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语文特级教师陈凌云的口语交际教学思想

2022-06-24崔绍怀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1期
关键词:凌云讲话口语

崔绍怀

自1986年以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陈凌云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富有前瞻地启动了听说训练,即“一分钟讲话”训练。有人指出,陈凌云倡导并“实施的课前‘一分钟讲话’在全国堪称首创”,而且被迅速地推广到全国各地中小学课堂。“一分钟讲话”训练之所以被广泛地接受,就在于其自身的意义与价值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陈凌云说:“‘一分钟讲话’训练的外在形式是表达能力的训练,即用有声语言在限定的时间内把准备好的内容表达出来,其内在要求则是进行迅速而准确的逻辑思维,其价值在于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造成了一种自我教育的群体气氛。”况且,这一训练对当下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陈凌云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概述

陈凌云口语交际教学的核心,主要在于她首创的“一分钟讲话”训练。而“一分钟讲话”训练的表述,绝不仅仅是方法的总结,更具有严谨的理论的色彩、理性的思考、学理的价值等。从其定义及内容、原则及方式、作用及效果等方面,是能看出这一点的。

1.定义及内容。“一分钟讲话”训练,实际上就是在课堂45分钟之内,讲正课之前所进行的听说训练。陈凌云认为:“所谓‘一分钟讲话’,即每堂语文课由三位同学,每人讲话一分钟左右。内容不限,可是新闻消息、名人轶事,也可是知识介绍、格言警句。按学号顺序进行。每人可于课前做准备,也可以即兴讲话。三位学生讲完后,由教师或学生进行三言五语的简评。这样每堂课要用五分钟时间进行这项活动,每学期每位学生可以讲4-5次。”围绕这项训练,学生谈论的内容十分广阔,“诸如理想抱负、人生价值、社会生活现象、个人生活感受、班级活动、家庭关系、读书心得、理论探究”等,真可谓古今中外、天上地下,触角所及,无所不包。

2.原则及方式。陈凌云就“说”的训练,所使用的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是遵循教育原则、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从训练原则看,“训练由低层次逐渐向高层次发展,训练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从训练方式看,“开始时,站在座位上讲,后来,到台上讲,从自由讲话开始,以后渐次发展为命题讲话、即兴讲话、讨论式讲话、采访式讲话、专题性讲话、演讲式讲话、辨论式讲话等”,从训练时段与训练内容看,上面提及的各种方式的“训练从高中一年至高中三年上学期的五个学期中是交叉进行的,但又各有侧重。高一年级基本上是自由讲话和提前给范围的命题讲话;高二上学期为即兴讲话、当场命题讲话(可由教师命题,也可由学生命题);高二下学期为采访式讲话和专题讨论式讲话;高三上学期为演讲、辩论式讲话。这样,学生在高中的五个学期内,每人可做讲话25-30次,可追写小文章25-30篇”。正因为思索之深、思维严谨、组织严密、有讲有评、评讲结合、行动及时,所以才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并产生全国性的广泛影响。

