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2022-06-21樊星

书屋 2022年6期
关键词:世事人生

樊星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副对子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重人情世故,可让人从中感悟到正统学堂教育中匮乏的智慧与玄机。而作为世俗智慧的集大成者,从《颜氏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之类经典家书到《增广贤文》那样流传甚广的格言经典,都在民间口口相传,其中修身齐家的经验,深深植根于历史的记忆与社会的土壤中,显示着长久的生命力。

其实,西方文学经典中,也不乏相通的处世智慧。

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老大臣波洛涅斯与儿子雷欧提斯话别的那一番叮嘱:

还有几句教训,希望你铭刻在记忆之中: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对人要和气,可是不要过分狎昵。相知有素的朋友,应该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可是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你的交情。留心避免和人家争吵,可是万一争端已起,就应该让对方知道你不是可以轻侮的。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可是只对极少数人发表你的意见;接受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保留你自己的判断。尽你的财力购置贵重的衣服,可是不要炫新立异,必须富丽而不浮艳,因为服装往往可以表现人格;法国的名流要人,就是在这点上显得最高尚,与众不同。不要向人告贷,也不要借钱给人;因为债款放了出去,往往不但丢了本钱,而且还失去了朋友;向人告贷的结果,容易养成因循懒惰的习惯。尤其要紧的,你必须对你自己忠实;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再会!愿我的祝福使这一番话在你的行事中奏效!

此番叮嘱语重心长,体现了长辈牵挂晚辈的典型心情,也凝聚了古往今来从官员到平民百姓共同认可的人生圭臬:如何立于不败之地。

再看《歌德谈话录》中的人生洞见:“我们还是孩子时都是感官主义者;到了讲恋爱时成了理想主义者……等到爱情发生动摇,疑心对方不忠实,于是我们又变成怀疑论者了,连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到了暮年,一切都无足轻重,我们就听其自然,终于变成清静无为主义者了,就像印度哲学那样。”

这样的洞见揭示了人生多变的定律。所以,这位哲人才相信:“人生道路上的奥秘,不会而且也无法被揭示出来。”这样的真知灼见,道出了人生的奥秘:没有不变的人生宝典,只有“世事如棋局局新”。

泰纳对巴尔扎克推崇备至,曾在《巴尔扎克论》中指出:“凡关于一个人或所有的人的千万条真理,形成人类社会经验的真理,巴尔扎克的书里都有。”的确,在巴尔扎克的小说中,既有关于“人类总是爱和自己闹对立”的揭示,也有“人类的理智都会遇到一个深渊……在运动里存在着无穷的方法、无限的组合方式”(《驴皮记》)的感慨,还有“思想感情对利害关系的影响,伦理学家永远没法叫人完全了解……一切自然规律都有双重的相反的作用”(《幻灭》)的高见,还有“有思想的,不见得比没有的强”(《贝姨》)这样一针见血的发现……这些精彩的议论常常随机而发,富有哲理的雋永意味,发人深思。其中浸透了作家对人世的观察与体验。在千奇百怪的人生中,充满变数,深藏玄机,令人想起杜甫的名句“天意高难问”。

曾国藩一直是有志者奋发图强的楷模。他以“少大言”“以习劳苦为办事之本”自励,特别对诸弟叮嘱:“名位大小,万般由命不由人,特父兄之教家、将帅之训士不能如此立言耳。……办理营中小事,教训弁勇,仍宜以勤字作主,不宜以命字谕众。”此言耐人深思:有没有命运?似有若无。中国民间讲“八字命天生成”“命中注定”“命中只有八分米,走遍天下不满升”,都是认定有命数的,于冥冥中左右一个人的生活。但曾国藩深知,即使有命运不由人的定律存在,处世、持家、带兵、治国,还是不能认命,而必须全力以赴去打拼。这,便是他深谙“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之哲理,不断经历挫折、不断艰苦奋斗的人生真谛吧!而他在经历过平定太平天国的辉煌却又遭遇了天津教案的困境以后,不是终于在人生的最后时刻留下了“不信书、信运气”的感慨吗?也就是说,他心中一直存有对天命的敬畏,同时每时每刻都尽心尽力去打拼。千万不可因为认命而放弃努力。要的是:不屈不挠、迎难而上。即使命运多舛,也应该像孔夫子、苏东坡、鲁迅那样,在学术和写作中创造奇迹。何况,无数人生的浮沉早就告诉了人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否极泰来”“时来运转”。因此,万不可因为命运的坎坷而心灰意冷。从这个角度看去,人世间许许多多一生平凡却一直保持了乐观心态的普通人,堪称难能可贵。而那些动辄怨天尤人的人,其实是蹉跎了一生。

由此可见,世俗的活法与说法常常不拘一格。有人因为认命而心如止水;有人崇尚打拼而饱经坎坷;有人灵活处世,随机应变;也有人不择手段,四处钻营。没有一成不变的人生,许多的机遇也常常转瞬即逝。所以说,也没有人生的万全之策、常胜秘诀。

那么,在洞明世事的同时,会不会陷入世故的谨小慎微、人格萎缩?

