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舞蹈《花木兰》的创作特征

2022-06-20武琨桐刘纯雪宋慧颖

今古文创 2022年24期
关键词:创作特征花木兰舞蹈

武琨桐 刘纯雪 宋慧颖

【摘要】舞蹈《花木兰》的创作是在中国古代传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古典舞的动作技巧,由周莉亚和韩真为总导演所创作的舞蹈作品。该作品中充分展现出花木兰女扮男装后替父从军,并在胜利返乡之后的喜悦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创作该舞蹈时离不开编导对于花木兰自身风采和卓越风姿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也进行了创新,结合现代审美和传统美学观念,使得舞蹈《花木兰》拥有较强的艺术性特点。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舞蹈《花木兰》的创作特征,并根据情节、舞蹈、题材以及服装道具四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以此能够给舞蹈创作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舞蹈;《花木兰》;创作特征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4-009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4.031

舞蹈《花木兰》将中国古典舞的创作理念融合,编导根据该故事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自身对于该故事的理解程度,通过运用人物的情感变化作为整个舞蹈发展主线,并对其充分地诠释和探索。塑造了一个古代巾帼女英雄的人物形象。在编排舞蹈时又融入了中国古典舞的动作技巧,还融合了生活中的美学规律在舞蹈当中。这样一来,充分创新了创作理念与创作内涵,对人物的个性与形象做出了新的诠释,以此能够展现出花木兰本身的内心情感世界。舞蹈《花木兰》还表达出花木兰个人的民族大义和国家情怀,把人们对于和平的渴望、爱国主义精神都融入其中。本文通过分析舞蹈《花木兰》的创作特征,不仅可以使得对花木兰这一角色所承载的精神认知有更深的了解,对于舞蹈的创新创作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进而可以创作出符合人们审美需求和时代需要的舞蹈作品。

一、舞蹈《花木兰》作品概述

舞蹈《花木兰》是韩真和周莉亚为中央歌剧院推出的优秀作品,该作品重新诠释了花木兰民间传统故事,但又创新了花木兰的形象,使得舞蹈中的花木兰具备更强的责任心、对和平极其渴望以及对爱也有所追求的情感态度。

舞蹈《花木兰》主要讲述了在闺阁之中的柔弱女子成为了在战场上厮杀的巾帼女英雄的故事。由于这两个身份反差性极强,這也成为了整个舞蹈最主要的矛盾之一。花木兰的故事为大部分人所熟知,身份的反差性已经无法设置成为悬念而吸引到更多的观众。但是该舞蹈却别出心裁,又增设了将军和柔儿这两类男性形象,突出了花木兰自身的母性情怀和女性柔情。花木兰在接触不同的人物时,自身的情感处于不断变化的发展状态,同时人物也处于持续成长的发展过程中,将人物的个性与特性凸显出来。

二、舞蹈《花木兰》的创作特征分析

(一)题材选取

舞蹈《花木兰》在创作时,展现出编导对于花木兰人物情感塑造独特的视角。该舞蹈的创作立意是为了讲好中国的传统民族故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拓展的方式展现出民族气节。舞蹈《花木兰》重新谱写了中华儿女的经典传奇,向观众们讲述了人们最为熟知的巾帼英雄:花木兰为了孝顺父母,前往战场上浴血奋战;因为善良,收留了“柔儿”;在“爱”这一感情线的主导下,花木兰与将军之间的情感也展现出细腻和浪漫的特点。

在题材的选取方面,编导利用“圆”这样的传统寓意寻找新的突破。舞蹈《花木兰》之中设置了许多的“圆”,将传统的和平、时间以及团圆的内涵融入其中,使得舞蹈的立意更加出彩;编导还应用了不同的角色来丰满该题材,这些角色通过反正和对比的方式突出与塑造花木兰的人物形象,其中将军、柔儿这两个男性角色发挥出的作用较大。例如将军这一人物形象对于塑造花木兰这一英雄传奇色彩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在舞蹈中花木兰对于将军的情感也并非是现代人所常见的奔放与热烈,而是“止于礼,发乎情”,使得二人的情感塑造更加婉转、朦胧。

