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歌求偶:布拖彝族阿都人“嘎踏”音乐特征研究

2022-06-24贾巴阿叁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衬词谱例男女

贾巴阿叁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北京 100024)

一、阿都①“嘎踏”②文化

在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人们的婚姻实行同族内婚、等级内婚、家支外婚、姨表不婚、姑舅表优先婚的原则。因此,婚姻对象的选择受到众多因素制约。但是这里的人们也有着婚前自由恋爱的习俗。未婚男女青年可以私下见面约会,谈恋爱。阿都地区的“嘎踏”文化即是这种习俗的具体体现。

阿都人认为万物都会谈情说爱。未婚男女青年谈恋爱是件非常自然的事情。这里的男女青年都会诵唱:

谈情又说爱,说爱又谈情;昼有日谈情,夜有月说爱;星星谈恋爱,亮晶晶地谈;白云谈恋爱,白花花地谈;……世人谈恋爱,恩恩爱爱谈;三天谈到黑,三夜说到亮。③

阿都人将未婚男女青年谈恋爱称为ꈜꄡ(gga tat)“嘎踏”。ꈜ“嘎”意为路、路途;ꄡ“踏”有三层意思:拦路;约、谈、约会;谈恋爱,建立男女关系。这三层含义都与布拖阿都人男女青年谈恋爱的方式紧密相关。因此,笔者认为,采用“嘎踏”这个彝语表述这个过程最合适。“嘎踏”的时间大多是在赶集日,或者是庆典节日,如火把节。地点不定,通常为人较少的街角、苞谷地、偏僻处、回家路上等等。每逢赶集日,未婚男女青年们仔细梳妆打扮,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三五成群地相约去赶集。男青年们以赶集为由,其实是悄悄观察集市上的姑娘。当他们遇到心仪的姑娘时,就会一路跟随姑娘们,到比较偏僻、人少的地方将姑娘们拦下来,开始搭讪交流。

“嘎踏”过程中,男女青年们交流常常以唱或借助乐器演奏的方式进行,将音乐作为恋爱的媒介。在男女青年第一次见面时,大家都比较羞涩,互相之间还保持比较远的距离,语言表达也因为紧张常常会词不达意、不顺畅。于是阿都“嘎踏”音乐就有了用武之地。再加上说唱、歌唱、弹奏乐器的方式可以直接表达一个青年人的勇气、性情、才艺、智慧和知识。因此,音乐成为“嘎踏”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二、阿都“嘎踏”音乐分类

阿都“嘎踏”音乐是“嘎踏”恋爱行为方式的附属物,是“嘎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嘎踏”的恋爱过程里,年轻人在每个阶段所使用的音乐有所不同。根据民间音乐的“五大类”分类法,阿都“嘎踏”音乐里包括了民歌、说唱和器乐三大类,具体可以分为情歌、说唱和口弦,如下表1。其中,情歌采用“丫”的演唱方式;说唱采用“比”的表达方式;口弦采用“扁”的演奏方式。这样,“丫”情歌、“比”说唱和“扁”口弦演奏一同组成了阿都“嘎踏”音乐。

表1 恋爱环节与所使用的音乐对照表

三、“嘎踏”恋爱过程与音乐

阿都“嘎踏”的恋爱过程大致可以分为:ꈜꄡ(拦路)、ꄡꄉ(约定)、ꐯ ꉇꐮꈾ(恋爱)、ꇁꉚ(相思)、ꌐꅇ(尾声)五个部分。在每个环节里,一般的顺序为“比”“丫”“扁”。从说唱“比”开始,说唱到高潮时,便亮出了歌喉,“丫”起高腔,当言语都无法形容爱情的滋味,他们便“扁”起了口弦。男女青年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幽默和风趣,展现自身的才艺和智慧,尽情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之情。其内容丰富,曲调多样。但在每一个恋爱过程中,男女青年所使用的音乐形式顺序也视具体情况而定,如下表2:

表2 恋爱环节与所使用的音乐对照表

1.ꈜꄡ拦路

布拖阿都人生活在高山上,居住分散,男女青年想相互见面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男女青年们期盼着节庆日和赶集日的到来,因为在节庆日或赶集日他们才有机会遇见自己心仪的对象。当他们遇见喜欢的人时,首先用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来对话,但是往往没有唱歌来得有效。他们通常以歌唱“相遇“作为开场白谱例1:

