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断书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2022-06-20刘良军

求知 2022年6期
关键词:村级党组织村民

刘良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2年,党中央聚焦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对于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因此,将党中央关于乡村全面振兴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提纲挈领、以点带面,就能继往开来、更上层楼,不断书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一、以产业繁荣兴旺促进乡村发展,持续增进村民群众的获得感

乡村发展的程度与水平,直接取决于产业繁荣兴旺与否。不仅如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稳产增产,让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也内在本质必然地要求乡村产业兴旺、繁荣发展,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

一方面,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实践一再证明,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只能是开源节流,既努力扩大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又扎实开展节粮减损工作,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首先,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既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农田“非粮化”,使18亿亩耕地红线不突破,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扩面;又在打好种业翻身仗,提高粮食生产在机械化、组织化、集约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等方面着力,持续推进粮食增产增效。其次,要坚持节约优先原则,深入推进粮食生产、运输、存储、加工、消费全链条节粮减损。尤其要加大力度,在全社会强化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坚决反对食物浪费,勠力形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良好局面。

另一方面,坚持乡村发展为了村民群众,乡村发展依靠村民群众,乡村发展成果由村民群众共享,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同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村民群众更多分享产业繁荣发展的增值收益。恰如党中央所提出的:“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支持农业大县聚焦农产品加工业,引导企业到产地发展粮油加工、食品制造”“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继续支持创建一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县域内发展富民产业,引导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发展专业化中小微企业集聚区,推动重点村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场,实现村民群眾就近就地就业创业,便能统筹推进乡村产业繁荣兴旺与村民群众稳步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推进乡村建设,持续增进村民群众的幸福感

村庄是村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平台与载体。党中央围绕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等方面进行部署,无疑是乡村建设开新局、呈新貌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

一方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确保乡村建设既规划科学、行动务实,也体现村民群众意愿、维护村民群众利益,使以村庄建设、村容整治提升、村貌改观升级为主体内容的乡村建设始终契合乡村振兴之“生态宜居”的根本要求。乡村建设并非城镇化,也非千篇一律、千村一面,而是在提高村庄生活便利度、舒适化、现代化的大前提下,让村民群众既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大体一致的生活水平,又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除了顶层设计外,还应践行协商民主理念,切实做到有事好商量、有事能商量、有事多商量,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使乡村建设契合绝大多数村民群众的期盼和愿望。

另一方面,遵循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向与要求,应大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由注重机构行政区域覆盖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务覆盖转变”。实践中,无论是多渠道加快农村普惠型学前教育资源建设,还是提升县级敬老院失能照护能力和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水平,鼓励在有条件的村庄开展日间照料、老年食堂等服务;无论是加强乡镇便民服务和社会工作服务,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还是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等等,只有立足于村民群众幸福感的提升,扎实稳妥地开展与推进,才能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同时,也让村民群众有“货真价实”“真金白银”的满满幸福感。同时,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增进村民群众的幸福感,应该提早谋划、前瞻考量,在加强村民群众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等方面展现用心、细心与耐心,才能让村民群众搭乘数字化快车,共享数字化红利。

三、以建设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改进乡村治理,持续增进村民群众的安全感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乡村治理置于基础性地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利有效的社会环境、和谐和睦的人际氛围,不断激发村民群众参与、投入乡村全面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方面,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安宁稳定,为平安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努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尤其在社会阶层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当下,要统筹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以自治促进村民群众主体意识的觉醒、主人翁地位的发挥,坚持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及早解决;以法治促进村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以德治推动村民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另一方面,持续推进和谐乡村建设,努力营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理当包含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与丰盈。因此,和谐乡村建设是乡村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农村社会平安稳定的“压舱石”。实践中,要以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在村民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使村民群众以个人梦想成真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持续在村民群众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使村民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要持之以恒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整治、严厉打击为害一方、作恶多端的“村霸”,同时防范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等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侵蚀和影响,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要求深入开展农村交通、安全生产、自然災害、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拓展村民群众安全感的内涵与外延。

四、以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组织保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中央提出“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正是以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在坚持“五基本”到位、成熟定型的基础上,使村级党组织切实成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斗堡垒。要强化村级党组织在村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领导作用,使广大村民群众与各类村级组织始终置于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要发挥村级党组织的议事协调作用,切实做到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必须事先经由村级党组织研究讨论、拍板决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努力实现党组织的全覆盖,使村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措施安排能够直达、直通全村所有领域、各个环节与不同群体。要善于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如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植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内;通过联建等形式,实现村级党组织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他涉农企业共建联合党组织等。

另一方面,“支部强不强,关键在书记”。要切实抓好村级党组织书记这一“关键人物”的选拔、培养、教育、管理与监督,使其真正成为村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成为组织、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领头雁”“排头兵”。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决不让政治不合格的人担任村级党组织书记;要全方位考察、考核村级党组织书记,既注重其群众基础,也强调其组织动员能力、政策落实与执行能力;要定期对村级党组织书记开展专门专题培训,使其在与时俱进提升能力水平的同时,也始终保持务实亲民、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与此同时,要发挥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党员、干部既率先致富,也带领村民群众共同富裕。要广开门路,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优化党员结构,使农村党员成为广袤乡村的一抺亮丽红色,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要全面落实党中央精神,以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为主抓手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切实守好、夯实“三农”基础,以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荆门市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张 莙

猜你喜欢

村级党组织村民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浅谈村级经济管理模式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