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主义油画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播研究

2022-06-24程维

大观 2022年5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

程维

摘 要: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方法和艺术思潮,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它既包含了艺术家的世界观,也包含了艺术家对人生的态度和对生命的解读。现实主义以揭示生活本質为目的,关注劳动人民,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在坚持以现实生活为本的原则下,现实主义油画创作以“生活真实”“艺术真实”和“情感意志真实”,来体现其“真实性”意义。现实主义油画在中国的跨语际传播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深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在坚守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同时,逐渐摆脱功利性的制约而成为一种艺术规范,其审美标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关键词: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现实主义油画;发展与传播

一、现实主义的内涵

什么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究竟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学术界给了两种意义上的解释。其一,从广义上理解,现实主义是一种艺术创作方法,是对自然的忠诚和对生活经验的真实再现。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它适用于不同的时代,最初起源于古希腊人对自然的直接复现和模仿的朴素观,并且将相似度作为评判艺术优劣的标准。其二,从狭义上讲,现实主义是指19世纪在法国文学界和美术界兴起的一种反传统的文化思潮。这种文化思潮逐渐取代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占据主导地位,之后还影响到美国、北欧等地。

19世纪法国画家库尔贝是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和旗手,他是最初反对古典主义的陈腐烂调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而出现的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在他的作品中,抛弃理想化,去华就实,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他与传统背道而驰,常常将普通人或劳动者形象作为表现的题材,认为写实才是真正的艺术。在《筛麦的妇女》中,他用厚重写实的手法,以自然生活为基础,真实地再现农民朴素平凡的日常生活。也正是从这幅画开始,现实主义作品不断涌现。

现实主义创作的根本宗旨是承认世界的客观性,要求艺术家客观地反映生活现实,使用客观的创作语言。创作者应对现实生活进行冷静、客观的观察与思索,对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再创造,这依旧包含着创作者的主观因素。首先,创作主体在创作中不过度粉饰生活,而是尊重生活原貌。其次,创作主体的意愿观念应该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而不应该强加于生活。需要注意的是,现实主义创作的出发点仍是尊重客观现实,而不是观念居上。最后,现实主义创作者注重情感的宣泄,他们对生活的关注、对人性的关爱往往蕴藏在客观的描写之中,使作品产生一种张力,而这种张力往往通过“有意味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打动人的心灵。

现实主义创作的核心是典型性,再现典型人物。现实主义的典型性要求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意义。也就是说现实主义的典型性必须是典型人物的代表性与个体性互为表里,特殊性与普遍性有机统一,相互牵连,互通共融。现实主义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是通过典型环境来衬托、典型情景来表现的。正如恩格斯所言:“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另外,现实主义创作需要采用形象化的手段来塑造人物特征,并且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高度的提炼、纯化,深刻再现典型人物,进而揭示生活的本质特征。因此,现实主义创作是非常严谨的、充满理性的,而现实主义作品中的理性精神正是人性的光辉。

现实主义创作具有历史性,要求真实描述人与社会复杂的矛盾关系,反映复杂的矛盾运动。现实主义创作要以分析社会生活为艺术原则,深入研究社会现实问题,对人物、社会事件的相互关系和内在矛盾加以透彻理解,从而唤醒观者的真实感受。现实主义作品要反映劳苦人民的真实生活,创作者常常以悲悯之心对社会灾难和现实问题进行真实的揭露与批判。而艺术的使命就恰恰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现真实”。现实主义创作者“看到人囚禁在寻常现实和尘世的有时间性的生活里,受到需要和穷困性的压迫,受到自然的约束,受到自然冲动和情欲的支配和驱遣,纠缠在物质中,在感官欲望和它们的满足中”[2],而产生深深的同情与不可抗拒的无能为力。这一切都促使现实主义具有了统一的精神指向: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尊重人的社会价值和尊严,即人文关怀。因此,现实主义作品总保持着一种蓬勃的生命力,这一切都源于对生命的敬重与热爱。

现实主义创作具有时代性,要求表现时代精神面貌。纵观历史,每个时代都有反映当下时代精神的艺术形式,无论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何变化,这些艺术形式与时代同步共进、紧密相连。无论在哪个时代,现实主义创作者始终对当下时代特色作出敏锐的判断与选择,能够关注现实,贴近人民生活,表现真实的社会面貌,反映时代精神。

