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及意义

2022-06-24苏博

大观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流行音乐音乐教育

摘 要:流行音乐是一种反映当下社会情趣的主要的音乐艺术,其凭借着高传播性与大众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人的审美意识,而大学生便是被影响群体之一。近些年,随着流行音乐的商业化发展,其淡化了音乐本身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文化的根基。与此同时,也催生出一些低俗、庸俗的流行音乐。以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为切入点,挖掘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促进当代大学生通过流行音乐这个载体感受、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并通过美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二者融合的可能性与其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流行音乐;音乐教育

注: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中国流行音乐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研究”(2021SJA2386)研究成果之一。

流行音乐是所有音乐类型中数量占比最大的。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其是为了区分宗教音乐而诞生的音乐类型;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流行音乐原指19世纪80年代起在美国出现的“通俗歌曲”音乐。

流行音乐具有普遍性与社会性,能够与当下社会所流行的一切产物进行结合,包括流行的服饰、美食、娱乐活动等,其大众传播度之高是其他音乐形式无法比拟的,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流行音乐的结构短小、贴近生活,易于使人们产生共情与共鸣,相较于其他音乐类型更加大众化。

由于流行音乐具有普遍性,其在大众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而这一作用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明显。近些年来,流行音乐发展迅速,但是为了追求商业化,资本对于流行音乐的包装多呈现于视觉方面,只顾追求宏大的场面,导致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缺失文化根基。大量媚俗、低俗、庸俗但有着朗朗上口旋律的三俗音乐流入市场,很容易被模仿与学习,影响着一代年轻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任何形式的流行音乐。而如何正确地看待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引导大学生树立音乐审美意识的根本。本文以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为切入点,挖掘傳统文化的现实价值,促进当代大学生通过流行音乐这个载体弘扬传统文化,从而发挥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让大学生通过感受、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与音乐鉴赏能力。

一、从美学角度看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

相融合的可行性

流行音乐并不是以音乐的传播方式与状态来命名的。流行音乐是具有自身鲜明特性的音乐,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流行音乐是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类型;其次,流行音乐还具备商业的属性,从早期以磁带、光盘等为载体的实体唱片到今天以音频、视频等为载体的电子唱片,无不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最后,流行音乐具有时尚性、新奇性,艺术表现形式的更新速度极快,紧跟科技的脚步,能够深刻地反映出当下社会的发展状况。

从上述内容中不难看出,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音乐具有一定对立性。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专业的音乐工作者认为二者无法相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理解的匮乏,欲言二者之相融,不得不谈二者审美之异同。

(一)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旋律的审美差异

中国传统音乐是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并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反映了特定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文化,体现了儒、释、道等哲学思想与审美意识。在儒家思想中,“乐”是具有教化作用的。中国的经典书籍《礼记·乐记》中就有关于音乐立人的思想:“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可见在中国,音乐对于以德树人的重要性。

另外,对于音乐的审美,也受到地理条件的影响。自然环境决定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也进一步影响人们对于美的审美标准。中国幅员辽阔,在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的影响下,中国人喜欢安定的生活,对于传统音乐的审美也是高雅、平静、舒缓的。中国的传统音乐主要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民间音乐,这三个部分分别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功能性音乐、文人墨客借物言志的雅致性音乐、市井百姓歌颂劳动者的生活性音乐。三种音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产生了一定的审美共性,体现了不同阶层对音乐审美的一致性与包容性。

通过流行音乐的传入方式可以看出,流行音乐的审美是具有大众性与娱乐性的。首先,流行音乐在演唱方面是普及化的。由于旋律简单、易上口,即便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也依然可以演唱,而效果取决于演唱者自己的音色及对音乐本身的感悟。其次,流行音乐本就是娱乐的代表,具有娱乐性的功能,只是为了提供娱乐,并不带有很强的民族性与文化性,这一点与传统音乐的“教化性”功能背道而驰,究其原因还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最后,流行音乐很注重结构的立体性,其音乐的段落规整,调性丰富,律动紧凑,以及经常带有炫技性的即兴演奏。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流行音乐更加具有个性化与立体化。

从表面来看,两种音乐的风格迥异,确实很难对二者的融合进行联想。但事实上,当今中国流行音乐本身就是一个最完美的例证。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与包容性的。其中,民族性体现在以中国儒释道文化为根基,而包容性则体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兼容。这种包容性并非被外来文化所吞并,而是在以民族文化为根本的前提下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

例如,《华阴老腔一声喊》这首作品就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完美融合。华阴老腔是陕西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之一,历史悠久且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据记载,华阴老腔起源于西汉时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最为兴盛,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戏剧艺术之一。

《华阴老腔一声喊》是在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一首歌曲,演唱者运用了“华阴老腔+摇滚乐”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整部作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谭维维主唱,第二部分则是华阴戏的老艺人们的“众和”,而摇滚乐则在整首乐曲中承担背景的律动。为了使得整首乐曲听起来更统一,主唱部分更是使用了部分陕西方言的发音进行演唱。通过摇滚的律动、老腔的呐喊、戏曲性的演唱,整首歌曲将陕西人民骨子里的“倔强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在戏剧改革上主张“移步不换形”,而所谓的“形”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中的内核。在保留内核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会让戏剧紧跟时代的步伐大放异彩。《华阴老腔一声喊》可称为当今中国流行音乐中“移步不换形”的代表,更是流行音乐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成功典范。

