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自信的福宝石工号子传承探究

2022-06-24李虎

大观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

李虎

摘 要:以福宝石工号子为研究对象,在论述其艺术特征的基础上,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探讨传承路径的问题,提出福宝石工号子的艺术特征,即丰富多元的题材内容、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方言化语言表达形式。并提出五个传承路径:即挖掘号子资源,构建理论研究体系;与音乐教育相契合,发挥各级学校的联动效应;鼓励音乐创作,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借助媒体平台,加大号子宣传力度;实现文旅结合,融入号子音乐元素。

关键词:文化自信;福宝石工号子;民歌传承

注:本文系自贡市社科联(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研究中心)“福宝石工号子的传承与保护研究”(MYZC2019-12)研究成果。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心灵与精神反映,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民歌又是日常语言的“艺术化进阶”。当语言不能完全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时,民歌便可以发挥其无可比拟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民歌除了具有娱乐性的功能外,还有着辅助劳动、消除身体疲劳的重要作用,因此这就赋予了民歌独特的生产价值。可以说,民歌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双重产物。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以理性的态度看待传统民歌,或者如何从实践的角度去探索传统民歌的传承路径,对于弘扬民间音乐艺术、夯实民族文化的根基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以福宝石工号子为例,对当下民间音乐的实践路径进行审视。

一、福宝石工号子的艺术特征

福宝位于四川省合江县,处于四川盆地东南部腹地,从汉代开始建郡,归属中央管辖,因此已有两千多年的行政建制史。福宝人民在长期的生存繁衍中,为了获得生产生活资料,利用当地现有的自然条件开垦土地、建造房屋,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在制作、利用石器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诸多的建造工艺和技术,并且创作出了石工号子这一特色的民歌体裁劳动号子。福宝石工号子不仅题材种类繁多,而且呈现出一定的艺术性,在全国范围内的号子民歌中可谓独树一帜。其中,福宝石工号子的艺术特征可从四个方面进行表述。

(一)丰富多元的题材内容

石料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天然性和可塑性,因此其在从天然性向人为性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实施一连串的工序。而每一道工序在实施的过程中,均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这赋予了福宝人民在号子创作上的灵感,使得福宝石工号子呈现出丰富多元的内容。就内容而言,福宝石工号子可以分为开山号子、撬石号子、运石号子、筑石号子等。其中,开山号子又称为锤击号子,指的是用大锤将山上大石凿开,便于挖掘和运输。锤击石头由三个过程构成:第一个过程是“鼓起劲头”,为带有浓郁旋律特点的山歌腔调,起到聚集力量、增强干劲的作用;第二个过程和第三个过程是一个连续性的抬捶和落锤的动作,有着充满律动感的号子节奏,既增强了石工干活的动力,又起到了消除疲劳的作用。其他号子的功能和目的与开山号子相当。可以说,号子伴随着石工的整个劳动过程,而不同的工序均可用不同的号子来表现,因此福宝石工号子在题材上十分丰富。

(二)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

石工的劳动过程并不是个体行为,而是充分地发挥了集体力量,他们只有集体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够保持一定的工作效率。纵观各地劳动号子的歌唱方式可以发现,其无不具有一领众和的特点。福宝石工号子在歌唱方式上也呈现出这一特征。以筑路号子为例,此种号子是在修整路面、修建堤坝等劳动中产生的,又称为打夯号子,其目的是打牢地基,然后抬石、铺石。在劳动过程中,石工以四人一组或八人一组的形式进行合作,由一人领唱,起到预备的作用,然后其他人应和,完成一个个动作。基本以四拍为一个节奏律动,整个过程的节奏和动作协调一致。因此,從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看,福宝石工号子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劳动动作的整齐,呈现出强有力的律动效果。