3.作用及效果。“一分钟讲话”训练,在激励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与人交际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陈凌云从说者、听者、教者等三个方面进行的总结,充分反映了常被人忽视的“一分钟”和“讲话”自身所蕴含的直接影响、直接作用。一是“从说者的角度看”,“‘一分钟讲话’既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也培养他们遣词造句和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有的学生就着别人的讲话即兴谈自己的看法,这就更加训练了他们敏捷的思維能力”。如,《“一分钟讲话”集锦》中有三篇文章都是以《我们都是太阳》为题。第一篇是一位学生的讲话,第二、三篇则是他讲话后,另两位学生也以此为题的即兴讲话。二是“从听者的角度看。首先,每堂课有三个学生讲话。那么,听的学生每堂语文课可以在自己的‘写作仓库’中储存三条素材”,他们还可以向别的学生“学到分析问题及认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其次,一个人讲话时,其他同学在注意地听,听别人讲了什么内容,持什么观点、对问题怎样分析……”“这就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听’的能力”。三是“从教者的角度看”“教师不仅了解了自己的学生,而且参与了学生的讨论,密切了师生情感,学生更信任教师,这就为教师完成育人任务提供了有利条件。再者,教学相长,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讲话中学到许多知识,增长许多见识,受到许多启发,获得许多新的东西”等。经过两年多的实践,陈凌云从四方面总结了“一分钟讲话”的教学效果:一是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二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是“不仅在语文课方面收效显著,而且有利于其它课程的学习”;四是“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改革”。而且,陈凌云首创的“一分钟讲话”训练,不仅受到了长春人民广播电台、“演讲与口才”等媒体的关注,也受到了长春市第45中学、长春市第90中学、吉林工业大学子弟校、黑龙江省北安三中和福建省清流中学等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的关注。可见,以“一分钟讲话”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口语交际教学,虽然不是考试的内容,但在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起到了间接的作用,产生了直接的效果。

二、陈凌云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操作

“一分钟讲话”训练决不是一个单纯的“听”或“说”的训练,而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改革工程,涉及到听说读写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包括三个实践环节:

首先是“讲话”前的积极准备。人们熟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深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因此,陈凌云十分注重搜集材料的环节,引导学生寻找材料,尤其是寻找好的材料。于是,学生就下功夫寻找讲话材料,以使大家能分享自己的收获。“为了在全班同学面前很好地完成这一分钟讲话,每个学生都广泛地查找资料,把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材料讲给同学们听。这就不同于在课堂上归纳一篇文章的大意或回答一个习题。他们在准备这个讲话时,把自己看成是讲话的主体。他们需要留心地听、看、找。找到了好材料,又要细细地看,思索分析,抓住核心,寻找最准确、生动的词语,恰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方面,学生搜集材料、准备讲话稿的过程,犹如教师的备课过程。备课不深入,就很难讲好课。另一方面,学生为了寻找到更好的材料,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在权衡、比较的过程中,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学生通过自学完成的任务,恰恰是教师讲课无法完成的。

其次是“讲话”中的语言实践。陈凌云说:“‘讲话’使学生比较准确地了解了自己表达能力的程度,这就为每个学生提高讲话能力找到了基础和差距,如在讲话中语言是否准确、吐字是否清楚、声音是否宏亮、节奏是否合适、声调是否恰当,表情是否自然、感情是否真实等。”有的学生在以《他,留给我们……——寒假见闻》为题的讲话训练中,为赞扬农村人的淳朴与善良,为批判城里人的冷酷无情,化用鲁迅《一件小事》中的语言,说:“让我们这些城里人,在自诩文明之后,有了深刻的反思,感到我们的渺小。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有的学生在以《人生的钟摆》为题的讲话训练中,辩证地分析了幸福与痛苦的界限,认为:“世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即使一个人的一生,也有着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境遇。大诗人李白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春风得意,也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愤慨,还有‘浮云蔽月,长安不见’的失意怅惘,而正是幸福、烦恼、忧愁才构成了丰富的人生。”讲话者能得当、自如地引用李白的诗句,为学习语言、语言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训练范式。有的学生在以《浅谈演讲的三要素》为题的讲话训练中,能够从听众的知识、阅历、经验出发,站在听众的立场上,为听众着想,认为:“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语言表达时,注重听众的普遍阅历,多使用他们有感性认识的词句。同时,要注意对不同的信息,采取不同的方式,如要讲鼓动性的演讲,就要慷慨激昂,有动感,使听众即刻要行动起来;要进行介绍性的演讲,就必须清晰确着,不妨带些幽默。”

