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原理 及其意义的再认识

2022-06-20陈宇刘鹏

今古文创 2022年24期
关键词:方法论中国化逻辑

陈宇 刘鹏

【摘要】马克思主义关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作为一种体现辩证统一思维的科学方法论,尤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的当下,对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到微观视角下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具有正向的积极意义。同时,在新的历史发展定位和客观条件规定下,对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原理的原理认知和运用方式都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需要大家在新时代背景下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规律和相关实践基础,对其方法论的原理及重要意义进行深入剖析和持续再认识状态,以更好实现其现实指导价值。

【关键词】方法论;新时代;逻辑;历史;规律;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4-005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4.016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范畴。历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二是指人类认知的历史发展过程,包括文学史、科技史、物理史等。逻辑则是历史发展过程在思维层面概括式反映。虽然逻辑与历史在概念定义上有所不同,但在本质属性上具有一致性,两者都是可以归结于实践的产物,实践正是使两者得以统一的力量。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是指思维的逻辑应当准确反映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在必然性。

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的起源与演进

马克思主义关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首先运用于政治经济学领域。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作为一种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具有普遍性意义。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畴的非历史性问题,是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时遇到的首要问题。当时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普遍以“天然合理性”的名义积极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这套说辞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范畴的逻辑关系中体现的是形而上学方法,自然完全不适用于马克思的辩证思维。

在马克思所处的19世纪时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无非两个,即按照历史或者按照逻辑。一方面,对于历史研究方法,历史进程总是以跳跃式或曲折式前进方式呈现,在浩繁卷帙中存在着大量对于探析普适性规律无足轻重的材料,尚且同一历史过程,在不同的地域领域范围存在差异化的特征,这对于揭示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这个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而言,仅按照历史的方法无异难乎为继;另一方面,对于逻辑研究方法,当时主要指的是黑格尔的思辨逻辑。但在对待历史与思辨的关系上,正如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他的思想发展却总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紧地平行者,而后者按他的本意知识前者的验证。真正的关系因此颠倒了,头脚倒置了”。从中可见,某种程度上,黑格尔关于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关系阐释实质上陷入唯物主义,而只是停留在纯粹思想范围。对马克思来说,从现有内容形式上都明显是不适用的。因为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客观过程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将逻辑归于摆脱了各种偶然性的反映历史规律性的认知。例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中总结出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以及货币价值形式等依次经济范畴,正是对应于商品交换所经历的物物交换、一物和多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某种程度而言,马克思主义关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是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时对黑格尔唯心主义思辨逻辑进行唯物地批判改造的结果。

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的理论内涵

所谓历史方法,即是按照研究或实践对象形成和发展的自然进程以探析其客观法则的方法;而所谓逻辑方法,是指运用概念、范畴、判断和推理等理论形式研究和揭示对象发展规律的方法。如前所述,尽管二者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差别,即逻辑方法主要采取理论论证的形式,而历史方法以事实描述为基本形式,但其方法本质及目的都具有内在一致性,两者都是为了准确揭示以及合理利用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可谓殊途同归。

值得一提的是,现实情景中,按照逻辑方法存在抛开事实合理的推导现象,而使历史与逻辑不一定总是保持一致结果,因此,需首先明确历史与逻辑概念的相对关系,即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在对立关系中,一方面,从上述概念界定可知,历史与逻辑并非一对对等概念,因为历史的发展过程是第一性的,是逻辑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历史规律也不因思维逻辑的偏差而改变,即在人类思维层面,只能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逻辑而不存在不符合正确逻辑的真实历史。离开了历史规定性的任何逻辑学说都是空洞的、无意义、不切实际的。因此,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侧重于逻辑统一于历史,而非历史归属于逻辑。另一方面,历史发展过程从来不是纯粹的物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着主体意识渗入和思维逻辑引导的过程。因此,逻辑方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于,基于现有大量事实依据进行合理推导,进而发现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有助于人类科学预知乃至引导未来发展趋势。

同时,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具有内在统一性。一方面,两者的统一性只是要求总的发展趋势上的整体统一,而非微觀细节上的具体统一。另一方面,思辨逻辑与现实历史总是呈现出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事实状态,而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在此基础上的有机结合共同构建出逻辑与历史方法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两者凭借各自不同的特点与优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促进相互转化。

而之所以强调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一方面,如前所述,在于无论逻辑方法还是历史方法都无法以纯粹形式单独存在于人类认知或实践中,两者实质上相互渗透而密不可分,即没有不包含历史因素的纯粹逻辑形式,也不存在缺乏逻辑因素的完全历史方法,而之所以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往往存在不同的形式特征,只不过逻辑与历史两种因素所占作为整体的方法的成分大小不一,如按照历史方法时,需要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进行考察、分析及总结,这自然须要有逻辑思维能力支撑;而按照逻辑方法时,也需依据对现实情景的抽象反映,因而不可避免涉及了历史领域。

另一方面,单纯地偏重作为方法整体的逻辑方法或历史方法任意一种,都不足以支撑研究或实践的准确、科学及完整等应有之义。如果只注重逻辑,会让思维缺乏历史客观条件规定而肆意放浪于时空限定范围外,而缺失现实基础的思维意象自然对人类实践活动毫无裨益;一味强调历史则容易陷入繁杂冗余的现实材料堆积上,而历史发展过程所应有的具体时空限制则会导致主体研究或实践思维上的局限性,进而被缺乏显现逻辑的历史表象扰乱对真理的思维探求。简而言之,逻辑性容易脱离时空限制而漫无边际,历史性则囿于客观边界而难以引导。前者是历史虚无主义根源所在,后者则易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局。因此,两者的结合才能准确反映出思维逻辑和经验历史的一致性,正好符合研究或实践要求。