谱例1

阿都未婚女青年性格较含蓄,内心活动不易察觉。因此,她们的假意拒绝会使阿都男性青年进行“ꈜꄡ”和追随。一般情况下,有男青年主动拦下女青年,若女方无明显回应,男方就坚持紧追不舍,继续歌唱或者说唱。有时候女方会被强行拦住路,被包围起来,让女方的其他同伴前来“解救”。这是拦路最高潮的部分。拦路实际上是一个试探的过程。如果拦路成功,男女双方将同各自的同伴们一起静坐下来,继续说唱拦路歌谱例2:

谱例2

歌词大意:(男)不认识没有关系,花与蜜蜂本不识,蜜蜂采花就认识;你和我不识,从今以后会认识;两座山峰不能移,我们不是那山峰;今天我专程来拦路,不知姑娘愿不愿?

(女)异乡的表哥,今天我这般,还不懂什么叫谈情,亲人只知爸爸和妈妈,认牛只知公牛与母牛,饭后不懂擦嘴巴,什么都还不懂。

拦路的过程是求偶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展示男方才艺和礼节的重要环节。如果女方依然拒绝,男方伙伴们会帮唱情歌:

(男)异乡的阿妹,好话能顶九两金,何不来说好话,你是金枝和玉叶,可惜金枝也会老;玉叶也会掉,阿哥爱阿妹,愿与不愿只差一个字。

(女)异乡的表哥,蒿杆不能当靶杆;二两白酒能喝不能醉,三寸棉布能缝不衣裳,四毛纸币能看不能花,看来你是找错咯对象。

若不成功,或者女方还没有考虑好,或试图继续考验对方,又或没有看上男方,为了缓解尴尬的场面,他们会弹口弦来挽回心仪的姑娘,或者另约时间继续拦路如谱例3:

谱例3

这首口弦曲是布拖最常见的四片曲,弹奏的是布拖阿都土语调。音调和弦律可以模仿人声说话,可以表达任何话语,双方也会听得懂。口弦曲调内容大意:朵咯朵咯,舅舅舅舅④咯咯,舅娘舅娘咯咯,管好教好您家儿/女咯咯,支支吾吾捉摸不透咯咯……

2.ꄡꄉ约定

如果拦路环节顺利,男女双方会再次打探好对方的姓氏、家族等情况,进行正式约会,约定一个地方来见面。这也是阿都男女青年相互有好感之后的进一步发展,为谈恋爱或结婚做好铺垫。在这个环节,他们为了得到对方的好感,将进一步展示自己的才艺。由男方开口“比”:“亲爱的表妹,单身相遇是良缘,独日独月相遇好,日月相辉亮堂堂。独针独线巧相遇,巧手绣花花更美;独男独女巧相遇,表哥表妹正般配……。”⑤

第二个阶段则进入男女相互对“比”说唱如下谱例4《约定》片段:

谱例4

唱词大意:(男)异乡的表妹,约会的那天,但愿是晴天,他乡有雷鸣,愿故里不打雷,即使要下雨,但愿莫淋湿,淋湿莫冻身,让表哥与表妹,去哪都自由。

(女)异乡的表哥,约会那一天,但愿父亲出远门,但愿母亲早入睡,但愿姐姐回婆家,但愿弟弟去赶集,但愿白狗去狩猎,但愿今夜别来客,让我去约会。

这个时候,男女双方互表衷心,进行表白。但在彝族传统中,表白是件害羞的事情,比较难以开口。因此双方常常用口弦表达内心那些难以说出来的话,比如《表白调》如谱例5片段:

谱例5

“表白调”内容大意为:(女)朵咯朵咯——,表哥你是天上的雄鹰咯咯,我愿与你一起去飞翔咯咯,……

(男)朵咯朵咯——,表妹你是盛开的索玛咯咯,我愿做只蜜蜂一生陪伴你左右。

3.ꐯꉇꐮꈾ恋爱

ꐯꉇꐮꈾ(恋爱)是一个相互表达爱意的阶段。他们互相唱道:(男)北斗七星移向达吉沙洛⑥了,月儿升上了峰顶,山鹰已回岩洞。亲爱的表妹快快出来吧,为我弹奏你那优美的口弦。

