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爷爹爸”各领风骚数百年

2022-06-21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24期
关键词:大类上古爹爹

在我国的方言中,对父亲的称呼可谓五花八门。

据记载,我国自古以来对父亲的称谓不下十种,大致可分为6大类:1.“父”类。包括父、父亲。2.“爷”类。包括爷、耶、爷爷、阿爷、老爷子等。3.“爹”类。包括爹、爹爹、阿爹、老爹。4.“爸”类。包括爸、爸爸、阿爸、老爸。5.“大”类。包括大、阿大、达、达达等。6.“伯”类。包括伯、伯伯、老伯、阿伯等。

在这6大类称谓中,又以“父”“爷”“爹”“爸”为主流。

“父”出现最早,商周时期已口语化

在商周时期,“父”就已用来称谓父辈,并已进入民间口语。《诗经》中,“父”字共出现52次,其中代表“父亲”的就有36次。

在先秦及两汉,人们常称呼父亲为“父”“公”“翁”。至于“父”与“亲”组成复合词,是魏晋以后才出现,但出现后很长时间都没什么人使用。直至现在,“父”和“父亲”主要用于书面语和背称,面称用法甚少,只在皖西南、鄂东南、苏、闽等有个别地方称父亲为“父”“阿父”“老父”。

“爷”兴起于东汉,初写作“耶”

东汉以后,“爷”类称呼兴起,并在南北朝时期取代了“父”类称谓。

“爷”字大约出现在三国时期,繁体字是“爺”,最初写作“耶”。《亲属记》说:“古人呼父为耶,只用耶字,不用爷字。”司马光《书仪》卷一也说:“古人谓父为阿耶。”至唐代,呼“父”为“耶”或“爷”仍流行一时。

奇怪的是,兴起于汉魏、盛行于南北朝及隋唐的“爷”类称呼,至宋代开始被“爹”类取代,至现在仅存于北方方言中。北方人称父亲为“老爷子”,称父子为“爷俩”,就是古代称呼的遗留。

“爹”于宋代普及,至今仍绵延不绝

“爹”字最早见于三国魏张揖的《广雅·释亲》,该书释“爹”为“父”。《广韵》注云:“爹,徒可切,北方人呼父。”可见此称呼最早从北方开始,大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至宋代,已普及到大江南北。同时,人们还称父亲为“爹爹”。

一直至元、明、清乃至近现代,“爹”类称呼仍绵延不绝,如果不是“爸”类称谓的崛起,此类称呼大有“一统江湖”之势。

至清代“爸”始流行,终“一统江湖”

很多人以为,“爸”是“后辈”,“爹”是前辈。其实不然。“爸”与“爹”几乎是同时出现的。三国时期的《广雅·释亲》,也釋“爸”为“父”。

且“爸”与“父”,有着更密切的关系。据学者考证,上古时期没有唇齿音声母f,只有双唇音声母,“父”字的声母在上古时期应是b,读ba,至中古才读为fu。读音转变后,人们就造出一个“从父巴声”的形声字“爸”,用于称呼父亲。

不过,虽然三国时期已有“爸”字,民间也有人呼“父”为“爸”,但这个古老的称谓只有少数地方使用,在书面用语也极少出现。

“爸”类称谓的真正崛起,是在20世纪初。近年,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爸爸”称呼父亲。

(摘自《广州日报》钟葵/文)0BE31390-A049-42A4-A2E9-99B24E51B0D7

猜你喜欢

大类上古爹爹
老爹爹和酒
爱的反省
上古
老爹日记
转角遇萌物
谈大类招生背景下音乐教育课程的创新与发展
数字
化学学科大类人才培养研究
一纸财产协议化解“黄昏恋纠纷”
女娲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