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特点及诊治体会

2022-06-20刘守福,王艳,丁鹏,付迅雪,孙志军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6期
关键词:流行特点诊治体会

刘守福,王艳,丁鹏,付迅雪,孙志军

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所引发的高度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速度、传染性以及发病速度均比较快,主要对2周龄以内的仔猪危害性最为严重,对成年猪的影响较小。在当今规模化与集约化的养殖模式下,一旦出现病例,则很快会在猪群内迅速传播感染,并对仔猪的生命健康以及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给养殖户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近期,一规模化的猪场内发生了一起较为严重的猪传染性胃肠炎感染,主要是在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严重,发病的仔猪死亡率达到了70%左右,患病仔猪腹泻、呕吐严重,被毛杂乱,病情严重。本文根据该猪场内疫病的发生情况,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特点与诊治体会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降低发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促进生猪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特点;诊治;体会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猪肉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也对猪肉及相关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青岛猪养殖业的规模化程度不断加深,为养殖户带来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但随着集约化与养殖规模的扩大,猪类疫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其中,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消化道疾病,可造成患猪较高的死亡率,尤其是对初生仔猪的危害最大,致死率可达100%,即使病愈后也会对猪只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大多会形成僵猪,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已将该病列为了B类动物疫病。2021年12月,青岛地区一规模化猪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疾病,多数患猪体温升高,出现呕吐以及腹泻等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有的患猪已经出现了脱水或者中毒的现象,已经开始有患猪死亡。笔者将以该猪场发生的猪传染性胃肠炎为例,对该病的流行特点以及诊治体会进行探讨,以期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1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特点

1.1 病原学分析

该病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发的,该病毒为单股RNA病毒,病毒粒子的直径在90~200nm之间,病毒粒子形态多样,多呈圆形、椭圆形以及多边形等形状,具有双层膜。该病毒血清型单一,不同毒株之间抗原关系较为密切,但也存在抗原特异性。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对热敏感,在56℃的温度下经过30min即可将其灭活;在37℃的环境下经过4d就会丧失毒力,并且该病毒对光照敏感,经过6h的光照后就会失去活性,其细胞培养物经30min的紫外线照射即可被杀灭。但该病毒对低温环境以及酸性环境的耐受力较高,在液氮中可存活3年,且毒力不会下降;其弱毒株在pH值为3的环境中活力不会减弱,强毒株在pH值为2的酸性环境中仍非常稳定。使用乙醚、氯仿、过氧化钠、甲醛、季铵盐类以及碘、次氯酸盐等消毒制剂对其有较好的杀灭作用[1]。

1.2 流行病学

该病无明显的季节特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秋、冬以及初春等气候较为寒冷的季节更容易发生,其传播速度快,且发病较急,任何品种和年龄段的猪只都对本病易感,尤其是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受到本病的危害最大,死亡率可达100%,2~3周龄的仔猪患病后死亡率在10%左右,育肥猪以及断奶仔猪和成年猪感染后发病症状较轻,大多数患猪可以自行痊愈。该病主要经过呼吸道以及消化道传播,患病猪只以及隐性带毒猪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带毒猪的排泄物、粪便、呼出的气体、乳汁或者被污染的饲料、器具饮用水以及环境等均可传播本病。另外,带毒的鸟类、犬、猫和饲养人员均可以作为本病的传播媒介[2]。新发病的疫区通常是由于引入外来感染猪只诱发,其传播流行速度非常快,不到1周即可导致整个猪场暴发感染。在老疫区则以地方性流行或者间接性传播为主要特点,由于母源抗体的作用,5日龄左右的哺乳仔猪发病率较低,稍大些的仔猪更为易感,成为隐性的带毒猪。

2 临床症状

该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根据患猪体质、感染日龄等不同其潜伏期的长短也不同,一般情况下,仔猪会在感染后1~2d内发病,成年猪会在2~4d后发病,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非常高,即使治愈后仍會对后期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甚至成为僵猪,成年猪多以良性经过,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母猪感染发病后主要会影响其母乳功能,导致乳汁分泌较少,甚至停止泌乳。患猪康复后,其仍可继续向外界排毒,可达4个月以上。本场患猪主要以2周龄以内的仔猪为主,患病初期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甚至废绝,随着病情的加重,患猪逐渐出现脱水、消瘦、被毛杂乱、呕吐并且出现严重的腹泻现象,粪便排泄呈喷射状,粪便的颜色起初为灰白色,随后转为黄色,还有的呈绿色水样粪便,在粪便中可见血块存在,经过2~5d的病程已有仔猪出现死亡,死亡率在70%左右。场内的成年猪也有出现感染的情况,出现食欲下降,甚至废绝,并且伴有轻微的腹泻,其粪便呈绿色,并且较为黏稠,也有的患猪排灰褐色的稀粪,但没有出现呕吐以及脱水等症状,也没有其他继发性的感染出现,在发病3~4d后病症就逐渐消失,恢复正常。

