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雪野:诗意的点灯人

2022-06-20胡倩

宁波通讯·图话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雪野童诗儿童诗

胡倩

“老树很高很高,叶子很小很小。叶子想看高处,远处!老树把叶子举起,很高,很高!”4月2日,在宁海县力洋镇力洋村一幢老房子里,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雪野正用三脚架支起手机,收录下女童稚嫩的声音,剪辑,编辑,将儿童诗上传到他的“华文童诗”微信公众号。

每周,这个小山村里的孩子们都会录制儿童诗,用声音连接起大干世界。把诗意带给乡村孩子,这正是乡贤雪野归乡的初心。

雪野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和教育。2018年,作为宁海第一批“艺术家驻村”代表,他在力洋村成立“儿童诗研究中心”,开展诗歌创作,举办公益培训,让儿童诗浸润乡村孩子们的心灵,为中国儿童诗的写作和教学的进步贡献力量。

他让诗歌在乡间开花

雪野一直致力于儿童诗的教育推广,30年来在全国各地以兴趣课堂和报告会的形式开展儿童诗教学,创作和主编了90多本作品集。在推广中,雪野发现,儿童诗很少浸润乡村的土壤,所以在埋头儿童诗传播30年后,他做了一个决定:把全国首家儿童诗研究中心办到老家的小山村。

“回来,把经典作品引入这里,陪伴孩子成长。”雪野物色了一个近千平方米的古宅,花了120万元修缮,布置出童诗馆。在二楼,他把自己在儿童诗创作、出版、教学、研究等领域的1000多份资料统统摆放出来,向所有人开放,还专门备了200多节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课程,根据不同受众,讲授不同的儿童诗。

每周,雪野都会到宁海县力洋镇中心小学开展儿童诗教学。在教学中,他弯下腰,低下头,认真倾听孩子的发言,微笑肯定孩子的回答。经过一年半的引导,孩子们创作和录播了近200首诗作。他还编写了《童诗三十讲》《童话三十讲》《我的童诗童话生活》等资料,借助网课给全国各地的大小朋友带去诗歌的美。2021年,他的网课累计点击量近15万次。

雪野跟孩子们还有一个“点灯之约”——“只要你来敲门,我就为你点灯。”雪野说,点的是童诗馆的灯,也是心灵的灯。孩子有了烦恼或困惑,只要来敲门,他就用诗来引导启发。即便出门讲学,他也要在周末赶回村子里,为孩子点灯,让诗意在这个小山村里流淌。

上周末,一名六年级的小朋友来敲门:“老师,我力气小怎么办?”雪野就与他分享了刚刚发生的“诗故事”:“前些天,雨浙浙沥沥下个不停,院中的红梅树,花瓣落了一地,扫也扫不尽,真让人心烦。扫花瓣的间隙,我蹲下低头,发现了一只、两只、三只……一大群的蚂蚁。它们穿梭在花瓣间,这是要干嘛?这样子多像你们的郊游?!我恍然大悟,‘哦,原来这些花瓣是他们扛起的旗子啊!一首《花瓣旗子》就写好了,你来看看。”孩子笑了:“哈哈,我每天背书包,也是在扛旗子。”雪野接着说:“生活中这样那样的烦心事不少,可要是换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孩子豁然开朗,“嗯,我去书房再读几首诗,趣事可比烦心事多得多。”

建“田野诗歌课堂”他说生活处处是诗意

雪野说:“写诗可不是坐端正,本子摊开,笔拿好才能开始。”生活处处是诗意。他的作品就写在飞机票、酒店便签、动车的清洁袋上。他指着一张汽车票的后背:“这就是去年获得谢璞儿童文学奖的作品。”

他把自己对诗歌的创作方法应用到教学中。在力洋村,他建起“田野诗歌课堂”,第一堂课就吸引了宁海县力洋镇中心小学、浙江平湖实验小学的孩子们。雪野带孩子们一起爬上高高的盖苍山,去看草的成长,去感受花的盛开。

“雪野老师,我看到啦!微风吹过,柳树好像伸出千万只手,摸着鱼儿,抱着鱼儿。”倪艺宁小朋友看着池边的柳树,兴奋地说。

“还不止呢!雪老师,那边的蜻蜓在叶子上飞来飞去,好像老师在讲课。”叶宸冰同学得意地发言,“可是这些鱼儿不怎么听话,只顾自己捉迷藏。”

叶欣恰慢吞吞地说道:“中午的太阳太舒服了。雪野老师,您看紫堇花都忍不住打哈欠想睡觉了,但很多花还是很兴奋。风儿老师跑来跑去地检查,太忙啦。”

