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性教育绘本的文本分析及创编的教育建议
——基于 NVivo11.0 的编码分析

2022-06-24周晨晨

现代教育论丛 2022年3期
关键词:生殖器官性别角色编码

但 菲 周晨晨

(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沈阳110034)

一、 问题提出

近年来, 儿童遭受性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屡见不鲜, 截至2019 年6 月, 最高人民法院共审理猥亵儿童犯罪案件8 332 件。 性侵儿童案件数量庞大、 情节恶劣, 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并开始思考开展幼儿性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021 年6 月1 日, 教育部颁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 文件要求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教育、 性教育, 使学生了解生理健康知识, 提高防范性侵害、 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 由此可见, 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刻不容缓、 意义重大。 性教育是幼儿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建议中提出, 要“告诉幼儿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1-2]。 幼儿性教育是指针对3—6 岁的幼儿进行的性教育,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尚未成熟, 该阶段性教育的目的旨在帮助幼儿认识身体, 了解生命来源、男女性别差异, 懂得自我隐私保护和排泄器官的卫生护理, 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发展[1-2]。 中国著名性学家潘绥铭早在1995 年就提出, 性教育要从幼儿开始, 需包括心理满足、 确定身份、 引导情感三方面内容[3]。 学者刘小红则认为, 幼儿性教育的内容应该包含: 认识人体器官, 了解两性差异; 了解繁殖过程; 知道繁殖的最佳阶段; 了解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不同; 知道生殖器官的重要性, 养成卫生的习惯;知道生殖器官的私密性, 养成自我保护和防卫的意识六方面内容[4]。 综上, 性教育对增加幼儿性知识、防止性侵害有重要作用, 涉猎丰富的性教育内容也为幼儿性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绘本源自日语“えほん”, 意为画出来的书, 是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 幼儿性教育主题绘本则是以幼儿为主要阅读对象, 以“性”为创作主题, 在图文紧密结合的基础之上, 为帮助幼儿获得相应的性知识而设计创作的图画书。 作为幼儿性教育重要资源之一的绘本, 在幼儿性教育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当前国内部分研究者已经开始尝试以绘本为媒介开展幼儿性教育, 陕西师范大学吴冰冰以绘本为媒介开展大班幼儿性教育, 通过教育实验法, 使用实验班与对照班前后测实验设计, 对31 名实验班幼儿进行性教育绘本教学, 对31 名对照班幼儿不做任何干预。 结果显示, 实验班幼儿在对性知识的总体认知和各个维度认知上与未接受性教育的对照班存在显著性差异[5]; 学者赵玉梅从幼儿园、家长、 社会三方面例举了利用性教育绘本开展性教育活动的策略, 例如打造游戏化的性教育活动、 设置性教育绘本阅读角、 亲子共读等[6]。 然而, 以往这些研究针对幼儿性教育主题绘本内容的分析十分欠缺且关注度不够, 无法从已有文献中获取关于我国幼儿性教育主题绘本的基本内容和信息。 基于此,针对绘本具有多方面价值的属性, 本研究基于性教育的视角选取幼儿性教育主题绘本, 利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0 对其内容进行分析[7], 为挖掘绘本的教育价值、 指导家长和教师的幼儿性教育奠定基础。

二、 研究方法

(一)绘本的选择

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收集幼儿性教育主题绘本, 线上通过查阅各大售书网站、 绘本APP(伴鱼绘本、 凯叔讲故事、 喜马拉雅儿童版、 月如绘本馆)以及微博、 微信公众号、 小红书等方式, 线下通过走访沈阳市几家图书馆、 绘本馆和书店进行绘本收集。 将搜集到的绘本仔细筛选, 剔除不适合的绘本后共计 50 本, 见表 1。

表1 性教育绘本名单

表1(续)