回到《增广贤文》,其中既有“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这样通情达理的思考,也有“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样的提醒(这提醒与俄国诗人普希金在其名著《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有关“有谁值得爱?有谁能相信?/谁对我们永远不变心?/谁将心比心用我们的尺度/去衡量一切事情和言论?/谁不散布有关我们的谣言?”的感慨何其相似!),还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样的淡定,都体现出既有善意、也有戒心、更有胸怀的多重心态,明显富有谨慎处世的提醒。既知道“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世态炎凉,也由此自然引申出“闹市挣钱”的重要。而“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的真言则既呼应了“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警示,也揭示了做人的不易、流言的无处不在。至于“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是不是在点破了命运无情的同时,也透出一丝淡然与达观?并不是所有有志者都能够战胜厄运。更有“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这些话,也足以使人在联想到人与人关系微妙的同时,能够洞察世事亲情的一言难尽,乃至对“血浓于水”“手足情深”“手心手背都是肉”等说法也会打上必要的折扣。而“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草如蒿”“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读书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些话,都是百姓尊重读书人、注重读书明理的证明。也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样一些民间的感慨,令人想到“重义轻利”的不可尽信。亦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等通达的看法,显示出人们的清明理性,同时也对照出古往今来多少贪官污吏、军阀豪强欲壑难填、挥金如土、暴殄天物,到头来死于非命的可悲……上述家喻户晓、口口相传的俗语,常常不登大雅之堂,却一直不胫而走,堪称文化的奇观。即使在乱世风暴平地起、社会动荡换人间的非常时期,这些俗语也仍然在日常生活中传播、扩散,显示其难以被取代的绵长生命力,可见普通百姓自有其恒定的价值尺度,民间社会的许多基本规范也一直靠那些实实在在的道理维系。其中有些格言与“大道理”显然相通,更多的俗语则因为不那么冠冕堂皇,却为大家有目共睹、心知肚明而自有广大的市场,在家庭中、朋友间、社会上悄然流行。

因此,读经典应不应该包括《增广贤文》?那些包容了古往今来知人论世的民间智慧、教人在生活中眼觀六路、耳听八方的俗语、格言,能够让人不轻信各种忽悠的大话、空话,而理性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谨慎地绕过那些世事的漩涡、暗流,正是世世代代的普通人生活不易、但求平安的“处世宝典”吧!读经典,应该也对那些世俗智慧有所留意。

我们发现,《增广贤文》中的世俗智慧居然与前面所引《哈姆雷特》《歌德谈话录》、巴尔扎克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人生洞见悠然相通时,是不是觉得非常奇妙?中西文化精神,在这一方面也心心相印。

人生需要正能量。然而,那正能量不应该是大话、空话,而应该接地气、通人情。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中汲取生存的智慧和力量,才可能行稳致远。

那么,民间俗语有没有阴险的部分?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现实中常常有恶人横行霸道,却由于种种机缘未得恶报的例子,显示着道德的苍白乏力、法律的鞭长莫及。

如“无毒不丈夫”,据说源于“无度不丈夫”。一字之差,意义迥然不同。“无度不丈夫”,说的是气度、肚量、胸襟,换个说法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而“无毒不丈夫”,则道的是心狠手辣才能做大事。这说法不是空穴来风。想想刘邦杀功臣,李世民诛亲兄弟李建成、李元吉,还有黄巢攻克长安后“家家流血如泉沸”的惨状,以及朱元璋滥杀功臣、张献忠杀人如麻、洪秀全草菅人命等历史惨案,你不能不感慨那些“大丈夫”的穷凶极恶、心理变态。而曾国藩那样的“中兴名臣”不是也因为杀降、屠城而留下了“曾剃头”的恶名吗?一面是严格自律、励精图治、完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业的儒帅,另一面却是杀人如麻、“各营生擒逆匪一百三十四名……概令剜目凌迟”的刽子手。这样的双重人格是如何造成的?是因为极其残酷的政治斗争、军事厮杀拒绝仁政、慈悲情怀?因为历史上无数血淋淋的惨剧迫使那些争权夺利、争霸天下的人们在残酷的斗争中必须心狠手辣,防患于未然?可事实上,同样为防不测,赵匡胤就没有如刘邦、朱元璋那样滥杀功臣,而是“杯酒释兵权”,留下既有私心、权谋,又有分寸感的历史记录,就可以看出人心理素质的差异:有的残暴、变态,恣意妄为;有的则止于冷漠,手下留情。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与朱元璋的杀人如麻都是“霸道”的体现,却毕竟不可同日而语。至于历史上那些因为心太软丢了皇位的例子,当然也数不胜数;可宽厚待人的同时励精图治,最后得以善终的帝王不是也有范例吗?如汉文帝刘恒、宋仁宗赵祯都生性宽厚、治国有方。

只是,多少人信奉“无毒不丈夫”,终于如愿以偿,又有多少人信了“无毒不丈夫”,却最终身败名裂?由此也可见命运的无常吧!

猜你喜欢

世事人生
无 题(1)
何冀平 世事本是大戏一场
人生中的某一天
识时务者为俊杰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世事无常
独一无二的你
黑白人生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