(女)亲爱的表哥,九个小伙中,你披的瓦拉⑦最威风,生产劳动样样强,愿能一生跟随你,从黑头到白老。

从拦路到ꐮꈾ“指格”(相爱)这个阶段,已经过了相遇、相识、相知,达到了情投意合的地步。于是,他们幸福地歌唱现在与未来如谱例6《丫爱情》片段。(男)贤惠的表妹,愿有情人终成眷属,大山越攀越高,我俩越爱越深。

(女)亲爱的表哥,若和你快乐上一天,但愿十天别天黑。

谱例6

歌词大意:哦啊呀,若是一夜睡得香,谁管十夜醒不来。

随着恋情加深,他们也常常通过弹奏口弦抒情如谱例7《弹情调》片段:

谱例7

4.ꇁꉚ相思

人世间最痛苦的莫过于相爱的人不能相守。很多彝族阿都青年恋人们由于等级差异等原因,不一定能修成正果,缔结婚姻。造成他们痛苦的不是九十九座山与七十七条河水的距离,而是恋爱遭受亲人的反对。他们欲罢不能、苦苦等待,他们“丫”思念,声调从“高腔”变成了似唱似哭(假嗓),轻轻哼唱“平腔”。歌词内容中充满了思念的痛苦之情如谱例8《相思》片段:

谱例8

歌词大意:(女)啊呀哦,亲爱的表哥,你在那里哟,隔了九座山,隔了九条江。

(男)哦呀呀哦,天上的月亮,你是否看见我亲爱的表妹哟,她是否捎来情话?

解放前,彝族阿都男女青年基本上没有婚姻自由。但若俩人两厢情愿又得到家里的支持,那双方可以继续谈婚论嫁,有情人终成眷属。

当离别的时候到来时,音乐变得缓慢而深沉,他们“丫”离别,声调从“平腔”变成了“低腔”,歌声里充满了无奈、伤感和不舍如谱例9《离别》片段:

谱例9

歌词大意:哦啊呀啦~六畜在那草原上离别,爱恋却在心窝里离别。

5.ꌐꅇ尾声

尾声部分是忧伤情绪的总结和升华,用无奈、悲伤的歌声揭露彝族阿都男女青年的婚姻不自由,痛斥包办婚姻,哭诉命运的不公,表达男女青年对自由恋爱和未来生活的憧憬。这时候的音乐时而悲伤低沉,时而激动亢奋如谱例10:

谱例10《心事难成》片段

歌词大意:哦啊啊哦,心想事难成,哦啊啊哦。

哦呀,牛羊欠虎债,草丛盖不住,啊呀啦哦。

四、阿都“嘎踏”音乐形态特征

(一)口弦

彝族谚语说:“口弦虽小,却会说话。”其曲调丰富、优美。在众多民间器乐中,口弦因它自身的优点深受广大彝族阿都人的喜爱。布拖县享有“口弦之乡”的美誉。

彝族阿都青年“嘎踏”恋爱过程中所使用最多的乐器是口弦。口弦小巧玲珑,携带方便,声音清脆。口弦挂在领扣上还能起到装饰作用。过去,每一个青年人以胸口挂有一副口弦为荣,凡是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的可以通过口弦弹奏。以口弦传情既浪漫又愉悦,烘托了气氛,给恋爱场合增添了热烈的效果。因此,口弦成了谈情说爱的重要媒介工具。

1.调式音阶

在阿都“嘎踏”音乐中,男女青年使用的口弦有一片(ꀡꃀ“巴莫”)、两片(ꂶꁻ“玛拜”)、三片(ꄏ ꀡ“董巴”)、四片(ꇖ ꀻ“四弦 ”)以及五片(ꉬ ꀻ“五弦 ”)。

其中,一片和两片口弦一般是男性在使用,这是因为一片和两片能发出低沉、浑厚的音,刚好也符合男性沉稳、刚强、狂野的气质。而女青年最常用的是传统的三片和四片口弦。三片口弦弹奏的调式为羽调,四片的多为羽调和徵调。