3 剖检病变

对本养殖场内的病死仔猪进行剖检,可见其胃肠道出现明显的病变,胃内以及小肠内部含有大量的没有消化的凝乳块,胃底部黏膜明显充血,并且有大量出血点。肠管肿胀严重,内部充满了大量的白色或者黄绿色的液体,小肠肠壁弹性下降,呈现半透明的状态,肠黏膜充血严重,肠系膜淋巴结出现明显的充血肿大,淋巴管缺少乳糜。进行肠道病理切片检查,发现空肠内的绒毛变短。

4 实验室诊断

结合该发病猪场患猪的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以及流行情况,可初步确诊为猪传染性胃肠炎,还可继续做实验室诊断进行确诊。采集病死仔猪的肠道组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肠道组织的空肠绒毛变短,并且出现弯曲和脱落等情况。同时,将组织冷冻后切片,风干,在4℃的温度下使用丙酮进行固定,过30min后在切片上加入荧光抗体,反应30min后再使用磷酸盐进行漂洗,待切片干燥后镜检,可见猪传染性胃肠炎患猪的肠绒毛上皮细胞发生绿色荧光反应[3]。

5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措施

5.1 轻症患猪的治疗方法

对于发病较轻的患猪,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可以根据发病情况将患猪分批隔离诊治。同时对生猪的饲舍以及周围的活动范围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改善猪群整体的生存条件,并做好仔猪群体的保暖防寒工作,尽量防止患病仔猪继发感染其他的传染性疾病。对于已经确诊的患猪,可及时使用乙酰甲喹注射液治疗,注射的剂量可根据猪只的体重进行相应的调整。也可使用链霉素以及庆大霉素等治疗该病,可给患猪注射30万~50万IU的链霉素与4万~8万IU的庆大霉素,给药2次/d,连续给药2~3d即可有较好的治愈效果。

5.2 重症患猪的治疗方法

对于呕吐症状较为严重的患猪还可注射VB1辅助治疗,剂量按照2~5mL/头,对于食欲废绝、脱水严重的患猪还可灌服20mL左右的葡萄糖以及氯化钠等溶液,灌服5次/d,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4]。

5.3 中西医结合治疗

除使用抗病毒与抗菌药物治疗外,还可使用中药制剂对该病进行治疗。首先,取百草霜和黄芩各20g,砂仁12g研磨成药粉,然后使用200mL温水加250g的陈醋混合均匀后给患猪灌服;最后,取白术60g、生姜30g,再加红糖100g后加水煎煮,给患猪温服,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愈率可达90%左右,能够有效降低患猪的死亡率[2]。

6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体会

6.1 加强饲养管理措施

首先,应保证猪群的饲养环境清洁、卫生,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控制好猪舍的温湿度,尤其在冬季要做好防风保暖工作,防止仔猪着凉受风,否则仔猪就非常容易发生腹泻等疾病,并且仔猪着凉后,自身抵抗能力降低,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其次,每天都进行清洗、消毒工作,将粪便、剩料以及排泄物等清除干净,尤其是要保持母猪的乳房和乳头清洁,防止病原微生物滋生、传播,导致仔猪发生该病。对于断奶后的仔猪应做好饲料的管理工作,保持饲料的清洁卫生,不可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还应根据仔猪不同的生长阶段合理搭配饲粮,保证其能够摄入足够的、均衡的营养物质,保证其正常发育与免疫需要。

6.2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进行科学合理的疫苗免疫可以为猪群提供特异性免疫保护,增强猪群对本病的防护。可在妊娠母猪生产前的2~5周之间,肌肉注射或者滴鼻接種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的二联弱毒苗[1],待仔猪出生后令其及时吃到足够的初乳,可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能力,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7 结语

综上所述,猪传染性胃肠炎在生猪养殖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传染性较强的疫病之一,尤其患病仔猪危害严重,对其后期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不利影响,甚至造成较高的死亡率。养殖人员应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对该病进行科学的防控,降低该病的传播与发生几率,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丽丽.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2):63-64.

[2] 潘黎明.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的新特点及防治分析[J].吉林畜牧兽医,2020(9):30-31.

[3] 岑秋菊.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J].中国畜禽种业,2021,17(7):147-148.

[4] 李文莲.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21,41(5):65-66.

猜你喜欢

流行特点诊治体会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治新进展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效果
基于鸡球虫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