(三)方言化语言表达形式

民歌因存在于不同的地域而在语言风格的运用上有着较强的差异性。当代著名音乐学家杜亚雄在《汉族民歌音乐方言区及其划分》一文中认为,民歌之所以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中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歌色彩区,主要体现在歌词和旋律上,而方言则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从福宝石工号子的歌词语言看,其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歌词以衬字、衬词为主。这些衬字、衬词并没有具体的意义,只是起到了传达声音、激励劳动的作用,如“呵得撮”“嗬而嗬”“嗬而哟”等。二是歌词加入了十分生活化、口语化的方言。这些方言的运用多具有诙谐性、娱乐性。如在《耶嘿号》中的“兴起”“划起”意味着开始干活。这种生活化方言既能够起到鼓励劳动的作用,也是地域文化符号的一种。

二、福宝石工号子的传承路径

福宝石工号子作为福宝人民宝贵的民间音乐文化遗产,是对历史的一种记录。在当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机械化运作代替了许多传统的手工劳动,但是福宝石工号子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特征及其蕴含的集体主义精神却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弭,因为这不仅是福宝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更是福宝人民艺术智慧的体现。因此,如何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对福宝石工号子进行有效传承,是一个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对福宝石工号子的传承需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挖掘号子资源,构建理论研究体系

号子是伴随着劳动而产生的一种音乐体裁形式,只有在劳动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因此号子具有即时性、即兴性的特征。但是由于现在参与人工作业的石工越来越少,福宝石工号子的传承人也随着老一辈人的故去不断减少。面对这种现状,作为民歌研究者,应当抱有及时抢救福宝石工号子的心态,通过采风和田野调查工作对其进行记录和及时的补救。所谓挖掘号子资源,除了要在采风的过程中进行录音、录像之外,还要将其从音像文本转向曲谱文本。目前所能够见到的福宝石工号子的曲谱文本基本上收录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卷》中,这本书收录了数十首不同体裁和题材的福宝石工号子。

为了能够让世人了解福宝石工号子的历史发展脉络、演唱形式、音乐风格、语言特色,达到传承的目的,有必要对福宝石工号子进行理论研究工作。在理论方法的运用上,需要结合音乐史学、美学、社会学、分析学、语言学等学科知识,系统地对福宝石工号子进行探究。以音乐分析学理论的应用为例,应着重以福宝石工号子的结构、调式调性、织体形式、节奏节拍等音乐要素为研究对象,探求这些要素的应用特点和规律,从而全面地认识福宝石工号子的音乐形态特征。这些理论化的研究工作及成果,能够为福宝石工号子的创新实践提供基础。

(二)与音乐教育相契合,发挥各级学校的联动效应

传承是传播和承袭的复合词,在音乐实践中具有双重性意义。无论是传播还是承袭,实际上都是一个事在人为的过程。教育作为最重要和有效的传承方式之一,是知识传承和技能传承的综合体。

福宝石工号子在传承的过程中,可以学校为基地,与音乐教育相契合,实现就近传承和扩展传承。从当前福宝民间音乐在教育方面的传承情况看,其已经具有了传承实践的先例。如福宝高腔山歌在2007年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在合江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与四川音乐学院合作,在院内建立了福宝民歌研究基地,这对于福宝高腔山歌的挖掘、研究、传播、演唱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融入高腔山歌的发声、润腔、咬字与吐字等技法,既可以推动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又可以起到活态传承的作用。上述传承实践,无疑为福宝石工号子的传承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笔者认为,可以将福宝石工号子融入各级学校,并与多种学科进行衔接,如可以将福宝石工号子中的动作与学校课间操、体育课相联系,将福宝石工号子中的节奏元素与音乐课的律动游戏相联系等。在高中、中职、高职、大学等学校的音乐鉴赏课堂中,都可将福宝石工号子作为本土音乐教材的重要内容,通过丰富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体验号子的魅力。

(三)鼓励音乐创作,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音乐创作是音乐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体的音乐实践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福宝石工号子的创作具有自发性,并且要求创作与演唱在同一时间完成,这也是福宝石工号子的传统创作特点和规律。在对福宝石工号子进行传承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传统号子的风格有所继承,还需要发挥创新思维,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对传统号子进行创新。

