……做完这个活动,已将阅读和作文中的相似块——心理描写接通、激活,学生们都能恰当地运用课文中表现心理活动的方法,把自己在活动中的心理感受写出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令人满意,方法指导为学生的学习插上了翅膀,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没有丝毫矫揉造作。

4.互补拓展,智慧引领,持续语文教学延伸态。教是为了不教,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应适当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索。随着学生慢慢长大,学习能力提升,他们就会整合、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教授“如何写出真情实感”作文课时,一开始,笔者故意犯难问学生这节课咱们该从哪入手?学生们兴奋地出主意,先从以前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经过一番搜罗,学生们从《背影》《秋天的怀念》《昆明的雨》等文章中找到作者運用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来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然后笔者又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见过表达虚假情感的文章?学生们能很快地从自己或同伴的习作中找一些矫揉造作、无病呻吟、虚情假意的内容。正面的例子和反面的例子两相比较,学生们很容易发现真情实感来源于真实体验,他们不仅学到了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还认识到写真文、做真人的意义。最后,设置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一道数学题做了四五遍仍没有做出来,这时候……”让学生运用从阅读中学到的方法来表达真情实感。通过以上训练,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能有效建立起阅读和作文的联系,学会了筛选、整合的方法,并能自主地借鉴和运用。

总之,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教师传承发扬的地方,也有需要教师改进的地方,有意识地整合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1]张航.建构主义视野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评论,2017(11):28.

[2]李俊莲.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J].语文教学之友,2022(02):37-40.

[3]廖秀玲.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广西教育,2008(02):59.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读写结合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