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同伴教育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研究

2022-06-23高平阳国华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同伴教育高校图书馆大学生

高平 阳国华

关键词:同伴教育;高校图书馆;大学生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将同伴教育引入读者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质量和读者满意度。文章从国内外同伴教育的研究现状入手,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同伴教育的内在需求,分析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同伴教育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2)05-0063-03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日益多元化。作为高校文献资源中心,高校图书馆拥有海量的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但近年来到馆人数呈下降趋势,已成为业内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网络搜索引擎的兴起造成用户的自然流失,另一方面是图书馆服务能力的不足。为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责,如何创新服务模式,吸引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是图书馆人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从同伴教育的角度切入,探索了图书馆和用户双赢模式,以期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

1 同伴教育概述

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也称“朋辈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1]。同伴教育源自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0世纪70年代后在西方国家被广泛应用于防治艾滋病、戒毒戒烟、反家庭暴力等领域。20世纪8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同伴教育的作用,认为同伴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是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Asti提出,同伴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最有效方式。高校图书馆应逐步将同伴教育引入读者服务工作,利用同伴教育的相关理论,开展信息检索、读者咨询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

2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同伴教育的研究现状

笔者以“peer education”和“library”为检索词,在EBSCO、Springer等数据库检索到相关文献200余篇,最早一篇论文发表于1999年;以“同伴教育”和“图书馆”为检索词,在CNKI检索到相关文献33篇,最早一篇论文发表于2009年。可见,我国图书馆领域针对同伴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较少,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

2.1 国外研究

同伴教育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领域。例如,Rowley研究了在医疗卫生信息门户的特定背景下,为学生同伴提供信息素养培训的“学生冠军计划(SCS)”,旨在引导卫生专业学生利用国家卫生和社会保健信息门户网站。由NICE(英国国家健康与护理卓越研究所)运营的SCS采用的是一种培训模式,NICE的工作人员先对学生冠军进行培训,再由学生冠军对同龄人进行培训。学校图书馆制订了一系列信息素养方案,为每个方案确定了具体的目标,并进行定期评估,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结果表明,该计划提高了门户网站“证据搜索”的利用率,并在支持者中培养了倡导者。2014年1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学生金融教育中心(SFEC),在图书馆实施点对点金融教育项目,通过同伴教育提供相关金融课程和培训,以期提高大学生的金融素养。图书馆聘请学生作为志愿者,采取一对一的培训、演示等方式实施金融扫盲计划。新泽西州立大学的一项实验研究证明,同伴教育能提高图书馆电子数据库的利用率,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2.2 国内研究

王一华认为,性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举办专题讲座与展览、推荐性方面的书刊等,图书馆开展同伴教育对性教育具有积极作用[2]。张海玲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同伴教育实施现状进行了网络和问卷调研,提出图书馆应加强同伴导师的招聘和培训,给予同伴教育人力、资金等支持,以及加强与校内其他同伴教育项目的合作等策略[3]。梅华结合本校图书馆的业务实践,提出同伴教育的形式有利于推动新生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在活动开展中图书馆要注重新生目标群体的选择和同伴教育理论的应用,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4]。

3 高校图书馆同伴教育需求分析

3.1 有利于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

读者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工作,但长久以来,学生群体的需求和诉求都没有得到高度重视。以图书采购为例,虽然很多高校图书馆提供了多种荐购渠道,但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笔者作为一线工作人员,通过对到馆学生进行访谈的方式,获取了以下三个原因:一是不知道可以荐购,二是不知道如何荐购,三是荐购意愿不强。无论哪种原因,都说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深度不够。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发挥学生群体在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中的作用,创新服务模式,推动自身的转型升级。

3.2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人们需要具备甄别信息、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高校图书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其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同伴导师与教育对象年龄相仿,经历、思维方式等相似,同伴教育具有天然的亲和力,能激发学习者的热情,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检索、信息分析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同伴教育实施过程中,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资源的获取、教学方式的选择等都需要同伴导师与教育对象协同合作。

3.3 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的学风、校风是高校软实力的重要表現。高校图书馆开展同伴教育,有利于充分发挥同伴导师的示范、榜样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爱学、善学、乐学、互学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开展同伴教育及各种文化活动,既能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4 高校图书馆开展同伴教育的主要困难

4.1 图书馆人力和经费不足

为了保证同伴教育质量,馆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同伴导师进行培训,但多数高校图书馆人手紧张,没有能力组织专门人员对同伴导师进行培训。开展同伴教育离不开经费的支持,但很多高校图书馆经费不足,导致很多同伴教育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4.2 同伴导师工作时间有限