(二)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词作的审美差异

在词作方面,传统音乐讲究工整与含蓄,这与中国的诗歌文化息息相关。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中国的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其诞生的标志就是《诗经》的出现。《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收录了多达305篇诗歌,且每首诗歌均可配乐演唱。由此可见,诗歌在早期就是作为“乐”的语言化而出现的艺术形式。中国的汉代时期更是系统地将可以作为歌词出现的文字收集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乐府诗”。

这些诗歌中的文字都具有高度的凝练性,能够用最精简的字传递最深的情。例如,贺知章的《咏柳》一诗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仅通过“裁”与“剪”两个字就对春天进行了拟人化的处理,并形象地描绘了绿叶从发芽到成熟的生长过程。此外,诗歌在情感的表达上受到中国传统礼教的影响,更加注重细腻与含蓄的委婉表达。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一诗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里诗人运用了借物传情的含蓄表达方式。月还是那个月,但在异乡望月与在故乡望月的心境不同,所以诗人是因为思乡了才会望月,这就是中国人对于情与境的含蓄表达。

相较于传统音乐,流行音乐的词作则没有深刻的文学性,而是一种摆脱所有限制的自由发挥,其崇尚的是自由与直接。

由于流行音乐本就是娱乐化与大众化的综合艺术,其自由的本质在词作上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具有文学性且佶屈聱牙的辞藻会限制流行音乐的普及性。此外,由于流行音乐是由欧美传入的,东西方的文化差异造就了传统音乐的含蓄与流行音乐的张扬之分。

在中国流行音乐中,大部分的歌曲还是保留着词句押韵的创作手法,但其并不是因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而是最大限度地保证歌曲的演唱可以让人朗朗上口。这种行为只是单纯出于传唱度的需求,与近代新文化运动后人们改用白话文有直接关系。但仍有很多流行音乐为了追求个性与自由,使用完全不押韵的歌词。如韩红与孙楠演唱的《美丽的神话》:“万世沧桑唯有爱是永远的神话,潮起潮落始终不悔真爱的相约。几番苦痛的纠缠多少黑夜挣扎,紧握双手让我和你再也不离分。”单从歌词上来看,完全没有任何韵律可言,只是四句字数一样的白话,但加入音乐后,旋律和节奏的介入让听众产生了共情。

上述可见,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在词作审美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更可以看作两种不同的习惯表达方式。传统音乐的词作更像是诗歌一样,经过深度沉淀,凝练厚重,其中包含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而流行音乐的词作更像是自由的现代散文,虽然可能缺少押韵,但把旋律作为媒介,将所蕴含的情感与思想直白地娓娓道来。那么可否将流行音乐的旋律与传统音乐的词作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既具有含蓄委婉的表达又具有富有文化内涵的意蕴的流行音乐呢?

在众多现代流行音乐的词作者中,方文山算是其中的佼佼者。方文山的词作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体现出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方文山很擅長运用中国诗词中的某些字来营造乐曲中的基调美,如《醉赤壁》中,就使用了“刀”“马”“酒”“月光”等字,再结合三国的时代背景,让人感受到了主人公在战乱年代那既细腻又沉重的情感;在《东风破》“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两句中以“酒”和“月”两个字来营造乐曲的感情基调——月虽已满,酒虽已暖,但我仍忘不了对你的思念。此外,在《青花瓷》中有一句歌词为“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从这句歌词的写作手法也能看出方文山很擅长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借物言情”。在青花瓷的烧制过程中,有一种上品中的上品被称之为“天青色”。由于这种颜色对于烧制过程中空气的湿度有苛刻的要求,匠人往往需要在雨天才能烧制出这种颜色。歌词中借“天青色”等“烟雨”的情感来隐喻“我”等“你”的情感,用短短的11个字就表达了主人公对于爱情可遇而不可求的深刻情感与对于挚爱出现的期待。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旋律审美方面,还是词作审美方面,二者都能找到相互融合的平衡点。两种音乐形式看似毫不相干,但在多年的相互影响之下,可以形成完美的融合。在中国这片拥有古老的文明的土地上,出现基于传统文化影响的流行音乐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流行音乐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使得流行音乐具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而只有汲取了地域性文化的流行音乐,才能拥有自身的内涵与特色,从而更好地融入世界音乐文化。

二、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在高校音乐

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崛起,在国际上也获得了非常高的声望,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实现良性发展,不能仅仅是在经济实力的高低上一论长短,还需要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软实力”的加持。在众多“软实力”的体现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基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良好的社会制度,而传承传统文化,则需要通过教育来对人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培养。

高校作为学科教育的最高学府,在教授各类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需要通过融合传统文化来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教育,从而提升大学生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使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众多的学科中,音乐作为人类灵魂内在的审美意识,对于立德树人、传承传统文化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巨大作用,不但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加以引导,更是对学生精神和意志力的培养。而在各类音乐中,流行音乐具有大众化、普及化的优势,将其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对于当下的大学生德育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在这百余年中,流行音乐经历了诸多磨难,既辉煌过,也没落过。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不应该片面地指责流行音乐糟粕的一面,而是应该结合中国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利用其大众化、普及化的优势进行文化输出,让世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戴圣.礼记[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6.

[2]黄建君.流行化与摇滚风:论传统经典文本的现代音乐改编和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8):115-119.

作者简介:

苏博,硕士,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表演。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流行音乐音乐教育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浅谈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