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诗词诵读韵律 感悟音乐节奏之美
——从诗词诵读中探索小学音乐基本节奏的识读方法

2022-06-22张耀宇

关键词:韵律诗句节奏

张耀宇

(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

作曲家通过节奏与音高的不同组合形成了纷繁多彩的旋律行进,创造出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笔者在小学低段开展的节奏识读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初期能够理解“节奏”所表达的内容指向,但对“节奏与节拍”的区别不甚清晰,尤其是对基本节奏型的识读欠准确,这些问题最终羁绊了学生有效开展音乐表现与创造活动。那么,如何有效开展节奏识读学习,感悟音乐节奏之美呢?

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小学音乐教师,笔者从传统文化与音乐教育的联系中找到了答案。通过对音乐教育理论、音乐教法的研究,以及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笔者发现,语言在音乐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今流行的奥尔夫教学法就提倡从朗诵入手,培养学生对于节奏的感觉,即节奏感。基于此,笔者在小学音乐低段教学中,尝试着以诗词诵读为切入点,将音乐节奏与诗词韵律结合,既达到训练节奏识读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节奏表达在诗词诵读中的体现

1.传统诗词与音乐的关系

传统诗词与音乐的关系不言而喻——在我国古代,诗词本就是可以吟诵、演唱的一种特殊歌曲。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的很多作品原本就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歌。而《乐府诗集》就是我国古代的民歌音乐,是秦汉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乐府”,通过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进行整理、改编与创作表演的音乐作品。但令人惋惜的是,虽然中国音乐的实物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早期的乐谱并没有保存下来;诗词中的音乐载体也未能幸免,只流传了便于记录的文字部分,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历史结局,引发了后人对诗词音乐的无限探索,通过考古挖掘、文献研究、民间传承等各种手段,试图找寻诗词音乐原本的面貌,对诗词吟唱、诵读、谱曲的研究与创作也越来越深入。

作为基层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正确认识脱贫后扶具有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的特点。拓宽发展思路,着力建设一支能担负起乡村振兴的基层干部队伍。

诗词之所以耐人寻味,不仅由于其不可言说的文字美,更在于诵读者“抑扬顿挫”的二度创作的韵律美。其中最基础、最容易表现的就是“顿”——将关联性较强的几个字或词连起来读,在需要强调的字上稍作停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节奏划分”。虽然诗词音乐的原貌我们难以还原,但基于诗词诵读产生的吟诵节奏却是我们当今每个人都能展现的表达方式。

资源禀赋、环境规制会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张 峰 薛惠锋 史志伟(60)

2.传统诗词诵读中的节奏表达

以杜甫的五言诗《春夜喜雨》为例,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诵读节奏可以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用字数关系表达其节奏为2+1+2 和2+1+2。若将每句看作音乐领域中的“小节”划分,则此例中共包含2 个小节,按照每小节中组合的数量划分,我们可以理解为三拍子节奏感。根据诗词韵律和个人诵读习惯的不同,同一句诗会呈现出不同的节奏划分。如若将诗句节奏这样划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用字数关系表达其节奏则变为了2+1+1+1 和2+1+1+1,又产生了四拍子的节奏感。

传统诗词按照音律来分类,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等,按每句字数不同又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而近体诗则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按照每句字数的不同又可分为五言、七言等。由于四言字数较少,每句的节奏韵律变化不大,因此,笔者主要采用五言、七言诗开展音乐节奏识读的教学。

因此,在教学时,诗句节拍的选择应当符合诗词内涵的表达,而不能随意设计。这一点与音乐创作的原则也是相同的,任何歌曲或乐曲的节拍都需要根据情感表现和内涵表达进行设计。

再如李白的七言乐府诗《清平调》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面露华浓”一句,如果这样诵读:“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面|露华浓|”,节奏组合为4+3 和4+3,是二拍子的节奏感。同样,我们也可以这样划分节奏:“云想|确良衣裳|花想|容,春风|拂面|露华|浓”,节奏为2+2+2+1 和2+2+2+1,又产生了四拍子的节奏感。两种不同的节奏划分表达了两种不同的节奏韵律,也产生了快、慢两种速度,从而形成了欢快和抒情两种不同的情绪表达。

二、基于诗词诵读的音乐节奏教学

根据上图所示,基于诗词的韵律,前两个“鹅”字各占一拍,第三个“鹅”字则占两拍,而“曲向”两个字占一拍,诵读时出现了两种音响效果:稳定拍和诗句语言。接下来,用声律活动代替诗句语言,体验音乐的节奏构成,引导学生区别稳定拍(即节拍)与节奏。笔者经常采用以下几种律动:

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建立节拍概念

在这首诗中,每句击掌四次,可以理解为每小节四拍,这样,《咏鹅》的节拍就是四四拍。那么,设计成四二拍可以吗?在音乐学科中,不同拍号体现了不同的韵律感,也对应着各自的强弱规律。四四拍以“强、弱、次强、弱”为节奏韵律,大多适合优美抒情的音乐。而在四二拍中,只有“强、弱”两个拍点,韵律感较为紧凑,适合行进感较强、热烈欢快的作品。按照这样的规律诵读诗句,我们可以发现,在本诗中,四四拍的韵律感会更流畅,情感表达也更符合诗词内涵;如果设计成四二拍,韵律感就稍显突兀,如图所示:

以《咏鹅》为例,谱面第一行为诗句文字,第二行是稳定拍,即节拍。由于以击掌的形式进行体验式教学,记谱时用表示,击掌一次为一拍,如图所示: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在科学技术、工艺设计、材料、加工制造等方面的综合配套能力。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期开始,装备制造业中的主力军——机械工业就进入了又一个快速发展周期。湖北省及宜昌市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尤为迅猛。

笔者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在授课时鼓励学生诵读自己喜爱的诗词,教师予以规范指导。第一遍,熟悉诗句。笔者会鼓励一名学生先诵读自己喜爱的诗句,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又可以让大家熟悉诗句内容。第二遍,师生合作。笔者提出诵读要求:“请你按照老师给出的稳定拍,与老师合作完成诵读。”这样,学生再次诵读时,就明确了速度和稳定拍两个要求,并在这两个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表达的节奏创编。第三遍,齐读加深印象。全体学生模仿,一边诵读诗句,一边跟着老师击掌做稳定拍,既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又促进了口、手、脑三位一体的合作。

汽轮机有不同类型的汽封,各自有其特点,合理运用才能发挥该类型汽封的长处,取得良好效果,从而提升汽轮机的效能,此外汽轮机汽封间隙的合理确定也很重要,需要遵循科学的检修方法。

2.从语言文字到符号表示,提取节奏信息

采用先实践感受再抽象理解的教学方法后,学生对二者的掌握就显得容易多了。在初学节奏时,建议采用中速稍慢的速度,提示学生可以用击掌一次代表一拍,用固定的速度击拍。在记谱时,笔者以红心代表一拍。这是由于在人体中,心脏或脉搏的跳动是相对稳定的,用红心的形状来表示稳定拍,形象生动,便于理解。如下图:

从前文可以看出,节奏即通过声音的长短和有规律的轻重反复及其各种变化组合,而在听觉心理上形成的感觉。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大多数父母都会重视孩子在诗词背诵方面的培养,因此,学生在入学前就会积累一定数量的诗词作品。但相对于诗词启蒙,音乐启蒙虽然在近些年受到关注,却由于其专业性强,一般大众仅限于聆听经典名曲,若非音乐专业出身的家长,很难达到深入开发音乐潜能的目的,也造成了许多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畏难情绪。学生刚接触音乐课时,教师以诗词诵读为切入点开展音乐节奏教学,就将音乐学习的难度降低了许多。

A.右手前两指轻拍左手手背。这样做可以减轻双手鼓掌式击拍所产生的噪音,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击拍的节奏是否正确,而非音量的大小。

B.用“嗒”字代替原诗句文字,手掌做稳定拍,即口中念节奏“嗒 嗒 嗒 啊,嗒嗒 嗒嗒 嗒 啊”代替“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是传统的节奏念法。

C.根据音乐教材中的教学理念,还可以用“走 走 慢 走,跑跑 跑跑 慢 走”代替原诗句,边做走或跑的动作,边念节奏。

此外,还有许多不同的律动形式,但无论采用何种律动,都是为了实现从原诗句语言到节奏语言的转换,最终达到识读节奏谱的目的。

燕西姓的是金,金在五行中取萧杀之意,注定了其家族的败亡。而金所处的方位在西,也就是西山与西方的反复出现最好之理由。清秋姓的是冷,冷莫过于冰。按照中国传统的五行之说,金能生水,于是清秋一家因为金家而地位上升,清秋的舅舅谋得了好差,和总理成为了亲家带来许多好处。同时火能克金,于是文末点了一把大火烧了金家。清秋最悲惨的就是那卧病时静听雨声,而燕西则是在那场火灾中。这些是不是张恨水先生的恶趣味,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了。

3.学会节奏识读,感悟音乐节奏之美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行政区划分属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三省一市,流域面积3.69万km2。近年,随着流域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流域河湖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涉水工程和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加之历史遗留的部分圈圩、围湖造地等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治理,太湖和流域骨干河道水域岸线随意占用、未批先建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不断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通过开展执法职权分解、规范巡查报告、深化流域与区域联合巡查、直接办案与督办查处相结合等执法实践,探索流域水利综合执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走出了一条独具流域特色的水利综合执法之路。

节奏感是人们对音乐的最基础感受,也是学生开始音乐学习的一个窗口。基于诗词诵读的音乐节奏学习体验,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同时,着眼于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也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的教学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猜你喜欢

韵律诗句节奏
六一来了
书的国度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节奏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轻快漫舞
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