同伴导师既是同伴教育的核心力量,也是同伴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同伴导师只有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消化吸收后才能传授给身边的同伴。同伴导师一般由大学生担任,由于其学业负担较重,时间和精力有限,进而影响了同伴教育的实际效果。

4.3 同伴教育工作认可度不高

笔者通过网络调研发现,我国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图书馆网站没有设置“同伴教育”栏目;通过文献调研发现,我国一些高校图书馆已开展了一些具有同伴教育性质的活动。例如,桂林医学院图书馆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中,创新资源宣传方式,邀请学生主讲“图书馆资源与网络资源利用”,提高了读者参与度[5]。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把协作式朋辈教育模式运用到用户培训中,取得了良好成效[6]。湖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创新新生入馆教育模式,通过在每个新生班级中选拔一名志愿者作为同伴导师的方式,提升了新生培训的效率[7]。目前,高校图书馆对同伴教育的工作方式和成效认可度不高,没有把开展同伴教育作为一项常规工作。

5 高校图书馆同伴教育创新策略

5.1 转变服务理念

大学生参与图书馆业务工作,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并不鲜见,但大多数学生并不是以同伴导师的身份开展信息服务,而是以勤工助学或志愿服务为主,从事图书上架、排架、拆包验收等基础性、重复性的工作。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没有认识到同伴教育的重要性。学生既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是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宣传员、服务小帮手,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更新服务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同伴教育的优势,做好学生群体的信息服务工作。

5.2 拓展应用领域

近年来,一些高校图书馆已认识到学生代表、学生干部在图书馆与学生读者之间的沟通桥梁作用。学生志愿者在服务台为其他学生提供简单的咨询服务,具备同伴教育的性质,属于同伴教育的初级发展阶段。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拓展同伴教育的应用领域。以笔者所在的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该馆每年3月至6月都会举办征文比赛、朗诵比赛、资源检索比赛等校园读书创作活动,时间跨度大,活动形式多样。该馆利用同伴教育理论,充分发挥图书馆读者协会会员、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在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后,让他们参与活动宣传、策划、实施等工作,激发了大学生群体参与活动的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把同伴教育理论应用到新生入馆教育、特殊群体文化帮扶等领域。

5.3 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同伴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图书馆应做好中长期规划,建立良性运行机制。高校图书馆不仅应采取多种方式争取经费支持,如学校拨款及校友、社会捐赠等,还应做好同伴导师的招聘、培训及考核工作。与勤工助学的学生不同,同伴导师应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同伴导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同伴教育的实施效果。因此,高校图书馆可构建“学院推荐+图书馆选拔”模式,快速锁定优秀候选人,进而为与学院联合开展同伴教育活动奠定基础;安排有经验的馆员对大学生同伴导师进行业务培训,帮助其了解图书馆的空间构造和机构设置,熟悉馆藏资源,促使其能够熟练运用数据库开展专业学习和同伴辅导,满足大学生的信息需求;让同伴导师协助馆员开展全校范围的信息素养教育,依托馆藏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辅导;加强对同伴导师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学生所在学院,为其争取相应的学分或荣誉,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图书馆同伴教育活动,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6 结语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学生,核心工作是读者服务。同伴教育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率,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在国内外诸多实践中得到认可。目前,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同伴教育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结合馆情,将同伴教育落到实处,推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姚玲杰.同伴教育:高校图书馆服务新模式[J].图书馆建设,2012(12):57-59.

[2]王一华.高校图书馆:大学生性教育中的待琢之玉[J].图书馆建设,2009(4):81-82.

[3]张海玲.国内高校图书馆同伴教育服务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8(20):49-56.

[4]梅华.高校新生阅读推广中的同伴教育实践及启示[J].图书情报研究,2021(3):101-108.

[5]蒋海萍,朱开梅,覃耀飞,等.大学生信息素养同伴教育模式初探[J].华夏医学,2009(6):1137-1140.

[6]李金芳.朋辈教育模式在图书馆用户培训中的应用:以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2):88-93.

[7]陈善礼.新生入馆同伴教育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8):48-53.

(编校:孙新梅)

收稿日期:2022-04-08

作者简介:高平(1983— ),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阳国华(1972— ),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 本文系2019年度淮南師范学院教研项目“基于大学生同伴教育的学习型图书馆构建探索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9hsjy28;又系2021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安徽省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建设的推进和保障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21CX104。

猜你喜欢

同伴教育高校图书馆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国外高校图书馆同伴教育的进展研究
基于同伴教育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探索
试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同伴教育的运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