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对对子有新意,创新鉴赏两相宜

2022-06-24邹岩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1期
关键词:对子学生

邹岩

近年语文中考修辞类题型,由对知识的考问转为对创新能力的考查。热点题型往往是仿照例句写出一个句子,须使用例句中出现的修辞,或比喻、拟人,或排比、对偶。其中,学生最感困难的是对偶造句。这种对“对子”原来是私塾教育的启蒙课程,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回忆,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这种对课只要经过训练,几岁的孩子都会对,从单字开始,渐增至三言、五言、七言,是写作的基本功,许多人的名篇美文就是靠这种基本训练,渐渐铺叙成篇,联缀成文的。

但现在的学生古诗文的阅读量大都远远不够,至于对“对子”更是缺乏训练,难怪学生对此望而却步。其实只要引导得法,对“对子”这种活泼、短小的语言训练,学生还是喜欢的。有的学生说:“还珠格格都能对上,我们肚里的书总比她多吧?”

一、先模仿,再創新

儿童的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克鲁普斯卡娅曾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好“对子”在汉赋、魏晋骈文、唐诗宋词中不计其数、熠熠生辉。先多读,每天一首诗、词或名句,看熟之后,就开始对“对子”。

1.字数上循序渐进

学步之时要循序渐进,先从四言练起。文中所有“对子”就是学生一年来每天的对课习作。

上句:勤能补拙,学生对:熟能生巧。或者:苦可成才。

上句:绳锯木断,学生对:水滴石穿。

上句:不攻人短,学生对:莫论己长。

对课用晨读的时间进行,学生的兴趣很浓,晨读成了他们盼望的时光。常常是,早晨笔者还没有到教室,学生已经把昨天放学后留下的“对子”对好了,写了半个黑板,每个“对子”后面都有署名。等待晨读开始,师生一起公断谁的“对子”好,最工。

四言的渐渐熟练之后,增至五言。

上句:人无信不立,学生对:鸟无翅不飞(鱼无鳍不游)。

上句:留心千古事,学生对:倾听百家闻。

上句:一生勤为本,学生对:万事诚作业基(万事苦为先)。

上句:胸怀千里志,学生对:脚踏万重山(腹藏万卷书)。

再增至七言。

上句:万树梅花一潭水,学生对:千里江山一幅画。(平仄有些不工整)

上句:处世当观天下事,学生对:读书应知古人心(为官应拥两袖清)。

上句:治家要道勤和俭,学生对:做官宝鉴正与清(为官须知明与廉)。

上句:充海阔天高之量,学生对:扩地广云深之能(藏博闻强记之功)。

上句:水如碧云山如黛,学生对:字似黄金画似珍。

上句:汉口夕阳斜度鸟,学生对:永州小潭折映鱼(荆门朝霞直冲鸥)。

上句:一楼萃三楚精神,学生对:百卷汇千年文章(二帐帅八方土气)。

上句:黄鹤飞去且飞去,学生对:青龙入云又入云(卧龙相邀复相邀)。

上句:流水当年怀往事,学生对:他乡彼时遇故知(伟绩往日论战功)。

上句:日为宝镜天天照,学生对:月是乡愁夜夜思(年有祸夕日日忧)。

上句:地有七星伴北斗,学生对:天有玉兔陪嫦娥(天升牛郎随织女)。

现代汉语的对偶要求不像格律诗那样严格,只要字数相等,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就可以,属于“宽对”,上下联允许有重复的字。在初学模仿阶段,有些“对子”不太工整,有些为了结构上工整,而意思又太俗,如,“字似黄金画似珍”,在形式和立意上往往顾此失彼。但随着训练能力渐增,突出表现是一个上联,有好几个下联,数量猛增。如:

上句:云开世外三千界,学生对:雾散江南十六洲(马踏沙场万里疆;日冲碧海万条瑞)。

上句:惊涛骇浪炼斗志,学生对:千锤百炼长精神(血雨腥风磨勇气;赴汤蹈火展神威)。

上句:粉墙丹柱动光彩,学生对:红蕊碧叶醉心怀(铁齿铜牙放金光;青砖朱瓦显富豪;绿树红花争雨露)。

上句:四面湖山归眼底,学生对:五经诗书藏腹中(八方声息入耳中;千里战事汇中军;八方诸侯会稽山)。

上句:一亭直锁湖心月,学生对:两山合围水中亭(数梦惊醒帐中人;三鹤横冲空中云;双将同破山中寨)。

2.质量上渐渐稳中有升

数量的增加,表明文思如涌。思路打开,说明入门了,转而提高对质量的要求。对“对子”时在众多下联中精心构思,仔细挑选最工整的下联。如:

