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法聚力 齐奔共富

2022-06-23厉亚敏

浙江人大 2022年6期
关键词:司法数字化

厉亚敏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在浙江上下一心投身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过程中,全省司法系统凝心聚力、阔步前行,留下一路砥砺奋进的铮铮足迹。

数字引领,跑出司法“加速度”

“印在布藝隔断帘上的网红胖虎是否构成侵权?”2021年10月20日,绍兴柯桥法院轻纺城人民法庭开审一起侵权案件。借助一款名为“版权AI智审”的系统,通过智能化、可视化溯源比对,轻松化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难题,被告心服口服,当场履行赔偿款。

在全国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柯桥轻纺城,类似的图案版权纠纷层出不穷,而这款全国首个“版权AI智审”系统,仿佛给专业化审判安上了“火眼金睛”,克服了人力无法海量比对、无法有效认定创新等痛点。

多地法院深入探索多元智能化场景改革——

金华金东区人民法院通过建立司法大数据集成中心,将甄别虚假诉讼的成熟经验转化为计算机可读算法,大幅提升虚假诉讼案件甄别率507.7%;

台州临海市人民法院以行政非讼执行案件为切入口,借助“人机共融、智审速裁”的“凤凰行政智审”,探索法院与行政机关之间业务协同、数据互通的数字化办理新模式,实现“行政执法、司法审查、执行一体化”;

温州法院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积极创新研发“智慧移动执行”,集成立案服务延伸、财产自动查控、财产处置提效等功能,以流程再造促进执行办案提质增效,实现市域事务集约高效协同,赋能服务党委政府决策。

数字化还为法律监督装上“智慧双翼”。

杭州检察机关利用一款“数智魔方”铺下天罗地网,林地、耕地变化,河道监测……数字化法律监督排查出一批有价值的线索,精准出击,督促复垦复绿、清运渣土,促进沙场行业整治。

在嘉兴,案件码、证据通、3D现场通等数字化创新成果迭出,针对交通安全、财产刑执行等民生领域实施专项精准监督,有力推动整体智治。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湖州,检察机关先行先试执法司法信息共享,建成共享平台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以有力的法律监督守护法治生态绿水青山。

建设“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全域数字法治监督应用,推进浙里社区矫正应用、浙里律师在线应用,迭代升级浙里公共法律服务等应用,谋划公证在线、调解可信、浙里戒等一批新建应用,加快推进温州、湖州两地综合集成贯通试点工作,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也正以数字化改革的实践筑牢法治之基,以数字化改革的成果彰显法治担当。

服务大局的热点焦点、执法司法的突出问题、社会治理的薄弱环节、公共利益的短板盲区、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所有这些都是浙江司法系统运用大数据开展工作时所关注的重点,也是司法助力共同富裕的着眼点、切入点、发力点。

循法而行,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底色,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温州中院先后制定保障“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30条意见、护航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建设34条意见等系列司法保障意见,为温州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司法动力。

台州中院通过“两庭一中心”(台州市民营经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心、宁波知识产权法庭台州巡回审判庭、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为台州创新企业等市场主体就近提供便捷高效的案件受理、诉前调解等诉讼服务。

衢州法院持续开展司法护航营商环境专项行动,通过“组团联企”“司法暖企”等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推行合同案件集中审理机制及“特邀调解员+商会调解”涉企纠纷商会调解工作模式,实现“执行合同”办理环节、时间、成本“三下降”。

“衢州市连续两年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由法院牵头制定的3个指标也入选全国标杆指标。”衢州中院副院长祝菊红介绍。

浙江持续深化平安建设,聚焦“民转刑”案件、安全生产、经济金融领域涉稳风险等六方面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推进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政法数字化协同工程,保障民营经济在平安稳定的前提下发展成长。

2019年9月,宁波成立全省首家警企服务中心,同时健全三级警企服务体系及配套运行机制,与1095家企业实行结对帮扶,与5906家企业建立警企联席警官制,开创了警方对企协同服务新模式,夯实了企业发展的平安基石,并作为先进经验在全省公安系统推广。

