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淮河”评价指标构建

2022-06-24夏玉林何晓静卞锦宇

江苏水利 2022年6期
关键词:淮河河流指标体系

夏玉林,何晓静,汪 姗,卞锦宇

(1.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常州分局,江苏 常州 213002;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9)

河流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和水生态系统的核心,同时也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强度的开发利用对河流系统也造成了严重损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恶化等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1]。“幸福河”是新时期提出的河流开发与治理的新目标,其在考虑河流自身生态健康的同时,考虑人类社会需求,是建设水生态文明和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2-3]。

1 相关研究进展

国内学者开展了一系列“幸福河”相关的研究工作。左其亭等[4]在梳理我国河流管理历程的基础上,提出“幸福河”概念、内涵及判断准则;陈茂山等[5]基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分析“幸福河”的基本要求,并阐述了“幸福河”的内涵要义,初步提出了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谷树忠[6]对“幸福河”的概念、提出背景等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幸福河”建设的工作方向;韩宇平等[7]基于需求层次论,构建了流域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属性、人水和谐关系等3个方面26项指标的幸福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黄河幸福河评价模型;幸福河研究课题组[8]应用了幸福观、需求层次等理论,剖析了“幸福河”的内涵要求,构建了河湖幸福指数及其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左其亭等[3]以安全运行、持续供给、生态健康和和谐发展“四大判断准则”为框架,按照“目标—准则—指标”三层次,构建了包含16项基本指标、34项备选指标的幸福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黄河开展实例应用;王子悦等[9]基于需求层次理论,并结合熵权物元模型构建了长三角幸福河层次评价模型,从自然、人类社会、人水关系3 个系统,建立了包含24 个指标的评价体系。总体而言,目前关于“幸福河”的研究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对“幸福河”评价的研究较少。

淮河流域是我国七大流域之一,位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之间,其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河水系。流域内人口密集、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中原经济区的覆盖区域,也是大运河文化带的主要集聚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及文明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10]。但受高强度的人类开发利用影响,淮河流域水问题突出,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损害等新老问题是制约淮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在淮河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进程中,部分学者也开展了一系列淮河评价的相关工作,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为“健康淮河”评价[11-14],“健康淮河”主要针对河流自身生态系统健康及社会服务功能。而在新时代江河治理背景下,淮河建设不仅需考量淮河自身健康,更需考量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以及人类进一步需求的满足。“幸福淮河”指征着新时代淮河建设的新目标,“幸福淮河”评价则是实现此新目标的手段与工具,因此建立“幸福淮河”评价指标对新时期淮河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淮河“幸福河”的研究较少,尚缺乏系统、科学、合理的“幸福淮河”评价指标体系。

2 “幸福淮河”评价指标

我国河流管理已从前期的以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为主的修复管理阶段,迈入“人水和谐”理念的和谐管理阶段,也是我国治水思路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幸福淮河”评价指标体系应体现此治水思路的转变,不仅需要考虑基本生活需求,同时需考虑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人类幸福需求的满足。指标应突出人的幸福基础保障与影响精神愉悦要素的测度,反映提升人民幸福感的治水方向与工作重点。

2.1 评价目标

“幸福河”是造福人民的河流,内涵包括对河流自身健康的需求以及人类对于河流完成其社会服务功能期待的满足。据此,本文提出,“幸福淮河”是指能够持续提高沿河沿岸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提升河流生态系统质量与稳定性,具有较高水准城乡水体环境体系,体现人水和谐,让流域内人民具有高度安全感、获得感与满意度的河流。

“幸福淮河”评价的总体目标为:系统评价淮河建设对人民群众幸福需求的满足状况,识别河流“不幸福”的主要原因和驱动因素,明晰河流治理保护工作短板,支持“幸福淮河”的建设,实现“让淮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总目标。归结而言,“幸福淮河”评价主要回答以下问题:河流整体状况,河流“不幸福”的主要表征,河流“不幸福”的原因,“幸福淮河”的适应性管理目标和对策。

2.2 指标筛选原则

“幸福淮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遵循以下原则。

(1)公众关切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幸福淮河”指标体系构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幸福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基本原理,体现人对河流的安全感、获得感、愉悦感等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

(2)全面反映原则。指标体系应覆盖“幸福淮河”内涵的所有维度。

(3)特征突出原则。建立的除一般性的普适指标外,还应构建反映幸福淮河的特征指标,应重点突出指标的特征性和针对性。

(4)实用可操作原则。充分考虑人力、资金和后勤保障等条件,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和成果,指标数据可在现有监测统计结果基础上进行收集整理,或者通过开展新的监测、调查等补充获取数据。

2.3 评价准则

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幸福淮河”评价的关键。本文根据国外内河流评估的经验,采用多指标多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建立了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目标层为“幸福淮河”建设水平,准则层包括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以及智慧水治理6 个方面,指标层则对应6 个准则层分别构建。

2.3.1 防洪保安全

江河安澜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幸福的基本保障。淮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复杂,暴雨集中,雨情长,雨区广,再加上平原洼地地势低,易形成洪涝灾害,流域内防洪任务艰巨[13],防洪安全是淮河的首要任务。

2.3.2 优质水资源

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不应受到或少受到水资源的制约。淮河流域属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此外流域用水效率总体不高,用水浪费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水资源是河流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2.3.3 健康水生态

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事关国家生态安全,更是为人类提供优质生态环境和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的客观要求。受前期高强度人类开发利用影响,淮河生态环境遭受一定的破坏,河流生态基流不足,众多闸坝使得流域生境破碎化[15],水生态是淮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2.3.4 宜居水环境

水环境是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是幸福河外在的直观表征。淮河流域近几年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但水污染问题仍很突出,主要污染物入河排放量超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近3 成的水质尚未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要求[16],水环境是反映淮河状况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2.3.5 先进水文化

水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水事活动中形成的与用水、节水、爱水、护水、崇水相关的精神形态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拥有楚汉文化、红色文化、大运河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先进水文化应是幸福淮河的显著标志。

2.3.6 智慧水治理

智慧水利是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也是水利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淮河流域水利信息化,地区之间差距较大,尚缺乏统一的规划建设目标,流域综合管理信息水平还不高。水治理的智慧化水平是反映幸福淮河的一个重要表征。

2.4 评价指标框架

对应这6个方面的准则进行指标构建。指标选取借鉴《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世界幸福报告》等技术报告,同时参考《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SL/T793—2020)、《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导则》(SL/Z738—2016)、《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GB/T28284—2012)、《生态河湖状况评价规范》(DB32/T3674—2019)、《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导则》(DB32T 3471—2018)等技术标准。具体指标及含义如表1所示。

表1 “幸福淮河”评价指标

3 结 语

本文通过讨论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转变,明晰“幸福淮河”评价指标构建的侧重点及要素,将流域作为评价对象,在参照国内技术标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淮河流域水资源特性及主要存在问题,建立“幸福淮河”评价指标体系。

(1)根据新时代淮河治理的新目标,构建了“幸福淮河”评价指标,包括6 项准则及对应的35 个指标,通过多层次的分析,将复杂评价问题拆解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 个层次,通过一系列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等多种类型指标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反映淮河建设进展情况、评价河流自身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状况,有利于全方位解释河流管理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幸福淮河”指标突出了人的幸福基础保障与影响精神愉悦要素的测度,反映提升人民幸福感的治水方向与工作重点,同时指标的选取不仅借鉴参考了国内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报告,而且结合了流域水资源特性,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幸福淮河”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淮河河流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淮河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当河流遇见海
淮河在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