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校本培训课程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2-06-21张丹凤王慧薛乐张梦杨悦黄道鸣罗一帆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68期
关键词:校本问题对策

张丹凤 王慧 薛乐 张梦 杨悦 黄道鸣 罗一帆

【摘要】教师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有力抓手,培训课程是其核心。本文依托课题研究 ,以某中学为例,对学校培训课程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校本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通过专家咨询、教师访谈、文献调研等在课程目标、形式、内容、评价和管理五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教师;校本;培训课程;问题;对策

201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建立健全与学校整体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相统一的校本培训制度。校本培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教师培训方式。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广东省某中学全体教师进行了调查,以期找到培训课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问卷收集到290份有效问卷,访谈对象包括学校领导,校本培训负责人以及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任课教师。

一、基本情况简析

从表1可看出,学校中老年教师居多,8成以上的教师教龄超过10年,拥有大量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此外,全校所有教师都参加了校本培训课程。

二、教师校本培训课程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校本培训课程存在的问题,对培训课程目标、内容、形式、评价方式、组织与管理及各项满意度等做了调查,得到对课程现状的满意度分布统计,如表2 所示。

由表2可知,大部分教师对校本培训课程基本满意,但仍有超过20%教师持不满意态度,结合调查数据和访谈,校本培训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目标宽泛

课程目标是教师培训的航标,应具体而精准,调查发现学校培训课程目标较为笼统,学校约有30%教师不了解培训目标;目标设计由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决定,较少有专家和一线教师参与,导致设计不符合教师实际需求,不具个性化,也容易产生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积极性不高或敷衍了事等问题。

(二)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

调查显示有31.38%教师对课程内容不满意,其主要问题如表3所示,其中认为课程内容不贴合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师占比达45.52%,这说明课程缺乏针对性。此外,青年教师倾向教育科研类培训,中年教师倾向专业成长类,老年教师倾向教育创新类培训,但培训内容没有根据教师需求分层设定。

(三)课程形式缺乏创新

调查中超过20%的教师对课程形式不满意,主要原因在于课程形式单向输入多,双向交流少,不利于调动参训教师积极性。为了解教师对于培训形式的实际需求,对教师培训形式喜好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大部分教师喜欢观摩交流、参观考察。而目前培训课程形式主要采用导师带教、专家讲座、优秀教师代表分享这几种,形式缺乏足够的创新,难以符合教师的多元化需求。

(四)课程评价缺乏系统性

学校培训课程的主要评价方式如图1所示,主要有出勤、撰写总结报告以及说课或讲课展示,且通过访谈得知评价主要集中在培训后,缺乏科学的训前和训中评价,缺乏完善和合理的评价机制。另一方面,被评价者是受训教师,缺乏对学校和授课专家的评价,在评价主体上稍显片面。

(五)课程组织与管理混乱

學校培训课程基本都是统一集中进行,培训内容、时间等通常直接通知参训教师,难以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培训档案与培训材料管理混乱,缺乏专人整理,优秀的培训材料和内容没有得到记录和保存,导致重复培训,浪费精力财力。此外,在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也是问题之一。

三、问题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观察和教师访谈进行了二次调查,并询问专家意见,结合文献,整理形成了解决问题对应的对策:

(一)课程目标个性化设计

影响课程目标的主要因素是培训对象,有研究表明,课程目标与教师个人兴趣和专业发展密切相关,能激发培训热情和潜力。因此在了解教师个人目标基础上,由专家、校领导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制定课程目标,使之更具个性化,让参训教师更加明确课程目标;另一方面进行课程目标分类,如图2所示。通过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创新等进一步细化课程目标,为校本培训提供明确的航向。

(二)提高课程内容针对性

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载体,对培训质量起着关键作用。调研教师培训需求是第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通过座谈、问卷、观察等形式了解教师不同需求,在此基础上,加强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例如结合课程目标分类设置梯度化、螺旋上升的课程内容,设置统一课程和选修课程菜单,提高课程内容针对性,针对性的措施主要如图3所示。

(三)创新课程形式

采用微培训、教学研、竞赛活动、课题研究、同课异构、教师共同体活动等形式丰富课程形式。此外,随着网络培训形式的发展,搭建多元的互动沟通平台,支持教师向专家学习请教,支持同行教师交流,分享经验,促进教师反思,不仅是培训形式的创新,也能提高培训互动以及校际交流,提高培训效率。

(四)完善课程评价

评价过程包括训前、训中和训后评价,训前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状态以合理规划培训课程;训中记录和更新教师参加培训实际情况以调整实施;训后定期跟踪,持续反馈以巩固培训效果。此外,通过学生评教师、教师自评与互评、学校与教师互评、主管部门评学校等实现多元评价,如图4所示。

(五)健全课程组织与管理

学校应制定校本培训专门制度,提供专业化的培训环境、资源,充分发挥教师成长共同体、教研组、专家指导等作用,做好系统长期的培训课程规划,通过保障机制、过程监督、长效跟踪、互动平台等保证培训过程高效运行,形成学校自身特色的校本培训课程管理运行机制,如图5所示。

参考文献:

[1]宋萑,王恒.教师校本培训转化促进机制研究——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7(02):108-115.

[2]申秀英,王敏,凌云志.基于“3Y”目标的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07):24-27.

[3]梁红梅,马喜.生态视域下农村校长的工作压力与应对策略——基于X省百位农村中青年骨干校长的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1):24-27.

[4]唐泽静,陈留定,庄芳.教师校本培训的供需失衡与调适之道[J].现代教育管理,2020(05):72-78.

[5]李雄涛.实践与探索互动与发展——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校本培训[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52-53.

猜你喜欢

校本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