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运用艺术手法做好艺术新闻报道

2022-06-22文_夏

传媒评论 2022年5期
关键词:图文新闻报道艺术

文_夏 琳

作为一个文化新闻工作者,我们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媒介技术是中性的,它就是一个传播工具,重要的是我们使用它传播什么、赞扬鞭笞什么、起到什么宣传效果、达到什么社会目的。做一个艺术报道的媒体人不容易,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新媒体艺术报道人同样不容易,不仅要对艺术有客观的认知,同时还要有一颗公正心守住媒体人的职业底线,笃定地用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对抗那些快餐式的艺术报道。如果每一个艺术报道媒体人能把每一篇报道当成艺术品创作来对待,我相信这样的报道也会像杰出的艺术品一样经得起大众的反复品鉴。在新时代,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宣传和报道我们纷繁绚烂的艺术活动?步入新闻行业15年,笔者通过日常参加并采写艺术活动、策划举办艺术活动、采访艺术人物等工作,深切体会到了艺术报道艺术化的重要性。

一、艺术报道应在客观真实中透露出观点,所谓“润物细无声”

古人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艺术报道不能忽视文学功底,要让文字像艺术一样耐品。同时,区别于新闻报道,我们在做艺术报道时,应该用一种艺术的方式来报道艺术,比如写报道的人要懂艺术,爱艺术,并有明确的艺术观点;语言朴实、简练,少用生僻的词语,更不要故作高深,要努力给人以平和、美的享受,让你的观点“润物细无声”,这才是艺术报道正确的打开方式。

艺术报道也属于新闻报道,它具有新闻报道的共性:快捷、准确。但它又区别于新闻报道,因为艺术报道宣传的主体是艺术,而艺术本身给人传递的是一种淡然与美好,更是一种文化的悠远,因此“艺术范儿”比“快”更为重要。而时下的很多艺术报道可谓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时间、地点、主角、嘉宾、讲话,再穿插海量图片,文稿结语“活动圆满成功”,这可以说是目前艺术新闻报道的基本套路。其实,这样的报道已经沦为鸡肋,枯燥乏味。

时下各种展览活动良莠不齐,但对于好的艺术活动,我们媒体人有义务引导大众更多地去理解和关注。任何艺术不是以特定的方式孤立存在的,只有放入整个中华文化乃至全球视野才能让艺术报道得以升华。升华的关键就是让文章有观点,那么给你的艺术报道寻找一个艺术观点,让这个观点与时代旋律挂钩,并成为一条主线若隐若现贯穿全文,就是一篇与众不同的高质量艺术报道。

二、高品质艺术报道需要精心研磨,所谓“功夫在画外”

著名文化学者徐无闻先生在谈论书法美术时曾说过一句话:“有品德、有学问、有过硬的临池功夫,三者具备可望成家。”笔者认为此语运用在艺术新闻工作者身上也十分适合。不难发现,当今艺术圈,尤其书画领域一些名家有新闻从业经验,他们在从事专业艺术之前,从事艺术新闻报道的不在少数。还有一种情况则是,有些艺术细胞的新闻记者开始悄悄拜师学艺,默默学习起了“诗书画印”。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了艺术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也赋予了艺术新闻新的生命力,毕竟只有热爱才会用心去做好新闻。

做好一篇高品质的艺术报道,光靠活动主办方提供的一份新闻通稿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跑线记者提前做好功课,现场仔细记录,后期悉心整理,让图文气脉贯通。《礼记·中庸》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事先做好功课尤其重要。通常情况,一个艺术活动,一般主办方会在一周前通知媒体参加,跑线记者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准备,比如提前了解展览活动的主题、参展作者和作品、展览场地及场地所在城市的文化传统、宣传图片等元素。在此基础上,记者可以去挖掘自己所需要的新闻点,同步撰写采访提纲。到了现场,便要检验前期功课的准确性,学会随机应变,尤其要简明扼要记录嘉宾发言内容,抓拍现场照片,并将这些内容放入预留位置里。活动结束后,全文整理检查,关键点是删繁就简,让图文上下气脉贯通。

在做好艺术报道工作的同时,也要提高新闻工作者自身的审美和艺术水平,进而不断提高自身艺术理论和创作水平。记者要有较高的艺术认知,加强品德修养,坚决抵制三俗,不人云亦云,不妄自菲薄。只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支撑,才能更好地传递高质量高水准的艺术信息。

三、结合新媒体融合传播,让艺术报道“美”起来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催生了艺术发展的网络化、智能化、多样化,进而引发了艺术报道多方面的革新。在当前的传播形势下,纸媒与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载体的新媒体逐步融合,已然成为大势所趋。

艺术报道在纸媒上的呈现往往因为篇幅大小或者新闻纸印刷效果所限,很难将艺术活动的绚丽完美呈现。此时,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则是“恰到好处”。众所周知,艺术的美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各种对比关系的处理,书法的美如此,艺术报道亦是如此。新媒体图文推送的重点就是要让报道有画面美感。这个美感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一点是让图文在整体色调上尽量使用和谐色,它包括报道的底纹色、文字的颜色、图文的边框色等。在图片形状及排版布局上尽量多使用对比关系,如图片大小、方圆、排版的疏密、聚散,点线面思维处理等各种关系,如此一来图文会更有节奏感和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要让文章“美”起来,需要注重记者编辑的人文素养。无论是传统纸媒还是新媒体,它所呈现出的东西都应该是以人为本,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宣传文化的艺术报道,表现人文关怀,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应该贯穿始终。

猜你喜欢

图文新闻报道艺术
画与理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
爆笑街头艺术
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体现群众观的有效路径
改进时政类新闻报道提高联播类电视节目吸引力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