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致精美 笔生雅韵
——小议陈军工笔画的美学品格

2022-06-23许俊文

艺术家 2022年5期
关键词:陈军工笔工笔画

□许俊文

相较于着笔高简、传神而不求形似的写意,工笔最大的特点是用笔细密、染渍工致。这两种风格迥异的绘画艺术,并无谁优谁劣、谁高谁低之分,其艺术本质都是对美的感悟与表现。

工笔能够在诸画种中单立门户,且独成一脉,活水流长,穿越几千年仍枝繁叶茂,摇曳生姿,其首义在“工”。以笔者的理解,工笔之“工”,非单纯的写实功力,亦非仅限于精工细琢的技巧。当然,这些都是必需的,甚至是重要的,但不是核心。直白一点说,它们仅仅是画家外在的劳动方式,是一种符合职业规范的技能。工笔画作为一种艺术,其“工”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精神与人文层面,画家在“工”的过程中,以守静笃的澄澈心境,致精微的笔墨技巧,表现丰富的文化意蕴、高雅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美学品格。

陈军先生主攻花鸟、人物,凡三十余载而心无旁骛,虽身处红尘而白羽自洁,浮声盈耳则心如止水,其对艺术的痴迷、专注和探索精神,着实令人敬佩。吾观其画,复揣其人,一个超凡脱俗的“雅”字,宛如出水之莲,雪后之月,从混沌的感觉中逐渐浮现。

雅是艺术的本质属性,也是美的精髓体现,它标志着艺术的纯正、精粹与高妙。古人所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大抵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尤其是在浮躁与粗俗大行其道的当下,“雅”既是一种稀缺元素,又是一种道德操守,它就像稀有金属伴生在矿石中一样,需要我们去加工提炼。提炼的过程,就是千淘万滤得其精髓的过程。画家就是这样一类人:他们举着心灵之烛,寻寻觅觅,孜孜乞乞,就是要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认识、理解)和独特的艺术方法,提炼出美的艺术。

陈军的工笔画,就取材而言,不外乎花鸟、人物,但是,这些我们司空见惯的物类,在他的笔下,给人的感觉却是别有雅趣,仿佛似曾相识,但又“妙处难与君说”。陈军就有这样的能耐,他不仅不避俗,而且还以俗为阶梯、为资源,引“俗”入“雅”、化“俗”为“雅”,一步步朝着“雅”的境界攀登,让你感叹,让你唏嘘,亦让你深思,原来“俗”与“雅”并非水火二途,而是阴阳互为,关键看你能否像陈军那样,具有借“俗”通“雅”、取“俗”炼“雅”的艺术抱负和专业修养。

譬如猫。猫乃常见之物,它平时就栖息和游走在我们身边,谈不上“俗”与“雅”。然而,陈军却通过长期观猫形,研猫习,察猫态,进而深谙猫性。其笔下的猫,或卧,或睡,或坐,或扑,或嬉,或怒,或潜行,或待守,或睥睨……总之,猫态百出,惟妙惟肖,雅趣满纸。陈军画猫,其实是在画猫的性格、情绪、心态、伦理(其实,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是有伦理的)。你看那些猫,有的慵懒,有的狡黠,有的怅惘,有的温驯,有的威猛,有的幼稚,有的沉稳……这样的猫与生活中的猫“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其形其神,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既契合天然,又包蕴人文,岂不美哉?

陈军画猫的技法也相当讲究,传统里融入现代写意的笔法。他纯熟地运用散锋丝、点丝、湿丝、晕染等技巧,将猫的皮毛质感和内在结构表现得相当充分。陈军对猫之皮毛质感的把握可谓细致入微,纤毫毕现,层次分明,有的猫毛质感粗硬,有的细腻柔顺,有的绵软温润,从中可以看出猫的生理、性格和它们当时所处的特定情境。由此不难看出,陈军画猫,画出了特色,画出了风格,画出了品位和雅趣。一言以蔽之,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陈氏猫法”。

陈军工笔画的尔雅之道,除却“师古人之法”,更重要的是应时求变,革故创新。古人认为,文运久,变则通,通则活。中国工笔画有着悠久的过去,辉煌与繁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局限与不足。比如,对“雅”内涵的理解就过于狭隘与偏执,主张“雅,正也,古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由于过分强调工整、正统、高尚,因此,在无形之中束缚了工笔画多元的精神诉求。又如,古人刻意强调严谨、守正、写实、工细,而对“涵虚”缺乏足够重视,弱化了工笔画的艺术趣味,大量刻板、呆滞作品的出现,与其不无关联。

陈军 《桃林贺寿》 纸本 四尺整纸 2016年

陈军是一位清醒的艺术家,师古法而不胶柱鼓瑟,他能够凭借自己的学养和专业功力,打通工笔、写意、木刻、西画的诸多界限,凿壁以借光,使之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事实也正是如此。“雅”是艺术实践的历史产物,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审美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精神内需。但是,“雅”的内涵不是亘古不变的“常数”,它会随着时代的演进而注入新的内容。吾观陈军其画,感觉好像一条潺湲的河流,河道是传统的,河中的石头也是传统的,但流水却是鲜活的,依稀有风行其上,微波轻漾,云影徘徊,且“雁翻蒲叶起,鱼拔荇花游”,生动、活泛,充满无尽诗意,且自成一个环境体系,绝无呆板、腻滞之感。传统的技法在他这里已退隐至画面的背后,就像藏在人体里的骨骼、经络,而呈示出来的却是血肉饱满、气韵优雅、表情丰富的生命体。

仕女作为美的载体,是传统工笔发掘的“富矿”,这方面,古人笔下不乏经典之作,如《步辇图》《韩熙载夜宴图》《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簪花仕女图》等,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但这不等于传统的仕女画就登峰造极、完美无瑕。由于受到时代生活和审美观念的局限,我们不难看出在传统的工笔“仕女”画中,人物的衣着、发式、肢体、相貌、动作等一切都被工整、细致地刻画出来。然而,如此近似仿真的“写实”,导致工笔画工整有余而气韵不足,形式典雅而内涵单一。试想,如果将一幅《仕女图》由今人来画,在保证古代人物形象逼真的前提下,画家如果不能适当融入现代技法和对古代仕女生活进行新的解读,就难免会成为模仿或制造赝品,会对现代艺术审美构成伤害,不“雅”反“俗”。

艺术不竭的生命源自创新,继承是对传统“弊端”的扬弃与反动,陈军深谙此道。吾观陈军工笔人物,无论具有古典美的《独醉花荫》《春日融融》《幽韵》,还是现代感极强的《葡萄熟了》《清纯》《硕果佳人》,无一不是对传统审美观念和笔墨范式的修正与突破,其经意或不经意地将现代审美意蕴和表现手法融入其中,师古而不泥古,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从陈军的工笔人物画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些堂奥,他的画与传统仕女画既有血脉传承关系,又明显存在差异。从艺术接受美学上讲,“差异”即美。陈军笔下的人物与背景之间,人物和衣饰各部分之间,其边际不像传统画那样是游离的,而是将写意的因素引入工笔,恰到好处地把握“虚”与“实”、“形”与“神”的关系,对人物的某些细节加以虚化处理,使整个画面一扫工艺刻板、封闭保守的匠气,呈现出人物顾盼生辉、呼之欲出的生动情景。

愿陈军先生集小雅之绩,成大雅之艺。

猜你喜欢

陈军工笔工笔画
张鹏国画作品
高原秋
吴思颖工笔花鸟画作品
水乡情
Pygmalion
陈军作品
宋延生中国画作品
于诺工笔画作品选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
吴绪经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