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二级导流盘铣削加工工艺及变形控制

2022-06-20黄强

金属加工(冷加工) 2022年5期
关键词:铣刀扇形端面

黄强

中国航发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21

1 序言

近年来,国产发动机的研发进度加快,发动机材料工艺改进明显,但零部件的制造及装配精度仍较难达到设计要求。前二级导流盘尺寸精度高,其定位面与支撑面刚性较差,在装夹过程中轴向受力不均匀,易产生压紧变形。零件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切削力及自身刚性影响,容易出现让刀变形现象,致使扇形槽加工后精度无法达到要求。四川理工学院的赵虎对薄壳类零件槽孔加工进行了改进[1],从工艺设计、零件安装和机床选用等方面对槽孔加工工艺进行论证,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但对零件结构与夹具的配合定位,以及控制零件加工变形方面叙述较少;傅广义、杨民等对浅扇形槽进行了近似铣削加工[2],对近似加工原理进行阐述,并结合案例进行试切验证,对工件夹具及其支撑方式的分析较少;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李轲优化了铣直槽精度的编程方法[3],直槽的加工质量和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未对工件定位及辅助支撑等进行说明。

本研究利用前二级导流盘零件的结构特点,分析零件材料特性及定位结构,设计适用于零件扇形槽加工的辅助支撑夹具,提高零件支撑、装夹刚性,控制扇形槽与径向孔的角向位置,防止因角向定位误差而导致加工后零件位置度超差。通过对刀具方案进行改进,优化扇形槽加工策略,提出扇形槽铣加工工艺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2 零件材料及结构特征

2.1 材料分析

图1所示前二级导流盘零件材料为GH4720Li变形高温合金,是由Udimet720尤迪梅特镍基耐热合金转化而来,并经过改良设计的一种高性能、高强度和耐腐蚀的镍基高温合金。这种材料中钴、碳和硼含量较低,以Mo、W、Cr和Co经固溶强化形成,其合金化程度非常高。高温合金GH4720Li中钛和铝的含量非常高,合金中的主要强化相γ′含量超过40%,高温力学性能优越,是一种高硬度、高强度镍基变形高温合金。其服役温度较高,广泛应用于前二级导流盘及航空涡轮盘零件,以及在短期内用于高温环境下的涡轮盘零件中。

图1 前二级导流盘零件

GH4720Li在高温环境下性能稳定,经过试切试验,认为该材料在切削时有如下特点[4]。

1)弹性变形大。工件在试切时,加工刀具与切屑之间的滑动摩擦大,加工后材料回弹变形,零件加工后尺寸精度不易保证。刀具磨损较快,加工后工件表面粗糙度较差。

2)材料黏性大。切削时切屑易缠刀,刀具及工件表面不能及时散热,切屑对零件已加工表面易造成划伤。

3)塑性变形大。在切削区域切削热集中,材料在高温下产生较大变形。

2.2 零件结构分析

图2为前二级导流盘结构剖视图。前二级导流盘为封严类环形件,加工扇形槽前,工件毛坯为车削加工后状态。扇形槽结构及加工余量如图3所示,端面槽区域为车削加工形成的环形槽,端面槽区域靠近中心线部分为加工余量。车削加工后工件表面粗糙度值Ra=1.6μm。

图2 前二级导流盘结构剖视

图3 扇形槽结构及加工余量

扇形槽沿圆周方向非连续,由于端面槽区域空间较小,所以扇形槽选择铣削加工方法。

零件精密圆尺寸φ116-0.09-0.17mm,对基准A、基准B跳动要求0.01mm,表面粗糙度值Ra=0.8μm。内孔尺寸φ75.62mm,壁厚1.0mm。端面槽沿径向宽度5mm,端面槽中沿周向均布6处扇形槽,扇形槽中间间隔6处凸台,凸台尺寸2-0-0.15mm,凸台对基准A、基准B的位置度0.03mm,扇形槽根部与端面槽转接处R1mm最大,扇形槽转接R(1±0.3)mm。

