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理念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析

2022-06-20韩淑红

国土绿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文明理念

韩淑红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毁林与森林退化等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生存,备受全球关注。这些问题大部分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知识造成的。因此,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公众要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进而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付诸于环境保护行动。同时,要强化学习环境知识的力度,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质的专业人才。

高校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输送基地,应加强大学生的绿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绿色意识,培养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下的生态文明素养,让大学生能将环境保护意识纳入自觉行动,养成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生活方式,助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

新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优质生态环境的期待更加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是为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做出的中国贡献。绿色发展既考虑生态环境容量又重视资源承载力,把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柱。绿色发展理念为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提供了行动指南,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启示作用。作者认为,这一思想内涵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

第一,生态与文明“共兴衰”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03年就开创性地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生态文明“共兴衰”的科学论断,指明了生态与文明是紧密相联的关系。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发展理念是维护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生活更美好,幸福感更强。

第三,生态经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经济关系论、“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等一系列理论,阐明了只有坚持生态与经济和谐统一,才能建设美丽中国的道理。

第四,生态民生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从生态环保的角度看,解决民生问题既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又要兼顾生态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第五,生态安全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作用,通过合理而规范的制度设计,将生态理念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虽然被广泛关注,但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淡薄和生态行为不足;高校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重视不够,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教学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落后;社会和家庭对生态教育的忽视。因此,必须从大学生、高校、社会和家庭各层面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第一,大学生应增强绿色发展理念,选择“绿色”行为方式。大学生要认真学习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做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养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价值取向。倡导绿色出行、节约水电、垃圾分类,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养成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在环保实践中进行创新,发明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新技术和新手段,让更多绿色点亮人民的幸福生活。

第二,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规范化。用“绿色”校风引领“绿色”行为。首先,加强生态校园建设,更新观念,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运行机制。加强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教,使大学生的行为符合校园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符合社会规范的生态道德习惯。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生态意识,提升大学生参与建设校园生态文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绿色校园建设,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养成绿色消费习惯。其次,引领“绿色”行为。高校要大力宣传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与重要纪念日结合起来,例如,在世界地球日开展“爱护地球,保护环境”活动;在每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演唱主题歌《让中国更美丽》,培养大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选择“绿色”行为方式。最后,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规范化。高校要有计划地、系统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积极支持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专题调研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社会和家庭要为大学生搭建生态文明教育平台,增强生态文明教育合力。首先,高校继续发挥生态文明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按照绿色发展理念的原则,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作为主阵地,把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当成主渠道,将社会生态文明实践作为重要载体,以充分发挥社会及家庭的潜在力量,增强教育合力,涵养大学生的环保精神,培养其环保素养,践行环保使命,成为具有生态文明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鼓励和支持大学生闲暇时间进行生态文明专题调研,参加环保社会实践,提高生态认知水平,充分认识到创新是实现环境和谐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源。其次,家校共同建设生态文明。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会及公益团体组织的环保活动,并带动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使每个家庭都形成低碳生活理念,选择有益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最后,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生态文明教育的大课堂,让大学生关爱和欣赏大自然,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切实体会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文明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境保护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请文明演绎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漫说文明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