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评价体系的探索

2022-06-28王世文

学周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阅读素养评价体系小学生

摘 要:构建一套高效的阅读素养评价体系,可以确保小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落到实处,进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鉴于此,文章从建构小学生阅读评价体系的价值入手,探讨小学生阅读评价体系构建现状、原则及内容,最后提出了构建阅读评价体系的策略,希望能够助力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素养;评价体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1-009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1.030

阅读不仅可以明智,还能扩展学生视野,助力其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念。阅读是实现学生听说读写等诸多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渠道,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结合小学生在不同学段所表现出来的阅读兴趣、阅读方式、阅读效率等,优化学生阅读素养评价体系。

一、小学生阅读评价体系构建价值

在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知识,还要广泛阅读,涉猎各方面内容。《小学生读书推荐书目表》及《語文课程标准》均对小学生课内外阅读提供了详细指导。若想切实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依靠课内阅读远远不够,需要教师科学安排课外阅读。而教师结合小学生的阅读现状,构建新的阅读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

1.通过构建小学生阅读评价体系,可为小学生课内外阅读指明方向。目前,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活动时,普遍存在指导不力、秩序混乱的情况,不仅不利于提高课内外阅读效率,还无法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外阅读目标。因此,有效构建小学生阅读评价体系,可以促使教师针对学生课外阅读作出合理指导,助力学生达成既定阅读目标。

2.构建小学生阅读评价体系,便于落实因材施教教学目标。学生在知识积累及学习兴趣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不同学生拥有不同的知识吸收需求。在传统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采取“一刀切”评价方法,无法凸显因材施教教学成效。而构建阅读评价体系后,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评价其阅读效果。

3.重新构建阅读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阅读与学习的空间。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常常由教师为学生推荐书目,学生则按照教师推荐的篇目去阅读,这种教学形式看似自由、宽泛,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潜力,更不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与提高探索能力。但是,在合理构建阅读评价体系后,学校和教师能够有条不紊地组织开展扎实有效的阅读活动,能够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循序渐进中养成探索能力,最终提高学生阅读核心素养。

二、小学生阅读评价体系构建现状

现阶段,小学生课内外阅读教学活动深入开展,阅读效果、阅读评价体系的构建价值也得到了众多教育研究人员、教师的重视和认可。然而,在具体阅读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在构建阅读评价体系时,整体评价目标存在一定偏差。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绝非以传输知识为主。然而,目前部分教师在开展小学课内外阅读交流活动教学时,普遍会为学生设置强化式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带着强制性目的去阅读。在这种情况下,阅读细节会受到阅读目标的制约,难以让学生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

2.一些教师在构建小学生阅读评价体系时,忽略了因材施教这一理念。一些教师在构建阅读评价体系时,常常忽略了学生的具体情况,“一刀切”式的教学与评价,对于整体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素养极其不利。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基础和阅读兴趣,才能实现共同进步。

3.缺少科学完善的阅读考核机制。如今,小学阅读教学普遍缺少科学的考核机制,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常常忽略了对学生阅读效果的考核,导致学生常常漫无目的地阅读,阅读效果不太理想。

三、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评价体系原则及内容

(一)评价体系原则

针对小学生展开阅读评价,应以小学生为评价对象,评价其阅读时的能力、效果、态度、情感等。因此,在评价时,应始终坚持学生主体性地位,采取多元策略,并遵循一定原则。

1.以学生为本原则。采取多元化评价策略,并非代表每一方评价主体都可以“自言自语”。反之,各方主体是与学生成长及阅读关系极其密切的“当事人”。在进行评价时,所有着眼点都要指向学生。与此同时,阅读个性化及阅读本身,也决定了阅读评价主体的着眼点需要关注学生阅读差异,并因人施评,促使每一位学生均可以得到客观评价。

2.内外阅读相结合原则。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以课内阅读为核心基础,既灵活应用了课内阅读技巧、规律,又对课内阅读知识进行迁移,拓展了课内阅读学习内容。为此,进行课外阅读评价时,应适当参考课内阅读评价方法,通过记笔记、做批注等方式,增强学生课外阅读效果。

3.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小学阶段的阅读量相对丰富,在“新课标”中,对学生阅读总量与学段量做出了指导。然而,具体到某一年级或某一班级阅读情况时,则难以针对众多指标展开量化处理,也无法完全套用课内阅读做法。在这种情况下,阅读评价应依赖定性评价方法。例如,在学生阅读后,是否产生了深度认知,是否能准确且清晰地表达阅读感受等。

(二)评价体系内容

针对评价对象展开评价,需要以实际评价内容为依据,并凸显评价结果。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总体来说包括以下三方面。

1.阅读量。在“新课标”中,针对小学六年级阅读总量做出了细分,但仅分到了学段阅读量,整体看起来仍然有一些笼统。为此,立足于“不少于”的量化标准,教师作为小学生阅读活动的参与者与指导者,应细化年级阅读总量,将其控制到每一学期。例如,在三年级上学期,阅读量不少于85000字,综合多项因素,具体到某一时间段的课外阅读量,仍要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处理,给出具体数字[1]。只有具体制定每一个时间段的阅读量,并及时督促学生完成,才能有效保证阅读活动取得实效。时间跨度太大的阅读检测反馈,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2.阅读兴趣与习惯。兴趣,本就属于情感状态,在兴趣作用下,会产生“专心”或“深思”等心理活动。当这两种心理活动交替出现时,表明学生已进入阅读状态,可逐步养成课外阅读习惯。若想有效衡量学生阅读效果,通过观察学生是否保持阅读意愿及优良阅读习惯,即可得出一定结论。

