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幼儿对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策略

2022-06-28冯六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6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教育观察能力

冯六妹

【摘要】科学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我国越来越重视科学教育。正如邓小平所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科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清楚地指出,在科学教育中,必须紧密地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身边的种类和现象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论述在每一节的科学活动中幼儿通过猜想、验证、操作得出结论,在科学活动中让幼儿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外,同时让幼儿了解它的基本概念。

【关键词】科学教育;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励研究兴趣、体验探究进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科学活动教师可以让幼儿去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使得幼儿在科学领域中不断积累经验,激励幼儿兴趣,引导幼儿亲身体验,并应用新的学习活动,形成获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蔡德成认为,客观的依据是科学活动的立基之本。在每一节科学活动探索中都是需要幼儿自身的兴趣、想象力以及好奇之心,当然在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和保护幼儿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在科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一、激发兴趣,亲身体验

在《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笔者结合本园的“HIBL探究式科学活动”课程中的《水宝宝的秘密》让幼儿爱上科学。正所谓:“想不如说,说不如做。”只有亲身经历过的才能记忆犹深。5-6岁幼儿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敢于尝试,对新颖的活动有强烈的兴趣,并会萌发一定的探究欲望。在上课之前,笔者会选择一个下雨天的时候,带着幼儿拿上雨具一起到户外玩雨,当幼儿在玩雨的过程中提问:雨会有什么特点?笔者就会引导幼儿使用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感受雨,同时,观察雨的特点:雨水的形态、味道、颜色,等等,让幼儿看一看、闻一闻、伸出舌头尝一尝,然后与同伴之间用讨论法进行讨论、交流,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雨是怎么样的,接着笔者再总结:雨水是流动的、是无色无味且透明的。快乐的玩雨过后延伸到绘画,让幼儿把看到的雨天景象画出来。

在此过程中,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让幼儿探究成为本次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同时,也让幼儿通过五感来进行探索,让幼儿融入大自然中,这样不仅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增长了幼儿的知识,而且还能诱发幼儿更多探索的愿望。

二、动手操作,勇于探索

在探究式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要求保护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而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喜欢刨根问底。作为教师,应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让幼儿通过观察与实验,积极动手寻找答案和设法验证并尝试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扩展幼儿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指引者,就是要不停地抛出问题,让幼儿积极去发现、解决。如,“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上次在玩雨活动中,你们知道雨是从哪里来的吗?”“雨是什么颜色的?”“雨落下来后,又去了哪里呢?”等等,让幼儿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趁着幼儿对雨的记忆深刻,在玩雨后尽快开展《水宝宝的秘密》的第二个活动:“造雨”开始部分引导幼儿回忆与思考:雨那么好玩,那雨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因此,通过观看视频“小水滴旅行记”来让幼儿解开疑惑,该故事是一个语言形象,生动的作品。此科学活动利用酒精灯、量杯、镜片等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让幼儿分组进行:观察量杯里的水在酒精灯的燃烧加热下,变成水蒸气,遇到镜片凝结成小水滴的实验现象。请幼儿一边操作一边讨论实验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

什么是探究式科学教育?探究式科学教育简称“做中学”。其实,探究式科学教育它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在科学教育中探究是幼儿的天性,在成人看来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往往就会引起幼儿的探究欲望。比如,他们在发现了蚂蚁在寻找食物时是以排队的形式来搬运食物,就会有一种追根到底的讨论:蚂蚁为什么会排着队来寻找食物?如果不排队会怎么样?在好奇心驅动下,他们就会蹲在教室里观察到他们的排队,像一小科学家那样,象征着更好的探究式科学教育。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和饲养活动,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以及寻找食物、繁殖后代和死亡的过程。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幼儿的学习动力,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生活既教育,幼儿在周围熟悉的生活与自然环境中学习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幼儿体验到自己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感和愉悦感,是一件无与伦比的事情。

三、归纳与反思

李政道提出:“要创新,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要创新,需学问;问愈透,创更新。”在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中都是幼儿提出问题,教师予以回答,这样的教育模式可以保持,但却难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每一位幼儿的好奇心都是非常强的,他们喜欢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尝试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幼儿也会有深刻的体验。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动手动脑,以丰富幼儿的体验,帮助幼儿建构经验。我园以探究式科学体验式为主,大大地提高了幼儿的探究能力,幼儿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当发现自己的办法不可取时,没有放弃,还是积极地面对,继续想办法去解决,这就是探究的乐趣。

基于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探讨客观事物的属性,找出事物发展的因素和事物内部的关系,从中寻找规律,形成自己的认知模型和学习方法架构。可见,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和主动能力都得到了增强。对一个科学、操作,怎样的算是一个成功?一个成功的标准又是什么?对于幼儿来说感兴趣的、愿意做的,可以让幼儿真正体验到探索的活动,就是成功的科学教育活动,就像“你好,小蜗牛”的活动开展时,幼儿通过已有的经验,很自然地提出探究的问题,如,蜗牛喜欢吃什么?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幼儿可依据自己的生活实践,提出许多不同的猜测。随后,通过喂食小蜗牛自己动手来验证,再进行集体讨论和汇总,利用观察来记录整个探究过程。这是科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也就是萌发幼儿的科学意识,从而培养幼儿的良好探究能力。在操作活动中也许结果达不到我们所期待的结果,因此,会存在着教师帮扶幼儿去完成操作。也许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如,在“有趣的溶解”的活动中,幼儿会把操作材料中的面粉倒入水中,经过搅拌后就会兴高采烈地跑到教师的面前说:“老师,你看,我的面粉像牛奶一样溶解在水里了。”而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容易把面粉倒洒在桌子上。这时,作为教师不能去责怪小朋友,而是蹲下来给幼儿解释清楚溶解是什么?溶解是完全溶解在水里后,就看不见它的,面粉虽然是能搅拌均匀,但是我们能看见水变成了白色,证明它是不能溶解在水里的。教师应在旁指导幼儿用糖或盐放在水里经过搅拌完全溶解在水里后,在把“面粉水”和“糖水”来作比较,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溶解的现象。因为科学操作活动既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又是教师引导幼儿学科学的过程。在科学课的开展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要克服自己怕麻烦、怕材料准备的需求量多、怕花费精力和时间的一些思想,因为任何一丝一毫的怕麻烦的思想都会影响到操作活动的开展。

四、结语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但要注意观察,积累经验,还要不断去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经验准备。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中,应通过各种科学认识、科学操作小实验、小发明的探究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精神,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合作性等良好个性品质和科学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幼儿科学操作教育活动的开展,打造鲜明科技特色的园所文化。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项目“运用‘课题’方式优化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0YQJK18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OL].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364/moe_302/moe_309/tnull_1506.html.

[2]陈彧.探究式科学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梁国胜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教育观察能力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工程造价软件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例谈培智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