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水紫陶的社会功能及文化意义

2022-06-27彭灿卿建水县器识斋紫陶坊

消费导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建水县陶泥紫陶

彭灿卿 建水县器识斋紫陶坊

一、建水紫陶的历史传承

(一)陶瓷的诞生

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仰韶时期的制陶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陶瓷的诞生可能是原始人发现将粘土擭成泥涂在草木编制的容器上,经过火烧之后将不再溶于水,并且很快就能学会只用粘土去制作器物,这就是最早的陶瓷制品。陶瓷从最初的炊饮工具,很快就发展和应用到生活、生产的各个方向。早期瓷器质地酥松、种类简单。到仰韶后期的时候已经懂得要用水沉淀粘土,以剔除杂质,使烧成品的表面更为光滑。由于炼铁技术的提高,进入帝制时期之后,很多由青铜所制的器物被铁制品替代。东汉末年,瓷器正式取代陶器进入公众视野。宋、辽、金时期是陶瓷的高峰期,现今遗存的瓷器文物多属于这个时期,窑口遍布全省,十分繁荣。明清期间,陶瓷艺术更是取得了较高的发展成就。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和传统工艺遗产的继承,建水紫陶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于2008年6月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呈现出繁荣向上的发展局面。

笔筒

(二)建水紫陶的历史

插屏

梅君

建水紫陶又称“五色陶”,诞生于云南省建水县。由于建水具有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因此它具有多民族文化的特点。在陶器的历史上,建水县还是碗窑村生产的紫陶数量较多,生产大量的紫陶器。主要得益于确保原材料供应的当地地理优势。建水县位于红河州西北部,海拔约1330米。红河州西北部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建水县是碗窑村西侧的一座山上,山上出土了各种泥料。因地壳变动形成的土质变化,使得土层颜色变化,因此形成了建水碗窑五彩山,非常适合建水紫陶的装饰工艺用途。因此这座山也被当地人称为“五彩山”,山上出土的粘土也被称为五彩色泥[1]。尽管建水紫陶更多以独立个体户的形式存在,但建水紫陶背后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使建水紫陶成为建水的重要城市品牌,也成为建水文化载体和经济来源。建水紫陶能够不断发展,并在今天取得了比较不错的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本地陶艺家对传统工艺的坚持,以及将新工艺带到建水的外国陶艺家的努力融合,不断为建水紫陶行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二、建水紫陶的现代社会功能

建水紫陶器装饰画面从晚清民国时期的单色填泥发展到本世纪80年代多色复填,表现更为多元,如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颜色艳丽,淡雅,的花鸟,人物,古雅文人气息较重的锦灰堆残片字画,西方油画等装饰门类。使得建水紫陶出现如今百家争鸣的新局面。

(一)高端紫陶重在鉴赏

高端紫陶制品一般只以名家品牌生产,产品价格没有准确的标准。这些产品通常是独一无二的,但对于这些陶器制造商来说,这些高端产品通常是卖给固定消费者的。同时,陶器制造商还设计高端产品用于参加各种展览和比赛。为了满足这些老客户的喜好,同时在展会上制作引人注目的作品。对于建水紫陶的整体市场而言,这样对于高端紫陶产品的生产必不可少。就如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般,建水紫陶的高效的市场分工的主要目的是维持建水紫陶工艺人的生计需要,而在维持基本的生计之后,制陶匠人的追求开始上升到思考如何塑造自己的紫陶品牌上面来[2]。对于个体户塑造建水紫陶品牌的过程而言,塑造高端紫陶作品的关键就在于体现自己的作品风格上。制陶匠人通过对市场需求与消费者倾向的观察,研究出带有自己的强烈个人风格的紫陶产品,这些强烈个人风格的产品逐渐小范围的组成建水紫陶的高端产品,并重点用于鉴赏。

(二)低端紫陶重在使用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陶瓷作品的批量生产工艺在社会上得到了迅速普及。特别是,陶瓷原材料在3D打印中的应用表明,陶瓷技术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例如对3D陶瓷打印技术的应用,该技术主要采用粘土条板的方式成型,通过喷嘴挤压,然后逐层堆叠。尽管在该领域许多陶艺人仍然坚持旧观念,不愿接受新艺术,但是已经有许多制陶匠人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遵循国家工业4.0战略,在大变革时代占领行业制高点。因为消费者大部分并不是没有任何的要求必须是选择名家大师的品牌或者拥有消费者数量较多的知名品牌。而是更多的要求紫陶品牌质量好、服务态度热情、售后完善,在价格定位合适的前提下消费者就会选择这样的紫陶作品,这样的建水紫陶重点用于日常使用圈层。