上句:龙游凤舞中天瑞,学生对:人杰地灵国事兴(海打浪冲气势浑)。

上句:地出灵泉润海表,学生对:天降瑞雪护庄田(海升明月照君颜)。

上句:上下影摇波底月,学生对:南北风吹海上帆(往来人度镜中梯)。

创新离不开知识的积累,扩大阅读视野后,学生的对句更加工巧。

读《三国演义》能对出这样的好“对子”:三顾频烦天下计,七擒屡次西南和。

地理知识丰富,能对出:风景不殊江左右,气温有别岭南北。

涉猎广泛能对出:奇花龙女传千古,学生对:独臂雕侠诵万年。

千秋怀抱三杯酒,万世武功一杆枪。不读金庸焉有如此豪气?

典故积累得多了会有这样的感慨:尊王言必称尧舜,挚友情须谈管鲍。

二、利用“反对”,培养逆向创造能力

对偶中上下联意思是相类似的,称为“正对”;上下联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则称为“反对”,相互对照,相反相成。如: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家。

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

这是《红岩》中烈士们做的两个“对子”。在训练中,学生对“反对”有浓厚的兴趣,作品如下:

傳家有道惟存厚,治国无方只为昏。

静坐常思己过,闲聊不说人非。

上句:烟笼古寺无人到,学生对:树倚画堂有月来(歌伴青楼有客来;将聚中军有敌侵)。

后来干脆“正对”“反对”兼备:

上句:胸怀大志,学生对:腹无藏书(反对),心存奇谋(正对)。

上句:知足常乐,学生对:不满久悲(反对),能忍自安(正对)。

上句:锦上添花非实意,学生对:雪中送炭是真情(反对),翠竹成阴本无心(正对)。

上句:常德德山山有德,学生对:山西锡山山无锡(反对),西湖湖水水成湖(正对)。

这样正反兼备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提高,智力不断增长,思维更加缜密。

三、在创造中提高鉴赏能力

初中学生最初的读诗只是浅层鉴赏,大部分是囫囵吞枣,更多的是为了积累,而通过对“对子”能大大提高学生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如《春望》,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学生马上领悟这是一个“反对”,“国破”对“城春”,让人意外,转思又对杜甫敬佩不已,捕捉杜甫的思路,品味澎湃于诗人胸中的激荡复杂的情感。学生在对“对子”训练中有了“炼字”能力,马上能对“破”所含的历史背景,“春”标明的季节心领神会,而“破”的触目惊心,“深”字的凄然满怀,又怎能不使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学生说,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正对”,同时又是缠绵牵绕的“互文”。学生的这些见解常常令人惊喜又自愧弗如。这样的鉴赏才是有自己情感体验的鉴赏,体现创新思维的鉴赏,有自己见解的鉴赏。

巧对“对子”解决了修辞题中最难的一类:对偶造句。在此类题型测试中,得到训练的班级的75%学生不丢分,而没得到训练的班级仅有18.5%学生得满分,这是功效之一。第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写作能力。鲁迅先生正因为扎实的对课童子功,日后才有“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在构思对句中,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得到发展,真正开始琢磨,“炼字”本领得以增强。第三,在推敲过程中,懂“炼字”之苦,悟“炼意”之妙,能用行家眼光欣赏诗文,进行创造性的有自己独到眼光的鉴赏,而不是人云亦云。最终能渐渐摆脱“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的困境,从而在鉴赏能力上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小小一个对“对子”训练,只要引入门径,持之以恒,最终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喻选芳.趣味语文800题[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龙文杰.对联写作与应用[M].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

[3]鲁迅.朝花夕拾[M].浙江文艺出版社,1979.

猜你喜欢

对子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在上山的路上(外二首)
赶不走的学生
《鲲池书院张祖培课艺》笺释及其他
学生写话
抬不动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