(二)绘本的解读

首先, 将绘本分别由两名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进行图文并茂地解读, 形成各自的最初解读稿。 其次, 比较两者最初解读稿, 标记出两者语义相同的内容, 直接纳入最终分析稿; 对于不同点, 经两人商讨取一致性意见后, 继续纳入分析稿。 最后, 将最初解读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经商讨后共同认同的内容形成最终分析稿。

对50 本性教育主题绘本进行解读、 整理时发现, 国外绘本占据总数的60%(见图1), 且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 百度等)或是实体书店的书籍推荐也较多是以国外绘本为主。 例如日本绘本《小鸡鸡的故事》、 英国绘本《小威向前冲》、 韩国绘本《我宝贵的身体》等。 尽管国外性教育绘本相较国内, 推送较多、 销售较好, 但在实际阅读时, 仍然存在因文化差异导致的阅读障碍[8]。 例如一些国外绘本在对生命来源进行解析时, 会使用描述“性交”的图片、 文字, 对于处于幼儿性教育初步发展阶段的中国, 是不太能被接受和认可的。 “是否适合中国的性教育”“会不会不适合中国幼儿阅读”的疑问在读者群体中并不少见。 反观国内原创绘本, 在创作内容上, 部分绘本脱离了本土幼儿性教育现状。 目前, 国内性教育话题较敏感, 成人对待幼儿性教育的观念、 态度总体上还不够科学、 正确。 创作者在编创绘本时若未考虑本国性教育现状, 一味借鉴、 模仿国外绘本的内容, 会使绘本性教育内容与幼儿性教育现状不符, 不能适应本土幼儿性教育的需求。 此外, 国内部分创作者自身缺乏对科学性教育的认知, 主要表现在文本叙述含糊不清、 阅读对象年龄不清、 部分内容超出幼儿认知范围等问题, 反映了创作者自身性教育认知不足, 亟待改正转变。

图1 绘本版权国家占比图

(三)绘本内容的编码

本研究运用QSR-NVivo11.0 质性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NVivo11.0 软件是基于编码的定性研究方法, 研究者在研究之前, 要搁置自身的倾向与先前想法, 不预先建立理论假设, 而是从已有资料中归纳概括出概念和命题, 之后在经验事实上抽象概括出理论。 将50 本幼儿性教育主题绘本的最终分析稿导入NVivo11.0 软件中, 逐篇逐句精读, 进行开放编码(建立自由节点)、 主轴编码(建立树状节点)以及选择编码, 最终形成2 个核心节点, 共计496 个参考点, 见表2。

表2 幼儿性教育主题绘本的核心节点编码

(四)绘本编码的信度分析

为检验编码信度, 研究者进行他人的百分比同意度和自身内部一致性的信度检验。 首先, 研究者自身间隔两周, 前后对同一份绘本内容文字稿进行编码, 并比较两次编码的结果, 得出内部一致性的比例为95. 93%。 其次, 请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对相同材料进行编码并与研究者的编码比较, 计算出两者的编码一致性的比例为90. 2%。 可见, 编码信度较好。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内容主题: 性教育理念存在认知偏差

1. 性别角色认知: 性别偏见时隐时现

性别认知主题的绘本主要内容包括性别角色的认识(28 个)、 异性外形的不同(22 个)、 幼儿与同性成人的不同(12 个), 见表3。 其中在性别角色不同的描述中, 行为方式主要是描述男孩、 女孩小便方式的不同, 例如绘本《男生女生不一样》中, “小猫钻出来说: 我知道, 站着尿尿的是男生, 蹲着尿尿的是女生”。 作者将小鸟、 小老鼠、 小猫等小动物拟人化, 增加幼儿阅读趣味性, 同时传达了因性别不同上厕所方式不同的知识。 在性别角色上围绕突破性别刻板印象为中心展开, 例如《奥利弗是个娘娘腔》《威廉的洋娃娃》《萨琪到底有没有小鸡鸡》等绘本, 告诉幼儿性别与玩具选择、 游戏类型、 性格特征等没有绝对对应关系。 像威廉一样, 男孩子也可以玩洋娃娃; 像萨琪一样, 女孩子也可以具备坚强勇敢的特质。 此类绘本削弱了对性别的固有印象, 传递给幼儿正确的性别角色认识[9]。