前二级导流盘凹槽结构如图4所示。零件上端由圆弧面与上凹槽1组成,上凹槽1的底面与零件上端水平面成固定角度。上凹槽1中沿周向均布6处扇形槽,扇形槽的底面与上凹槽1的底面在图4J处接刀。零件下端有两处异形槽,分别为下凹槽2及下凹槽3,其分别沿着与水平方向成不同角度的轴线向内、外延伸,形成不同槽型。零件下端3处定位面均较小,上端压紧面与下端支撑面在受力状态下较难平衡,使用夹具定位装夹时,零件在压紧力及支撑力的作用下产生扭曲变形。在加工扇形槽时,受刀具切削力共同作用,加工后扇形槽变形较大,零件的加工精度较差。

图4 凹槽结构

导流盘扇形槽所在端面槽宽度5mm,铣加工槽底斜面与车削加工槽底转接处宽度3.2mm,考虑进退刀安全距离,铣加工刀具直径应≤3mm,刀具有效切削长度≥4.1mm。小直径铣刀加工该零件时,刀具磨损较大,零件加工后φ116-0.09-0.17mm尺寸合格率低,工件表面质量较差,扇形槽尺寸及对基准A、基准B的跳动较难保证。

2.3 零件特征

前二级导流盘零件特征总结如下。

(1)精度高 扇形槽尺寸公差严,扇形槽对基准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

(2)刚性差 支撑面及压紧面刚性差,夹持系统刚性差。

(3)可加工性差 刀具直径小,扇形槽及槽底加工后让刀,斜槽与环形槽接刀处尺寸合格率低。

3 零件加工工艺

3.1 加工工艺分析

前二级导流盘零件扇形槽加工时,定位装夹方案是影响扇形槽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零件结构及尺寸,选择合理的定位面,优化零件的压紧方式,在夹具上设置有效的辅助支撑,对控制零件铣加工变形有重要意义。在设计辅助支撑夹具时常见的问题是:定位基准与支撑面的选择缺乏规范性、可靠性不高;夹具间通用性较差,不同夹具之间可替换性差;夹具设计管理不到位;夹具设计依赖现有零件结构设计,缺乏创新,夹具设计优化不足等[5]。

前二级导流盘在定位时,选择不同的定位、装夹基准,产生不同的夹具定位结构。夹具设计时压板的结构、压紧力大小、压紧点布局及压板数量不同,零件装夹时的变形也不相同[6]。使用压板压紧时,压板在零件表面产生不规则的残余应力,使零件产生不可控的变形。

对于结构相似的家族类零件,通常采用相似的工艺方法进行加工。加工不同区域时,采用不同的夹具设计,所需的夹紧力大小也不相同。在不同的夹具设计和夹紧力相互作用下,由于零件各部位的定位刚性存在差异,所以加工后零件的变形量也不同,导致产生不同的加工误差。因此,合理选择夹具的布局、调整压板的夹紧力,对控制零件加工变形、提高零件加工精度及稳定产品质量有重要意义[7]。

3.2 定位支撑方案

前二级导流盘是某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核心零件之一,其特点是材料难加工、型面复杂、扇形槽尺寸精度高及结构空间小,定位装夹易变形。在加工扇形槽时,采用传统定位方案,由于零件属于薄壁件,所以其定位面及压紧面刚性较差[8]。

零件的下端有两处异形端面槽,定位时下端大部分区域处于悬空状态,下端三处定位面均较小,上端压紧面与下端支撑面在受力状态下较难平衡[9]。下端凹槽在夹具定位装夹后,在压紧力及支撑力共同作用下,零件会产生扭曲变形;使用小直径铣刀在上端槽内切削时,刀具沿径向及刀具垂直方向的切削力使零件产生加工变形,加工后扇形槽变形较大,零件加工精度较差。导流盘零件材料为GH4720Li变形高温合金,出现装夹变形或加工变形后,后续加工很难对变形进行消除[10]。为控制前二级导流盘零件圆弧精密槽加工变形,提高零件定位装夹可靠性,设计了用于前二级导流盘扇形槽加工的辅助支撑夹具[11]。该夹具通过选择合理的定位面及支撑面,提高零件定位精度,达到改善零件定位状态、提高扇形槽铣加工合格率的目的[12]。

通过对前二级导流盘零件结构及尺寸进行分析,设计了一种用于前二级导流盘零件扇形槽加工定位支撑夹具(见图5)。通过在零件外围均匀设置4处勾压板,在零件下端靠近外圆处的端面设置浮动环,浮动环下方沿圆周均匀设置4处辅助支撑杆。辅助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滚花螺钉并与夹具底座联接,另一端设置在浮动环的下方,对浮动环起支撑作用。通过拧紧或松开滚花螺钉,滚花螺钉撬动辅助支撑杆,使浮动环浮起或沉下,对零件下端靠近外圆处的端面起到辅助支撑作用[13]。

