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策略与实践

2022-06-20马强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

摘要:人类个体的生态文明素养是人类永恒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发展的高度与人类发展水平。加强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培养,科学设定推进策略,全方位、全角度深化生态文明教育,构建科学发展之路,助力社会进步,是新时期中小学教育的应有之责。

关键词:中小学生  生态文明素養  人才培养战略

引用格式:马强.新时期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策略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22(18):44-46.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对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领公民践行生态环境责任,共建美丽中国。2021年2月,生态环境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培育,已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基础性任务,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实现人类文明延续的核心要义。

生态文明理念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生态文明素养立足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推进系统性思维、预见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价值观导向、行动力、合作力、自我意识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等核心要素上与可持续发展素养保持一致,并重点突出人的社会价值、公民责任、绿色理念和国际化视野,实现对国家、社会和人的整体影响,构建人类发展上位思考。推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地球间的和谐共生,是培养与提升人类生态文明素养的思想基础,在实践中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是建立普世的世界观,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学习与理解,确立人类命运发展主题,形成面向全球的统一性价值导向,推动社会共同进步;二是构建科学的人生观,强调个人对自身价值的认知与贡献,突出人的社会属性,体现时代精神,推动社会改变;三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传统观念、需求和做法进行调整与变革,倡导高尚的精神追求和利益规范。

一、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开展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是新时期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生态文明素养培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生态文明素养培养能够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学校教育强调德才兼备,提升学生综合本领。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突出道德标准、社会准则、国家情怀和人生价值等指标内涵,强化全学科、全过程和全学段培养,是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践。其次,生态文明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高度。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发展本质。加强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是突出人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和实施路径方面进行总体设定。以生态文明素养培育为核心的学校教育有着科学的育人环境,在公民教育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动力作用,成为国民教育进程中的关键性因素。生态文明素养在新型社会关系构建上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助力人类社会多边发展。依托学校教育建立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全面合作行动,强化命运共通、优势共享和共同发展理念,为社会公民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教育指引。此外,生态文明素养是人道主义精神的行动基础。生态文明倡导平等、互助、关爱和理解的价值准则,引导学生热心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参与志愿者行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发展支持。

二、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现实表现

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处于起始地位,也是核心主题。及时全面了解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现实表现,对掌握学校办学方向、明确育人目标有着积极作用。

1.生态文明价值观和素养水平差异明显

2019年6月,笔者为了解地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发放了《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调查问卷》,收集并整理了4908名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相关数据,并对核心要素进行了分析(见图1、图2)。

图1、图2数据表明,中小学教育在生态文明素养和生态文明价值观指数上存在差异性。其中,生态文明素养指标中的关键能力培养和可持续生活方式养成差异显著,生态文明价值观指数中尊重环境与资源、尊重多样性与差异性两个关键要素也差异显著。

分析原因,与中小学校在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中的目标和决策存在直接关联,需要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育人目标,整体设计生态文明教育方案,在培养策略和实施路径上增加深度与广度。

2.生态文明相关知识欠缺

中小学教育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知识内容更多来源于书本。受限于教材篇幅与应试要求,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学习的社会发展、国家建设和生态环保等诸多知识存在空白,亟需补充。仍以2019年问卷调查为例,学生在对待环境与资源的态度上,有近21.6%的学生认为人类对自然界无需同情和尊敬,有近50%的学生支持“我认为人类不需要适应自然环境,因为我们有能力改变自然环境,使它适合我们生存”的观点。

要尽快建设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完善中小学教育课程内容,深化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融合模式,开展主题学习实践,弥补学校教育空窗期,实现生态文明教育培养目标。

3.生态文明教育领导力不足

与传统教育不同,生态文明教育在办学方向、育人目标、能力养成、学习变革和教育行动方面推行渗透式教育模式,在传统教育基础上融入生态理念,从策略和实践层面推动教育发展,实现教育改变。领导力不足是制约学校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瓶颈,影响学生素养养成。需要尽早建立责任机制,确立职权义务,明确具体目标,切实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策略

中小学教育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基础。研究并探索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路径,制定科学规划,对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学校教育内涵有着积极作用。