表3 性别认知主题相关节点及典型案例

但在绘本中, 性别偏见的内容依旧存在, 时隐时现。 例如, 国内原创性教育绘本《男生女生不一样》文本中指出: “你是男生, 男生不能化妆哦!”“男生应该像埃及王子一样勇敢, 像蝙蝠侠一样坚强,像超人一样乐于助人; 女生应该像芭比一样美丽, 像白雪公主一样善良, 像拇指姑娘一样可爱。”但化妆、 坚强勇敢善良的品质、 乐于助人的行为并不是男性或女性独有的。 有些孩子在长期阅读中可能会出现性别认知错乱, 甚至自我怀疑、 自我否定。 例如, “我是男生, 不可以学习跳舞, 会被认为是娘娘腔”, “我是女生, 不能剪短头发, 会被认为是“假小子”。 其次, 在描述异性外形不同的内容中, 主要集中于穿衣类型、 面部特征、 生殖器官、 头发长短、 胸部大小五个方面的描述, 例如绘本《男生女生不一样》《你是男孩, 我是女孩》《为什么我是男孩》等。 在幼儿与同性成人的不同描述中主要包含乳房大小、 生殖器官大小、 身体毛发多少三方面, 常采用情景设置的行文方式, 例如描述幼儿与父母谈话的过程以及还原幼儿与父母洗浴的场景, 情境性强, 与日常生活中幼儿的好奇点、 好问点一致, 易唤起共鸣。

2. 身体卫生护理: 科学名词使用较少

身体卫生护理主题的绘本主要内容包括男女生殖器官的不同(12 个)、 生殖器官的名称(9 个)、 生殖器官的位置(13 个)、 生殖器官的作用(17 个)、 卫生护理的方法(6 个), 见表 4。 绘本中对于男孩女孩生殖器官不同的内容涉及较少, 选择的50 本绘本中仅有两本绘本有相关内容, 分别是《男孩和女孩》和《为什么我是男孩》。 《为什么我是男孩》中仅阐述了两者是不同的, 引起幼儿兴趣之后并没有说明不同之处有哪些。 生殖器官名称的表述可以分为两类, 有“小鸡鸡”“小妞妞”“私密地带”等通俗名称表述, 参考点数有6 个, 占总数的大半, 而“生殖器官”“睾丸”“子宫”等科学名称表述在绘本中较少出现。 此外, 在卫生护理的方法上, 主要有清洗生殖器官、 穿好内衣裤、 保持肚脐干燥三方面。 例如绘本《不再讨厌穿裤衩》中, “小裤衩能够防止最重要、 最隐私的部位暴露在外, 起到讲文明的作用; 它还可以防止隐私部位不受细菌的侵扰, 起到保护下体的作用”, 体现了内衣裤的重要作用, 告诉幼儿要穿好内裤, 讲卫生、 讲文明。

表4 身体卫生护理主题相关节点及典型案例

3. 生命来源认知: 隐喻手法理解困难

生命来源认知主要是指涉及生命孕育过程的内容, 该主题总共被编码152 次, 包括精子的来源(10个)、 精子的作用(12 个)、 卵子的来源(10 个)、 卵子的作用(9 个)、 脐带的作用(13 个)、 生命的形成(34 个)、 生命的出生(28 个)以及生命的独特与宝贵(13 个)八方面内容。 绘本《为什么我没有小鸡鸡》中“等男孩女孩长大了, 结婚了, 精子和卵子结合在一起, 就会变成小宝宝。”从科学的角度告诉幼儿生命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的, 回答了经常困扰幼儿的问题: “我从哪里来?”但绘本中也存在违背科学原则的内容表述, 例如《妈妈下了一个蛋》中, “妈妈有蛋蛋, 蛋蛋躲在妈妈的肚子里”, “爸爸有虫虫,虫虫住在爸爸的袋子里”。 “蛋蛋”“虫虫”采用隐喻手法, 虽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但也会使幼儿产生困惑, 并不能自主理解背后的含义, 还需成人伴读并给予解释。 在生命的出生方面, 50 本绘本中大部分绘本描述的是母亲十月怀胎后, 婴儿经过产道来到世界, 仅绘本《我也想有个小宝宝》中介绍了生命出生的两种方式, 即自然顺产和剖腹产。

