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板块融合,让古诗词教学诗意横生

2022-06-25何苗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4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诗意

何苗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传承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载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朗读贯穿课堂、以想象走进诗情、以对话深入文本、以吟唱熏陶审美、以延展发展能力,并将各教学板块巧妙融合,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古诗词教学诗意横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板块融合;诗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0-0070-03

纳兰性德《长相思》一词,文字虽短,但情真意切;其内容含蓄朦胧,极富情韵,给人虚无缥缈之感。这首词以其独特的文学意蕴、文化价值,为很多名师公开课执教时所选。

在江苏省第21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暨优课评选活动中,李春然老师执教的《长相思》一课,那荡气回肠的朗读、那充满丰富的想象、那立足文本的师生对话,凸显了她着力构建的基于语用训练、立足板块融合的诗意课堂。

温儒敏教授指出:“‘统编本’语文教材的板块设置比以前清晰,但彼此融合,综合性也有所加强。老师们使用教材时,要在彼此融合方面多用心。”笔者将结合具体课堂教学实录,聚焦板块融合,谈谈如何让小学古诗词教学诗意横生。

一、以朗读贯穿课堂

朗读是一种传统且被普遍采用的语文教学方法。对古诗词的教学,可以单纯朗诵,让学生慢慢领会文章的意趣;也可以是先读后讲,在讲析中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其深刻领会作品的情境。

在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长相思》一词的教学中,李老师自始至终精准把握“读”的要义,让“读”成为贯穿整个教学的主线。课堂上,李老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唤醒了文字的声音、兴发了内心的感悟,使学生逐步触及了诗词的境界。

师:自由读《长相思》,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多读几遍。

(生读)

师:读得非常流利,特别是文中标注出来的这四个音读得很准,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这首词。

师:古诗词很讲究韵律美。同学们自己把这首词再读一读,读出这种味道来。

师:请大家默读全词,记住注释,理解它的意思,待会儿和同桌交流交流。

师: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纳兰性德的词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又感到淡淡的忧伤。在《长相思》一词中,作者借助自然景物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师:同学们,让我们拿起书本再来诵读这首《长相思》,想象景物,体悟那美妙的大自然吧……

李老师让学生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直至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这个过程不仅量大面广,环环相扣,而且充分发挥了朗读的功能。李老师关于“读”的巧妙设计,先是“读准字音”“读懂意思”,再到“感悟身心分离”,又到“对比美梦现实”……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作者纳兰性德情真意切、无奈至极、内心痛楚的复杂情绪。

全词短短36个字,课堂上学生以多种形式一遍一遍地读,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讀、层层递进式的引读等,整堂课学生不仅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反而越读越有激情,越读越有新体会。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朗读中,读出了意境,读出了情韵,更读出了诗意。课堂中,李老师的把控张弛有度,循序渐进,使得古诗词教学更具诗情画意与无限韵味。

二、以想象走进诗情

特级教师王崧舟认为,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并没有什么可感性,必须借助人的联想和想象,才能让干瘪的符号化为鲜活的画面。要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教师应该在古诗词教学中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让学生思绪飞扬。在《长相思》的教学中,在学生了解基本词义的前提下,李老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逐步让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走进纳兰性德的生活和心境中。通过一次次的想象,辅之以动情吟诵,师生们与词人展开了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

师:那时夜色已渐渐深了,我们轻轻地来到将士们的营帐中。想象一下,在千帐灯下,将士们会做些什么呢?

生1:我觉得他们可能正在给家里的亲人写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就像一句诗写的那样“家书抵万金”!

师:你还看到他们在干什么?

生2:我还看到他们围坐在桌子旁边,一边靠着炭火取暖,一边看着地图,商量着明日的行程。

生3:路途漫漫,或许在路上,他们不小心受过伤。我觉得他们正在帐篷里包扎伤口呢。

……

师:此时,他们突然想到了故园的哪些美好场景呢?

生4:纳兰性德可能会想到他和亲朋好友一起饮酒做诗的画面。

师:好不惬意呀!

生5:他们在想,鞭炮声起,家家户户都团圆了,自己和家人在一起过新年,多么祥和、幸福的画面。

生6:我觉得纳兰性德会想,春暖花开时节,自己与家人一起走进田野,去踏青、去赏花,鲜花是五颜六色的,处处弥漫着醉人的香味。

师:是呀!征途可谓是风雪交织,寒意侵袭。故园却是宁静温馨的,充满着温暖。这一寒一暖,给作者带来了心灵的冲击,难怪作者如此说——(生读:“风一更,雪一更……”)

师:此时,寒风冷雪聒碎了纳兰性德的内心。还有谁的心,也被这风雪聒碎了?

生7:不仅仅是纳兰性德的心,其他将士的心也被这风雪聒碎了。

师:同学们,我们的目光从“千帐灯”聚焦到“一盏灯”,从“帐外风雪声”聚焦到“帐内梦不成”,我们体会到了纳兰性德和将士们长长的相思。

师:谁能读出这份绵长的思念?(生读)

师:学到这里,我们发现纳兰性德与将士们明明心系故园,可是为什么还“身向榆关那畔行”呢?

生8:我觉得这是皇帝的指令。在古代,皇帝的指令没有人敢违抗。即便不想,也没办法。

师:你的意思是,他们是忠于君主,是吗?

生9:我觉得用“舍小家为大家”来形容他们更合适!