花木兰的忠诚、对父亲的孝顺、对将军的爱情以及身为女性的柔情,这也属于题材选取的重要内容。例如,舞蹈《花木兰》与其他版本的《花木兰》区别在于“柔儿”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把花木兰本身身为女性的细腻、母性以及大爱无疆等多种情感凸显出来。这是因为,柔儿这一人物属于被俘虏的胡人。编导使用“柔儿”这一孩子的视角,展现出战争所带来的动荡残酷与不安,而且还能向观众展现出花木兰的女性柔情。

总而言之,在创作舞蹈《花木兰》时,编导在题材选择上抓住了人物关系结构的建立,并通过应用外部因素来推动人物内在情感、思想以及内涵的发展。而且舞蹈题材结构也在人物关系变化的过程中发生改变。同时人物的个性也利用角色的对比进行反衬,这样的创作手法增加整个题材的新颖度。

(二)情节设计

舞蹈《花木兰》整体的情节形成了环形结构,把“战场”与“家”作为情节设计的重要关键。例如在该舞蹈中,“家”是象征着和平的,木兰为了守护这样的“和平”而选择背井离乡,参与到战场之中,后续花木兰又回到了“家”当中。这也充分表现出花木兰对于和平的期盼和渴望。

另外,整个舞蹈结构的构造使用“主题”点明的方式,将舞蹈本身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问题弥补了起来。使用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特征充实整个舞蹈的结构,也明晰了舞蹈的创作主线,并延伸出“爱”“忠”“善”“孝”这些主题来扩张舞蹈的主题结构。

在扩张舞蹈结构后,充分利用观众对于花木兰故事情节有大致的了解,简明达意地表达舞蹈内容。舞蹈《花木兰》,花木兰数十年的从军经历不可能从几十分钟的舞蹈完全表述出来,就必须要对其中的部分情节进行取舍,而重点突出能够塑造人物形象、提高舞蹈艺术性的情节内容。例如“可汗点兵”是整个舞蹈的主题线索,而“离别愁绪”“替父从军”这样的情节都是作为细节补充了情节。该舞蹈呈现出既能叙事、也能抒情二者兼备的特点和优势,例如花木兰“月下思乡”“征战沙场”等情节。

总体来看,舞蹈《花木兰》结合了“以块带线”的手段,促使整个舞蹈情节的结构立起来。在设置不同的情境时,都会为下一个情节的出现埋下伏笔,以此来增添整个情节的曲折性和连贯性,层层推进各个情节的发展。

(三)舞蹈动作

舞蹈《花木兰》中舞蹈演员的动作是创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最能展现出该舞蹈创作特征的重要内容。那舞蹈中主要是以叙事性的舞蹈为主,这类舞蹈能够促使叙事更加精准化和艺术化。

首先,灵活性特点。在舞蹈“可汗点兵”这舞段中,花木兰和她的父亲站在舞台的左右两边相互对望,而舞台被军帖分成两半。群舞演员各自站在军帖两边,并形成两两一组。舞蹈演员通过抢、拽、推、拉等动作来表现出离别的伤感和愁绪。而当父亲和花木兰缓缓走向对方时,进而可以和群舞之间展现出一种动静之间的对比;在舞蹈《花木兰》的“校场练兵”中等舞段主要是采用了两组舞句,分别采用了原地手脚并用的武术动作与双臂交替舞动的挥拳动作,把校场练兵中严肃、严谨、认真以及整齐的场面充分表现出来。演员们排成直线,所有的动作都以直线为单位完成,始终保证每一个人的动作呈现出统一的、乱中有序的状态。另外在“比武”这一舞段中,木兰主要是以技巧取胜,矫健灵活。

