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沐浴人文关怀,焕发生命之光

2022-06-28何敏乾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6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生命

何敏乾

【摘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融入丰富的人文内涵,即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对所有生存状态、生存环境及生命价值进行自主思考进而发现其中的价值。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在日常语文教学实践中是当前所有语文教师都要积极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个人实际对当下的语文教学进行探讨,认为要想做好语文教学工作。首先,要准确把握认识语文、生命之间的内在关联。其次,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生命教育。最后,指出要在有益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实现对生命价值的延伸,以期为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命;人文教育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融入丰富的人文内涵是新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一再提及的重要教学理念。如何有效地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在日常语文教学实践中是当前所有语文教师都要积极思考的重要问题。以笔者为例,通过引导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自主发现与探索其中的丰富人文内涵,以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和认识生命,进而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让语文课程蕴含的生命意义充分绽放出来。教育的社会责任是建立于对每个独特生命个体负责的基础之上。为此,我们提倡生命教育,并需要落实在所有课程的教学中,特别是语文教学之中。

一、准确把握认识语文、生命之间的内在关联

(一)对于生命而言,语文是音符

就语文的概念而言,国内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比如,王朔曾说:“语文是生命的音符。”这也是笔者倾向认同的观点。即语文是有生命的个体,语是语文的姓,语文的肌肤和身体由字、词、句和段来构成,文是贯通语文的血液脉络,语文的核心属性则是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就语文的工具性而言,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来表达自我、提高沟通和交流的技巧,进而更好地理解知识和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就人文性而言,“文”在语文课程中主要通过坚持“以人文本”来体现,即语文是一门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学科。具体到教学实践,语文指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学的过程中对人类生命的价值和地位能够有更加清醒与全面的认识,除了要让生命中潜在的能量被充分挖掘出来以外,还要让生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个性被充分激发与展示出来,最终实现生命质量的有效提升。因此,语文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长远健康成长,诚如王朔所言,语文乃是生命最美好的音符。

(二)对于语文而言,生命是灵魂

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支持和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美进行独立自主的发现和探索、体验和创造。因此,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仅仅是语文教学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另外,还要通过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让学生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去发现、理解、尊重以及表达生命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坚持以身作则,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将自身丰富的知识面、积极健康的生命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使教学课堂充满知识分享和共同发现探索生命价值的乐趣,让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进行轻松愉快的知识学习与体验。

(三)生活为语文教育营造了一个温馨家园

现实生活给语文教育提供了成长的“沃土”,让语文教育更加富有生命力和人文屬性。没有现实生活作为实践基础,语文教育的人文属性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语言文学既是对人类衣食住行等生活现状的直接反映,也是对人类生命和存在价值的艺术化反映与反思,既逐步培养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美进行独立自主地发现和探索、体验和创造的能力,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生命教育

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来设置出具有启发意义的教学问题,即除了“生命是什么”以外,还包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以及“怎样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在以上问题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的发现与探索,逐步让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的生命价值观,最终使生命质量得以有效提升。

(一)善用教材,体验生命真谛

就小学语文课本而言,其中包含着大量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师要对这些内容善加利用。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将语文课程内容中的生命教育意义挖掘出来并进行恰当地解读与延伸,引导学生自主领悟其中的生命教育意义并正确运用到学习和生活当中。以人教部编版六年级《穷人》一文为例,通过对主人公桑娜的家庭条件和收养失去母亲的孩子进行详细描写来反衬出她的乐观与坚强,而读者对主人公尊敬与感动也会油然而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本文蕴藏的生命意义进行延伸解读,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之处,从而逐步树立起积极健康的生命价值观,人类是社会中最具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在处理与大自然的关系时要坚持和谐共处,尊重并爱护一切具有生命力的物种。而语文课本中也蕴含着许多与之相关思想。以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为例,讲的是地球上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包括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不遵守自然规律的可怕后果,进而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就社会属性而言,其是人类生命的基本属性之一,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予以着重强调,让学生掌握正确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进而在社交中更好地表达自我和理解他人,学会担当、感恩以及付出。语文课本中也能找到与之相应的教育素材来供教师发挥。以《我不能失信》一文为例,宋庆龄小时候,有一次很想去伯伯家玩,但又想起约好了小珍来自己家,结果她因守信用,没跟父母去伯伯家,而是自己留在家里等朋友的事。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诚信的理解更加深刻;以《猎人海力布》一文为例,讲的是主人公海力布不仅在生活中乐于助人,更为了避免人类遭受灭顶之灾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吴冠中的《父爱之舟》为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描写将父亲的爱子之心刻画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学会理解和感恩父母。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加深刻的去理解家人、教师以及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同时让他们思考在今后如何感谢这份浓浓的恩情。