表5 生命来源认知主题相关节点及典型案例

4. 自我隐私保护: 恐怖氛围营造过多

自我隐私保护是让幼儿了解不同性质的身体接触, 学会保护隐私方法而设计的绘本, 共计编码152次, 其中主要人物形象分为教育者(6 个)、 受害者(7 个)、 坏人(9 个)三类。 首先, 在对 50 本绘本编码的过程中发现, 教育者形象基本是以“妈妈”为主, 绘本中当幼儿遭受侵害或危险时, 通常安排“妈妈”进行言语抚慰、 开导教育, “爸爸”角色没有独立出现。 在受害者形象塑造上, 以“女孩”为主, 针对“男孩”的自我隐私保护涉及较少, 仅《绝对不能保守的秘密》《必须说的秘密》中是以“男孩”为形象设计的。 其次, 在不合适的身体接触上, 绘本主要涉及脱衣服(2 个)、 看隐私部位(2 个)、 触摸隐私部位(10 个)、 非自愿的亲吻(4 个)、 非自愿的拥抱(2 个)、 非自愿的拉手(1 个)六类。 在此过程中, 绘本描述幼儿的感受主要是不安、 不舒服、 害怕、 难过。 例如绘本《绝对不能保守的秘密》中, “他十分害怕, 脑子里一片混乱”以及《必须说的秘密》中“叔叔的大手越来越近啦, 我害怕极了, 心怦怦直跳, 两腿抖个不停”, 刻画了幼儿在遭受性侵害时的心理。 但部分绘本在情节编排上对于施害人物、 侵害过程描写过于具体, 而对于如何认识和防止侵害行为没有过多阐述, 容易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对施害人物产生固有印象, 对周围人产生错误判断, 并且过于营造恐怖氛围易导致幼儿安全感缺失, 对周围环境缺乏信任。 最后, 保护隐私的方法共编码50 次, 其中“及时告诉大人”编码12 次和“向周围大人求救”编码14 次, 占据涉及方法的绝大部分。 绘本《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中珍妮的妈妈说, “以后, 你们如果在上学路上再遇到这种奇怪的事情, 一定要及时告诉老师”, 告诫幼儿遇到不安全的事情要及时告诉大人, 千万不能独自承受。

表6 自我隐私保护主题相关节点及典型案例

(二)叙述类型: 性知识传递形式晦涩生硬

本研究选择的50 本性教育绘本在文本叙述类型上大体可分为三类, 见图2。 首先是知识讲解类,即结合图片介绍讲解性知识, 此类绘本占据总数的45%, 语言表述大多是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 知识性较强, 例如绘本《爱的故事》《海的故事》《小鸡鸡的故事》等。 此类绘本文本内容冗长, 说教意味较多, 缺少童趣, 未能从幼儿视角出发, 失去了绘本图文合奏的本质。 其次是情节故事类, 主要是通过虚拟故事构建场景进行性教育, 此类绘本占据总数的43%, 故事性强, 情节设置跌宕起伏。 例如绘本《威廉的洋娃娃》《不是每个抱抱都美好》《小威向前冲》等, 以情节故事为依托, 内容较多、 篇幅较长,辅以图画传递性知识[10]。 但此类绘本文字较多, 幼儿需在成人陪伴辅助下才能进行阅读。 最后是情景设置类, 较多采用情景设置或情景模拟的方法进行性知识的传递, 此类绘本占总数的12%, 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 情景性较强。 例如绘本《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好, 我决定了!》《请不要随便摸我》等,在绘本中设置情境, 有助于幼儿积极思考、 作出判断, 教育性较强。