其次,是情感性特征。其中群舞也占据了舞蹈《花木兰》中的重要比例,并且将整个情感推向了高潮,利用群舞除了能够对整个舞蹈的意境和舞台效果进行营造和渲染之外,还能将人物的内心活动真实的再现。例如在舞蹈《花木兰》中的“英雄魂”舞段之中,编导则是让舞蹈演员双手握拳,并且呈现出钟形在身体两旁垂立,而将腰部挺直,胸腔向后伸展,与此同时双肩也配合胸腔向后运动。在处理动作节奏时,编导主要是利用了节奏较快的旋律与瞬收慢展的动律,把士兵们的雄壮英姿和将士们视死如归和坚强不屈的意志精神表现出来。第一排的士兵以“简洁”的动作,朝着舞台的一个方向走去,而后排的士兵也一排排跟上,展现出了撼动人心的力量。在舞段的末尾,士兵们的家人把不舍、难过以及悲壮的情绪进一步推向了高潮,表现出人们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回家的愿景。

再次,重复性特点。舞蹈《花木兰》的创编有许多重复性的动作。例如在“月下思乡”这一舞段中,饰演花木兰的演员借用月光,举起铜镜来欣赏自己的模样,并进行对镜梳妆。花木兰的整个身体状态呈现为蹲距式,右手持铜镜,左手进行前后摇摆。把花木兰小女儿的情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外化了角色的情感,表达了花木兰本身柔美坚韧的人物形象,促使观众们能夠与花木兰实现情感上的共鸣。舞蹈《花木兰》中的演员通过多次出现固有的步伐、动作体态,例如摇摆肢体,把铜镜用手提到与脸相平齐的地方,手部向身后和身侧摆动,同时这些动作整齐划一。运用重复的动作将各个身体部位在空间中联系起来,进而塑造出更加鲜活的花木兰人物形象。

最后,武术与舞蹈相结合。在舞蹈《花木兰》中舞蹈演员所运用的舞蹈技巧结合了武术动作,增强了舞蹈演员舞蹈动作的干净、利落。例如,塑造巾帼英雄这一人设,因此使用了大量的武术动作。而编导则是对这些武术动作进行改良,能让这些武术动作与舞蹈结合,进而更加流畅。在静态形象上,选择了腰背直挺胯部直立以及双手提襟的姿态,充分表现出花木兰意志坚定、不屈服的气节。

(四)服装道具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对于舞蹈的创作提出了新的想法和主张,要求能在舞蹈中运用“赋”“比”“兴”的方式方法,使得舞蹈借助某些具有隐喻叙事意味的道具进而展开整个舞蹈。而舞蹈《花木兰》中运用“圆”作为整个舞蹈的意象,利用圆形的舞台将生命的轮回进行隐喻;而圆月和圆桌则代表团圆;圆镜子则象征着爱情,同时也将整个舞剧的环形叙事结构进行呼应。

首先编导利用舞台的同心圆履带,表现出了对团圆的渴望和生命轮回的暗喻。舞蹈《花木兰》在舞台上设计了环形履带,让舞蹈调度与静态雕像呈现出和谐、统一的画面:在战场上经过许多场搏杀,移动履带将一批又一批死去的战士尸体带走,运用灯光和圆形履带编导将演员的造型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将战争之中的惨烈状况进行还原。同时也利用了“圆”所具备的“轮回”的真实内涵,让众多的战士“复活”:履带将战士们的尸首带出观众的视野之后,则在新的轮回中战士们站立起来,同时他们的亲人也在履带上出现。在征战十年之后,但是终于能和自己的家人以另一种方式团聚。而战争与家乡的和平表现出浓烈的对比性,使得观众的感官受到强烈的刺激。以此来引出该舞蹈的新的内涵——对和平的渴望。

另外,编导还利用圆桌和圆月来暗喻花木兰对于父亲的思念之情和对回到自己家乡的期盼。在舞蹈《花木兰》中,圆月这一道具被挂在了空中,此时扮演柔儿的演员在圆月下吹奏骨笛,而花木兰则是望着圆月想起了尚在家中的自己,并且在自己的家中梳妆打扮,更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和父亲在小圆桌上吃着团圆饭。

其次,铜镜在舞蹈《花木兰》作为一种意象,拓展了舞蹈的表演空间。铜镜作为花木兰随身携带的物品,成为了整个舞蹈中最重要的道具之一。铜镜除了表明了花木兰女性形象之外,还将父亲对于女儿深切的思念和关怀进行展现。花木兰对于原本和平生活的想念、对于恢复自身女儿身的盼望以及对生活和美的热爱都能够透过“铜镜”这样的道具展现。这也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看,铜镜可以展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表达出花木兰内心最深切渴望的事物——和平、美好、团圆的家园,这也和铜镜本身属于“圆”的寓意想搭配。