从当前我国在民族声乐创作中体现出的特征看,主要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运用改编的手法对传统民歌进行“包装”,特点在于保留原有的旋律风格,通过现代化的编配手法使其成为艺术化的舞台曲目;二是根据传统民歌的风格特点再造新曲,加入了时代化的内容。因此,当前的福宝石工号子创作可以有效地借鉴民族声乐的创作技术,在保留原有风格不变或者在传统号子的基础上编创新曲,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此外,针对当前流行音乐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接受程度越来越广的情况,可以将福宝石工号子作为音乐元素融入流行音乐创作。

不难发现,原生态民歌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的创作模式已经成为当下华语流行歌坛的一种潮流,从20世纪80年代的“西北风”歌曲到20世纪90年代的“戏歌”,再到近几年的《给你一点颜色》《华阴老腔一声喊》等具有原生态风味的歌曲,足以看出民间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生命活力。因此,在创作融入了福宝石工号子元素的流行音乐的过程中,应当长于思考,广为结合。

(四)借助媒体平台,加大号子宣传力度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以及5G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在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说是无可估量的。同时,以抖音为代表的自媒体成为人们喜闻乐见、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

福宝石工号子作为一种具有明显地域性的音乐体裁,要想得以有效的传承,必须在更为广泛的空间中为人们所了解、所熟悉,从而使人们闻其名、得其声。而当前网络技术和媒体平台的深度发展,可以说对福宝石工号子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网络不发达的时代,福宝石工号子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主要是人为劳动,传播范围较小。如今,由于福宝当地的很多年轻一辈已经不再参与石工作业,石工号子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十分陌生。因此,在传播力度方面,福寶石工号子难以实现大范围的传播。相关部门应当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可以在制作宣传片以及在建立门户网站的过程中,将福宝石工号子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宣传。这样一方面能够起到宣传本土文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起到传承福宝石工号子的作用。

(五)实现文旅结合,融入号子音乐元素

在历史上,福宝曾作为川东南地区的重要门户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就已经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重镇,至今仍然保留着原始的明清建筑群。除此之外,福宝当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正在打造文化旅游胜地。因此,在传承福宝石工号子的过程中,应将其融入文化旅游产业,从中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发展道路。在二者结合的过程中,可借鉴其他地域特色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如将福宝石工号子与福宝当地的其他特产进行结合,或者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具有福宝石工号子元素的文化产品,积极拓展思路。

三、结语

从福宝石工号子产生的根源和应用场合看,其无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人们的石工作业中,号子既起到了物质增产作用,又起到了精神鼓励作用,是生产劳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福宝石工号子所呈现出的艺术特点看,其无论在题材方面还是在表现形式、方言运用方面,都有着自身的个性。除了在音乐方面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外,福宝石工号子还蕴含着集体主义的精神。它的这种精神引领性作用对于当代人们而言,具有精神鼓励和教育的意义。综上所述,福宝石工号子的传承值得我们从思想上重视、从实践上完善。结合当下现状来看,对福宝石工号子的传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需要在很多方面进行不断的建设和完善,这对于音乐工作者而言,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因此,在探索福宝石工号子的传承路径的过程中,音乐工作者必须抱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和敢于追求创新的精神,从而完成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徐铭,何岭.从中国民歌传承研究视角探析民歌的传承模式:以1978至2019年期刊类文章为中心[J].人民音乐,2022(2):25-29.

[2]余心屿.非遗保护原则对四川民歌传承与保护之镜鉴[J].四川戏剧,2018(5):122-124,128.

[3]谢云秀.合江福宝岩口石工号子的音乐艺术特征[J].四川戏剧,2019(2):112-115.

[4]张震.课程思政语境下高校音乐美育创新实践路径探索[J].当代音乐,2022(3):44-46,205.

作者单位:

内江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三喻
为何要坚持“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网络文学 很有“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