三、新时代下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再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宣布进入的中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实现强起来的时代。其既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历史脉络的延续,也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下对实现远景目标的砥砺前行和持续奋斗,即我们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分体现出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

(一)遵循历史发展客观事实,坚决摒弃历史虚无主义

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首要就是从整体观和全局观出发厘清历史发展脉络,以历史逻辑关系为依据,进而充分掌握历史客观规律,最后才能准确辨别历史进程趋向。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必须狠刹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如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从“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到“解决国民温饱问题”以及“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我们党总是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条件规定,因地因时因需制宜地提出与实施前后连贯的,与历史发展规律相一致的差异化要求和策略。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语境下,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个历史实践主线,而不是建基于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的历史隔绝时代。

然而,近些年来,国内外刮起一股歪曲甚至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乃至中华文明史的错误思潮,以此来试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产生方向误导和进程阻碍。例如,历史虚无主义者时常借由歪曲改革开放的性质来企图达到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其否定倾向一般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将改革开放方向定义为“往西方政治和经济制度靠拢”,并将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归结为“西方文明引路”,以此妄图否认中国共产党的亿万人民群众的历史功绩;二是无视历史发展过程的连续性,通过故意夸大党史上的决策失误和曲折路径来抹杀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所奠定的历史基础,从而错误认定改革开放事业是凭空建立而成。上述甚嚣尘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典型思潮充分体现出在对历史事实产生逻辑认知偏差影响下,人们往往容易陷入无视历史过程事实和发展客观规律的错误历史解构倾向。

西班牙伟大作家塞万提斯曾在其经典著作《唐·吉诃德》中道出关于“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的本质定义。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如果对历史客观过程产生错误认知,就难以清晰定位当下和正确走向未来。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当下,站在新的历史发展定位上,需要社会各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相关研究或实践融入历史进程看成效,而非仅凭强权意志进行纯粹的主观臆断。

(二)准确概括普遍历史规律,科学发挥理论指导功能

关于逻辑方法的本质定义,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有过如下原则性阐释:

“逻辑的方式是唯一适用的方式。但是,实际上这种方式无非是历史的研究方式,不过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及起扰乱作用的偶然性而已。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性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

上述精辟阐述实质上反映出关于逻辑方法的两个基本内涵。其一,既然历史的起点同时也是逻辑的起点(此处历史的起点并非指某一特定历史阶段或相关历史事件的开始时间点,而是代表一种泛指概念),逻辑的思维演化自然也应是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反映,从而使抽象理论和具体实践保持一致性。其二,这种反映在历史条件的框架规定下是“经过修正的”,即撇开历史过程发展中的各种琐碎细节和偶然性因素后,按照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个修正的过程往往会产生思想进程和历史进程的时间性偏差,从而可划分出落后的、僵化的思维逻辑和先进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综上所述,按照逻辑方法的两个基本内涵,从其基本要求出发,一方面,正如分析与综合的哲学方法,逻辑方法应建立在对历史事实普遍性规律的抽象概括与总结上,即要准确辨别历史脉络的基本线索和把握发展进程的基本方向,而非执着于具体历史材料堆砌,否则难以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现象与本质、偶然与必然进行有效分离。尤其对新时代时期的顶层设计的战略规划而言,之所以强调历史逻辑的整体性和全局观,也正是基于此原则,即如果面面俱到般将充斥着偶然性因素的细枝末节处纳入战略体系,就难以清晰看待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本质与规律,进而对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逻辑方法不能仅局限于抽象意义上的哲学式反思,而是作为一种反映和投射历史现实的手段或工具,即逻辑方法应以高度凝练的理论概括形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科学预见性对具体实践起正确指导作用,从而对历史发展过程和方向产生积极的正向引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对世界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并积极从中华文明史和人类文明史两个历史维度借鉴相关经验与汲取有益智慧,在此基础上高瞻远瞩地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高度契合上述逻辑方法的深刻内涵及基本要求。

四、结语

我国新时代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仍然是逻辑与历史辩证统一的延续、丰富与发展。尤其正值当前错综复杂、波诡云谲国际国内形势,更需要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科学方法论,以宽广的历史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认清某个历史阶段中的中国现实,并以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客观研判所处时代方位和历史趋势,且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人本思想和发展理念,从而指引新的伟大实践。

参考文献:

[1]冯景源.《资本论》中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1984,(01):9-14.

[2](德)卡尔·马克思,(德)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3.

[3]贺丽慧.逻辑方法的哲学功能[EB/OL].https://doc.wendoc.com/be104063bc1828ae6471dedad.html.2021-

12-15.

[4]管雁喆.新时代视阈下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的认识与审思[J].文化学刊,2021,(07):133-136.

[5]吴军.信息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344-345.

[6]闫妍.关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的几点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2):14-15.

作者简介:

陈宇,男,四川巴中人,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编辑与出版专业,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出版理论与实务。

刘鹏,男,辽宁沈阳人,本科毕业于辽宁工业大学英语专业,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播学批判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方法论中国化逻辑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逻辑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