二、现实主义油画的真实性

真实是现实主义油画的重要特色,也是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的重要命题。真实是指跟客观事物相符合,确切清楚。现实主义油画的真实性是艺术家基于现实提炼出来的生活本质,其本质并非事物表象的真实,而是向内部探寻事物的本源,通过本源穿透事物的表象而开掘的真理,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理想与理性力量。现实主义的真实性既包含主观因素,也包含客观因素,二者之间有一条“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纽带相连接。而这条纽带正是现实主义油画真实性产生的重要原因。现实主义油画创作脱离了真实性,其作品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现实主义油画作品中的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现实主义油画创作中真实性的探讨,首先,应体现以现实社会为基础的“生活真实”。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现实主义油画创作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现实主义艺术家要扎根生活,深刻感受、探索、理解生活的本真和意义,并按照自己的创作理念,通过主观提炼、概括,使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真实”,传达生活的“真相”与“真义”,从而达到“艺术真实”的境界。其次,应体现以艺术家主观精神为基础的“艺术真实”。也就是说艺术作品要达到“艺术真实”,就必须采用主观意念下的“可塑性手段”。这就需要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将自己的感官“打开”,通过感官获得真实的体验,并将这种体验转化为物化的形式,使得作品能够与观者产生真实的共鸣。最后,应体现艺术家的“情感意志真实”。情感意志是艺术创作的根本。在创作中,艺术家必须以真诚的态度反映自己的创作初衷。作品中之所以存在情感意志,是因为它既是艺术家的人格、心灵与艺术创造互融的产物,也是“最高的真实,本然的真实”[3]。艺术创作中缺少这种真实,作品就没有了灵魂深度,也就失去了创作的价值和意义。

真实性作为现实主义坚守的创作原则之一,强调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恩格斯指出:“文艺作品要真实地描写‘现实关系’。”[4]因此,艺术创作要真实地再现客观世界,对生活细节进行真实的刻画,排斥粉饰与雕琢、虚构与缥缈。这里需注意的是对细节的真实刻画并非只局限于细节,而是通过细节的真实揭示本质的真实。现实主义的真实不是“照片式”地搬运生活,而是穿透表象揭示现实关系的内在规律与真相。这也是探索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内核的必备能力与要求。

实际上,艺术家对油画中的真实性进行探索和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认知的过程。关于油画真实性的问题,从文艺复兴开始就已显现。这个时期,油画作品中的古典人物形象由宣扬神性光芒慢慢转向刻画现实生活中的人性。艺术家开始表现人的现实生活,关注人性的力量。他们的作品中开始出现生活中的普通人物形象,追求视觉上的真实描绘和高超的写实造型技巧。

20世纪美国现实主义画家爱德华·霍珀的作品,可谓书写了现实主义油画的新篇章。爱德华·霍珀用非凡的想象力来洞察现实,创作出了超越现实引人思考的画面。在作品《铁道旁的房屋》中,他描绘了一座铁道旁废弃的房屋,用冷色调和似乎不那么协调的光线,加强了画面的明暗对比。被棱角折射的阴影,使画面显得不安与神秘。他在画中没有使用过多的技巧,只是用荒芜的风景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绪如实记录下来,赋予了一种作品惊人的力量,也促使我们不断思考生命的意义。使人在知道生命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命,也许这就是艺术存在的意义。

三、现实主义油画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播

20世纪初,受新文化运动的冲击,西方现实主义艺术理念和创作方法传入中国,成为改造墨守成规的传统文化的理想范式。针对中国一贯的尚意摹古风气,“五四”以来的康有为、陈独秀、蔡元培、徐悲鸿等学者,向西方求取真理,力图改造中国保守的艺术形式。康有为提出吸取西方写实油画的创作经验,认为改良中国画需学习西方画科学的造型理念,从而为中国绘画艺术创作提供了新思路。诸多的绘画精英在教学实践中大力推行写实主义创作方法,促使现实主义绘画在中国生根发芽。而在当时我国的文化背景下,这种创作方法并非库尔贝提出的具有深层意涵的概念,而是更倾向于古典主义的写实描绘,缺乏真正的现实主义创作的本质精神。

