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下网剧的现代表达

2022-06-24孙黄森

大观 2022年5期

孙黄森

摘 要:网剧《传闻中的陈芊芊》在融媒体时代利用反转情节、戏谑娱乐的创作手法,完成了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同频共振。同时,创作者拼接融合多元因素从女性视角的叙事定位出发进行剧情的快节奏讲述,使得整部作品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形成了独特而又真实的人物定位、明晰而有张力的人物关系编织,专注于同类型题材剧发展扩围布局,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当下,赢得了市场和受众的诸多好评。

关键词:网剧;叙事创新;现代表达

随着5G、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媒介融合①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在环境、技术、应用等各个层面进入强强联合、深度融合的发展阶段。网剧作为媒介融合场景下多元传播样态“合力发展”“融合创新”的产物,同时兼顾传统电视剧作品的核心价值,即优质内容,通过资源互补、价值提升、生态重构等方式,在电视剧产业发展中顺应观众需求和媒介技术革新方向,为移动视频环境下的电视行业带来新的生机。

主打甜宠的网剧以其投入成本低、产出时间快、收益性高的特点已经占领了影视市场的一席之地。网剧《传闻中的陈芊芊》讲述了七流编剧陈小千呕心沥血写了一部古装题材大剧,原可顺利开机,却因为演员韩明星对剧本感情戏质疑过多而崩盘。憤懑难平发誓要证明自身能力的她,意外进入了自己的剧本,变身成了花垣城备受城主疼爱的郡主陈芊芊,江湖人称“三公主”。此后,更是开启偶像剧般的逆袭人生,结识了不懂套路的玄虎城少城主韩烁和人设完美、外貌满分的花垣城司学裴恒,最终学会爱,收获成长。当网剧遵循互联网平台的话语体系和用户需求去生产内容,改变原本的内容生产方式和传播渠道时,以用户导向为指标的视频内容能最大限度定位受众,并实现破圈传播。

一、镜像表达,做到了虚拟空间与

现实世界的同频共振

电影银幕的外形与镜子十分相似,电影的幕布使电影影像与现实世界分离,构成了一个想象的世界。而观众凝视②银幕的情景,则与婴儿在镜中寻求自我确认时的情景非常相似。观众表面上是用自己的眼睛盯着银幕形象,但从知觉层面来讲,观众所凝视的并不是真正的银幕形象,而是一种新的镜子里的自我的影子、幻象或复制品。也就是说,“观众也会如同婴儿一样向影片中的角色寻求认同,把自己的目的和欲望投射到影片中的人物身上,然后反过来再与人物所体现的动机和价值认同”[1]。例如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常常情不自禁地代入剧情,与剧中人物一同喜怒哀乐,这种常见的情绪反应其实就是一种影像的投射与欲望的认同。

当观众在观看网剧时,现代化的观看设备及视听条件将观众的凝视机制召唤和调动起来,观众和银幕联系的唯一途径就是凝视的目光,就仿佛婴儿看着自己的镜中影像并迷恋于其中一样,观众在影像叙述中完成对于影像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的认同。对于网剧来说,如何表现现实世界的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并寻求观众认同呢?

首先在人物选择上,不同于传统影视剧的英雄人物形象塑造,《传闻中的陈芊芊》的故事主角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通过阴差阳错的穿越桥段,在古代再次构建了一个有别于现代社会的世界——花垣城。在这个想象出来的古代架空空间,故事主角经历种种历练,在花垣城中发生了诸多与现实迥异的故事情节,对于观众来说是新奇有趣的,如女子娶亲、发动战争、读书习武等这些情节。剧中情节虽然与现实截然不同,但是作为社会现实的反面对照,在镜像表达的同时能够成功实现与社会现实的同频共振,反映诸多社会现实问题。除去情节的对照,剧中的角色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范例。如聪明伶俐的女主,被母亲冷落最终变得阴狠狡诈的女二。这种扎根现实,虚构时空的剧作在带给观众新奇、惊喜的同时,也能够满足观众的习惯性欣赏心理。此外,作为主要针对女性观众的甜宠剧,《传闻中的陈芊芊》大多是以女性作为叙事主体进行故事的展开和情节的铺陈,从女性定位出发,表现虚构时空中浪漫有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因此女性视角成为该剧独特的审美因素,能够赢得新时代下女性的认同。将精神分析学引入电影研究的麦茨认为,对电影的理解依赖于认同的过程。事实上,当电影观众根据影片及其含义来进行自我定位时,镜像阶段的自我反省就变成了电影观众的自我意识。因此,电影观众的认同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同:“每一次我都是在电影中成为自己目光的受抚对象。”[2]由于网剧《传闻中的陈芊芊》找到了很好的切入口,用戏谑的方式,从女性视角出发,借虚构的时空和故事情节表现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整体性,在书写社会现状的同时带有大量娱乐元素,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通过独特的女性视角、娱乐性的故事讲述、现实人物的对照,新时代女性年轻观众能够在该剧构建的虚构世界中发现“自我”,认同“自我”的价值表达,最终提升网剧的关注度。

