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园闲话

2022-06-24龚舒琴

金山 2022年6期
关键词:沧浪亭东乡老宅

龚舒琴

编者按:

提到镇江新区,绕不开圌山和宜园。

圌山临江而立,雄秀奇险,紫气升腾,颇有王者风范;

宜园,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满满的东乡元素。

在东乡,大多数人都知道,大港烟墩山古墓地出土了一件稀世珍宝——“宜侯夨簋”,从此,东乡有了宜侯路。在东乡,大多数人不知道,在新区地界还有一个宜园。“簋”出东乡,宜园却在丁卯。一个在镇江城东,一个在镇江城南。隔着千年的光阴,痴痴地遥望。

据说,这里原先是一个庞大的茶博园。因为经营困窘,几近荒芜。后来,决策者们的“神来之笔”,才有了今天春色满园的宜园。

我知道,开园之初,对宜园的期许,各方是颇为乐观的,决策者,经营者,都是。2017年,新区政府举办了首届宜园文化节。开幕式当天,《水墨东乡》书画展、东乡泥叫叫等非遗系列文化项目,悉数热闹登场。要人、游人;着汉服的学童,旗袍秀的女性,纷至沓来。我也曾应邀为《水墨东乡》画展写下了热情洋溢的序,巨幅画板就挂在现在的知名网络作家工作室外墙上。

开园当天,在“涵珍楼”景区,我和一位管理者有过一次简短对话。他是邻市政坛的一位老掌门人,彼时,他所倡导的被世人俗称为“无中生有造景术”的旅游策略正受着旅游界热捧,最经典的莫过于常州恐龙园景区经营模式的巨大成功。他告诉我,第二天便要赴某个省会城市做讲演和旅游设计指导。

蒙他推介,我逐一参观了“涵珍楼”收藏的几栋徽州老宅。据介绍,每一栋老宅都价格不菲,备受港台豪富青睐。但吊诡的是,当我与这些精致的老宅子对视时,我的脑海里却活灵灵地闪现着东乡老祖宜侯徙封时的舟车劳顿,画面非常清晰。这些雕刻精美、用料极为考究的徽州老宅来自安徽的一些古村落,而宜侯老祖泰伯奔吴的首站也有学者认为是安徽当涂的某个古村落。莫非这也是一种隔世的重逢和巧合?!

太多太多的原因,宜园的对外開放,似乎没有达到预期。当然,这和大气候有关。光阴流转,当初的决策者和经营者们都有了改变,数度变迁,各种尝试,各种突破。宜园也在经营中不断蝶变。

事实上,对宜园的存在,坊间一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说。有人说,与其让偌大的城市空间运营步履维艰甚至空置,不如转型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也有人说,那么大个“涵珍楼”只是为了安放几栋异地迁徙来的徽州老宅子而没有一栋东乡老宅子有点可惜。大多数东乡人看来,“宜侯夨簋”出在镇江城东大港烟墩山古墓地,按老例,墓在东乡,“宜侯”家也该在东乡。生生将“簋”主宜侯再一次“徙封”到镇江城南的丁卯,东乡人心里颇有点不忍。

而在我,则情愿把它看作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一个独特案例。我们无须去猜测决策者的初心,我们也无须去计较这个园子里现在乃至未来到底会不会或者有没有宜文化、宜元素,唯一可信且必须坚守的是,宜园肯定会有宜文化。而且,因为没有其他景点动辄百八十元的门票,免费游览的宜园让市民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或许,苏州园林名扬四海的范式,可以给我们一些希望和安慰。比如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沧浪亭。

沧浪亭原是一座建于北宋庆历年间的普通老宅。倘若不是遭贬后的苏舜钦不断地对文人雅士发出三请四邀和诗词唱和,倘若没有苏轼的“清风明月本无价”的金句,倘若没有《浮生六梦》的沈三白和芸娘沧浪亭恩爱浪漫赏月的记载,倘若没有因时下被热捧的沉浸式园林版同名昆曲《浮生六梦》的上演而再度兴盛,又哪来的今日沧浪亭游客如潮名满天下呢?

通讯不发达的古代文人能让原本寂寂无名的苏州园林喧盛如此,拥有“江苏网络作家村”“中国网络文学泛娱乐产业孵化基地”两大盛名的新区宜园,倘若这些名家写手灵感勃发,神来之笔,宜园为什么不能也就此扬名呢?!

我猜想,进入宜园的游人,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宜园,是春色宜人的宜吗?是《诗经·小雅·由仪序》所言“万物之生各得其宜也”,也即寓意“规矩”的宜吗?是《仓颉篇》所言“宜,得其所也”,也即寓意“精准发力”的宜吗?

带着这样的困惑游园的人,或许会碰上似我这般“喜欢卖弄文化”的人。因为,每一次三五友人邀约观逛宜园时,我都会认真地讲一讲关于“宜侯夨簋”的往事,关于泰伯奔吴从此开启吴地文明的前世今生。

有人说,宜园造景附会了徽派特色,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大片大片的粉色,那是江南的桃和梅汇集的;亮汪汪的白色,是高高低低的墙,还有人家屋后盛开的梨花;随处可见的绿色,则是袅娜多姿的柳树和四季常青的灌木;黛色的,则是人家檐上鳞次栉比的瓦。其实,这些都曾是最东乡的建筑文化元素。早年聚族而居的镇江东乡的名门望族,拥有这样的园子,不在少数。

无论如何,我对宜园是一见倾心并充满期待的。我不是考古学家,也不是历史学家,但自从迷上了“宜侯夨簋”这个稀世珍品,每每遇到“宜”字,便满心欢喜。“镇江,一个最早叫宜的地方”,一句浪漫的广告语,实实在在地落在镇江新区的宜园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运的事。

如今,有了这座免费开放的宜园,有了纷至沓来的游客,我为宜侯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园而释怀,甚至,我对宜园最初的决策者有了一份莫名的感恩。

或许是源于对宜文化的挚爱,一城之周,城东有宜侯墓、宜侯路、周章路;城南,有宜园;城西,有宜城街道、宜城中学、宜城社区……这是怎样的一份“宜”情愫,这份情愫,外地人不一定懂。

猜你喜欢

沧浪亭东乡老宅
东乡五月
沧浪亭
老宅旁的竹林
寻幽沧浪亭
置亭沧浪上 日与沧浪亲
老宅
快乐东乡娃
苏州老宅 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