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融合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

2022-06-26李钚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课堂评价优化策略

[摘 要] 当前,课堂教学评价的误区通常表现为重在评教而忽略评学、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评价形式单一三个方面。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引下,以学科融合优化语文课堂评价能更好地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切实尊重学生个性,彰显评价的教学价值,提高评价效能,从而促进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评”良性互动的智慧课堂生成。

[关键词] 学科融合;课堂评价;优化策略

文章旨在以学科融合为抓手,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以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特点为基础,进而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相互交叉渗透学科知识,使教师的“教”更为合理,学生的“学”更为高效。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

(一)重在评教而忽略评学

当前,主张“以教评教”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占主要地位,更加关注教师传授的知识量,教师教学行为是否规范,指向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指标更为明确,而学生的能动性、学习特点和动机等个体因素却被忽视。

(二)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常脱离教学情境,一般只是将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沉默”或“应答”等情况以量表形式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教学情境的设定及融入,经常被忽略。

(三)评价形式单一,不够丰富

听课、评课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仍旧占据主导地位,由他人通过课堂观察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已成为主流方式,有的学校还统一设计了课堂教学评课表。虽然这些方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要达到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把评价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关注评价育人功能的实现,却是捉襟见肘。

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实行学科融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教学策略

对语文课堂进行评价是一个从认识到理解再到体验的过程,也是检验学科知识融合程度的过程,还是鉴赏、质疑、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以学科融合为抓手,激发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优化教学策略。

(二)有利于彰显评价的教学价值,提高评价效能

优化和改进教学机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学科融合中优化现有的课堂教学机制,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效能,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深思,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促进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评”良性互动的智慧课堂生成

教師应探索学科融合中实现“教学评”互动等主要环节的实践,将教学流程、资源、评价体系、课堂生态进行重新整合,转换成教育发展的动能,形成人的全面、个性、自主发展的教育新形态,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学科融合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一)从依赖分数符号变为接收信号,提高学生的能力

不少教师的评价离不开分数,而课堂评价却无法用分数来衡量。比如,在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泊船瓜洲》的课堂教学中,对于诗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中“京口”“瓜洲”“一水”“数重山”的理解,学科融合应怎样渗透呢?笔者经过讲解、背诵、默写,多次尝试并不奏效,但让学生通过画出示意图,再结合诗意讲解清楚画面,尽管学生画得千差万别,但是记忆深刻。除古诗教学以外,还有散文《父爱之舟》、阅读链接中的报告文学《詹天佑》“人字形”线路设计等教学,都可以应用学科融合的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价。显然,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应该转变观念,尝试将其他学科融入语文学科,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将分数符号转变为有效的接收信号,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合理评价,改变课堂状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境,获悉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动态的持续发展了如指掌,客观地对各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二)从维持静态变为观察动态,在发展过程中感受体验

静态的、终结性评价多是传统的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仅仅是关注学生的分数,最后通过一个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每名学生都有其个体的发展特点,尤其是在课堂中,学生从最初的懵懂到初步理解再到最后的深度理解,这种进步是和自己做比较得出的,有的学生进步较为缓慢,而有的学生进步得比较快。课堂教学评价注重的是发现学生的长处,帮助学生克服自己的短处,而不是通过与其他学生进行横向比较来判断该学生是否聪明,这往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例如,习作教学“插上科学的翅膀飞”的要求是编一个科幻故事。有故事就要有情节,高年级的习作更是需要体现波折的故事情节。虽然同样是高年级学生,但是有的学生思维较为浅显,三言两语便将一件事情快速表达完毕。如何以学科融合改变这种状况呢?教师可先导入“天问一号”着陆的短视频,观察并说说发生了哪些情节,再让学生对比类似情节的课文。这种习作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从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判断学生深度学习的程度和学生学科德育、核心素养、模仿创造思维的提升程度。但对于学生而言,这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要求每名学生都能在同一时间内理解习作的精髓,并进行模仿,即使学生在课后写出来,也能作为激励学生进步的依据。这是一个融入视频欣赏、心里擘画、再创造能力的体现过程。

课堂对学生的评价要从静态的评价转变为动态的评价,不能“一刀切”,应该重视个体的整个学习动态,既要评价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又要评价学生后期的发展能力。教师要从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和后期的发展能力这两个层面,有效推进学生的发展。

(三)从形式单一变为多元推进,让学生的发展得以持续

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学生发展的全貌需要教师全面、客观、完整地反馈。

例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一文的教学,主要教授的是“观点+事例”的表达方式。教师可在课堂上开展“竞聘班干部”的演讲活动,尽管学生一开始只是一板一眼、喊口号式地表达,但是对班干部的价值和承担的责任认识清楚。其实学生对生活很热爱,他们更热衷于演讲,甚至以“作品呈现”的方式来表达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从单一到多元,学生的发展在评价中不断得到提升。全面、客观、完整地将学习成果呈现在评价里,需要教师融合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促使学生的综合发展得以持续。

(四)从集中统一变为丰富多样,彰显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课堂教学既要关注统一的教学环节,又要关注每名学生的课堂表现,还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多样化的教学。

例如,在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因为地域文化不同,对文中“亮相”的理解千差万别,如可能会和越剧中的出场联系起来,也可能会和闽南歌仔戏的开端联系起来。这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可要求学生融合社会阅历,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提供帮助。教师一味地介绍京剧的专业知识,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反而还会加深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的难度,增加学生的负担,也会因为讲解不精准,影响学生对京剧的认识。

消灭差别,使每名学生都达到一样的成绩或水平,这并不是课堂教学评价的真正目的,课堂教学评价也不是一定要教师耗费很多时间制作量表。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以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基础,倡导个性化的发展,使有差异的学生得到人格尊重,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缓冲机会,实施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个性张扬及持续健康向上成长。

[作者简介]李钚(1974—    ),男,江西宁都人,厦门市金安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课堂评价优化策略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巧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