三、建水紫陶的文化独特性

(一)阴刻阳填—技巧之独特

文房陈设

建水紫陶“阴刻阳填”与“无釉磨光”是支撑建水紫陶发展至今的特色工艺[3]。其中,“阴刻阳填”必须先在拉好的坯体空间上进行绘制。这个绘画过程是连接到下一个陶器模型装饰设计方案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强调画家的技巧。同时,画家必须明确陶艺制作者的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设计。陶艺制作者对每种原料的造型在脑海里通常会先做出一个一般性的假设,因为在燃烧过程中必须考虑泥料的收缩问题。为了保证烧制成功率,他们必须考虑到收缩对绘画设计的影响以及后期“阴雕”的强度力度等问题。图案设计完成后,即可进行雕刻。但是,由于建水紫陶的泥料比较细腻,考虑到不同的粘土会产生不同的收缩,所以在雕刻技艺和雕刻图案时,污泥填充所用污泥的收缩率应与最终燃烧时所刻的标记相对应。如果收缩不能达到最合适的状态,陶器的表面就会塌陷,这种陶器就会作废。由于对技术的高要求,错误率的较高也导致了建水陶瓷的燃烧过程被称为“火中取宝”,这恰恰反映了建水紫陶的珍贵性。

(二)无釉磨光—工艺之独特

回望

方口山水瓶

建水紫陶的泥料细腻若膏、质地细密已是众所周知的,经过烈火高温的考验过后,匠人们精心的磨光工艺让其呈现出凝润如脂、光可鉴人的艺术效果。但建水紫陶的光泽并不是施加釉料形成的,而是通过手工打磨出的效果,整个打磨过程,都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打磨,完全不施加任何釉料。一件上好的紫陶作品需要经过七八道大工序。最后烧制出窑,使用先粗后细的打磨工具才能完成,以粗砂石磨去火皮,再用细砂石打磨留下的拉丝,最后用鹅卵石、细沙抛光,经过这一系列后期细致复杂的过程后,原本暗淡粗糙的陶体被磨出了光亮,其细润的质感和光泽。所以最终呈现的晶莹剔透,细腻光亮的效果,如同施了釉的瓷器般。紫陶的打磨工艺被手艺匠人们称之为“无釉磨光”,这项独特的技艺会令你在对建水紫陶的反复把玩之中爱不释手[4]。

(三)浑然天成—陶泥之独特

建水紫陶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因为“阴刻阳填”与“无釉磨光”来体现的。同时这特殊工艺独一无二的原因是还因为建水当地陶泥的特殊性,陶泥细腻且成分独特,“阴刻阳填”“无釉磨光”都是建立在建水当地特殊的陶泥上,新兴的工艺所需要的对陶泥的掌握也与其他地域的细微技巧产生了区分。泥料可以由黄泥、红泥等诸多颜色的泥料构成,红泥提供胎土必要的氧化铁,在还原条件下才可以形成“铁胎”。黄泥可以提高胎土的耐温性能,防止坯体发生变形、起泡等工艺缺陷。一切凭借自然物质按照独特的比例调配烧练而成,将未经人工雕琢的独特陶泥进行传承和使用,才是建水紫陶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

四、结束语

陶瓷制作工艺代代相传,保持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同时陶瓷制作工艺的传承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明确认识、统筹规划,在技艺保护和社会功能之间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也重点从建水紫陶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全方位分析传统制瓷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和延续,以期更好的发扬建水紫陶制瓷技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猜你喜欢

建水县陶泥紫陶
建水紫陶研究: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紫陶作品
怪兽奇想
建水紫陶研究:学生紫陶作品(二)
浅析云南建水一季水稻生长发育的气象指标
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及其路径
建水紫陶:中国建水紫陶古陶斗美术
可爱的公鸡
论“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以云南省建水县坡头乡民族小学哈尼族《铓鼓舞》进校园为例
建水县总工会:举办女性大讲堂知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