在恋爱音乐里,四片铜口弦(ꇖꀻ,lu pip)“四弦”最具典型性。实际演奏中口弦片排成扇形,(以右手弹奏为例)从下到上排列为sol re la do(三片口弦是在四片基础上去掉最底下的那一片sol)。其中,每一个基音由口形与气息控制形成泛音,还能发基音高纯五度的音,sol(do)la(mi)do(sol)re(la)。由此,四声音阶加入了mi而变成了五声音阶[1]。以《勒果玛呷》调为例,中间重复的la-re起乐句与乐句的连接作用。

2.节奏节拍

口弦的节奏受阿都语言习惯的影响,前短后长的节奏型在乐器演奏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中典型节奏型为:,也是阿都音乐的一个共同特点。当然,乐器本身有自己的特色,在阿都“嘎踏”音乐中,演奏的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如平稳匀称的,打破平稳的三连音如《表白调》,不断丰富器乐演奏技巧。

因为要表达的句子有长有短,短句子常用1/4拍子;一般的句子用3/4、4/4拍子;长的句子用散拍和混合拍,如:2/4和3/4组合成5/4;3/4和4/4形成7/4等混合拍子。

3.弦律特点

口弦曲的弦律美,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演奏自由,大二度、纯四五度跳进,下行有时做超过一个八度外的旋法。演奏的弦律是为了对阿都语言声调的模拟,替代语言,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情感。

4.结构

口弦的曲式结构一般为引子+A乐段一+B乐段二+尾声这样一种结构。A和B自身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进行多次反复演奏。这样的结构形成一个有引子和尾声的单二段。

如《勒果玛呷》调,中间的乐句在实际演奏中是不断变化和重复成乐段。从整体来看,它还是遵循了起承转合规律,引子的(起)——第一乐段的结尾与引子的(承)——乐段之间的调性(转)化——引子与尾声的呼应(合一)。但是在实际生活演奏中,彝族阿都人因个人爱好,加入自己的即兴创作,有时候出现ABCD……复杂多变的结构,如《表白调》为ABC单三段结构。

(二)“丫”

阿都“嘎踏”恋爱过程中使用的情歌,演唱方式为“丫”,它分为高腔、平腔、低腔三种,有男/女独唱,男女对唱等。高腔演唱大多在空旷的山野;平腔和低腔演唱一般在平坝和屋内。高腔旋律悦耳、音调高亢,音域宽广、节奏自由,节拍多变、韵味浓厚、颇具感染力。平腔与低腔采用真假嗓转换,轻声吟唱。

1.歌词

阿都“嘎踏”恋爱过程中使用的情歌的歌词分固定篇章和即兴创作两部分。固定篇章以传统爱情故事为内容,以五言、七言句为唱词,唱词篇幅很长,能从夜晚唱到天明;即兴创作以现场发挥、借题改编,临时填词等。唱词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开腔以衬词起腔,从低音起唱一直到最高音,句尾落至低音并拖腔或者急促结束。

2.衬词

彝族阿都“嘎踏”中衬词丰富。“丫”的衬词有“阿呀咯,啊呀哟、木呀、木丫呀哦,阿呀、阿”等等,以真假嗓结合演唱,有很强的即兴性和抒情性。有时候人们无法用言语形容心中的情感,就只用衬词演唱(见谱11)。歌曲开头或者结尾都加上“阿呀”一词,在阿都语里表示疼、痛和伤心之意。这些随歌唱者的心情而不断灵活变化使用的衬词衬字,在歌唱中表达着人们不同的思想情感。

谱例11

歌词:木呀呀哦,哦啊依哎呀啊依啊呀,啊呀咯。(衬词衬字,表示感叹,无实意。)

3.节奏与演唱技巧

谱例11是最典型的布拖阿都高腔“丫”的演唱风格,节奏型有X X,XX.,XX.,节拍自由。没有一首“丫”是有固定节拍的。如果非要去划分节拍,按句子的长短,常常会有4/4、3/4和5/4甚至7/4多种拍子混合在一起演唱的感觉。

“丫”的演唱技巧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真声、假声和闷音的结合演唱:从真声起音,突然跳至高音,用假声、真假声演唱,歌尾又跳至真声,用本嗓音拖腔收尾。

