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铜器的斑斓外衣

2022-06-24闫凡

奇妙博物馆 2022年6期
关键词:青铜器表面文物

闫凡

青铜器作为古代文物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我们在许多博物馆的展柜里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也许你会觉得,既然是“青”铜器,那它们肯定都是青绿色的吧。实际上并非如此,青绿色只是青铜器最常见的颜色,它的“外衣”可不止一件。这是为什么呢?还得从青铜器的金属成分说起。

铜在古代被称为“金”或“吉金”,意思是坚固的金属。说到“金”,相信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金光闪闪的情景。没错,铜本身就是金色的。青铜器是由铜、铅、锡等金属混合在一起铸造而成的,其中铜的含量最高,因此刚铸造出来的青铜器是金黄色的,这是它本来的“肤色”。我们看到的一些青铜器,表面会呈现红、绿、黑、蓝、金五彩斑斓的色彩,这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很多青铜器文物已经有好几千岁了,大多还经过了上千年的埋藏,构成青铜器的铜、铅、锡三种元素与土壤、水、空气、微生物等长时间亲密接触,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除了金色,其他颜色都是青铜器表面氧化生锈后呈现的颜色,也就是“锈色”。

一般来说,铜如果产生氧化反应变成碱式碳酸铜,就形成了绿锈,这是最常见的锈色;如果埋藏环境水分充足,铜会转变为硫化铜,形成蓝锈;如果青铜器中锡的含量比较高,且集中在表面,就会形成黑锈,黑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亞锡;青铜器在碱性环境中会生成红锈,主要成分是氧化亚铜……青铜器“变色”的方式多种多样,复杂的埋藏环境使它们产生了各种锈色。这些色彩缤纷的锈如同给青铜器穿上了绮丽的外衣,增加了青铜器的观赏价值。对于青铜器表面各种颜色的锈,人们还起了瓜皮绿、枣皮红、黑漆古、宝石蓝等形象的称呼。

锈色不仅体现了青铜器的年代感,还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专家们可以通过锈色来鉴别青铜器的真伪,还可以根据锈色推测青铜器的出土地域和埋藏环境。

2019 年3 月,日本东京文物拍卖市场出现了一组(一共8 件)铸有“曾伯克父”铭文的青铜器,它们通身布满蓝绿色锈,呈现出“新锈”的特点。通过对器型、纹饰、铭文等的鉴定研究,专家推测这组青铜器应该是不法分子近年从湖北随枣一带的曾国墓葬盗掘出土,并偷运到日本的。根据相关国际法规,我国采取了外交努力和刑事侦查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追索行动。最终,曾伯克父青铜组器于当年8 月24 日成功回归祖国。

刚刚出土的青铜器经过上千年的埋藏,“身子骨儿”大都不够硬朗,除了可能感染号称“青铜癌症”的“传染病”——粉状锈外,有的还存在残缺、裂隙、孔洞、变形、剥离等情况。为了确定它们的健康状况,文物医生,即文物保护修复人员,会给青铜器做一个全面的“体检”,必要时还会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对青铜器进行保护和修复。

青铜器保护修复的流程和我们去医院看病差不多,可以分为诊断和治疗两部分。首先由文物医生“望闻问切”,对青铜器的基本信息、保存现状、病害图像等做出文字和影像记录,初步判断病情,建立起保护修复档案——类似病人的病历。然后文物医生要利用各种科学仪器对青铜器进行分析检测,确定青铜器的具体病害和病因,从而对症下药。

诊断完成后,就进入了治疗阶段。对青铜器的治疗一般分为七步:

第1 步,清洗。文物医生首先利用工具剔除、超声波振除、纯净水清洗等方法去除青铜器表面的有害附着物。

第2 步,除锈。经过长时间的埋藏,青铜器表面大多锈迹斑斑。文物医生会用机械方法或化学方法,对覆盖住铭文或纹饰的锈进行清除。

第3 步,矫形。有些青铜器在埋藏的过程中因为挤压而变形,文物医生会使用锤打、模压、锯解、加热等方法对青铜器进行矫形。

第4 步,拼接。有些青铜器出土时已经破成碎片,这时,文物医生就要用焊接、粘接、销钉连接等方法将残片拼接在一起,最大限度恢复青铜器的原貌。

第5 步,补配。对于青铜器上残缺的部分,文物医生会用铜板补焊或翻模铸造等方法来补配。补配时可不能胡来,必须要有器形依据,这样才能展现器物的原貌。

第6 步,补色。这一步就是按照器物表面原来的颜色调配矿物颜料,在拼接和补配的地方进行仿色。补色的原则是:修旧如旧,整体协调,远观一致,近看有别。

第7 步,封护。文物医生会将封护剂涂刷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用来防止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水分、微生物等侵蚀青铜器,以延长青铜器的寿命。

猜你喜欢

青铜器表面文物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太阳表面平静吗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表面与背后
文物失窃
3.《黑洞表面》(英/美)等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