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对《劝学》中“利足”的理解

2022-06-26莫展

民族文汇 2022年34期

莫展

摘 要:文章从对《劝学》“利足”的理解入手,从词义探源、使用条件和意义差别三个维度,去对古汉语中形容词活用现象作进一步探讨,旨在引领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加以探索和归纳,向更高、更深、更广的语言境界去进行自主阅读体验,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畏难情绪,增强学生学好文言文有足够自豪感和自信心。

关键词:词义探源;文言活用;语法规范

荀子《劝学》是统编语文教材必修上第六单元的文章,句句经典,段段精彩,使我们在阅读中获得不同的启迪。其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一句的“利足”解释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三种解释:其一教科书下注释为“善于奔走”。由此可见推断这里是将名词“足”视为动词,奔走,这里的“利”是善于的意思,“利足”就是善于奔走;其二是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汉语词典》(学生)解释为“快、走得快”。最后是通过翻检查阅其他工具书后发现,也有将“利”解释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走得快。面对以上三种情况,不仅学生本人在理解时感到一些困惑,甚至我们部分老师也有同感。笔者认为,要想辨析“利“词语的意思,要从词义探源、使用条件(语境)和意义差别三方面去考虑。

“利”字在《古代汉语字典》中有以下几种解释:

①锐利。与“钝”相对。《劝学》:“金就砺则利。”“蚯无爪牙之利”

②疾;迅猛。《晋书·王浚传》:“风疾,不得泊也。”

③利益;好处。与“害”相对。《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捕蛇者说》:“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④顺利、吉利。《资治通鉴·汉献帝十三年》:“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⑤有利;利于。吴兢《贞观政要》卷四:“苦药利病,苦口利行。”

⑥利润。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市道小人争一钱之利亦已悬矣。”

⑦资源;出产。“生谷之土未尽耕,山泽之利未尽出。(汉·晁错《论贵粟疏》

⑧《说文解字》解释上还将“利”引申义为:速度快。

按一般语法,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所以如果形容词后面出现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在构不成偏正关系情况下,在古汉语中通常可以有以下四种情况解释:直接活用成一般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和形容词用作名词。现就以上四种情况作一一解释如下:

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作动词是由于形容词在一定的语法结构中表示了动词的意义,起了动词的作用而引起的。 例如: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候张良。”(《鸿门宴》)一句中的“善”形容词,好,在这里用作动词,友善。有时,当形容词后面不能带宾语,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中的“小弱”,在这里解释为动词,变小,削弱。③“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中的“近”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所近”有“接近”的意思。需要指明的是这里的“所”没有实在意义,与动词前面的“所”指代作用不同。

形容词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我们也会时常见到,形容词后面带宾语,使宾语代表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此时的形容词为使动用法,这样,形容词就可以带宾语了,一般译为:“使……怎么样”。例如: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一句中的“绿”,使……变绿。②还有一些成语,如:精兵简政、正本清源、丰衣足食、森严壁垒等等。

形容词意动用法。则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形容词用作意动,它后面的成分就是它的宾语,它一般译为:“认为(觉得)……怎么样”“对……感到怎么样”“把……当作…看待”。例如:①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一句中“小”,是认为(感到)……小。②还例如:不耻下问、重本轻末等等。

形容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形容词若处在主语、宾语的位置上,此时就是活用作名词,用形容词来代表具有那种性质或状态的人或事物。翻译时一定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为定语。例如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贾谊《过秦论》一句中的“固”,就是坚固的地势意思。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韩愈《师说))中第一个“圣”和“愚”,这两个形容词在句子中作主语,都是形容词作名词,分别译成“圣人”、“愚笨的人”意思;③“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中的“坚”、“锐”在句子作宾语,可分别译为“坚固的盔甲”、“銳利的武器”;④如成语:抱残守旧、标新立异、温故知新等等。

其实“利+名词”也是古汉语的一种常见结构,例如“利趾”“利口”“利言”“等,在这个结构中“利”也是“善于”“有利于”“对……有利”的意思。“当然,“利舌”“利口”常含有贬义,常形容巧舌如簧之徒。

《书》云“予欲观古人之象。”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词义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因此,我们在词语的辨析时只有根据词义探源、使用条件(语境)和意义差别三个方面的相互影响来思考、探索并作出准确判断,才能更准确、更透彻理解词义真正含义。辨别词语活用的一般程序为“两步走”:第一步是首先从意义上辨别该词的原属此类,第二步是从它所担任的句子成分看它是否活用;如果活用了,先辨别是否使动、意动;如果不是使动、意动,则是一般活用。

至此,我认为,按一般语法规范来说,纵观古汉语中“形容词+名词”结构形式,将前一个词视为活用现象较为普遍些,“利足”的“利”解释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走得快,相比其他两个答案,显得较为合理些。

参考文献:

[1]仇正中.古汉语形容词的使动和意动两用[J].语文学习,19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