3.阅读能力。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主要由课内阅读时接触的知识、掌握的技巧与能力逐步向课外阅读过程迁移,促使学生加深阅读活动深度与广度。在评价学生阅读能力时,中低年级应记录学生阅读每本书的时间,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阅读任务的视为合格,而高年级学生则要考核阅读速度,如每分钟的默读速度不少于300字。此外,精读、泛读、速读、跳读及浏览等方法的运用程度,也是考核重点内容,均可检验学生阅读能力。

四、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评价体系主体分析

(一)教师主体及评价方法

语文教师是学生课内外阅读活动的参与者、推动者及组织者,将教师放在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评价体系的首要位置,具有重要作用,可促进学生养成阅读素养,使其产生自我认知观念。教师在开展阅读评价时,应采取针对性评价方法,如培养学生阅读积极性,可借鉴“星卡评价方法”,通过不同颜色及不同种类的星卡吸引学生参与兴趣,积极晋级,最终为学生颁发“读书小达人”奖章[2]。然而,若仅是为了记录学生发展及进步状况,则要为学生赋予一定的成就感。比如,可采取“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通过丰富的记录内容,整合学生阅读成长过程中的快乐感受。事实上,无论采用哪一种评价方法,语文教师都要注重评价学生对所阅读作品的实际感受,尊重学生阅读差异化。

(二)学生主体及评价方法

学生是课内外阅读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对自身阅读行为展开评价,是必然趋势。学生自我评价,就是针对个体阅读行为展开全面分析。例如,可通过填写“自评表”,深刻反省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不足,检视自己阅读内容完成情况,并为下一阶段的阅读制订方案。因为小学生年龄偏小,缺少自我认知,常常会对自我阅读行为产生不客观的评价。为此,教师应适当向学生传授评价方法,指导学生全面认知自我,并努力反思。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组内展开互评。因互评方法需要由多人共同展开,为了方便学生交流,可以通过填制“互评表”形式进行评价,发现同伴身上的闪光点与小缺陷,并为同伴提出诚恳建议[3]。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还能激励学生向同伴学习,汲取更多阅读经验。

(三)家长主体及评价方法

家长,属于关注小学生阅读行为的关键性“他人群体”。教师应与学生家长取得积极联系,要求学生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并给教师反馈孩子的阅读表现。教师可以为家长发放“家长评价表”,将具体内容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仅降低了家长的操作难度,而且能提高其参与的意愿。

五、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评价体系构建方式

(一)通过阅读考核评价

借助阅读升级活动,设置“七色阅读卡”升级体系,对每一个阅读级别都提出具体要求,并拟定具体评价内容与规则。在学生完成各级要求的阅读书目及阅读内容后,可提交读书笔记与读书卡。在教师审核后,达标者即可立即升级。在每一个级别中,划分出合格者与优秀者两个级别,合格者为“积极阅读之星”,优秀者为“超强阅读之星”。同时,如果在学校组织阅读比赛时,学生在赛事中做出了阅读贡献,则可在其原有级别上跳级,以此激发学生阅读潜力[4]。

(二)通过动态观察评价

在学生参加日常阅读活动时,教师要参与其中。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有目标、有组织地举行课外阅读活动,细心观察学生,记录学生的阅读表现,把握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态度以及阅读习惯,以便日后顺利开展“读书节”“诗篇朗诵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身阅读才华的时机,促使学生迸发阅读潜力,切实感受阅读乐趣,逐步提高阅读素养[5]。

(三)通过记录跟踪评价

教師可灵活设置各种课外阅读记录单,指导学生带着目标完成课外阅读活动,并及时记录学生阅读时间、阅读进度,与学生交流阅读时收获的高价值信息。同时,教师应定期检查同伴、家长对学生的跟踪评价结果,并进行考核,作出等级评价。此外,教师应全面考虑学生的心理诉求,高效应用校级网站、图书角、学校公开栏、学校读书长廊等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以确保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投入更多的精力到阅读活动中。

(四)通过多元合作评价

教师应整合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及教师评价等结果,合理统计阅读量,监控阅读时间,让学生感受到每一次阅读过程中的进步,进而充实阅读成长历程。此外,教师应注重整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但仍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以阅读过程的有效推进达成阅读目标。

(五)关注个别学生

针对阅读倾向强烈的学生,教师应根据其兴趣爱好单独设置阅读书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发挥自身特长。此外,针对阅读兴趣不强烈且阅读速度较慢的学生,教师则要适当降低要求与评价标准,对他们在阅读活动中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予以表扬和鼓励,增强这部分学生的阅读信心,不断努力以取得进步。

(六)展开评比表彰

针对在各种阅读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应定期进行表彰与奖励,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学生的优秀阅读作品,如读后感、读书笔记等,教师应积极推荐到学校宣传栏或中小学生朗诵综艺平台予以展示,促进阅读活动多元化开展。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必须坚持多元化的阅读评价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从学校阅读环境氛围、学生阅读基础、家庭亲子阅读等方面出发,积极探索和制定科学有序的阅读素养评价体系,尊重学生主体性,促使学生掌握更多阅读技巧,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收获阅读自信,不断提高个人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 顾文霞.浅谈小学生阅读教学中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下旬刊),2021(6):70.

[2] 刘艳.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48):13.

[3] 邱雨林.对阅读教学评价的认识与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21(16):22.

[4] 司彩霞.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5):57.

[5] 陈木林.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语文小说深度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2021(9):28.

作者简介:王世文(1974.4— ),男,汉族,甘肃民乐人,小学高级,研究方向:小学生阅读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2020年度奋进之笔重点专项课题《中小学生阅读素养、人文素养及影视戏剧教育研究项目》(KZD202006)之子项目《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评价体系研究》(RE20210120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阅读素养评价体系小学生
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分析及高校图书馆对策探究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从“知沟”理论谈城乡学生阅读素养差异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