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评价研究

2022-06-21王乐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6期
关键词:评价研究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

王乐

摘要: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尚未形成科学而独立的思维方式,未能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十分需要教师的引导,必须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助力其学科素养的稳步提升。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应以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为主,深入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设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认知需求,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特意从几个方面出发,展开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评价研究。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评价研究

引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需要摒弃传统观念,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有着正确的认识,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创新教學形式,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后,形成和谐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实践工作不断推进的过程当中,深入挖掘学生潜能,引领他们走上个性化的发展道路,学生的未来发展前景将一片大好。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很难一蹴而就,展开全面的评价,实行针对性指导,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职责所在。

1、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家校合力

健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首位追求,不仅要求小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还需要小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很多家长与教师常常只关注学生学科的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诉求,忽略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如一些学生无法面对失败和挫折,间歇性地感到烦恼沮丧等。学生心理问题越多,学习状态越不稳定,甚至存在抵触学习的情绪和严重的厌学现象,更容易陷入思维困境,从而错失最佳的发展时机。因此,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素质教育阶段最重要、最关键的一项教学工作。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如部编版一上《开开心心上学去》《手拉手交朋友》等相关课程主题的设置,从社会生活中提取素材,增进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理解,促进其良好心态的形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其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心理疏导,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适当帮助。此外,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适当地批评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但过多地批评会造成学生一定的心理问题。所以,当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多对其进行表扬,面对学生的失误也要予以鼓励,给学生最积极的心理暗示,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和良好心态的养成。教师也要建立起和学生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合力,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学校应大力开展心理素质健康教育,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引导和帮助,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使用媒体技术,共享信息资源

当下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教师必须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共享信息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探究积极性等,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学生具备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如在部编版上《上学路上》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要求家长参与课程教学,与学生共同记录“上学路上一周见闻”,包括路程远近、交通状况、公共设施使用受损情况、途经传统建筑名居等,最后与学生共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形成《上学路上一周见闻报告》,使学生初步形成价值认知、公共意识、媒介应用等学科素养。

3、课堂以生为本,审视教学目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审视教学目标。如教学部编版一上《校园的号令》时,教师需要唤起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学生根据铃声、广播等,开展有意义的学校生活,并自觉遵守学校作息时间,初步适应学校生活的制度化要求。设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学校生活,学会遵守规则,了解各种号令,根据不同的号令做不同的事情。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班级日志,发现好的行为表现和出现的问题,然后教师可以展示《中小学生守则》,让学生一起交流想法,合作制定班级规则,让学生全部参与进来,加深学生的小主人意识。当教师的思考维度由教什么、怎么教,提升到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后,课堂教学策略的安排明显就会出现多种选择,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制定教学目标,才会发现这是一条追本溯源的以学生为主体的通达之路。

4、打造良好氛围,完善教学方案

教师在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后,也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情,为他们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制定与完善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供学生最需要的帮助,让小学生熟练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之后通过激烈的讨论,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成为课堂“主人翁”,其逻辑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将得以整体的提高。

5、安排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根据现在“学以致用”的教学标准来说,任何课堂所得到的知识,最后一定要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有效应用,才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从而真正的获得知识。虽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思想构建课堂,但其实学生在这门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是最多的。教师应积极把握住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的小事,借此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部编版一上《家中的安全与健康》单元内容的教学中,笔者会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科素养的基本内涵,安排适当的实践活动,让班级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很好地发展,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建立更加优秀的思想品质。此外,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的实践经验越丰富,对于他们的创造性发展来说大有助益,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之后,尽显主体优势,将创造出精彩人生,不断提升自我价值,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结束语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实际教学中围绕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成长环境等,引导他们有效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地提升学科素养,学生们才能突破自我、走向成熟,最终作为高素质人才融入社会,并为社会现代化建设做出很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姜春玲.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国教育学科,2021(10):107-107.

[2]张静.探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核心素养[J].魅力中国,2020(05):235-236.

[3]龚红丽.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J].好日子,2021(36):151-151.

猜你喜欢

评价研究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