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抑郁情绪的鉴别与辅导

2022-06-28李美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6期
关键词:服药人群情绪

李美玉

抑郁症是常见的心理疾病,俗称“心理感冒”,它已经成为世界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健康杀手。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为典型特征,并伴有思维、行为迟滞的症状,严重者可能采取自杀等危害生命的过激行为。个体有抑郁情绪,但不一定就患有抑郁症。但若抑郁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或消除,时间过长,容易发展为抑郁症。因此,关注学生的情绪是预防抑郁症的基础,以下将从对抑郁情绪高发人群的关注、抑郁情绪的鉴别和辅导进行案例分析和辅导方法。

一、案例分析

案例1:小江,女,2004年3月出生。性格内向文静,比较固执,她认定的想法比较难改变。

家庭情况:该生家在乡镇,爸爸在她初中时病逝,妈妈不是本地人,长期在广州花都打工,工作比较忙。她与一对读小学的弟弟一直由奶奶照顾,与奶奶感情很好,但奶奶在她高一下学期时去世。该生高一下学期由于受病情影响,不能适应住校生活,由家长同意,帮她在南街镇水圳村租房,她目前独自一人居住。她有困扰会跟教师师说,但会叮嘱教师师不要告诉妈妈,怕妈妈担心,但也因此导致她经常说妈妈不理解她,又不愿意和妈妈沟通。

病症苗头:据该生描述,初中时已经感觉自己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高一军训期间,因为身体不适,经常过敏,只参加了两天军训。其实,这是她病症的一种表现,因为她只要晒太阳就会过敏,严重时全身红肿,甚至下雨天淋雨或者吹风也会过敏,心理医生说这也可能是由心理因素引起。

初次确诊病情时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到广州就医,确诊为情感双向障碍。

药物治疗的时间作用反应:该生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但是因为药物副作用导致整个人浑浑噩噩,全身无力,她比较抗拒吃药,有时吃完药就会吐,因此药物治疗时断时续。到高二第一学期,因为长期服药,导致胃部经常不适需要就医。但也因为长期服药,已经产生耐药性,晚上服药作用不大,依然失眠。

发病时的表现:发病时会坐立不安,焦虑万分,最严重时在人群中会四肢无力,手脚发软。从确诊后该生就长期失眠,一入睡就梦魇,有时还会出现幻听。她讨厌在人群中,她甚至认为在人群中呼吸的空气都是脏的,洁癖比较严重。

平时在校表现:该生在校学习非常认真,成绩中上。她很在意同学对她的评价,经常会因为同学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发型或者穿着,表现得极不自信,总认为自己不招人喜欢,害怕麻烦别人。

家长态度:该生的家长对她的病情是持理解的态度,对她的一些决定都是比较支持。但是有时候又显得关心不够,例如,该生去复诊,家长会委托同样患有抑郁症的同班同学李同学(案例2中的学生)陪她一起去。而且在该生不愿意回校时会认为是孩子的主观意愿不愿意上学,而不是因为病情。但是,家长的态度是比较好的,对于教师的各项工作都比较配合支持。

案例2:小李,女,2004年3月出生。性格活泼开朗,热情大方,性格直率。

家庭情况:学生家住南街镇水圳村,学生父母均在广宁本地就业,家中还有一个读小学的弟弟。学生与父亲、弟弟的关系都比较好,遇到问题都与父亲商量,但是与母亲的关系比较紧张。在最近一次发病时,学生说,她母亲曾在大庭广众下大声骂她,导致她浑身发抖,感到很恐惧不安。

初次确诊病情时间:初中时确诊抑郁症。

药物治疗的时间作用反应:学生从初中开始接受药物治疗,经过治疗,病情在一段时间内得到抑制。但是由于药物副作用,她私自停药,导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前再次复发,而且较为严重。后来遵医嘱定时复诊按时服药,病情得到控制,但是服药后依然会觉得整个人浑身无力,整天犯困。

发病时的表现:发病时总是觉得情绪不受控制,很暴躁,想发脾气。经常失眠,治疗的药物时而有效,时而没效。在与同学聊天时曾说过有轻生的念头。

平时在校表现:该生平时在校表现得比较活泼开朗,高一时曾参入学校的舞蹈队参与各种排练演出。与她交好的学生较多,在班上人缘较好。高二一开学,主动要求当班长,在班级事务上比较活跃,积极主动,有个人想法。但是该生学习成绩中间偏下,不是很理想。

家长态度:家长对于该生的病情都了解得比较清楚,基本都能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学生病情好转时,都是学生一个人到广州复诊,家长对该生的治疗都是持支持鼓励的态度。

案例3:小潘,女,2004年4月出生。性格内向文静,沉默寡言。

家庭情况:学生家住镇上,学生父母均在镇上就业,家中有爷爷奶奶,还有一个读六年级的弟弟。目前学生与父母和弟弟一起住,与父母关系尚可,但經常与弟弟争吵。

病症苗头:发病前,曾因为日记本被弟弟看过而与弟弟发生比较剧烈的争吵。当晚回校晚自修后,整个感到坐立不安,要求请假回家。第二天回校后情绪有所改善,但精神状态依然不佳。

