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毛泽东的读书实践

2022-06-26刘立勇马红英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22年6期
关键词:自力蔡和森读书

刘立勇 马红英

青年毛泽东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探求大本大源,在学习中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自动学习、自力研究”始终是毛泽东读书实践的主旋律。

求学一师,毛泽东“自动学习”,立志改造社会。他给自己量身定制“五段课程”表:晨读英文;午前八时至午后三时上讲堂;四时至晚饭国文;明灯至熄灯温习各门功课;熄灯后以一时运动。没钱买书,就向图书馆借阅,还经常向师友开列书目借读。毛泽东读书坚持独立思考,决不盲从。袁仲谦先生嘱咐他读韩愈的文章,他仔细研读,但也有“不通”“荒谬”之批注,并提出不同见解。杨昌济教授的《伦理学原理》全书十万来字,毛泽东在教材上的批语就达一万两千多字。

毛泽东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既博览群书,又学有专攻。毛泽东爱读史书,能巧妙地将历史知识运用于革命实践中。他读史书有四个特点:一是内容广泛,不拘一格,正史、野史、中国史、世界史皆在浏览之列;二是既涉猎断代史知识,又读通史;三是读史也读文,文史结合;四是联系现实生活,运用新观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批判地吸收文化遗产。毛泽东读《资治通鉴》读了17遍,“每读都获益匪浅”。

毛泽东也酷爱古典文学,他的许多军事智慧就有《三国演义》的影响。1938年10月延安召开六届六中全会,会间休息时,毛泽东说:“中国有三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不看完这三部书,不算是中国人。”对于传统中国哲学,毛泽东也多有涉猎,特别是学习先秦儒家、法家和道家哲学,宋明理学,近代哲学,进而学习研究中国近代各派政治思想家的思想,为他后来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哲学打下了深厚基础。

毛泽东“自力研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学说,各派无政府主义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后经过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五四运动的洗礼,毛泽东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改造中国,改造世界。从此他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并且为之奋斗终身。

毛泽东敦品力学,受益于名师熏陶,亦得学友帮助。求学一师,得当时湖南学界名师杨昌济、徐特立、黎锦熙等先生的教诲,结识了蔡和森、何叔衡、陈昌、张昆弟、萧子昇等志同道合的学友,治学方法更为精进,视听得以延伸。1915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之名发表《征友启事》,意欲结交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他感到探求真理,需要团结同志,甚至需要建立一个比较严密的组织。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13人在蔡和森家中正式成立新民学会。

青年毛泽东不把自己禁锢在书斋中,而是着眼于社会变革,读“无字之书”,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游学”是毛泽东讀“无字之书”最常用的方式。1917年暑假期间,他与萧子昇“游学”,历时月余,步行九百华里,到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地考察;1917年寒假期间,他走访浏阳文家市铁炉冲一带,和农民一起挑水、种菜、栽树;1918年夏初,他与蔡和森赴洞庭湖部分县区游历,这为日后深入社会调查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自幼深受湖湘文化“实事求是”的实学思潮熏陶。他特别重视“能见之于事实”的“有用之学”,注重社会调查研究,明确提出要“引入实际去研究实事和真理”。

青年毛泽东“自动学习”,读有字之书,修学储能;“自力研究”,读无字之书,敦品力学。正如其所言:“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我们青年人应践行青年毛泽东“自动学习、自力研究”读书实践,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自力蔡和森读书
Students’ Feedback on Integrat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Cases into Lecture Task in Course of Built Environment
“蔡和森建党思想暨蔡和森诞辰126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隆重召开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我们一起读书吧
Different Pronunciation Features of “TH” in China and India’s Official News
近十年来国内蔡和森研究动向
读书为了什么
Coupled Faults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Based on Cellular Autom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