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思政教育思维及路径创新研究

2022-06-22卞海红李军李干林

文教资料 2022年6期
关键词:路径创新新工科思政教育

卞海红 李军 李干林

摘 要:新工科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开展思政教育创新是必经之路,为此,本文提出新工科背景下思政教育思维及路径创新研究,分析了新工科对人才的新要求,以此提出以网络化发展、融合化发展、人文化发展为主的思维创新方向,并指出在教育内容、管理机制、成果反馈、载体优化四个角度的教育路径创新方法。

关键词:新工科 思政教育 路径创新

“新工科”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是对社会发展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指示,同时也要求人才具备新的特征。[1]新工科的重点是“新”,“新”的目标是工科[2],实施“新”的基本原则是在继承中实现有效创新,在交叉中实现合理融合,在协调中完成高度共享。[3]实现这些的基础是正确健康的思政基础,将立德树人作为开展一切新发展的基础,通过这种核心价值不变的“新”,实现对未来发展变化应对以及未来发展的塑造。[4]由此可以看出,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的重要要求。[5]面对这一现状,思政教育需要以新工科对人才的新要求作出新的创新发展。[6]思政课是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重要课程,因此,通过合理与有效的方式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输出给他们是引导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要实现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作用的前提是形成良好的教育思维和教学路径,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真正实现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目的。不仅如此,正确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使其成为社会所需的全面发展人才。为此,在新工科背景下,将个人价值与社会环境发展需求进行紧密结合,才是最大限度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基于此,加强对思政教育的创新研究是极为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对新工科背景下思政教育思维及路径创新进行研究,以期为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工科环境的需求提供一定参考。

一、新工科的人才要求分析

社会结构和组织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使得当前社会对多元化、创新型卓越人才的需求急剧提升。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工程,新工科对人才的要求有了两大转变。首先就是人才结构转变。产业的不平衡发展导致不同工业阶段的并行发展出现了失衡,面对这样的局面,社会亟需更多创新型人才来促进经济社会产业链的发展,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管理、服务全产业结构实现行业优化,这就意味着行业给予人才更多权利,因此对人才的素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产业调整为依据的教育机制。其次就是教育质量的提升。新工科背景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未来的,而素质是反映了人才质量的核心要素。分析、实践、创造、沟通、管理、领导能力是具有培养性质的素质,道德水准和专业素养是基础性素质,因此,人才培养需强调家国情怀、自主终身学习等素养。从长远角度进行分析,新工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途径,面对不断加速的社会发展进程,在未来新工科势必会向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由此不难看出,具备高信息技术的人才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需求。这就要求人才在自身能力提升和知识储备优化方面具有更高的素养。

二、思政教育思维创新研究

在上述对新工科分析的基础上,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仅在原有的模式下作出改变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本文从教育思维创新方法展开了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以下3个创新方向。

(一)网络化发展

教育的网络化已成为主流趋势,面对新工科背景对人才要求的转变,思政教育思维网络化发展将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并创造新的教育格局。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方向要积极结合时代发展,利用先进的技术推进思政教育的全面落实,通过加速网络化开创新型的教育思维模式。不仅如此,高校开展线上思政教育,可以弥补线下教育的弊端。现阶段思政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且由于受内容限制,教学方法难以实现大的改變,课堂学习氛围不佳。但在线上教学思维的引导下,可以将更加多元化的资源引入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以更多样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思政教育实施的成果质量。在高校的思政教育思维网络化发展进程中,可以充分借助网络教育资源对教学工作实施带来的便利,通过微课、慕课等网络教育平台积极拓展更加宽广的思政教育开展空间,为思政教育思维网络化发展创建良好契机。

(二)融合化发展

在新工科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思维创新必须以时代发展需求为基础,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实现思维融合化发展。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政教育的融合性相对较高,并且其涉及的教学内容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因此,要实现教学成果的个性化发展,势必要以新型教育模式确保其在学生职业生涯中的价值体现,这就需要更具有融合性的教育思维,将学生的学习管理与生活管理相融合,坚持协同育人教学理念,配合管理机制的创新,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还可以通过促进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活动等的有效融合,使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而能积极利用学校各项活动在学生之间的影响力,发挥重点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构建起更加系统、全面的思政教育模式。在此过程中,需要以融合化的思维引领这一思政教育体系,通过这种融合协同的教育思维,提高人才素质与新工科时代背景需求的协同性。

(三)人文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教育是高校的主要工作,为了实现该目标,需要认真将思政教育融入所有教学工作中,以此为基础的“三全育人”是对思政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指导。在该指导措施下,思政教育思维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且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仍是主观认识上的不足。受社会环境快速发展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认知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性,并且部分学生存在价值观上的错误认知,此时思政教育仅以传统的思维方式开展就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思维向着人文化的方向创新发展,以更加符合人文特性的信息实现对学生价值取向的正确引领,减少思政教育枯燥刻板这一不足,以更加适应学生接受习惯的方式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需要注意的是,教育思维人文化发展是对教育模式而言,思政教育实施的核心是我党的思想路径,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政教育的基石。在此基础上,利用文化的感染力,引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建立起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使思政教育能够切实实现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发展。