1.全面学习,理念认同

将生态文明理论和相关知识纳入现有知识范畴,建设全面科学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体系。重点开展全员教育,将核心理论、国家政策和行动方案融入教育全过程,实现师生理念认同,完成生态文明思想的渗透与传播。重点推进“三个学习”:一是学习生态文明核心理念和社會主义发展理论,了解当今社会发展现象与矛盾,明确国家发展方向;二是学习党和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方针,贯彻“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布局奠定思想基础;三是推进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在师生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通过公民教育、人道主义行动、绿色生活方式、志愿者服务等专题行动,加快生态文明教育步伐,推动中小学校师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2.全程规划,顶层设计

生态文明教育的整体推进要以区域为单位进行顶层设计,设定区域整体目标,规范推进路径,展开教育行动。我们的经验是:第一,以地区政府及教育部门为主导,开展区域生态文明教育总体设计,重点围绕“五位一体”总体规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人才培养的相关文件,确立工作方向;第二,实施路径规划和方案设计,以学校为单位,设计工作方案,开展专题研讨;第三,启动“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行动”,依托“生态文明素养专题培训”“案例研讨”“主题辩论”等活动,引导青少年走出校门,服务社会,投身文明礼仪、低碳环保、健康习惯和全球化视野培养等,在教育行动实践中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水平。

3.全员培育,整体提升

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基础是人的培养,生态文明素养提升是主要力量。现代社会进步不仅需要管理者、决策者的改变,更需要广大建设者、劳动者等群体素养的整体提升,以生态文明素养推动社会建设进程。实施全员培育,重点关注五类人群:一是领导者培训,重点开展中小学校、教育机构中校长的专项培训,将生态文明素养内化为管理者思想,以生态文明引领学校办学目标,推动学校质量提升;二是加强学校中层管理者培训,提升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力与执行力,促进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强化中小学教师培训,以生态文明理念落实学校办学方向,关注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师生能力共同提升;四是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在中小学生群体渗透生态文明理念,培养良好行为规范,促进生态文明素养养成。五是积极发挥教育辐射功能,通过“小手拉大手”等行动,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家庭和社区教育,传播生态思想,养成文明习惯,实现生态文明素养在更广泛群体中的教育延伸。

苹果园中学立足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在全员培育上具有鲜明特色。学校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选取可持续发展“四个尊重”(即尊重人、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资源)价值观为核心,推进学校全体师生理念提升;创建“苹果园中学生态文明教育大讲堂”,通过生态文明理念与知识学习,探索国际准则与和平发展意识规范,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专业水平竞争力,实施国家型人才培养;建立“苹果绿之队”志愿者服务,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和学校服务,宣传生态文明理念、互联网精神、法律意识和人道主义思想,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

4.全力引领,整体推进

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育人质量的基本要求。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石景山实验学校是生态文明教育实验学校,自成立之日起便将“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确立“建设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特色学校,培养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素养新型公民”的育人目标。在办学过程中,科学凝练学校发展路线图,提出“学校管理一贯一和”“教师队伍一贯一专”“课程体系一贯一连”“育人手段一贯一策”的教育管理策略,“贯”通、链接生态文明教育的每个阶段,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5.全局深化,拓展延伸

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需要不断加大教育力度,推进教育决策,引领地区教育发展。2019年,《北京市中小学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全面部署首都地区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及任务。《方案》贯彻“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任务,将资源国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安全、生态文化五大方面确立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出课程、活动、宣传、实践、管理五大路径,发布15条具体任务和工作要求,强化中小学对生态文明教育知、情、意、行的全链条培养,构建首都教育生态文明完整体系。依托全市政策、文件推进,将生态文明教育核心主题和关键环节确立为教育推进主要内容,实现了生态文明育人目标的不断深化和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持续深入。

加强生态文明素养培育要从青少年开始,以中小学校为主体,实施全链条培养。每位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生态文明思想,更新教育目标,调整育人策略,将生态价值观融入育人体系,突出全员培育,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贡献人才力量,助力人类文明持久延续。

参考文献

[1] 张婧,马强.区域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与实践[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4.

[2] 张婧.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与实践探索[J].教育视界,2019(05):44-46.

[3] 史根东.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J].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19(Z2):68.

[作者:马强(1974-),男,北京人,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科研员,石景山区可持续发展教育专家工作室负责人,中级职称。]

该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推进策略与实践研究”(BJDB1905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
中小学生“认亲”现象简析
关于乐清市中小学生抗战精神教育的思考
中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