二、拼接娱乐,充满趣味性和多元性

在消费社会③,人们更关注商品的符号价值、文化精神特性与形象价值。人们追逐物品不仅仅是因为物品有使用价值,而是物品已经成为符号,消费豪车其实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消费艺术品是个人修养品位的象征,而这些象征是由无数个媒介,如图书、图片、广告、电影等来完成[3]。随着大众文化意识的日益提升,除了单一的文化符号之外,受众更加追求影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娱乐方式,因此迅速提升网剧的文化内涵与娱乐需求成为网剧创作中的首要问题。网剧《传闻中的陈芊芊》除了刻意构建与现实完全相反的虚构世界以完成现实问题的镜面反映之外,为了满足受众追求新奇刺激的猎奇心理和期待心理,还在穿越、甜宠的基础上融入了戏剧性、推理、剧本杀等颇现代化的娱乐元素,借此提升网剧的娱乐性和戏剧性。

戏剧性④,就是那些强烈的、凝结成意志和行动的内心活动,那些由一种行为所激起的内心话,也就是一个人从萌生一种感觉到发生激烈的欲望和行为所经历的内心过程,以及由于自己的或别人的行动在心灵中所引起的影响。德国文学评论家奥古斯特·威廉·冯·施莱格尔曾明确表述这种观点:戏剧性在于戏剧作品中人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较量。通俗来讲,戏剧性就在于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通过戏剧性能够有效吸引观众对于剧情的关注,鉴于此,《传闻中的陈芊芊》矛盾密集,处处反转,可谓扣人心弦,用大量戏谑性的叙事方式消解了传统影视剧的正统严肃性,这种创新性的故事表达对于年轻观众来讲极具吸引力。例如穿越后的陈小千想要极力撮合男主和二郡主,使故事剧情朝着本来的方向发展,好让自己重返现代社会,特意安排男主在教坊司与乐人比试,期待二郡主能够美救英雄,谁知两人一见面便刀剑相向,自己顺利回到现代的梦想也化为泡影。在《传闻中的陈芊芊》中,这种戏剧性的剧情安排使得整个穿越故事画风突变,笑点密集,跌宕起伏,完美契合受众在网剧原有基础上求新求变的期待心理。

现代的剧本杀⑤是一种逻辑推理游戏,派对中的一名宾客在其他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秘密扮演凶手的角色,而其他宾客作为玩家需要通过调查和推理找出凶手。《传闻中的陈芊芊》巧妙地利用了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将女主变成剧本杀的参与者。她自从进入自己亲手编写的剧本世界经历了一系列离奇的反转,在害怕被男主暗杀的情况下不得不在这个虚构的世界思考如何活下去,因此她找到了话本先生,用水果隐喻自身处境,想要求得逃生的办法。这种“戏中戏”的撰写方式让女主拥有了置身事外的视角,她作为编剧、演员、女配、“吃瓜群众”,角色转换天衣无缝。这种角色设置恰恰符合布莱希特所推崇的“间离效果”,演员将角色表现为“陌生的”,观众以一种保持距离和惊异的态度看待演员的表演或者剧中人。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段的创新使得网剧在符合观众传统审美心理的基础上满足观众的趋新心理。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能够带给观众更大的思考空间,同时女主自带的“剧本”与现实对立造就的推理游戏进一步激发受众对于剧情发展的向往。

《传闻中的陈芊芊》在消费时代的大众社会,努力抓住新生代观众的观影审美趋向,不仅做到与社会现实的同频共振,也通过戏剧性、推理、剧本杀等颇现代化的娱乐元素的融入,贴近年轻人的现实生活,使得年轻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与观剧认同。

三、三重人格理论下的人物塑造

弗洛伊德對其早期意识、无意识、潜意识的人格分类观点进一步完善,并形成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三重人格学说。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属无意识层面,不被个体所觉察,不理会社会道德及外在行为规范,按“快乐原则”行事,追求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自我代表理性,是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受外界影响,满足本能要求,遵循“现实原则”。超我,代表人的社会道德准则,压抑本能冲动,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由此可见,本我主要由先天欲望及本能构成,具有无意识、无理性的特性,远离痛苦,体现在人物行为上主要是追求个体快乐。自我是现实化的本我,在现实指导下审时度势,使个体远离与逃避痛苦,遵循现实原则,主要是在个体遵循“现实原则”的情况下,使个体受到保护而又能得到快乐。超我则是理想化、道德化的自我,体现为个体按父母规范或按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完善自我、规范自我,追求完美,使个体成为众人称赞和仰慕的对象[4]。

