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词语生活意趣的多点追踪

2022-06-25王一丹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4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王一丹

[摘 要]词语解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小学阶段的词语解读并不偏重于专业性考查,而是强调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性认知,考查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词语的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词语展开生活化解读,将词语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借助生活案例、生活经验、生活阅读去探寻词语的意趣,丰富对词语的认知,拓宽词语的应用维度。

[关键词]语文教学;词语意趣;追踪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0-0061-03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形成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词语解读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理解词语,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生活认知,将学到的词语放在生活语境中去分析,借助生活情境的创设、生活案例的投放、生活经验的感知和生活阅读的积累,让学生在生活的应用范围内完成词语解读工作,并内化成为自身的知识,进而构建词语认知体系。

一、创设生活情境,探析词语运用维度

词语是可独立存在的个体,但词语的学习必须要依托具体的语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对词语展开解读,链接学生对该词语的生活认知,探析词语的应用维度。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具展开富有画面感的情境创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度探寻词语学习的意趣。

教师在教学词语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手头上的教学资源创设词语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获得更真实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读课文,并仔细观察课本上圆明园被烧毁之后的插图;然后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并思考:“圆明园有着怎样的社会历史价值?为什么说它的毁灭是我国不可估量的损失?”学生很快就找出了关键性词语:“不可估量、举世闻名。”还有学生进行补充:“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宏伟、奇珍异宝、瑰宝、精华。”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词语和课本上圆明园被毁灭之后的照片做对比,学生很难将这些词语同课本上的插图联系在一起。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文本内容对圆明园盛景展开想象,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圆明园被毁之前的照片和复原图。学生在惊奇之余,对相关词语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继续向学生展示青铜礼器等珍宝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词语。学生在观看相关图片时,需要对相关词语进行对照式联想,从而强化了理解性认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展开对应思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感知。

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具,引导学生开展图文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本,为学生的词语认知提供了更具体验性的平台。从学生的学习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具有较强的图文联系能力,能够就圆明园被毁之前和之后的景象展开充分的想象,将课文中的词语与图片完美的对应。教师可利用学生的思维导向,为学生提供更合适的词语学习支架,以锻炼学生的词语应用能力。

二、借助生活案例,感知词语认知作用

文本中的许多词语,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案例有较高的匹配度。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词语的时候,可针对生活实际案例展开剖析,帮助学生将生活认知转化为辅助词语解读的工具。小学阶段的词语学习,偏重于生活情境的运用,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词语核心释义的理解,强调学生的生活化体验。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词语,抓住词语的核心内涵,将之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感受,帮助学生建立词语认知体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在课堂设计环节,要具备整体意识,链接适当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感知词语,增强学生对词语的运用体验。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时,教师请学生展开自主阅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多数学生能够凭借着生活案例完成对大部分词语的初步解读。有的学生对“拘束”一词拿不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解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个词语的含义:对人的行为和语言施以不必要的限制。基于学生对“拘束”这一词的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找寻相关的应用案例,如:“什么时刻让你觉得深受拘束呢?”通过这一类问题加深学生对“拘束”一词的生活体验。问题提出后,学生对此展开了一番思考和讨论。有学生站起来回答道:“班级里有些同学性格腼腆,上台展示的时候表现得很拘束。”教师对学生所举的生活案例表示肯定,鼓励学生关注生活,感知词语的作用。

教师启发学生对生活案例进行寻找和积累,使生活案例成为词语解读的第一手素材。在《草原》这一课中,教师就引领学生对“拘束”一词进行了相关生活案例的连接,通过有设计性的互动课堂形式,丰富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对词语解读的积极性,让词语学习更具生活感。学生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来丰富学习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从学习中体悟生活,使学生课上课下皆能进行生活和学习的双向积累。

三、对接生活经验,强化词语应用体验

在教学工作开展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调查,做出符合学情的教学判断,展开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设计。教师可将词语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连接,引导学生尽快融入词语学习情境中,找到詞语的核心含义,让学生在生活运用中内化词语。学生生活经验相对匮乏,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集体的力量,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借助个体的生活经验,完成集体的词语解读工作,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刷子李》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学生在朗读完课文后纷纷圈画出词语。教师请学生进行展示,有学生找到“屏障”一词,有学生找到“半信半疑”一词。教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尝试理解这些词语。大多数学生都能就这两个词语展开解释,有学生举手回答:“‘屏障’就是指遮挡、阻挡之物;‘半信半疑’则是指有一些相信又有一些怀疑的状态。”这是学生在联系上下文进行解读之后得到的词语含义。教师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寻这两个词的运用案例,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在接到任务指示后,有的小组很快得出了答案:“高山就像是巍峨的屏障,坚定的守护着村庄。”另一个小组回答:“报刊上常有关于威尼斯水怪的报道,我对此半信半疑。”教师对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成果表示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借助更多的生活经验来丰富词语的应用。