初次确诊病情时间:2020年11月到广州就医,确诊抑郁症。

药物治疗的时间作用反应:学生就医后根据医嘱每天早中晚服药三次,虽然到目前服药时间不长,但是学生反映,服药后整个人浑身无力,就算晚上没有失眠,白天依然整天犯困,提不起精神。

发病时的表现:发病时总是坐立难安,焦虑万分,不想在学校人多的地方,只想回家。同时还伴有失眠和头疼,头疼基本需要药物才能控制,曾试过在家服药时服药过量,幸好家长发现及时才没有酿成大祸。

平时在校表现:该生在校比较安静内向,平时比较少与人交流,与之相熟的同学不多,案例2中的李同学与她关系较好,也是在她的指导下到广州就诊。在学期末最后一个月,她因失眠状况严重,申请不在学校住宿,时不时请假不参加晚修。平时上课比较认真,但是成绩不算理想。

家长态度:家长一开始对学生去心理科治疗是比较抗拒的,认为女儿只是比较娇气,是轻微的心理问题,不需要治疗。后来与家长沟通后,家长对于学生的治疗还是比较支持的,现在定期带学生到广州复诊。

二、关注容易产生抑郁情绪的人群

抑郁情绪的产生是存在生物因素、家庭、社会因素。在春冬敏感期,我们需要联合家长、班主任对以下四类学生多加关注,以预防学生危害生命过激行为发生:1.关注抑郁症易感人群;2.关注遭受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的学生;3.关注家庭环境冷酷、严格、不和谐的学生;4.关注自尊水平低的学生,重点关注在学习成绩方面不良的学生。

1.关注抑郁症易感人群

(1)可能潜在“真自杀”动机的人群

抑郁质的个体属于抑郁易感性群体,可能潜在“真自杀”的动机。他们个性表现为性格内向、言行缓慢、情感内敛、不善表达。这类人群在遇事待人方面敏感多疑、被动,在春冬季容易沉溺往事、顾影自怜、郁闷难解,习惯用长期的沉默、不参与人际互动来表达情绪和需要,实际上内心深处是非常渴望着他人,特别是重要他人(家长、班主任、好朋友)的体贴关心和真正的理解。但恰恰,一般人见了这类人的“苦瓜脸”,更是不敢“招惹”,也是采用躲避、忽视的方式,这更让这类人群越想越感伤,陷入更消极的想法和情绪中。若该类人群长期不能自我调适,时间过长(2个月以上)容易演变抑郁症。

作为辅导教师,需要主动帮助他们调适情绪,要了解他们抑郁情绪产生的真正原因,得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真正想法。但是,这类人群对安全感要求高,自我保护(防御)意识很高,不容易接受不熟悉的人对他的关爱,更不说向他人敞开心扉了。对于他们,要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取得他们的信任是关键。如何取得他们的信任?从他们的性格特点上分析,他们很注重细节,特别是为细节处的体贴和关心、得到思想上的理解和共鸣而感动。因此,家长、学校教师日常的关心问候和耐心守候很重要。班主任与学生接触较多,是属于重要他人之一,学生很重视班主任的评价和看法,对班主任的信任感很高。所以,班主任开展这方面辅导工作,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需要我们多留意学生动态,以学生日常变化为入口点,主动询问学生的情绪状态。例如,“我感觉你今天脸色(细节)不大好,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心情不大好,可以跟老师聊聊吗?”。学生感受到教师师的留意和真正的关心,往往愿意敞开心扉。这类抑郁质的学生思虑过多,消极悲观,容易潜在“真自杀”动机,平常需要我们多留意学生的变化动态,有异常的行为表现时,比如突然主动将东西送人、长时间写信,表现依依不舍等行为时要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2)潜在“假自杀”动机,但可能发生“真自杀”行为的人群

这类人群性格比较外向,主意多端、情绪外露、喜好表达,自我为中心,天性是追求快乐与自由,追求被关注。在班级人群中,表现为有个性、特点的人,俗话称“枪头鸟”,可能由于以自我为中心、易冲动、情绪化、聒噪而惹人厌烦,容易招惹班级同学的排挤。他们是最爱被瞩目、被关注的,最受不了排挤,若出现被排挤的情况,人际受挫,往往行为变化较大,由平常的活蹦乱跳变为常常沉默不语,情绪低落,更容易一时冲动,头脑发热,以危害身体的行为获得关注。他们大多不是真的想了结生命,而是想以此获得更大的关注。但让人头疼的是,存在“假自杀”动机,却发生“真自杀”行为。所以,这类学生也需要我们多加留意和关注