检察机关也通过依法履职,护航民营经济行稳致远。

杭州、宁波、绍兴等地检察机关着力探索涉案企业合规改革,通过第三方机制,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并积极整改落实,并对企业合规承诺进行调整、评估、监督和考察,检察机关根据评估结果、整改效果等依法作出宽缓化处理决定,为企业开辟了一条重生之路。

司法行政系统则积极参与“僵尸企业”依法处置,提供惠企便民法律服务、开展最佳营商环境法律服务专项行动等,助力民营企业破解发展难题,持续优化浙江法治化营商环境。

因地制宜,放大司法获得感

“共享法庭”自2021年在浙江正式启动推进以来,将调解指导、在线诉讼、基层治理等司法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与满足感。各地因时因地创新做法,亮点频现。

丽水青田是著名侨乡,海外华侨受国外疫情影响,出现贷款逾期无法偿还的情况,青田县人民法院依托“共享法庭”积极推广线上解纷模式。如,在调解华侨张某的金融纠纷案件中,银行委托代理人、担保人前往矛调中心的“共享法庭”服务点,通过海外司法联络平台,引导双方在线签署调解协议。

舟山法院针对悬岛群众实际需求,突出“海味”特色,将一半以上“共享法庭”布局在海岛,并开通诉讼服务“绿色通道”,围绕海岛居民的诉求,拓展“场景应用”,优化靠前服务。

由湖州长兴县人民法院、安吉县人民法院和安徽广德市人民法院共建的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以下简称长合区)“共享法庭”也正式启用,为长合区企业和个人提供网上立案、重大项目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更好服务保障长合区高质量发展。

“共享法庭”还丰富了普法载体,拓展了普法形式。

宁波法院通过打造“四明”云法庭普法品牌,深挖法院案例“富矿”,针对不同职业群体,精准推送庭审直播、精剪庭审视频点播、法官释法等普法课程,涵盖刑事、民商事、行政等领域,延伸司法为民触角,开辟了一条特色化的普法宣传路径。

南孔圣地衢州近年来致力于将地方代表性文化元素融入司法工作。编印成册的《“衢州有礼”十大典型案例》不仅下发到全市线下“共享法庭”,还上传至各县(市、区)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共享法庭”板块,丰富了普法宣传下基层、进网格的内容与形式,让群众从中感受到司法的力量、是非与温度。

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民法院工作有机结合,发挥文化在教导润泽人心方面的积极作用,已成为多地法院的共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用当地人最熟悉的文化故事、最听得进去的话来解纷、普法,才能推动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到‘少诉无讼’转变。”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绍兴全市人民法庭主动融入当地党委政府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对矛调中心受理的纠纷开展法律指导,督促纠纷诉前化解。

探索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地处浙南山区的温州文成县是浙江第二大侨乡,也是浙江省推进共同富裕跨越式发展的山区26县之一。全县5000多名留守儿童中有3000多名侨孩,还有占比超过30%的老人,平均每月领取养老待遇金仅有240元,且大多数居住在山村。“一老一小”保护问题牵动着所有在外文成人的心,也引起检察机关高度关注。

2021年以来,文成县人民检察院积极开展专项监督行动,司法保护“一老一小”合法权益,助力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少有所教,老有所依”的共富愿景。

聚焦非法占用耕地建房、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食药安全等问题,全面开展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办理一批有影响力的公益诉讼案件,督促治理一批“三农”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浙江省检察机关今年度“待办事项”清单上早已满满当当。

擘画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物质、精神、文化……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司法系统多管齐下、多点发力,从制度到应用,从谋划到实践,从传承到创新,以法治之笔为蓝图增色添彩。

猜你喜欢

司法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制定法解释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司法适用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司法所悉心调解 垫付款有了着落
非正式司法的悖谬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