图2 绘本文本叙述类型占比图

四、 幼儿性教育绘本创编的教育建议

(一)以社会文化为背景, 贴合本土性教育需求

绘本是幼儿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 通过绘本实施幼儿性教育能够提升幼儿的性认知水平以及改善幼儿的性态度。 但市面上性教育主题绘本数量不多, 本土原创绘本的数量更少。 因此, 需引导和鼓励绘本创作者们投入绘本创作, 设计更贴合本国文化、 适合中国幼儿阅读的科学性教育主题绘本。首先, 绘本创作者需了解国内幼儿性教育现状。 在选择绘本创作内容时, 查缺补漏, 使幼儿性教育包含的“生命来源认知、 自我隐私保护、 性别角色认知、 身体卫生护理”四种主题均有涵盖、 有涉及。 在编排绘本文字及配图时, 需考虑幼儿现阶段性教育的目标以及大众的接受程度, 贴合本土性教育需求,增强绘本阅读的适切性。 其次, 绘本创作者需深化自身性教育认知。 创编者们需摒弃落后性观念[11],通过查阅书籍或利用互联网资源自主学习科学性知识、 借鉴国外优秀性教育绘本编创思路等方式, 了解学龄前幼儿性发展特点, 深化自身对性教育的认知, 创编贴合中国性教育现状、 能促进幼儿性教育发展的科学绘本。

(二)以科学严谨为前提, 融合幼儿性教育目标

性教育绘本的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能够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阅读性教育绘本有助于幼儿打破在成人影响下产生的固有的性别角色观念, 增加身体卫生护理的知识, 了解生命形成与出生的奥秘, 学会自我隐私保护的方法。 由于绘本主要阅读对象身心发展尚未成熟, 因此在进行性教育绘本创作时, 需以科学严谨为前提, 融合幼儿性教育目标, 做到去偏见、 去模糊、 去隐喻、去威胁。

1. 去偏见: 传递性别平等意识

性别角色认识是幼儿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绘本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性别角色榜样, 有效促进对性别角色的正确认识, 传递性别平等意识, 打破性别刻板印象。 例如《威廉的洋娃娃》《奥利弗是个娘娘腔》《萨琪到底有没有小鸡鸡》等优秀绘本, 传递给幼儿男孩子既可以坚强勇敢也可以细腻温柔、 女孩子既可以安静善良也可以自信独立的性别角色意识, 让幼儿摆脱原有的性别角色束缚, 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 也能正确看待他人喜欢的事物, 让更多的、 美好的、 积极的性别特征容纳在每个幼儿的性别角色发展中, 扩大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2. 去模糊: 使用专有科学名词

传递科学性知识是开展幼儿性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身体卫生护理知识是科学性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 可以通过绘本帮助幼儿掌握卫生常识, 让幼儿知道生殖器官的重要和脆弱, 需保持清洁, 不能随意玩弄、 摩擦, 如果有不适情况, 需及时告知家长。 另一方面, 以绘本为媒介, 其图画的形象性、 内容的趣味性, 能将成人难于启齿的性教育问题以图文互动的形式传授给幼儿, 也可以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学习生殖器官的相关知识, 更好地比较两性差异, 让“性”不再是神秘的、 隐晦的, 是教育者进行性教育的良好辅助材料。 因此, 在绘本中, 对于生活中使用的通俗名称, 例如“小鸡鸡”“小妞妞”等模糊表达, 要避免使用, 多使用专有科学名词——生殖器官。 让幼儿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生殖器官, 从而了解生殖器官的名称、 位置、 作用, 并能有意识地保护、 清洁生殖器官, 养成讲文明、 讲卫生的好习惯。