4.调式音阶

“丫”的调式音阶如下谱例12,以五声羽调式为主,但有时曲尾拖腔的音不同,形成不同调式色彩,从而达到能表达不同情绪的效果。“丫”是独唱、对唱,是单声部音乐,无多声与和声演唱形式。

谱例12五声音阶中“丫”的母体

5.曲式结构

“丫”的曲式结构简单易辨,以单句体为主,如以上谱例,曲头(衬词)+曲腹+曲尾(拖腔),单一段不断反复,乐段数不受限制。由同一旋律填不同歌词而变化、重复,形成曲式篇章。

总之,布拖彝族男女青年喜爱“丫”高腔来唱情歌。由于演唱时歌者受嗓音条件、个人性格、情绪状态、演唱场合、思想情感、社会知识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人人丫情歌,各自却不同的局面。

(三)“比”

在彝族阿都人的生活中,“比”的内容常常跟男女两性相关,常常只在青年人谈恋爱的场合使用。“比”也是“嘎踏”文化里最有特色的部分。其特色在于它是一种男女斗智斗勇、赛幽默机智、斗口才的方式。“比”说唱内容雅俗并存,表现形式常常很激烈。

1.唱词

“比”多会在一种浪漫、喜悦的场合演唱,是一种无乐器伴奏的说唱。其唱词分为正词和衬词两种。

例如《万物都谈爱》的开始部分(彝语音译):“哦莫——,踏日踏拉摆,日踏日拉摆;尼呢格惹摆,史洛洛地摆;色尼乐惹摆,曲滋滋木摆……”,开头的衬词“哦莫”起提示作用,告诉场合上的其他人“我要开始了”。之后的正词部分就特别讲究押韵,句末押同一个字“摆”,“摆”是彝族阿都土语,意为谈、聊。从《拦路歌》、《约定》等说唱曲目中不难看出,句式都以五言、七言为主,讲究押韵、工整。衬词有“啊、哦、哦莫、哦哎莫、哎哎、哎耶”等等,在不同的曲目中起着有实意、无实意等作用。

2.节奏

“比”的节奏自由,但常常因重音和拖腔,如《相遇》里的句尾字“摆”,形成2/4拍子的“XXXX摆”或3/4拍子的“XX XX摆”,与《拦路歌》的2/4拍子,给现场带来幽默感和节奏感。另外,由于常常受到衬词“艾嘿莫、哦哦莫、哦嗯啊、哎耶”的影响,形成“XX XX摆哎耶”4/4拍子的。当然,同样4/4拍子的《约定》节奏型却为X X.和XX.,甚至存在5/4拍和4/4拍混合使用的情况。在实际演唱中,因个人习惯、即兴创作差异,节拍常常不拘一格,烘托起刺激、热烈的气氛。

3.曲式结构

恋爱进程每一阶段的“比”的内容不一样,因而其曲式结构也不一样。说唱内容直接影响曲式的结构。前文列举的“比”的乐谱大都是歌曲的开始部分,但实际上“比”还包括其他部分。“比”是建立在男女对唱形式之上,类似于相互逗趣斗嘴,奇偶数段式兼有可能。短的有两段式,男女双方各唱一段,形成一呼一应;如果遇到了“比”的高手,会在二段式基础上发展,形成大的三段式结构:“引子(如:《恋爱》)+A段(问候)+B段(斗嘴)+C段(谦让或赞美)+尾声”。这体现了曲式的三部性原则:首尾既呼应又统一。引子过后以问候的方式正式开始,中间来个插曲彼此“嘲讽”斗嘴,最后又以谦让和赞美收尾,再加上尾声和引子呼应。这一过程同样能展示彝族阿都男女青年的修养和才华。

4.风格特点

“比”的说唱风格与日常说唱格言、史诗吟诵如庆丧仪式中的逝者“生平”与家谱吟唱,以及婚庆仪式里“嗒嚷⑧”说唱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又如史诗吟唱:“哦——,上古天未开,上无蓝天开,地无黑土开,……”也是押句尾同一个字的韵,且与《拦路歌》的每一句尾押的“哦”类似,音调语调也相似。

