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败”的教育契机刍议

2022-06-24邹珊红张静娜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失败收获科学探究

邹珊红 张静娜

摘  要:失败是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的情况之一,利用学习过程中的失败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失败,承认失败,利用失败,总结失败,从中体会科学的严谨,促进思维的发展。在经历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后,相信学生同样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可好好地利用失败这个教育契机,让学生在失败中也有收获。

关键词:失败;收获;科学探究

一、尝试失败,激发兴趣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应当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也是学生学好科学的必备条件,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将探究活动逐步引入深处。

例如我在教学“点亮小灯泡”一课时,一上课我就让学生用一根导线、一节干电池,自己尝试着接亮一个小灯泡。在短短的1分钟时间里,有的孩子接亮了,也有的孩子没有接亮。为什么有的能亮有的不亮呢?怎么接,是一定能亮呢?这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我马上以个别学生的失败为切入点,引领学生一起来分析原因,我发现学生学得很认真,听得很专心。对灯泡的结构、电流路径理解透彻,判断准确,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这个实验中,有的学生还提出:“可以用点亮小灯泡的干电池点亮家里的大灯泡吗?”“一节电池能不能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呢?”“是不是电池越多,小灯泡就会更亮”,这些问题正是后面几课的探究内容。我表扬了这些提问的孩子,告诉他们,接下来就来探究这些问题。学生一听,个个跃跃欲试,眼里充满了期待,整个单元的学习热情被点燃。

二、反思失败,促进思维

教师要重视失败教学,利用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大家来反思整个过程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应该怎么改进,在这样的分析过程中,学生的思想经过了一个一而再,再而三的变化,能很好地发现自己思维中的不足,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从而更好地促进思维的发展。如在学了“控制铁生锈的速度”一课后,我带大家一起学习教材的资料库《铁为什么会生锈》一文,文中提到: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增大8倍。学生对这一点特别感兴趣,都很想去探个究竟。一个星期后,学生将实验结果到课堂中进行交流,得出了铁钉生锈的条件,可是他们却发现铁钉生锈后的体积并不像文中所说能增大8倍。我鼓励他们继续观察。一个月后,几个学生拿着实验的铁钉,很失望地走进我的办公室,对我说:“老师,我的实验失败了,铁钉生锈后的体积变化还是不明显。”望着学生沮丧的眼神,我觉得有必要将这种情况搬到课堂上与大家共同探讨。

学生认真地回忆了实验的过程,并进行了大胆地猜想:可能是实验的时间还不够长;也有可能这铁钉的成分有问题;或认为由于铁钉浸在水中,水里的氧气有限;或者是水的作用使部分铁锈在生成后脱落……于是,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1. 选择了极其普通的纯铁钉,必须排除不是合金类铁钉;2. 将铁钉置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3. 延长实验时间,定期进行观察。两个多月后,终于如愿地看到了铁钉生锈后的体积增大。

学生的学习是靠教师引导,但教师要做的是如何找到那把开启学生学习的金钥匙,我想失败也是这把钥匙配料中的一种。

三、挑战失败,体验成功

失败之后的成功,特别让人难忘。当学生在失败中找出了自己思维中的盲点,从而改进自己的不足,获得成功时,对学生来说就是柳暗花明的喜悦。听到学生兴奋的欢呼声,我觉得真是一种享受。我在教学“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时,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太阳能热水进行了设计和制作,到了展示那天,20分钟的照射,200毫升水最高的只上升了5℃。对这一结果,学生很不满意,他们不服气地说:怎么回事,才上升这么一点?我趁机说,是啊,我上届的学生最好的上升了10℃呢,你们有没有勇气挑战啊?当然有了!学生异口同声。于是,约定,下个星期再来一次展示。这一星期里不时有学生兴奋地跑到我的跟前说:老师,我又有了一个好方法;我又想到一种新材料。看到学生兴奋地忙碌着,我也被感染了,一起帮着他们分析设计的可行性,给他们建议,鼓励他们不断地改进。一星期后,再次拿出来的热水器有了许多新的变化,有的利用了光碟;有的给热水器安了活动支架,随时可以调整照射的角度;有的给热水器加了一层膜,还有的为热水器加了双层做成了一个套管,内管是金属,外管是透明塑料瓶,既可以使加热加快,又可以保温。功夫不负有心人,20分钟的比赛时间里,最高上升了11℃,最低也有7℃。学生兴奋地喊着:成功了!成功了!

在这次挑战失败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这样一种反复的探索过程和曲折的情感体验后,相信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类似情况时,学生不会轻易放弃,他们会慢慢地学会处理,学会调整。没有穿越低谷的沉重,哪来一览众山小的快意。越是来之不易的成功,越能让你记忆犹新。

四、正视失败,体会科学的严谨

目前的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研究,从而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及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会过多地干涉学生的行为,恐怕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里其实隐含着一种矛盾,科学的严谨性如何体现?学生如何体会科学的严谨性?如果不能适当地把握这个度,就会对学生行为形成一种放纵,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对教师的指导过程很不耐烦:心里只想着实验材料,对教师的指导是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待老师话音一落,就急不可耐,马上动手,根本没有对实验进行充分的思考及计划,甚至对实验的目的都不明确,往往实验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才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导致实验失败。如四年级“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一课中,实验前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要在前一匙盐完全溶解后才能放第二匙,以此类推。有一组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显得很不厌烦,甚至有一个同学已经偷偷开始做了,同学的讨论老师的指导当然没有仔细听,结果在实验中他们不停地放盐,把准备的盐全部放完了,烧杯中有很多没有溶解的盐,自己也不知究竟放了多少盐。没有了实验结果,导致实验失败。看看其他小组还在做,他们就想重新领取材料再做。这时要不要给学生呢?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科学实验不是玩,科学是严谨的,所以学生应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应该让他们正视失败,接受惩罚。如果没有让学生对失败有一个客观的态度,那对今后教学的破坏则更大,他们还会漫不经心,随心所欲,对他们科学素养的培养带来不好的影响,影响他们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于是,我断然拒绝了他们,在汇报交流中他们如实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在以后的课中,我发现学生不动脑先动手的现象逐渐地减少了,漸渐地,学生在实验设计中想问题也更周到更全面了。

教学实践表明,科学探究就是由无数的失败和成功联结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因为科学探究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思考失败,改正错误的过程,甚至有些科学发现直接来源于失败。另一方面,探究中的失败还蕴涵着大量的教学资源,往往呈现出学生的内在需求, 因此也不能轻视所谓的“失败”,让尝试着在失败中也有收获。

参考文献:

[1] 刘恩山.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变化及其影响[J]. 人民教育,2017(07):46-49.

[2] 叶宝生.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J]. 课程·教材·教法,2013,33(12):68-72.

[3] 张伟. 浅谈实验对小学科学教学的优化作用[J]. 基础教育参考,2018(09):59-60.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失败收获科学探究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关于岐山县玉米机械化收获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一份写满“失败”的治愈系简历
引发“失败”实验中蕴藏的正能量
蛋解创业:熬一碗“失败”的鸡汤
《收获》推出“行距”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