(二)拓展阅读,唤醒生命意识

由于生命不能重来,因此非常宝贵,人类必须珍惜和爱护生命,在生活中要坚持自强、自信和自爱,任何时候都要迎难而上、勇往直前。除了课本内容的教学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同步拓展阅读,从而加深他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理解,增强珍惜和爱护生命的意识。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比如,除了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张运城的《假如我能行走三天》、余华的《活着》以及冰心的《谈生命》等国内优秀文章和著作以外,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国外优秀的文章和著作,从而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进一步发现、探索以及领悟生命的意义,进一步增强学生珍惜和爱护生命的意识。

(三)写作教学,丰富生命内涵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表达自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文章的写作不是描写生命的表象,而是对生命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探讨。作文不仅是作者文学才华的直接反映,更是作者表达自身生命价值观取向的重要载体,“文如其人”,作文是人格的折射,也是人生发展水平的反应。笔者就始终坚持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融入日常作文教学过程当中。比如,笔者引导学生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进行拓展阅读后,设立了《假如剩下三天生命》的命题作文,引导学生围绕“如何做”和“怎样做”并充分发挥想象去写作,进而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之处。比如,设立“我美丽,因为我______”的半命题作文,引导学生对自身的优势和个性进行总结,进而更加时刻地理解和表达自我。

就材料作文教学而言,笔者选择的材料都与生命教育相关,比如,主人公比尔出了一场意外事故以后,导致其视力受损,而且每况愈下,完全失明将是不可避免的。比尔的妻子想通过重新装饰房屋让比尔在视力完全丧失之前能见到更多美丽的东西。装饰房屋的工人虽然身有残疾,但工作的积极性很高,并且乐在其中。在结算工钱的时候,工人向比尔退回了100美元的工钱。比尔表示不能理解,工人说比尔即将失明却依然如此冷静应对,因此,他从比尔身上领悟了勇气的真正含义,而这种收获是金钱所不能衡量的。比尔却坚持要将100美元还给工人,他说从工人身上他也意识到了即便是残疾人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乐趣和别人的尊重。在评阅学生根据这则材料写出的文章時,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从保持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勇于迎难而上的精神进行赞扬等方面进行写作,说明通过材料的阅读以及写作,学生已经逐步意识到了坚持积极健康生命价值观的重要性。

三、在有益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实现对生命价值的延伸

围绕课本内容展开的课堂教学活动只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想要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还必须走到现实当中,引导学生在课外实践中亲身体验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探索和解决现实问题才能让学生正更加广阔的视野下对生命的厚度、广度以及宽度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每个月都会在班会课的富裕时间有意识地开展一些与课外实践相关的教学活动,比如,在“小眼睛看社会”这个交流课上,鼓励学生将其在生活中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所见所闻分享出来,进而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在交流事件心得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尊重和爱护自己与他人的生命,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价值观。

生命是一个漫长、艰难而又复杂的历程,苦难和挫折虽然在所难免,但通过正确应对,反而会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生命不息,希望也将长存,因此面对困难和挫折要迎难而上,坚持到底才会迎来最终的黎明。教师的职责就是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让他们的生命个性和特长在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出来。正如田宏碧先生所言:“青少年的生命可以说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我们的教育如果不能使他们懂得生命的可贵, 珍惜生命, 将会铸成不可估量的失误和遗憾。”

教师要让学生在保持旺盛生命的基础上全身心投入语文的学习活动,并善于运用语文教学给学生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肖川.论语文教育中的生命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1):55-59.

[2]窦桂梅.为生命奠基—谈语文教学改革的“三个超越”[J].人民教育,2002(1):29-31.

[3]刘智慧.浅谈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J].中等教育,2007(3).

[4]田宏碧,陈家麟.青少年自杀轻生的原因及应对模式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4).

责任编辑  李  源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生命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