整节课,雪野一直微笑鼓励、全心呵护,让孩子们充分感受自然,积极发挥想象。他说,儿童诗教学,不要求人人会写诗,但要尽可能让孩子感知、体察、享受诗带来的温暖与滋润,这也正是他的课堂充满魅力的秘诀。

雪野谈到,曾经有一次,在短短5天时间里,孩子们“疯狂地”为古村和大山创作了360多首作品,其中37首发表于《中国少年报》《中国少年儿童》《少年诗刊》等报刊。

学诗有用吗他说有“三敏”

雪野坦言,在儿童诗教学过程中,他听到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儿童诗呢?对写作文、考试一点帮助都没有。

雪野说,对某些应试成绩单而言,学诗似乎是无用之功,但他的教学是有目的的。

第一个目的,敏于语意。语意来自语言。“诗的语言追求凝练,富有节奏,富有音韵,我们在朗读时,也要把握住这种音韵,要将字词句细细把玩,将诗歌中的音乐感、节奏感、画面感一一呈现还原。”雪野举例说,“有首诗写道:‘小蚂蚁走路。踢踏,踢踏。睡着的树叶,翻了个身,醒了。这‘翻了个身,是树叶在风的用力之下,转身的动作,‘醒了,是树叶立起来的感觉。如果在课堂上用常规的方式和速度来阅读这首诗,美感显然要削弱一大半。因此,读诗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感受文字所传达出来的美感,并将之还原。在聆听的过程中,孩子们就能够感受到‘翻了个身,醒了。”

学习儿童诗的第二个目的是敏于事物。雪野说:“许多孩子每到写作文时,就挠破头皮,感到没东西可写,因为他对眼前的世界、事物无所察觉。儿童诗学习借助一首一首经典的诗歌,让孩子发现,原来诗(作文)如植物,生活即土壤。那么短小的一首詩歌,就像一朵花,在生活的土壤中迅速地冒芽、成长、开花。”

雪野说,他经常布置给学生的一个作业是,周末去爬山,逛公园,看花草,听虫鸣。孩子们通过接触自然,经常能收获惊喜,收获新发现,坚持两年之后,孩子对这个世界、身边事物的感知力明显加强。

教孩子写诗,还在于第三点:敏于内心。雪野说:“孩子的内心本来就极为柔软,诗歌这种文体的语言、表达方式很契合他们的内心。情动发乎声,写诗,就是抒情。一二年级时,孩子们写诗多以叙事为主题,是一个充满想象的叙事过程;到了高年级,抒情是显现的,叙事是为了抒情而埋设的框架。”

敏于语意,敏于事物,敏于内心,能获得对语言、事物、内心的高度敏感,学习诗歌的目的就达到了。他相信,被诗歌润泽过的孩子,内心特别温柔、坚韧。这也是他坚持带孩子读诗的原因。

“到力洋听童诗”他想坚持一辈子

2019年秋日,雪野发起首届“盖苍山杯”全国校园儿童诗创作大赛,邀请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诗人、作家、教授及诗教代表400余人来力洋村做交流、开讲座。

“小山村公共配套并不完善,要支撑一个全国性的诗会,路线设计、场地选择、接待安排等工作都要在‘螺蛳壳里做‘道场。”雪野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村子里住不下这么多人,他只能在每天活动结束后把大伙送到城区,第二天早上再去接。当时就有朋友调侃他:“把一个全国性的活动放在村里搞,亏你想得出来!”但雪野说:“我是乡民,回来了,就想以我擅长的儿童诗,为力洋做贡献,让它的名字传播得更远。”

首届“盖苍山杯”全国校园儿童诗创作大赛后,力洋村又在线上举办了第二届(2020年)、第三届(2021年)大赛,三届比赛共征集参赛诗作超3万首。目前,力洋村正在筹备第四届比赛。

三年来,“周末,到力洋听童诗”渐成风尚。行走在力洋古村,脚下是青石板、细软石铺就的古巷,墙上有一本本打开的诗集,里面有儿童的诗、儿童的画,扫描画幅角落的二维码,就可以“听孩子的声音,听世界经典,听如何生活”。这条“童诗之路”自宁海力洋开始,已经在浙江平湖、江苏盛泽、湖北十堰、陕西榆林“续接”。

雪野想把这件事情坚持做十年、二十年,让乡村孩子在读诗、作诗中感受文学给人的丰富滋养,让诗歌呵护他们的心灵。BCE97B8B-D03B-49D7-9DDE-27BDD90CC011

猜你喜欢

雪野童诗儿童诗
教案《创作儿童诗》
雪野小趣
童诗对对碰
爱读书的风
童诗三百首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另一种话
有礼貌的百足虫
蚂蚁探险家
我家有个屎壳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