现实主义油画在中国的传播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实践、探索和理解的过程。陈独秀认为:“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的命。因为要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5]而徐悲鸿作为中国近代油画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就曾远渡重洋,接受法国古典艺术教育。他将法国学院派传统写实方法引进中国,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提出改良中国画,必须深入生活、观察民生,用写实创作方法到生活中去写生,并倡导写实主义精神在作品中的反映,从而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精神的油画作品,促进了现实主义油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

现实主义油画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其成长与发展一定与社会政治保持着密切联系。20世纪40年代,徐悲鸿创作的《放下你的鞭子》,以抗战为背景,将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心理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次年,司徒乔以同名创作了抗战时期受屈辱的父女形象,揭示日寇侵略者的残暴罪行。这些以战争和人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足以证明现实主义油画的创作态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油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与苏联的密切来往和巨大的社会变革,促使现实主义美术成为社会的精神必需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成为现实主义创作的主旋律。艺术家的创作思想也经历了一次灵魂深处的洗礼,使得艺术创作由先前的批判意义转向歌颂社会主义建设。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以徐悲鸿为主导的学院派教学模式下,现实主义绘画进入蓬勃发展期,尤其是俄罗斯著名画家马克西莫夫在中国举办的油画班,促进了中国油画的发展,培养了众多有为的现实主义油画家。这些现实主义画家热衷于俄罗斯巡回画派的写实技法和风格,潜心钻研西方油画技法,且以建设新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油画作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油画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中国的油画创作被灌输了政治宣传的因素,主题由揭示现实转向歌颂新社会和赞扬新人物,形式上突出“红光亮”,即以红色的调子、平滑的笔触描绘明亮欢乐的气氛,突出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这种“红光亮”的风格虽然违背了现实主义的初衷,但也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油画创作的新审美观念,且对中国油画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油画进入恢复期。随着政治经济的变革,国外的多种油画风格传入我国,“红光亮”旋律的调子逐渐被取代,中国的油画家逐渐走向表现个性化。这一时期出現了带有强烈批判意味的“伤痕美术”与描绘乡土生活的现实主义绘画,使现实主义精神再次回归油画家的视野。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文化、经济蓬勃发展,促使中国油画进一步蜕变、发展,并且在日趋丰富的都市文化的影响下,出现了玩世现实主义和新生代现实主义两种形态的现实主义美术,使得中国油画的发展进入了多元化的状态。中国的油画家不仅从追逐西方油画转向反思和发展本民族的油画,还从以往的借鉴与学习转向自由创作。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下,玩世现实主义追求鲜明的个性与情感的释放,其油画作品中有一种自我的精神诉说,往往体现内心的某种焦虑、无聊、玩世、迷惑和期待。新生代现实主义美术则关注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真实再现生活中的碎片化场景。

2000年以后,美术理论界和绘画界纷纷号召“重振现实主义”,其油画创作出现了两种表现形态:一是表现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二是反映当代现实生活,关注民生。无论是哪一种表现形态的现实主义,在创作中,艺术家都注重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灌注。他们认为,艺术创作既要有强烈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意识,也要如实反映所生活的时代,关注每一个努力创造幸福生活的人,更应该持一颗悲悯之心,带着高度的社会使命感,用画笔去传递责任、温暖、爱与希望。

现实主义油画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新时代,现实主义油画创作要从民族文化出发,紧跟时代精神,彰显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现实主义创作者在重塑新时代审美语言与艺术品格的同时,应以塑造中国精神、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价值目标,坚定正确的审美方向,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时代现实主义油画作品。

参考文献: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1,454.

[2][3]黑格尔.美学[M].寇鹏程,编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6:65,33.

[5]陈独秀.美术革命:达吕徵[M]//美术论集:第4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10.

作者单位:

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用现实主义的力量迎对司法复杂性
浅析动画《萤火虫之墓》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现实主义影像剖析
1982—1990:连续剧时期中国电视剧美学风格的确立
为什么
现实主义视域下《北京纽约》的悲剧主题
俄罗斯文学界关于新现实主义的讨论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