2.关注遭受重大的负面生活事件的学生

抑郁症患者存在抑郁易感性,但症状的激发可能源于生活事件与应激。来源于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的“丧失感”常会引起抑郁情绪,如,患有严重身体的疾病、家庭解体、亲人去世等。“丧失感”是源于个体失去重要他人或事物,每位个体所感受重要性不一。对于学生,交际范围小,经历少,朋辈间的友谊对他们尤为重要。所以,对于某些学生来说,人际关系不良,与好朋友丧失亲密的关系等都有可能引起“丧失感”。而且抑郁症的爆发,常是一个新的失去触发了过去的重大失去所伴随着的悲伤,譬如,一次失恋,触发了过去失去父母的悲伤,从而导致了抑郁症的爆发。失去、悲伤、压抑等最终导致持续性的心境恶劣。

3.关注家庭环境冷酷、严格、不和谐的学生

有心理专家分析,抑郁者如此抑郁,乃至走向自杀常源于两个原因:一是重大的丧失,二是压抑的愤怒。在更深层面上,这种愤怒源于长期丧失自我的选择和自由,即自我意志的存在感。假如自我的大方向被他人所控制了,而自己所决定的小方向只能是买哪款鞋,有时候,甚至连这样的权利都没有,渐渐地也将丧失对人生的意义感。往往要求严格、控制欲强的父母给孩子的自主权很少,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更不喜欢表达自己观点,表面上不反抗,实际上内心往往对自主权的丧失而产生愤怒,抑郁质人群的易感性可能来源于这类家庭生活、教育环境。由于他们的这种愤怒不指向外界,转而指向了自身,内疚、羞愧、自卑的情绪就是愤怒转向自我的形式。这些情绪日积月累,最终也会导致极度糟糕的心境。

因此,个体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以及个性特点均对患有抑郁症存在影响,班主任多了解学生成长背景及个性特点有助于防范或检出抑郁症患者。

三、鉴别抑郁症依据与步驟、辅导方法

(一)鉴别抑郁症或抑郁情绪严重者

以下将介绍简单的鉴别方法,主要从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层面去考察和鉴别。

1.生理层面

了解学生在生理层面是否有过激的反应症状,例如入睡困难、失眠早醒、嗜睡,食欲差、饮食明显减少,反复或持续出现的头痛、头晕、胸闷、气短、全身无力等。

2.心理层面

主要从知(认知或想法)、情(情绪状态)、意(意志与行为)、人格四个层面来考察。

(1)知:遇事消极,想法极端,自我评价过低,经常思考人生意义无果,并伴有自杀念头等。

(2)情:情绪低落、消沉(典型特征)、忧郁、沮丧,一筹莫展;思维呆滞、应答迟钝,眼神游离,个体自我感觉思想迟钝、脑子变笨。

(3)意:相比以前,患者语速慢,语音低,语量少,最严重时会出现木僵状态。行为减少或变慢,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逐渐不感兴趣,活动减少,做事情速度变慢,具体表现为走路慢、整理内务动作缓慢等。

(4)人格:相比以前,性格变化大,如由原来活泼开朗转变成沉默寡言。

3.社会功能层面

了解学生人际交往状态、学习情况、家庭情况,考察是否存在重大丧失,例如亲人去世、家庭解体等。个体具体表现为学习、工作能力明显下降,常静坐一角发呆,回避亲友、同学等。

教师可在课堂上、早读间、大课间、课外活动课等多观察关心学生状态,是否存在以上的抑郁情绪反应症状。若发现异常学生需要结合会谈加深了解情况,除了了解是否存在以上一些反应症状以外,还要了解反应症状起初时间,若时间持续超过2个月以上,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二)个体辅导方法

1.选择最好人较少的地方进行会谈,一开始可以通过闲聊进入话题。营造信任安全轻松的会谈氛围。

2.情绪宣泄阶段

通过问题引导,引导其将消极情绪表达出来,帮助其探索内心感受。问题举例:你最近感觉怎么样(学习状态、与同学朋友相处关系等)?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三个层面的情况。可能第一次会谈只能进行情绪宣泄。此时,教师需要扮演一个忠实的倾听者,以认真的态度聆听,尽量少说话,间接提开放性问题,多鼓励。从学生表述中寻找其存在的亮点,并积极反馈给学生。

3.问题探索阶段

当帮助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情绪宣泄后,开始进入问题的探索阶段。建议以商量的口吻,多采用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清问题及内心想法,而不是直接帮助其指出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办法。

4.辅导干预阶段

根据学生抑郁情绪的由来情况,辅导教师可选择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积极心理治疗等方法进行辅导。帮助纠正其不合理观点,回忆成功经历,感受社会支持,强化其积极优势,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5.总结阶段

教师帮助其进行会谈的总结,包括该生的情绪感受、所讨论的问题、结论,并反馈给学生。而且需要根据学生恢复情况,需要定期对学生进行了解和关心。若长时间未好转者则考虑转介。

责任编辑  吴华娣

猜你喜欢

服药人群情绪
服药不能猛仰头
服药不能猛仰头
服药不能猛仰头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我走进人群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