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习作目标,搭建结构化支架

2022-06-25张纯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4期

张纯

[摘 要]习作教学中,教师要解决好学生“写什么”和“如何写”这两大问题。课堂上,教师可紧扣目标,为学生搭建有效的结构化支架,将思维可视化、方法明晰化,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掌握选材方法、获取开放资源、进行创新立意、学会弹性评价等,这样使学生的习作言之有序、言之有趣、言之有质。结构化支架不仅能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学会表达,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结构化支架;目标意识;言之有序;言之有趣;言之有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0-0006-03

目前,习作教学虽然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都可以归结为 “写什么”和“如何写” 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根据目标为学生搭建有效的结构化支架,以降低习作难度,将思维可视化、方法明晰化,使学生不断向上攀登,从而获得表达能力的提升。

一、结构化支架:让学生言之有序

(一)厘清习作要求

人的大脑容易接收有规律的信息,如果信息没有规律,就很容易产生错乱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无从下笔,这是因为他们在一堆碎片化的信息面前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选择。如果此时教师借助教材中的“写作提示”,帮助学生适时地搭建支架,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写作方向,让学生明确习作“为谁而作”“为何而作”,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习作的内在驱动力。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要求学生学习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对这一次的习作任务,教材虽然有介绍,但学生难以掌握。為此,教师将教材的习作要求进行适当分类,并转化为结构化的目标支架,“写什么”“如何写”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如图1所示:

(二)对症修改习作

习作评改的目标和内容要根据学生的习作情况而定。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习作样本中研究习作的具体情况,并确定有针对性的评改目标和教学内容。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时,我们发现,学生从各个渠道收集到的资料很丰富。这样,怎样把这些资料条分缕析地用文字或其他形式呈现出来就成为一个大难题。于是,我们为学生搭建了如下支架(表1):

通过表1可以发现,学生的原稿是将资料条款式呈现,初看起来比较清晰,但根据目标支架细细一读,就发现分类表达有不少的问题。于是,教师指导学生按照目标要求用表格的形式将资料进行呈现,划分类别。这样,一篇研究报告的主干就显得条理清晰,具体直观。

(三)弹性评价习作

学生习作完成后,常见的评价方式是教师在习作本上进行眉批与尾批。这样的评改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如何让习作评价活起来,让学生参与其中,有获得感呢?还是以“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为例进行说明。我们对照习作要求,辅以弹性评改支架,让学生在体验习作乐趣的同时,获得习作能力的提升。如表2所示。

二、结构化支架:让学生言之有趣

(一)突出材料选择的层次性

作文绝不是单纯的智力活动,而是智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因素相融合的过程。在习作过程中,除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技巧与方法的掌握,还有书写童心、彰显个性,获得交往与成长的机会。有个性,就有差异,就不能整齐划一。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要依据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材料“超市”,体现习作教学的层次性。

还是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为例进行说明。学生依据习作目标梳理出研究报告的类别以及每个类别下的研究项目,这就是结构化的习作材料“超市”。这些成为学生的习作材料支架。(如图2)这些材料让学生各取所需,能有效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体现资源呈现的开放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习作教学要在确定适合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开发适切的习作资源,并搭建有效的支架,尽可能地满足开放课堂的教学需要。开放的习作课堂,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是表达内容、表达时间、表达空间得到充分保障的课堂,是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课堂。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他    了”,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在审题时,学生发现,教材提供的补充内容是“陶醉、生气、伤心”等跟情绪相关的词语。此时,学生陷在教材既定的“情绪”里不能自拔。这时,教师亮出手机微信里的各种表情包,让学生猜猜看,然后填空“他      了”,课堂氛围顿时活跃了起来。“他龇牙咧嘴了”“他不好意思了”“他害羞了”“他尴尬了”“他出糗了”……随着学生热情的高涨,结构化支架已然生成。回过头加以梳理,学生就发现可供选择的资源很多,思维的闸门瞬间打开,课堂顿时充满了活力。

(三)彰显多维转换的创新性

写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活动,需要多种思维参与,是听说读和思维能力的集中体现。要让学生的作文更有新意,就要不断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从选材的角度、文章的结构等方面不断思考。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介绍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本次习作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提升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时,大部分教师会把重心放在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上,鲜有突出人民智慧、文化传承、民族大义等方面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说:“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知道,一个民族文化的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而总结自己的文化遗产,不仅是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还要通过创新的表达形式将其充分彰显。为此,在对文化遗产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后,我们有了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多维创新的结构性支架(表3)。

三、结构化支架:让学生言之有质

(一)教材引路,优化作前指导

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双线组织单元,选文文质兼美、结构严谨、立意深远,是学生习作的范本,尤其是习作单元的文本,更具趣味性和指导性,更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是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目标的单元。整个单元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为主线,通过一系列阅读和习作活动,引导学生选取典型事例,并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本单元的习作话题为“形形色色的人”。“选取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特点”是本次习作的重点目标之一。何为“典型事例”?典型事例该如何选取呢?教材提供了《叔叔记忆力超群》这一习作的材料。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支架,引导学生体会怎样选择典型事例。写典型事例的时候,可通过描写人物的哪些方面来突出人物特点呢?我们可以采用结构化的支架,借用《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等文本中选取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从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方面去感受、发现、提炼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二)名作赏读,撬动作中思维

“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写好作文最关键的是积累阅读经验、深化阅读感受,这样才能下笔如有神。习作过程中,恰当地引入名家名篇并以此为支架,可以让学生学习精彩的语言和巧妙的艺术手法,并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還是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为例进行说明。这个单元的另一个习作目标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这些五年级的学生基本都知道,但是通过这些描写,把人物的特点凸显出来,对学生来说就有些挑战了。这时,教师就要带领学生走近名家名篇,去看一看他们观察人物的视角,学一学他们的语言表达,从而积累内化、适时运用。例如,学习了这个单元冯骥才先生《俗世奇人》中的《刷子李》一文,我们不妨引导学生阅读作者的另一篇小说《快手刘》,认识另一位民间艺人——“快手刘”。通过“文本画重点+批注”的结构化支架(如图3),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体会作者的传神描写,感受文中平凡而又精彩的人物形象。

名篇赏读支架在学生模仿与创造运用之间架起了桥梁,起到了有效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佳作共品,增值作后评价

作文讲评课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赏析,常规的做法是教师将优秀习作单篇呈现,然后让学生讨论,说说这篇文章哪里写得好、哪里需要修改等。如果把结构性思维带入作文评价中,就应将一题多篇佳作同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依据目标,借助图表进行梳理、提炼、归类。这样,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赏析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形形色色的人”的赏析环节,教师同时拿出三篇学生习作,让学生对照习作目标,借助表格梳理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的结构化评价支架(如表4),既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得学生的思维、表达、鉴赏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总之,在目标导引下的习作结构化支架,可以帮助学生言之有序、言之有趣、言之有质,促进学生的多样表达,最终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