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剧导演创作中舞台节奏的把握要点

2022-06-24孙佳星

大观 2022年5期

摘 要:舞台节奏是激发观众同演出内容共情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以剧本、情境、事件和情节以及人物特征为创作基础,通过创作者的情感体验、行为动作、语言等途径进行展示,是影响舞台效果呈现的重要因素。在创作过程中,话剧导演可以利用舞台调度和场景转换等策略,对舞台节奏进行有效的把握,从而确保舞台节奏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因此,分析舞台节奏的要点,探讨把握舞台节奏的策略,以更好地提升话剧舞台表现力。

关键词:话剧导演创作;舞台节奏;舞台效果

话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其舞台效果的呈现不仅有赖于编剧、演员的努力,还需要用到适宜的服化道、灯效等,其中,导演的创作能力是极为关键的一点。而话剧导演在进行话剧创作时,必须精准掌握话剧舞台节奏,这对演员表演、舞台调度等都有着重要意义。节奏最初主要与音乐有关,后来被定义为“事物固有的运动规律”,而话剧舞台上的表演规律性,就是话剧舞台节奏。舞台节奏有时也叫演出节奏,是话剧创作的基础,也是导演能力的集中体现。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话剧创作都遵循导演中心制,即以导演为中心展开话剧表演,导演对整个话剧的风格、表达方式、舞台表现等,都有着决定性作用。这种制度给予了导演较大的创作自由,导演可以始终在幕后对整个话剧表演进行引导,并基于全局对演员的失误之处进行纠正,从而不断完善舞台效果,推动个别舞台节奏单位同整体舞台节奏相融合,最终实现高水平的舞台表演效果。

一、把握舞台节奏的基础

(一)剧本

一个话剧的舞台节奏既包括该话剧的整体舞台节奏,也包括情节段落的分场次节奏,这就要求导演在把握舞台节奏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剧本题材问题。不同的话剧具有不同的节奏模式,例如历史题材的话剧往往较为庄严肃穆,因而节奏也较为低沉;科幻题材的话剧大多充满浪漫与想象,因而节奏往往较为欢快;悬疑题材的话剧中反转较多,因而节奏总是比较紧张的。总之,舞台节奏需要建立在剧本题材的基础上,脱离了剧本题材的舞台节奏,必然难以同舞台表演进行有效融合,舞台效果自然不佳。

根据剧本题材,导演可以在创作中首先选定基本的舞台节奏,然后再根据剧本结构设定各个情节阶段的舞台节奏模块。例如,在话剧《雷雨》中,整体舞台节奏是沉闷的,但蘩漪同周萍对话的那一幕既呈现出一种沉闷感,又带有悲凉感,所以显得更为压抑。而在鲁侍萍得知四凤怀孕消息的那一幕中,鲁侍萍的大惊失色是舞台氛围变化的关键,此时,舞台上的时间仿佛停滞,一瞬间天地都安静了下来,节奏也由原来的紧张转为凝重,观众通过舞台节奏,可以深切地体会到鲁侍萍的惊讶、痛苦、无措、迷茫。剧本结构对舞台节奏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导演在进行创作时,除了要关注到剧本题材外,也应认识到剧本结构的影响力,保证各个场景的节奏模块同整体舞台节奏相契合,表现出该场景特有的舞台节奏,从而给予观众丰富的体验感,使观众可以基于节奏变化更为深入地感知话剧所要表达的情感及主题。

(二)情境

舞台节奏也会受到情境的影响。剧本是文本,而情境则是导演基于剧本所进行的二度创作的结果,是剧本转化为话剧的关键。一般来说,情境也叫规定情境,其中既包括剧本中原有的环境因素,也包括导演基于自身对劇本的理解而新增的环境条件。规定情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情境,即剧本环境因素,例如剧本设定事件、情节等,是剧本中人物所处的客观条件的总结,也是推动人物行动的外因;另一类是内在情境,即人的精神环境因素,例如剧中人物的生活目标、思想、品性等,能反映角色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状态,是推动人物行动的内因。事实上,不论是外部情境,还是内部情境,均对角色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正如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外在环境和内在性格、想法的作用,在创作话剧时,导演也不能只顾外部情境或内部情境,而要充分考虑到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整个故事的发展更加流畅、自然。

(三)事件和情节

事件和情节同样是舞台节奏的重要支撑。事件能够推动舞台节奏的变化,如果各种事件不断发生,则舞台节奏往往紧凑而富有张力,并且每一个事件所对应的情节会影响个别舞台节奏模块的基本特征。比如:在欢乐的情节中,舞台节奏会呈现出欢快感;在悲伤的情节中,舞台节奏则较为迟缓和低沉。可以说,事件的出现和情节的发展能营造出独特的舞台氛围,造就了舞台节奏的层次感,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产生共鸣。