师:真厉害!他感悟出了纳兰性德他们的一颗颗爱国之心。

“夜深千帐灯”一句,言有尽而意无穷,表面写出了壮观景象,实则道出了情深心苦的真切感受。白日行军,跋山涉水;夜深时刻,灯火通明。将士们夜不能寐,这不禁让学生思绪万千。在想象与表达中,学生走进了将士们的心里。

在教学中,李老师通过文字的浸染、场景的渲染,逐步引领学生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学生在吟咏中,打开想象的翅膀,驰骋于词的意境中。那“心系故园”的心境,触动了学生的内心;那“身向榆关”的画面,呈现于学生的眼前。渐渐地,学生也领悟到了词人“身”“心”分离的复杂情感。纳兰性德与将士们的“聒碎乡心”丰富着学生的精神世界,也构筑了《长相思》的精神主题。

这个环节,是李老师匠心独运教学艺术的体现。她通过想象成功实现了文字、形象、语言的三者互现。这一互现,在无形中也让学生看到了文字背后人的形象、词的至情,触摸到了古詩词的内核。

三、以对话深入文本

有人说,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感悟。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利用好文本,呵护、培育学生思想的嫩芽呢?李老师以平和亲近的语言、智慧的铺垫,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古诗词文本。下面的教学片段彰显了她用真心赏识稚嫩生命的理念。

师:那你体会到纳兰性德怎样的情感呢?

生1:纳兰性德很思念家乡,他的内心是极其孤独的。“风一更,雪一更”一句就是很好的体现。外面风雪很大,此时他还担心家乡,说明他很孤独、很思念家乡。

师:你看,他读出了纳兰性德的孤独和思乡。

师:“故园无此声。”同学们,是不是北京就没有风雪了?显然不是!那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2:北京是有风雪的。因为在自己的家乡,有亲人的温暖陪伴,在爱的港湾中,再冷再大的风雪也不会让词人感到寒冷。

师:有理有据!此时此刻,故园的人、故园的景浮现在眼前,故园的情涌动在词人心头。一切的一切,对于词人而言,都是那么美好!

师: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在《长相思》一词中,作者纳兰性德选取了不少常见的自然景色,或是山水,或是风,或是雪。景物是朴实的、朴素的,但是表达的情感却是最真实的。请大家读读王国维先生的一句评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古人云 : “诗无达诂。”一首古诗词没有固定的、完全正确的解释,其妙处就在于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那么,教师就应当基于学情,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李老师整体建构了古诗词的意境、情境,尽量复原作者纳兰性德的境遇,重塑了古典诗词背后的精神世界,教学层层深入,直指词的情韵。李老师还对学生赋予真心的赏识,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汩汩清泉,荡涤心灵。

四、以吟唱熏陶审美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韵,韵和声。”说的是诗与歌是并存的艺术形式,也道出了诗歌与音乐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古声与今音融为一体时,或许是世间最澄澈的声音了。吟唱,便是感受古典诗词那迷人的恒久魅力的一种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鼓励其大胆地吟唱,让古诗词课堂古韵十足,余音袅袅。

师:同学们,每首词都有旋律,是可以唱出来的,《长相思》也不例外。想不想听老师来唱?

(师吟唱)

师:经典就是经典!谁想来尝试一下把这首词唱出自己的旋律,秀出自己的风采?

……

课堂上,李老师借用吟唱的方式,吟出了纸上的文字,唱出了诗词的乐感。整个过程,实则是一个让诗词逐步丰富、立体、鲜活的过程。李老师以身为范,给学生带来了精彩的古诗词吟唱表演,让学生沉醉其中。

吟唱方式引入古诗词教学中,对很多教师而言是具有挑战性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吟唱古诗词,升华古诗的音乐美、情感美,熏陶学生的审美情趣,给予学生充分的美学浸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追寻的目标。

五、以延展发展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习能力,在课外拓展中培养兴趣。”这是许多语文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读写结合、拓展阅读是古诗词教学的两大延展方式,值得教师将它们融入课堂教学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读写结合已经成为很多语文教师十分熟悉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阅读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基本手段。

师:此时此刻,故园的人、故园的景浮现在眼前,故园的情涌动在词人心头。一切的一切,对于词人而言,都是那么美好!

师:他会想到些什么呢?拿出小本子写下来。

……

读是吸收,是基础;写是表达,是内化。在古诗词教学中,写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读,是读的延伸,是阅读过程中感受与体验的表达。李老师紧扣“故园无此声”一句,自然对话,精心营造了写的情境。这一板块的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学生的文字流于笔端,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词人对故园浓浓的思念之情。

师:虽然纳兰性德一生短暂,却给世人留下了三百余首诗词。今天所学的这首《长相思》是其中有名的一首。大家可以搜集他其他的作品读一读,唱一唱。在练笔纸的反面,有一首李煜的词——《长相思·一重山》。请你对比着《长相思》来读一读,想一想这两首词的异同之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李老师的课外延展,既是对拓展阅读的落实,又是对比阅读、古诗吟唱等学习方法的渗透与巩固,可谓颇具匠心。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延展中生情,既立足于文本,又超越了文本,使学生在诗意的课堂中诗意地学习。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策略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以朗读贯穿课堂、以想象走进诗情、以对话深入文本、以吟唱熏陶审美、以延展发展能力等教学板块巧妙融合,聚焦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值得一线语文教师参考借鉴与进一步研究的。

[ 参 考 文 献 ]

[1] 代彦.王崧舟《长相思》课堂实录的“语文五味”解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5):190-19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诗意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被耽搁的诗意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