再如“嗒嚷”:“唉——嗒嚷,上方客嗒嚷,下方主嗒嚷,……”押的是“嗒嚷”两个字,音调语调与《约定》类似。

因此,阿都“嘎踏”音乐里的“比”说唱与其他类型的说唱风格特点紧密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且总体上都接近于阿都语言的特色。

结语

阿都“嘎踏”音乐是反映阿都彝族男女青年恋爱的口头爱情史诗。“嘎踏”的过程不仅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唱、说唱和乐器表现形式,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

首先,“嘎踏”音乐为未婚阿都男女青年提供了了解异性的机会,为阿都男女青年交往和日后的婚姻生活提供了重要基础。阿都“嘎踏”音乐体现的不仅是祖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更重要的是,这样一种口传心授的音乐文本世世代代在传播、消化、继承、创新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了智慧和知识,告诫和教育了后人的思想和行为,使未婚男女青年在浪漫的音乐交流中获取了与异性交往相关的知识。

其次,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文化上的传承功能首先是“嘎踏”音乐的传承。阿都“嘎踏”音乐对阿都年轻人有极大的吸引力,这是“嘎踏”音乐文化得以传播和继承的重要因素。阿都“嘎踏”音乐是男女青年恋人精神世界的依托,也是两性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彝区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变迁。“嘎踏”音乐的传统歌场空间转化为商业化运作的KTV,其使用场所骤减;原本赶集逢场日才能见面的机会,现在可以通过一部手机得以解决。与此同时,通讯工具的便利使得了旧时男女青年那种日夜思恋和苦苦等待而得来的爱情过程,即对恋爱适配的考虑过程极大缩短;如今,村庄社区化与外出务工,使通过彝族阿都“嘎踏”音乐来谈恋爱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会演唱“嘎踏”音乐的人也越来越少。“嘎踏”音乐文化正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机。

因此,对“嘎踏”音乐文化的研究、记录和传承显得非常重要和珍贵。

最后,“嘎踏”文化的抢救、保护、传承,是笔者多年来一直关心、研究和实践的课题之一,但由于资料缺乏,记录不完整等原因,研究进程道阻且艰。

因此,笔者认为,在布拖、普格等阿都地区,要保护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我们要动员所有关心彝族民间音乐的专家、学者、公益工作者、音乐家、企业家,与当地政府的文化部门形成帮扶和合作,及时开展学术活动,收集理论和实践的宝贵意见,建立科学的抢救传统音乐机制和保护措施:

一是抢救一切能抢救的。记录下音频、视频、文字等各种资料,分类编册入库,保护各类民间尚存的文艺传承人薪水制,建立师徒传承;

二是创建交流会。在社区里建立传统歌舞音乐交流点,就像“英语沙龙”、广场舞,让传承人现场表演,直接传授,在愉悦的现场直接让年轻人感受自己民族艺术的魅力,提高文化自信;

三是与时俱进去创新。既然无法阻止改变,那就让“嘎踏”文化随着时代潮流,允许年轻人用新的手段和形式,创新“嘎踏”文化。保留了传统文化,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又能让男女青年们接受和传播。

注释:

①因布拖曾是凉山四大土司之一的阿都副长官司属地,故又称为阿都地区,阿都地区的人被称为“阿都人”。

②“嘎踏”,彝语,意为拦路、约定。是一个限定在男女青年之间谈情说爱的时候用的词,“嘎踏”这一恋俗在阿都地区是集体性的。

③布拖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编,阿都风情:“布拖彝族阿都风情文集”,2009年,第9页。

④舅舅、舅娘是凉山彝族对配偶父母的称呼。

⑤中共布拖县委、布拖县文联编(内部刊物),火把,四川省刊型内部资料21-07号,2009(5):49。

⑥达吉沙洛:布拖境内一地名。

⑦瓦拉:用羊毛手工织成的披毡。

⑧嗒嚷:阿都土语,即“闭嘴”,“别闹了”的意思。是一种在彝族阿都婚礼场合上所使用的说唱音乐。

猜你喜欢

衬词谱例男女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男女有别
扬州民歌中衬词的语音特点及其来源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男女交往最忌讳什么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中国民歌衬词的音乐性
感觉那时男女很平等
搞笑男女的幽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