图5 前二级导流盘零件扇形槽加工定位支撑夹具

定位支撑夹具(见图5中E―E剖视图)底座右端设置拉直边,用于确定夹具在机床上安装时的角向位置。夹具底座上设置定位环,定位环的上端定位面及定位止口分别与零件的端面及外圆配合定位[14]。夹具底座外围均布4处勾压板,对零件进行压紧。零件的下端面设置浮动环,浮动环对零件下端形成辅助支撑,防止零件在压紧时产生变形[15]。夹具底座上还设置了定位块1和定位块2,定位块1的作用是与插销前端的定位销部分配合,精确定位插销的角向位置,确保插销与零件的角向孔准确配合;定位块2引导插销进入,对插销尾端起支撑和稳定作用。定位块1和定位块2通过螺钉固定在夹具底座上[16],并保持固定水平定位关系。将插销穿设在定位块1和定位块2中,插销左端定位圆柱销穿设于前二级导流盘零件的小孔中,使导流盘零件的角向位置固定。

夹具底座与圆柱形定位环为独立设计,定位环通过螺钉固定在夹具底座上。零件安装前先卸掉插销,调整滚花螺钉的高度使浮动环下沉,将前二级导流盘零件放置在夹具的定位环中,使零件端面与定位环的上端定位面贴合,零件外圆与定位环的内孔配合。转动零件调整小孔的角向位置,目视观察使零件的小孔与定位块1上的小孔对齐,插入插销,并将其前端圆柱定位销插入导流盘零件的小孔,使零件的角向位置固定。

3.3 变形控制

前二级导流盘零件下端有2处端面槽,端面槽两侧为轴向凸台,由于凸台较小,使用凸台底面作为主定位无法形成可靠支撑,所以为了增强零件刚性,考虑在零件下端增加辅助支撑[17]。由于零件结构较小,下端3处台阶的直径为85~135mm,如果在零件下端设计螺钉辅助支撑,零件安装后,螺钉支撑被零件挡住,零件下端的辅助支撑螺钉很难调节。为方便对辅助支撑进行调整,在零件下端设计了浮动环,浮动环下方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4处辅助支撑杆,支撑杆底部为圆弧形设计,外侧分别装有滚花螺钉,滚花螺钉穿设于辅助支撑杆中,并与夹具底座联接(见图5中F―F剖视图)。

首先,分别调整4处滚花螺钉,旋出滚花螺钉使其放松,螺钉带动辅助支撑杆使其沿回转中心逆时针转动,支撑杆靠近零件的一端下沉,使浮动环整体向下移动,以保证前二级导流盘零件安装后,零件的下端面与浮动环的上表面的间隙≥0.1mm。然后使用勾压板压紧零件上端,零件基准面A在之前工序由立式磨床加工,基准面A的平面度为0.002mm左右,勾压板压紧零件时,应在零件上端基准A处设置杠杆表检查,勾压板在压紧零件前及压紧零件后,杠杆表的指针变化量应<0.005mm,保证零件基准面在压紧时的变形量控制在0.005mm以内。依次压紧零件上端4个勾压板后,再对基准面A的轴向圆跳动进行检查,如果个别区域变形量较大,可使用垫塞尺的方法将零件垫平,确保机床打表检查零件基准A的轴向圆跳动<0.01mm。

压紧勾压板时,应依次拧紧4处滚花螺钉,滚花螺钉对应的零件上端面设置杠杆表检查跳动变化。滚花螺钉带动辅助支撑杆顺时针转动,支撑杆靠零件的一端上移,使浮动环慢慢上移与零件贴合,对零件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拧紧滚花螺钉时,应保证杠杆表的指针变化量在0.002~0.005mm,以此保证辅助支撑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因支撑力过大而引起零件装夹变形。

