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理念下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2022-06-28张顺兴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6期
关键词:新模式三全育人手段

张顺兴

【摘要】学校以“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为指导,在育人实践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积极构建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方位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以课程化构建为主要手段,以心理健康教育和重点人群的关注为重点,实行预防和干预同步进行。

【关键词】三全育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手段;重点

一、构建“三全育人”的心育课程体系,实现全方位育人

课程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平台,通过课程建设向学生、家长、教師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训练心理素质、陶冶心理品质。在课程建设体系上设计了发展性心理教育和补救性辅导,以《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名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开设学生心理健康课程。

(一)学生课程的多样性

学校采用北师大版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每班一节(40分钟),三至六年级,由学校两名心理专职教师授课,一、二年级由班主任授课。为了让心理健康教育课得到延伸和落实,我校还开设每日10分钟心育短课,即,每天下午2:10-2:20,由学校的正、副班主任进行心育短课。为了使心育短课更有实效,学校做到课前集体备课,课间专人检查监督,课后反馈情况。课堂是教学生怎么做,活动是让学生怎么做。为了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学校开设了心理小剧场,且在每周星期一升旗仪式上进行心理小剧场。心理小剧场由班级学生和教师自编自演,采用情景剧为主要体验方式,剧情素材来自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通过情景剧的扮演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每个年级的学生心理状态有相同和不同点,班主任根据班级出现的问题情况,如,最近班级学生闹矛盾的比较多、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男女学生之间相处不融洽等,及时向心理教师反馈,心理教师根据班主任的反馈针对性地设计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为了保持学校与家庭教育一致性,创造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学生在健康的家庭中快乐成长,我校设计了周末德育作业和每周的亲子活动,以构建愉悦的家庭氛围,如,亲子游戏、亲子体育活动、同唱一首歌、亲子厨艺大比拼等。

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所以我们要坚持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包括学科渗透、班主任工作渗透、团队活动渗透等。如,在学科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教书育人,采用情感教育、成功教育,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疫情过后,许多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因长期居家学习和生活,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憋出来的。为此,学校通过学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学第一周每天课前进行课前放松活动:语文学科成语接龙、数学学科口算抢答、英语学科唱英文歌曲、体美音综合组联合创编各种活动:跑操、绳操、自编操、手语操等,让学生每天以愉快、轻松的心情学习和生活。

(二)教师课程实效性

每个学期,学校德育处都会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让每位教师都成为心理教育工作者。培训的形式有案例分析、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预防的讲座、情景模拟教学、沙龙分享等。在培训过程中,让教师们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在现实生活中怎么去化解危机的方法,从而能够引导学生成长。

(三)家长课程体验性

育儿专家李玫瑾说过:“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是成年人造成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未来。成功的教育一定是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的教育;做好家庭教育为孩子营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1.召开“家校合作共育”家长体验式培训会

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召开“家校合作共育”家长体验式培训会,体验式培训设计2小时的游戏体验活动(游戏,分享)和2小时的实践体验活动(教师、家长与学生一起吃饭,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两个环节,让家长切身感受到“家校合育”的重要性,做好榜样成为孩子的引路人。

2.办好“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是由学校组织开办、指导,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共同负责管理的,是专门对学生家长服务的公益性机构,主要面向全校学生家长定期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父母学堂”每学期按照“2+1+1”的计划开展工作,即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专家讲座、至少1次亲子实践活动、至少1次班级家长交流会。并倡导“父母学堂”的理念,以年级为单位,各班家委轮流负责组织开展“父母学堂”开课活动。家委们“阳光博爱”的暖流荡漾在所有学生家长身边,用积极正能量的行动保障“父母学堂”健康开办和影响每个学生家长。

3.开设科学育儿课程

每周向家长推送“慧家长心育”和“亲子游戏”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增强亲子关系,让家长做到高效陪伴。

4.建设家校合作共育的三大项目

我们不断去改进和探索,从家校合作共育的三种途径(家庭教育指导、学校生活参与、家校互动沟通)和家校合作共育的三大项目(合作共育课程、父母学堂、家长志愿者)等方面指导建立家校合作共育的育人体系,家委会建设家校合作共育特色项目(如下图表所示)。

二、建设“三全育人”的心育队伍,实现全员育人

学校倡导“每一个教师都是心育工作者”的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与班级管理相结合,与校园文体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大力营造“人人都是心育责任人、处处都是心育责任点、时时都是心育全过程”的良好氛围。

(一)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一直注重培养教师心理健康素养,力求让每位老教师都成为心理教育工作者。2016年以来,每学期至少对全校教师开展两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专题培训,班主任技能大赛。学校逐步建立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二)建立“博联家校合育”运行机制

为了更好地实施全员育人,学校已基本建立了“双线互动、三级互补、扁平互促”家校合育良性运行机制,即“家委建设领导小组——德育处——年级德育小组——正副班主任——家长”和“家委建设领导小组——校级家委会——年级家委会——班级家委会——家长”两条家委建设指导线,互动协调,形成合力;“德育处与校级家委——年级德育小组与年级家委——正副班主任与班级家委”三级家委建设团队,相互补台,助力合育;家委建设领导小组下的双线指导线、三级家委建设团队,扁平成为“家委建设领导小组、正副班主任与班级家委、家长”互促建设圈,共建合作共育家校关系(如下图表所示)。

三、建设“三全育人”的心育制度机制,实现全程关注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发展性心理教育为主,补救性辅导为辅。但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生活节奏加速、生活压力增加,导致很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学校在补救性心理辅导上,制定各种机制实现全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全方位进行心理排查

根据年级的特点,学校开学前后一周通过“线上线下家访”“师生一对一谈天”“MHT排查访谈 ”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重点关注的学生实地家访或约谈父母,给予家庭教育指导意见,给予学生感情支持。关于学生的很多问题,我们要深入家庭才能更好地了解情况。我校常年开展“課外访万家”,教师实地走访,“班级全覆盖、教师全覆盖、学生家庭全覆盖”,家访主要内容是肯定学生成绩,鼓励学生成长,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途径和方法。

(二)个别咨询与辅导

每个学期开学初,学校心理教师会对心理普查有异常信号的学生进行访谈,对某些需要长期辅导的学生形成个案,定期进行帮助辅导。根据统计,一学期下来,对学生的辅导不少于200人次,每人次不少于一小时。在实地家访和访谈过程中发现家长出现教育问题和错误理念时,还会对部分家长进行辅导,让家长懂得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的心理健康及调适、了解孩子心灵成长的轨迹等常识性的知识。

(三)电话咨询与书信咨询

有个别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不敢主动找心理教师寻求帮助,于是,我校为学生和家长设立咨询热线。由于通话具有隐秘性,咨询的学生基本上都能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学校设立多个咨询信箱,让学生和家长不受时间限制,可随时通过信件诉说自己的苦恼或愿望。那些不善言辞,或较为拘谨的学生常常选择这种形式。

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开才教育”的办学理念,通过“三全育人”常态化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中,多方位关注学生、家长、教师,为他们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习胜.“三全育人”合理性的逻辑诠释[J].思想理论教育,2019(3):52.

[2]王成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8,28(6):9-13.

责任编辑  胡春华

猜你喜欢

新模式三全育人手段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临机的手段
艺术,不只是作为自我表现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