三、思政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和传播

新工科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对人才的要求不再仅局限于能力和技术,将素质品质也作为评价和选用人才的标准。为此,思政教育的价值更加得到凸显,也更具现实意义。面对这一时代发展需求,思政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将其融入思政教育。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学生思政素养的培育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中华传统文化是悠久历史留下的瑰宝,在内涵上,思政教育与其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为提升思政教育效果,有必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推动作用。不仅如此,上述对思政教育思维创新的研究中已经提出,融合化发展是主要方向之一,而将其融入思政教学过程也是融合化发展方式之一。虽然在其他专业学科的教学中强行加入思政教育的内容不太现实,但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性决定了其可以与任何一个学科进行融合,因此加强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促进思政与更多学科的融合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施范围。同时,也可以通过在学生的日常管理、校园文化建设中采用阅读中华传统故事、解读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传统文化的普及程度,以更加轻松的方式将思政价值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文化底蕴深厚的环境中衍生出自信和自豪。

(二)建立个性化自我管理模式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信息的高度共享,这种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对于尚未建立起完整思想价值体系的学生而言,也就容易受海量信息的冲击而出现价值扭曲的问题。从根本上分析,主要是因为不同学生个体的自控力参差不齐,面对信息冲击的应对能力存在差异,特别在智能客户端的普及以及实时高速网络环境全覆盖的条件下,学生面对的诱惑越来越多,一旦学生无法实现有效的自我控制,就很容易迷失在纷繁复杂的外来诱惑之中,丧失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受学生人数的影响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是极为有限的,加之在校期间学生脱离家长的约束,更使得学生的管理成为思政教育的难题。对此,可以通过建立个性化的自我管理机制实现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按照生活范围、集体范围甚至是活动范围,界定出以兴趣为基础、以朋友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转变思政教育接受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角色定位,并通过这种相互监督管理的方式使二者之间形成交互性,使学生从思政教育的被动接受的角色变为思政教育的主动参与者。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理解势必会存在一定的不足,此时就需要相关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帮助自我管理小组制订合理的目标,以鼓励为主、监督为辅的模式促进自我管理小组成员逐步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在主体角度提高关于思政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提高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和吸收能力,促进思政教育的价值最大化发展。

(三)依托大数据建立教学成果反馈机制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大提高了事物特性分析的精度,利用其这一特性,将其充分应用到思政教育路径创新中也具有现实的价值。以此为基础,依托融媒体实现教育载体的优化,可以提高教育者的教育效果、教育对象的学习效果。可以利用大数据手段对思政教育的要素、功能以及作用机制进行数据化转变,结合数据结果客观分析思政教育在学生实际工作中的运行规律,并对新工科背景下未来数据的发展作出准确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对思政教育内容以及开展方式进行调整,确保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与时代发展保持高度一致。不仅如此,传统的思政教育是单向输出,缺乏对教学成果的反馈,因此相应的调整也难以落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反馈机制的不健全以及相关技术难以支持这一制度的落实。但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思政教育可以通过大数据对教育教学成果的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研究,结合其中显现出的不足对教育内容和手段作出及时调整,更加有效地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

(四)依托融媒体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提高工作灵活性,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这也是新工科背景下的思政教育路径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思政教育要积极吸纳有效的时代产物到教育工作中,利用新媒体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开辟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构建更加多元化的思政教育新格局。打破文字、图片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禁锢,积极开发有效的音频、视频材料作为教育材料,通过合理地将该类材料应用于思政教育中,来提高学生对理论内容的接受程度,以网络思政教育模式实现思政教育路径的创新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借助融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不能盲目依赖线上教学,要遵循“线上+线下”的教育路径对线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作出及时补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模式,使之与新工科时代的发展需求更加契合,对学生而言也更具亲和力和实效性。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实现我国社会进步的关键,在对其进行思政教育时应以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挑战为基础,充分结合新工科时代环境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人才培养与时代发展之间的步调一致性。

四、结语

新工科背景下,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样的要求,提高对人才的思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就现阶段而言,实现教育思维和路径的创新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本文对新工科背景下思政教育思维和路径创新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高校的思政教育优化发展,更好地满足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需求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 巨晓洁,夏有强,李德富,等.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化工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21(4):27-30.

[2] 王丹.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58-60.

[3] 司冠南.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数据科学导论”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8):71-73.

[4] 蒲清平,雷洪鸣,王馨瑶.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视域下新工科建设的三重逻辑[J].重庆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60-170.

[5] 陈丙义,孙文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提质创新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河南工学院教学改革创新为例[J].河南工学院学报,2021(2):1-7.

[6] 孙云山,张立毅,耿艳香,等.工科专业课思政教育“一线二红四维”创新教学模式探索[J].高校教育,2020(8):113-115.

基金項目:2020年度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新工科”背景下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融合模式研究(2020ZD03) 。

猜你喜欢

路径创新新工科思政教育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精准扶贫创新路径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地方高校社区志愿服务一体化实践路径创新问题研究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