最后是“讲话”后的整理成文。这既是陈凌云倡导的讲话训练的环节之一,也是将口头语言落实为书面语言的关键步骤。朱绍禹先生说:“为了把讲话内容落实为书面语言,就又需要再费思索,使之成文,从而提高了文字表达能力。”凡讲话者,都积极、及时地完成这样的写作任务。为此,自1986年3月起,至1988年5月,就这两年多的“一分钟讲话”训练稿,陈凌云、王江编选了《“一分钟讲话”集锦》,并于1993年6月由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从学生讲话训练的内容看,有谈论爱国主题的,如,《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勿忘国耻》《让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等。有谈论社会现象的,如,《街头流行“小红帽”》《他,留给我们》《全社会都应该重视教育》等。有谈论科学发展的,如,《敢于造斜塔的人》《由“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想到的》等。有谈论读书、影视话题的,如,《读<我生活的故事》《有感于故事影片<黄土地>》《对影视同拍<红楼梦>的看法》等。有谈论家庭、亲情主题的,如,《妈妈请放开您那春天般温暖的手》《慈爱并不等于理解》等。有谈论城乡地域主题的,如,《让长春“春常在”》《多种经营给农村带来一片生机》等。在编选此书时,他们总结了学生讲话训练的特点,认为:讲话只有“真”还不成,还得有“新”“深”“情”“美”等精神内涵。

三、陈凌云口语交际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21世纪之初,在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五个方面之一,充分显示了它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而作为口语交际教学表现形式之一的“一分钟讲话”训练,在今天看来,对于促进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方面,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分钟讲话”训练符合现实生活快节奏的需求。一方面,现代交际,实质就是人际沟通、合作共赢。在与人沟通时,会不会说话,话说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对话双方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以及说话人的目标能否实现等。会说话,话说得好,说话人就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在紧张繁忙、优胜劣汰、竞争激烈的当下就容易生存下去。毕竟学习交流、信息传递、工作往来、商贸谈判等,是需要口头语言的,更需要得体、恰当的语言表述。另一方面,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是不容易挤出大块时间或更多时间来训练说话的。而利用短暂的时间进行演讲或讲话训练,不仅可能实现,而且极为必要。

“一分钟讲话”训练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一方面,课外时间,讲话者在准备自己讲话的过程中,必须大量查找材料,筛选信息,这就是目标明确的阅读。讲话者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精心准备的材料,自然吸引台下的学生认真听讲,这有效地训练了其他学生听的能力。讲话后,还要追记讲话的内容,以便形成一篇小文章。不难看出,这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改革工程。另一方面,在课堂45分钟时间内,讲话训练占据大约5分钟时间,这使得授课时间更为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教学,尤其是要精心思考讲课的内容,精讲重点内容。而教师对教学内容思考得越深入,就越能点拨到关键点,在要言不烦中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优质高效的教学目标。

“一分钟讲话”训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课内外学习的主体。无论是命题讲话还是自由讲话,学生们都是自主搜集材料,自主选择材料,自主整合材料,充分体现自主意识。在准备讲话材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尽情地发挥,个体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而在课堂上的讲话实践中,每一位学生都全神贯注,学习讲话者的精彩语言、思考讲话者选择的主题、回应讲话者提出的问题等。这自然显示了所有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发挥了学生处于听说状态中的主体作用。这不仅体现了教师会引导,而且体现了学生的投入、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一分钟讲话”训练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诸如陈老师指出的即兴式讲话、演讲式讲话、采访式讲话、专题式討论、辩论式发言等,若能作出及时、准确地回应,必须积极思考,清晰而快速地表达。围绕某一个讲话的题目,怎样开头,怎样组织材料,怎样结尾,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等等,都必须快速构思,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再逐一表达出来。在思考过程中,学生自然使用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不同的思维形式来完成任务。毫无疑问,这必然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总之,陈凌云首创的“一分钟讲话”训练,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值得学习,值得推广,更值得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凌云讲话口语
保留一点儿焦虑感
Q萌霸气凌云秀
洱海太湖石
残荷新爱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讲话慢
看影视学口语
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