统观全剧,在人物角色的最初设置中,三公主、大郡主、二郡主似乎分别代表着本我、自我、超我这三种人格。三种人格的博弈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二郡主陈楚楚因为从小就被当作花垣城的少城主培养,在读书习武方面虽天赋不高,但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可以看作超我的表现形态,与之相反的是受城主独宠的三公主陈芊芊。这导致二郡主后期心理失衡倾向于杀掉三公主继任城主,于是她犯下了私通敌国、争做司军、追杀妹妹等种种劣迹,这种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追求自我快乐的生活状态自然是理想化的本我。大郡主因其患有腿疾不宜行走,因此不问世事也对城主之位无动于衷,但她在女主的鼓励下勇敢追求爱情,并在结尾处投奔女主。这种趋利避害的行事风格既在满足自身愿望的同时又能遵守现实境遇的限制,无疑是自我的表现形态。

我们还可以在三人的关系中证实这种看法,在二郡主和三公主闹矛盾时,大郡主总会出面推动剧情的发展。自我居于一种调节本我和超我的位置,使二者处于平衡状态。弗洛伊德认为超我和本我处于一种直接且尖锐的冲突中,而陈楚楚和陈芊芊的形象在剧集后期也是截然相反的,二郡主陈楚楚不问民意,与玄虎城挑起冲突,执意打压男子,对陈芊芊赶尽杀绝,她代表着强有力的争夺欲望,在本能欲望的驱使下,她对权力的渴望大过了一切。女主陈芊芊则是温和善良的化身:面对一路追杀自己的敌人苏子婴,她好言相劝,告诫真相;对待从小的对头林七,她不计前嫌派人相救,赢得了众人的归降与喜爱。最终的城主继任大典上,陈楚楚走过时的妖风阵阵与女主的“天门大开,日月同辉”完全相反,也是在隐喻着二者的二元对立,欲望的魔鬼和正义的天使是完全对立的,要么用本能的欲望唤醒恶魔,要么用道德约束内心的魔鬼。《传闻中的陈芊芊》虽然是虚构的剧本世界,但是人物刻画完全贴近现实生活,有很强的代入感,极易引发观众共鸣。

四、结语

新时代的网剧应聚焦受众寻求差异性的心理特点,通过解构情节、拼接娱乐等创作手法,投射社会现实问题,丰富剧作情感表达,提升网剧的观赏性与娱乐性,利用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建构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实现作品内涵、文化意蕴的成功输出。在媒介融合多元共生的传播语境下,各大视频平台生产的网剧作为媒介产品应该“顺势而为,借势而起”,与新媒体开展良好合作,做到契合当下受众和市场的需求,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注释:

①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中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象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②凝视,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文论和文化批评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凝视指携带着权力运作和欲望纠结及身份意识的观看方法,观者多是“看”的主体,也是权力的主体和欲望的主体。被观者多是“被看”的对象,也是权力的对象,可欲和所欲的对象。“看”与“被看”的行为建构了主体与对象、自我与他者,但在多重目光的交织中,主体与客体的地位又面临着转化的可能。

③哲学家鲍德里亚认为,丰盛作为消费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不但是消费社会得以产生的大前提,而且作为一种理想,为这个社会所追求。而正是这种理想,促使每个人都希望在丰盛中获得更多的物,以满足自身的欲望,抓住丰盛本身。当物质极大丰富,人们开始用符号来追求个性的满足。消费社会的最终实质即以广告、品牌为传播媒介的一种文化的消费。

④戏剧性,主要指在假定情境中人物心理的直观外现。从广义角度讲,它是美学的一般范畴。戏剧性是把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意志及其他心理因素)通过外部动作、台词、表情等直观外现出来,直接诉诸观众的感官。

⑤剧本杀,即用剧本虚拟出一场谋杀故事,玩家根据演绎和推理案件过程,找出凶手。玩家根据剧本选择不同角色,已知自己视角的故事,但其他玩家的故事则需要根据搜证案发现场的证据和彼此的沟通交流去探索。

参考文献:

[1]王一川.大众文化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3.

[2]麦茨,德勒兹.凝视的快感:电影文本的精神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53.

[3]周强.仿真与后现代表达:鲍德里亚拟像理论中的中国科幻电影解码[J].电影评介,2019(15):48-52.

[4]李芹香.从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解读《三峡好人》中人物形象[J].电影文学,2014(18):95-96.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