使用辅助支撑装夹零件,零件基准A在装夹前、后的变形量可控制在0.01 mm内,辅助支撑可提高零件结构刚性,有效减小零件在铣削时因受切削力影响而产生的弹性变形。

4 扇形槽加工方法

4.1 刀具方案

封严导流盘需加工的扇形槽宽度4.1mm,扇形槽长度约60mm,深度5mm,根部及转接R≤1mm。为提高加工效率,保持刀具刚性,应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大的刀具。考虑到扇形槽的宽度及进退刀距离,粗铣选择直径3mm铣刀去除大余量;半精加工及清角时,应尽量为精加工均匀余量,考虑根部及转接尺寸R≤1m m,半精铣及清角加工选择直径1.5m m球头铣刀,将精加工余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精加工轮廓时,由于尺寸及几何公差要求较高,小直径球头铣刀加工时让刀,无法满足精加工要求,所以精加工选用直径3mm铣刀,以保证精密圆尺寸φ116-0.09-0.17mm及对基准A、基准B跳动0.01mm的要求。

4.2 切削方案

扇形槽粗铣时,为了提高加工效率,使用螺旋快速铣削的方法,去除扇形槽内腔的大余量。由于零件下方设置了辅助支撑,所以零件在铣加工时刚性相对较好,粗铣采用小切削深度、大进给的加工方案,配合机床的高压冷却系统,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粗铣操作,且刀具磨损较小。扇形槽铣削模型及刀具轨迹如图6所示。粗加工每层切削深度不宜过大,切削深度过大容易使刀具产生过大负载而产生崩刃或断刀;粗加工可采用较高的切削速度及进给速度,尽可能提高加工效率;对于精铣加工,除了需要保证零件凸台尺寸2-0-0.15mm,还要考虑到根部转接R要求。精铣使用直径1.5mm球头铣刀,切削刃长度为1mm,刀具有效悬伸5mm,采用等高轮廓切削加工方法,既可保证零件尺寸,也可满足铣削加工后扇形槽底部表面粗糙度要求。精铣刀在进行清角加工时,圆弧转角采用30%~50%减速处理,避免因切削抗力过大而导致铣刀断裂。

图6 扇形槽铣削模型及刀具轨迹

直接使用直径1.5mm铣刀对精密圆进行精铣,由于刀具直径小,刀具刚性不足,所以无法达到精密圆尺寸φ116-0.09-0.17mm及对基准A、基准B跳动0.01mm的要求。选用直径3mm铣刀对精密圆直径部分进行精铣,铣刀刚性相对较好,可有效避免让刀现象。精铣精密圆时,深度方向必须一次铣削到位。分层铣削存在刀具磨损误差,无法保证精密圆的跳动要求。精铣余量也是精密圆铣削的关键因素之一,结合零件材料GH4720Li的切削特性,精铣余量为0.02~0.03mm时切削效果最好。精铣余量过大会导致精加工刀具磨损加快,从而使加工精度降低;精铣余量过小则铣刀无法正常切削,切削刃易产生挤压及磨削,加工后工件表面质量较差。此外,精铣加工必须选用刃口锋利的新铣刀,修磨刀具因刚性较差、刃口不利而无法达到精密圆的铣削要求。

4.3 参数试验

根据前二级导流盘扇形槽铣削刀具方案,粗铣选用国产φ3mm硬质合金涂层铣刀,切削刃长度3mm,切削深度≥8mm;精铣选用φ1.5mm球头铣刀,材质为涂层硬质合金;精密圆铣削选用φ3mm硬质合金涂层铣刀,切削刃长度5mm。

机床选用菲迪亚HS664摇篮式五轴加工中心,功率为65kW,主轴允许最高转速S=20000r/min,使用动平衡刀柄装夹。扇形槽铣削加工参数见表1。

表1 扇形槽铣削加工参数

5 结束语

通过对前二级导流盘零件材料及结构进行分析,设计了适用于扇形槽定位、装夹的辅助支撑夹具,使用简便、可操作性强,有效提高了零件支撑刚性。通过对粗、精加工刀具选型,优化了扇形槽切削方案,确定了适用于变形高温合金扇形槽的切削参数,解决了扇形槽尺寸及跳动精度无法保证的问题。

猜你喜欢

铣刀扇形端面
铣刀头可正反转的铣刀设计
木工榫槽机柄铣刀运动力学特性分析
各种各样的扇形
扇形统计图 教学设计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内圈双端面防偏磨控制方法
木工螺旋齿圆柱铣刀运动力学特性分析*
铣刀盘的5轴数控加工
一种采暖散热器的散热管安装改进结构
多弱连接扇形超流体干涉栅陀螺的性能分析
基于凸肩冲头冲压的凸肩高度与扩孔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