最后,舞蹈服装对于整个舞蹈的创作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角色塑造、情感表达方面。在舞蹈《花木兰》中“花木兰”身穿以红色为主色的士兵服,既点明了花木兰女性角色的身份,同时也把花木兰身为女儿身要上战场的情况向观众展现;其他伴舞穿着白色长裙,在腰部、颈部以及袖口边缘处都由红色作为点缀,同时搭配女子日常所运用的发饰,将古代女子温婉贤惠的气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舞蹈的创作需要关注意象和具象的共同结合,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心理空间和主体情景准确而又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的创作理念和运用道具的方法将整个舞蹈的内涵进行升华,能够吸引到更多的观众。在切换场景时,主要采用了道具变动而演员不动的方法。表现出蒙太奇效果,利用跨时空拼接的方式,把时间和空间延长和拓展。

三、结语

舞蹈《花木兰》的创作是依据中华传统民间故事,根据时代发展的特性和审美所创作出来的,展现出来对传统文化较强的延续性。观众对于花木兰的故事相当熟知,而编导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塑造的人物形象更深入到观众们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引起观众们对舞蹈的共鸣。该舞蹈在创作时把主题定为:无私、担当、和平与爱,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充分诠释。这也表明了舞蹈《花木兰》的创作对于个人、对于社会非常重要的意义,能从精神层面影响更多的人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负责,为国家建设贡献出自己的更多力量。本文主要是对舞蹈《花木兰》创作特征进行探讨,一是概述舞蹈《花木兰》这一作品;二是从舞蹈动作、题材以及情节等各个方面来分析舞蹈《花木兰》的创作特征。可以发现编导在创作该舞蹈时,并非简单地把传统民间故事转变成舞蹈动作,而是通过创新,将自己对于花木兰故事的理解与个人的主观意识想法在舞蹈中表现出来,促使舞蹈的个人色彩和特征更加明显。在创作舞蹈时,更应当注意创作者既要融入自身对于故事的理解,还要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创新,这样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和人们喜闻乐见的舞蹈艺术。

参考文献:

[1]苗怡.舞蹈编导在舞剧创作中的自我表达[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1,(09):50-52.

[2]何海林.民族性与现代性:舞蹈创作的融合之美[N].中国艺术报,2021-08-25(007).

[3]李梦玉.多维视角下的舞蹈艺术创作审美观分析[J].艺术大观,2021,(24):105-106.

[4]陈加.舞蹈编导创作中的创新与创意[N].中国艺术报,2021-08-16(004).

[5]刘姗.艺术想象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呈现与运用分析[J].参花(上),2021,(08):121-122.

[6]颜江玲.现代舞蹈编导中的创作思想及创作结构[J].大观(论坛),2021,(07):67-68.

[7]郭璟怡,刘伊晅,李延浩.“民族性”与“现代性”融合——论现代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发展路径[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4):74-81.

[8]李东泽.“动作表象”下舞蹈编创的意境之美[J].艺术评鉴,2021,(13):52-56.

[9]朱丽娟.多維视角下的舞蹈艺术创作审美观探析[J].明日风尚,2021,(13):82-84.

[10]巩中辉.舞蹈创作的立意与呈现[J].戏剧之家,

2021,(19):110-111.

[11]孙嫚君.舞蹈运动的空间特征及其编导创作思想[J].文化产业,2020,(15):39-40.

[12]陈蕊.浅析民族舞蹈作品创作的时代性[J].艺术家,2020,(05):84-85.

作者简介:

武琨桐,男,河南人,西安思源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舞蹈。

刘纯雪,西安思源学院,助教。

宋慧颖,西安思源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创作特征花木兰舞蹈
王春艳:战“疫”场上的“花木兰”
从儿童的审美角度赏析经典人物形象
花木兰
舞蹈课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西方音乐的魅力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策略探究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花木兰从影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