感知词语需要特定的情境氛围并借助生活经验进行运用。在《刷子李》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借助上下文充分感知词语,以文本为出发点完成词语解读,并从生活经验中找寻词语的运用场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词语的核心内涵,丰富了学生的词语解读途径,拓宽了词语在生活中的运用维度,增强了学生的运用体验。教师要求学生对接生活经验展开词语学习,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学习启示。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存在差异性,教师针对性做出布设,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四、关联生活阅读,构建词语运用认知

词语的综合运用在生活中有很好的体现,学生除了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将词语解读内化,还可以通过生活阅读不断完善对词语的认知。比起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阅读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限制,学生可以将生活阅读积累迁移到词语学习中,对词语展开解读。鉴于学生的生活阅读在数量和层次上的不一致,教师要充分体现双边教学原则,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让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帮助学生在生活阅读中构建词语的运用认知。

学生的生活经历受多种条件的制约,而生活阅读相对来说便少了很多限制。教师可鼓励学生将在生活阅读中所积累的词语运用到课文解读中,从而借助生活阅读更好地理解词语。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学生快速进入梳理性阅读环节。有学生画出了几个词语:怂恿、失魂落魄、颓败、震耳欲聋。教师示意学生结合上下文对这几个词语展开讨论。在一番讨论之后,大多数学生都对上述词语有了初步认知,唯独对“怂恿”一词的理解出现分歧,大家争论不休。一方认为:“自己鼓励自己去做事情,怎么能够用‘怂恿’呢?应该是其他人的鼓动才比较适合用‘怂恿’。”另一方主张:“自己在心理活动时,很容易出现一些自我矛盾,自己说服自己的时候就可以用‘怂恿’。”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肯定,并鼓励学生在课外展开生活阅读,在生活阅读中积累词语。为体现词语运用的生活化特点,教师要求学生运用这些词语进行说话练习,学生逐渐找到了实践应用的感觉。

生活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词语积累有很大帮助,教师要指引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积累,通过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将生活中所积累的词语运用到合适的语境之中,强化学生对词语的情感体验。在《慈母情深》一课中,学生就很好地将课外所学运用到了课内,对文本内容进行了深入理解,也针对课文中“怂恿”一词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增添了常识性积累,重新构建了对词语的应用认知。词语有不同的表达作用,教师有意识地设计针对性训练,能够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对促进学生的语感建立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五、对接生活运用,完成词语语感成长

词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读写训练,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交流中合理运用词语,实现语感的构建。生活交流的机会众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词语运用时,要从情感对接、语境关联、意义阐释等角度展开引导,让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在表情达意中完成语感成长。学生的生活交流要运用大量的词语,自然会涉及表达的问题,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对接教材文本做迁移训练,学生有了参照的对象,运用体验会更为丰实。

词语带有一定色彩,教师若能在词语语体色彩、感情色彩等方面给予解读,就能引导学生顺利进入语感内化环节。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一课,作者运用大量生活化的词语,对夏天的生长特点进行了形象的描绘。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做梳理性阅读:“从植物、动物、景物等角度找出相关词语,体会其在生活中的运用。”学生开始阅读文本,找到许多词语,如绿蔓、竹子、高粱、草坪、菜畦、苔藓(植物);小貓、小狗、小鸡、小鸭(动物)。教师给出提示:“为什么介绍动物时,都在动物名称上加上一个‘小’字?”学生展开进一步思考,课堂学习研究气氛逐渐形成。有学生说,加上这个“小”字,能够给读者带来亲切感,增加一些生活气息,写出作者对夏天里万物生长充满了期待。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生活观察,并自行做介绍,还要用上给定的词语,如高山、土地、河流、蓝天、白云等。学生展开思考,很快就给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在学习实践中获得了语感的成长。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梳理,找出一些最为熟悉的词语,目的是让学生对这些词语的应用范围、表达效果进行一定的感知。从学生生活观察和应用情况可以看出,教师的设计引导是比较到位的。学生对这些熟悉的词语有了清晰认知,自然能够在生活中应用自如。教师做出必要的设计和引导,为学生规划操作路线,确保了词语应用更为贴切。生活中的词语运用有不同操作,教师进行延伸性训练,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生活表达情境带有个性化特点,学生运用词语需要做好筛选,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具体指导,能够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体验。

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对生活情境的观察。词语解读作为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更需要学生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的长期积累。教师要为学生的词语内化提供更为广阔的解读空间,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探究词语的应用维度,在生活案例中感知词语的应用作用,在生活经验中强化词语的应用体验,在生活阅读中构建词语的应用认知。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转换身份,争做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和教育的研究者,在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引领学生探寻词语意趣,为词语的多维应用寻找有效途径。

[ 参 考 文 献 ]

[1] 贺忠德.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理解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20(87):42-43.

[2] 李端.依托语境促进低年级学生准确理解词语[J].现代教学,2020(19):58-59.

[3] 陈学艳.让词语教学“活”起来:谈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J].文理导航(下旬),2020(9):41+43.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