在话剧中,事件的出现多半意味着冲突的产生,而冲突所带来的跌宕起伏感,是引起舞台节奏变化的关键。一般来说,如果话剧以一个大事件串联起一系列小事件为主,而各个小事件也均设有起因、经过、高潮、结果,当然,有时候导演也会将高潮同结果融合在一起,使小事件在高潮中戛然而止,且这种手法多用于悬疑推理类的话剧中,能够带给观众较为强烈的视听冲击。因此,导演在创作话剧时,必须注意事件和情节的编排,确保整个话剧情节有起有落,并赋予每个事件和情节相应的舞台节奏,从而达到更好的舞台效果。

(四)人物特征

演员表演好剧中人物的前提,就是掌握相应场景的舞台节奏,舞台节奏对人物特征的烘托作用是巨大的,也是不可替代的。通常情况下,人物特征多通过行动来体现,而行动的开展则要基于舞台节奏,只有人物的行动节奏同舞台整体节奏相契合,才能够充分展现出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人物性格特征的有效体现又能反过来带动舞台节奏,促使故事情节不断发展下去,引人入胜。例如在话剧《李茶的姑妈》中,李茶的岳父贪婪自私,在金钱的诱惑下,不仅强逼女儿嫁给李茶,还愿意伏低做小,对昔日看不上的下属百般讨好,仅仅是为了获得李茶姑妈的资助。而黄沧海是李茶的好友、李茶岳父的下属,在平时的工作中深受屈辱,最后却依旧没能保住工作,这使得他对上等人的优越感产生了憎恨,并由此扮演李茶的姑妈,企图从李茶岳父手中获得好处,这样一来,就引发了一个个搞笑的小事件,而李茶岳父在面对虚假的“李茶姑妈”时,卑躬屈膝,转身却对着黄沧海颐指气使,这种唯利是图的势利小人嘴脸在一个个小冲突中越发凸显出来,黄沧海的人物形象则在冲突中不断丰富,从一个懦弱的小职员形象转化为孝顺、善良、机敏的正直之人,这正是舞台节奏、人物性格和冲突有效契合的结果。

人物特征对舞台节奏的影响主要有赖于演员的表演,但这并不代表导演同此部分无关。事实上,导演在话剧创作中之所以为中心点,正是因为导演不仅要负责把握故事发展、营造舞台氛围等工作,还要从第三方视角给予演员专业的指导,换句话说,舞台上人物形象的完美展示既需要演员优秀的演技,也需要导演的准确指导。因此,导演在把握舞台节奏时,要充分考虑到人物特征,设想各个性格的人物在各个场景下应当表现出怎样的行为举止,从而通过人物的情感变化推动舞台节奏的转变,使演员的表演更加真切自然,富有感染力。

二、把握舞台节奏的关键

(一)情感体验

虽然整体舞台节奏是在话剧创作之初就根据剧本进行设定了的,但是在各个小事件中,舞台节奏的把握则需以当时的剧中人物为主,即舞台节奏的内在动力是人物形象的思想、情感,导演要充分认识到这种情感体验,并在话剧创作中不断完善剧中人物的性格,以更为精准地把握舞台节奏。

从人物情感的影响层面来看,舞台节奏主要受到人物心理节奏的影响。内在节奏无形无相,有时却比外在节奏更能引发观众共鸣,尤其是在高潮之后的内在节奏,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获得良好的舞台表现效果。例如在话剧《李茶的姑妈》中,黄沧海被老板痛骂后,独自来到海边的破旧暂居地,同妈妈视频,此时的黄沧海并未表现出悲伤之色,但是妈妈的关切话语、老板此前的恶言,还有黄沧海目前身处的破居,都营造出了一种悲凉的氛围,黄沧海的心情一瞬间跌入谷底。他挂断电话,短暂的沉默中表现出了他对生活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从在舞台上扩散开来,引起观众的沉思,突然间,黄沧海对资本家生出了无限的怨恨,于是就有了黄沧海扮演李茶姑妈的后续,气氛又随着黄沧海所遭遇的一系列搞笑事故而欢快起来,但由于黄沧海本身的小人物形象,这些欢笑又带有些许悲凉色彩,尤其是在黄沧海为了避免被戳穿谎言而疲于奔命的那一幕中,舞台节奏紧凑而欢脱,黄沧海的内心却非常慌乱、恐惧,这种强烈情绪的释放,融合了之前舞台节奏的沉闷、悲凉,可以让观众产生好笑但又想哭的感觉,这就是人物情感体验同舞台节奏完美融合的结果。导演在话剧创作中,要注意把握情感体验同舞台节奏之间的平衡,以情感体验带动舞台节奏,以舞台节奏凸显情感体验,切不可顾此失彼,专注一侧。

(二)行为动作

人物的情感体验不可言说,需要观众自行体会。人物的行为动作同情感体验一样,对舞台节奏有着巨大的影响,但行为动作可以较为直观地表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行动节奏。在话剧中,演员们总是通过各种夸张的行为来表现话剧的张力,因此导演应注重对人物行为动作的设计,尤其是各个小事件中人物的行为表现。例如在话剧《雷雨》中,鲁侍萍再次见到周朴园时,虽然口中并未表达出紧张和惊讶,但颤抖的身体和局促的行为举止,都充分地表现了鲁侍萍的不安,这也引发了观众的好奇心,使观众对鲁侍萍不安的原因产生兴趣,整个舞台的节奏由之前的沉郁转换成紧张,这就是行为动作的影响力。