3. 去隐喻: 直观揭示生命形成

研究表明, 3—6 岁是幼儿性发展的重要阶段, 也是性教育的关键期。 处于此阶段的幼儿已萌发了性意识, 充满了好奇与探究的欲望。 在幼儿常见的性问题的统计中, “我是从哪里来的”提问频率最高,可见幼儿对性是困惑的、 是有认知需求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 幼儿教师与家长常闭口不谈或不给予正确回答, 并且在绘本也存在一些隐喻表达, 让幼儿对生命的形成与出生产生错误认知, 造成不科学、不积极的性态度[12]。 因此, 在进行此类内容主题编创时, 应避免隐喻表达, 以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方式, 直观解释生命形成的过程。 让幼儿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到生命来源的奥秘, 揭开神秘面纱。绘本内容应解答幼儿在生活中产生的性困惑, 能在了解生命孕育过程的基础上, 让幼儿知道生命的独特与宝贵, 学习科学性知识, 满足幼儿性好奇的心理需求。

4. 去威胁: 营造关爱安全氛围

随着幼儿性侵事件的曝光, 人们逐渐意识到开展幼儿性教育、 提升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以绘本为载体进行性教育活动, 能够帮助幼儿认识隐私部位并明确这些部位是不能够被他人随意触碰的。 但部分绘本常把关注点放在情节安排上, 对施害人物以及侵害过程的描写十分细致, 例如, 举例说明可能的成为侵害者的人物形象或描述渲染性侵的恐怖氛围。 幼儿在阅读时容易造成安全感缺失。因此在编创时, 应做到绘本视角的儿童化, “去威胁、 增关爱”。 以关爱为原则, 以传递自我保护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为首要目的进行绘本编创, 教给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 提高辨别危险的意识, 让幼儿知道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 能大胆、 勇敢地拒绝他人恶意请求, 以及当遭遇恶意事件时一定要及时告诉大人, 大人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并保护自己不再受到伤害, 营造充满关爱的安全氛围。

(三)以生动有趣为原则, 迎合幼儿自主阅读需要

由于性知识的特殊性、 性话题的敏感性, 性教育主题绘本通常以科普性质、 讲解性质为主, 能够做到教育性、 趣味性兼具的绘本不多, 尤其是知识讲解类的绘本, 教育性强、 知识点多, 但表达不够生动有趣, 不能满足幼儿自主阅读的需要。 因此, 绘本创编时还需考虑阅读对象身心发展特点, 以生动有趣为原则, 迎合幼儿自主阅读需要。

首先, 绘本设计形式应多样化, 做到“去讲解, 增互动”, 可以将性教育理论知识通过视觉化表达的方式传递给幼儿[13]。 例如通过使用不同的制作材料和折叠方式, 应用新型制作工艺等, 使书籍设计更具体验价值, 增强互动性。 此外, 设计过程要符合儿童生理、 心理特征以及认知行为特征, 使幼儿早期性教育的内容与视觉设计、 书籍结构设计有效融合, 避免单纯的知识讲解, 提高幼儿自主阅读的可能性, 使幼儿性教育绘本变得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其次, 绘本内容表达应童趣化, 做到“去晦涩、 增趣味”。 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专有名词, 绘本可以使用一些比拟手法进行表达, 例如“子宫”可以比作“房子”, “精子”可以称为“精灵”, 再结合科普图片进行解释说明, 还原性知识科学性的同时, 也使原本晦涩难懂的性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富有童趣,符合幼儿认知, 同时也能使阅读氛围变得轻松自然, 保证幼儿性教育内容的适切性。

猜你喜欢

生殖器官性别角色编码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性别角色认同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关注孩子的生殖器卫生,这些常识要知道!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Genome and healthcare
花朵和传粉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自我认同感、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
运动员性别角色研究综述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困扰程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