话剧对演员的动作要求非常高,很多导演为了让观众深切地感知到人物的内心感受,推动舞台节奏的顺利转换,还会采用让演员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方法,由此来加深观众的印象。因此,导演在创作话剧时,要注意动作的有效性,切不可为了吸引观众注意而盲目地堆砌动作。

(三)语言

语言是话剧质量的重要体现,一个优秀的话剧必然有着优秀的台词。而语言节奏不仅是传递语言蕴含的情感的关键,也是营造当时场景中舞台节奏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语言节奏并不是单纯的话语节奏,其同情感节奏密切相关,导演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把握语言节奏,有效的语言节奏处理,是暗示人物内心、推动故事发展、强化舞台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话剧《驴得水》中,众人通过让一个铜匠冒充驴得水而获得了额外收入,并打算将其用在教學条件的提高上,于是欢呼雀跃,这时的舞台氛围是热烈而欢乐的,舞台节奏也颇为轻快。后来,驴被杀死,众人依旧多了一笔收入,虽然嘴上说着开心,但整个舞台呈现出一种凝重感和悲凉感,这就是语言节奏和情感节奏交织效果的表现。因此,导演在把握舞台节奏时,要充分运用语言策略,设计出符合舞台需求的舞台语言,并在排练过程中,对语言节奏进行不断的调整,只有强烈而真实的情感,才能更好地带动舞台节奏。

三、把握舞台节奏的策略

(一)舞台调度

舞台调度是台词和舞台语言在视觉形象上的体现,也是导演把握舞台节奏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话剧《驴得水》的最后一幕中,原本肃静的婚礼现场闯入了铁匠的老婆,铁匠的身份被戳穿,铁匠的老婆追着铁匠四处跑,特派员的强权也不再具有威慑力,众人一片混乱,这种黑色幽默感给予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冲击,观众既为一曼、佳佳感到悲凉,又为铁匠、特派员的无耻感到憎恶,而剧中的罗斯正是观众的替身,他同观众一样,呆呆地望着周围的混乱场景,为这一幕“人间喜剧”哑然,这种没有语言的“混乱”比有声的舞台场景更有戏剧效果。导演通过舞台调度中动与静的强烈对比,呈现出了独特的舞台效果,这种有目的性的舞台调度使得冲突的爆发更为猛烈,舞台节奏感也更加鲜明。

(二)场景转换

场景转换是话剧舞台中常用的表现手段。场景的变化可以引起观众的注意,转向新的舞台氛围,从而带动舞台节奏自然而然地完成转变。同样以话剧《驴得水》的最后一幕为例,前一场景还是严肃的婚礼场景,佳佳因为受到胁迫而满心悲愤,特派员为即将到手的钱财暗自窃喜,铁匠充满了小人得志的自豪感,整个舞台氛围都是压抑的,音乐也很低沉,然而,从铁匠老婆的闯入开始,一切就变得混乱和生动起来。在一个大的混乱场景中,各个小场景开始不断地转换,灯光效果也随着场景变化而快速变化,比如一会儿是亮光下铁匠老婆追着铁匠跑过,一会儿是暗光下佳佳独自走出屋子的身影,一会儿是幽光中特派员为难以拿到钱财的着急的嘴脸,一会儿是正常光下罗斯无语的哑然表情,这种场景里套场景、小场景和大场景的节奏异而契合的处理方式,不仅强化了结尾的戏剧感,也升华了话剧的主题,很多话剧都喜欢采用这种结尾方式。当然,这种快速的场景转换也十分考验导演对舞台节奏的整体把控能力。

导演在进行话剧创作时,必须有效地把握舞台节奏,充分研读剧本,深入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利用灯光、音乐等手段,将舞台节奏更好地呈现出来,构建真实的舞台世界,强化舞台表演的感染力。相较于电影、电视等文艺作品而言,话剧并没有后期剪辑,因此导演对舞台节奏的掌握更应精确无误,从而避免舞台出现冷场或表演混乱的问题。节奏是艺术的灵魂,是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话剧的舞台节奏更是话剧特色的重要体现,因此,话剧导演要把握好舞台节奏,以更好地提升话剧舞台的综合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梁红瑞.话剧表演创作中节奏运用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0(8):106-107.

[2]王亚楠.“红色”记忆的重构:《红岩》从文本到舞台的意向转化[J].视听理论与实践,2021(3):17-22.

[3]苗军.戏剧舞台表演中对节奏的巧妙把握分析[J].人文天下,2019(16):10-12.

作者简介:

孙佳星,中国铁路文工团有限公司导演,研究方向为戏剧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