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革命文化课程的实践探究

2022-06-19林李侠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自信语文课程

林李侠

摘要:将革命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把革命文化融入课本,提高它的可读性和同步性。强调教育中的革命文化渗透,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注意情感。将革命文化融入中国基础教育的全过程,强化评价的整体性和程序性。

关键词:革命文化;语文课程;文化;自信

引言:中国优秀的传统与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都是具有鲜明特点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保证中国人民能够在今天仍然屹立不倒。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政治前景、革命前景、价值观和公众前景的统称。即自觉与内在、科学与政治、继承与创新、包容与开放。明确的政治导向,创新时代,丰富的教育内涵,使革命文化由文本话语走向生活话语,从单向的灌输到多元教育的互动。

一、论革命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内涵

革命文化是革命时期党和人民共同形成的一种文化的结晶,它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这种资源可以分为有价值的和没有价值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和纪念碑是指革命纪念碑、烈士陵园、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等实物资源。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是革命重大事件、革命人物的事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革命文化的物质与非物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人生、对世界、对价值的认识。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地方的革命文化教育,是对中国革命文化资源利用的扩展和深化,有助于学生对整体主义的认识有其必要性,即当代中国、国家、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对历史上重要的基地纪念馆进行动态的、历史性的理解,在中国的课程中加入了大量的教科书,从平面的教科书到立体的教科书,传递着鲜活的革命精神。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革命文化的实践问题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引入创造性文化,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但由于历史知识、现代生活和革命文化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整体意识较差,综合评价与整体评价缺乏关联性。

(一)必须改进对当代生活的了解

“目前的革命传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达到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革命传统与青年的代沟。”比如,小学课本的题目是“救国救民”、“反日爱国”,但现实中的学生与现实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如果学生只依靠课堂和文字的阅读,那么这种文章就会变得很抽象,不能真正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生活。从教学辅助资源的视角来看,针对小学生的以革命传统为主题的课外阅读和电影等内容很少。近几年,为了改善对孩子的评价,很多流行的影片和电视剧,在外在感受上,更加注重自身的内在的革命情感与心灵的升华。从课堂教育的角度来看,个人教师的传统的革命教育,近代革命“历史”的教育,主要是知识教育,纪念仪式,或专题讲座,利用分享的革命故事,传授现代革命的知识。它会让学生不了解革命的历史背景,不了解他们的感情,不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障碍,无法将他们与今天的快乐生活联系在一起。

(二)拓展革命文化资源的必要性

革命文化资源所承载的价值要素,是思想、德育的一种教育资源,但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却鲜有应用。革命文化资源的精神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净化和净化,无法真正成为大学生在这个世界上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使用还不甚了解。在许多学校,语文课本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教学资源。很多老师都会用「强调与举例」的方法来说明问题。主要途径就是要使革命文化资源在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等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举例来说,同学们可以到革命的红色地方或地方去,看一些红色的东西,并对烈士的坟墓表示敬意。所有的行为都是一种静态的、单一的表现。历史上强烈的革命文化所体现的苦难、牺牲的内涵,并不能很好地与当前的快乐、富足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也不能充分地增强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在这种实践活动中,若没有对其本质内涵进行挖掘与提炼,它的教育作用就难以具有充分的深度。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革命文化渗透的路径选择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要改善融合效果,使其更好地发挥人民的教育功能,就必须优化融合途径。

(一)加强教材中的革命文化与历史思想的融合,增强内容的现代、易读性。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优秀繁体汉字文化的信心、对革命文化的信心、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这三种文化并非彼此隔离,而是站在同一阵线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文化形式都在不断地积累着中国民族中心最真诚的精神追求。

(二)注重在教育中引入革命文化,注重学生的自主和参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转变单纯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把多种教育资源、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参与。目前,课堂上普遍采用的是参与式语文学习。平等参与和多元的学习活动是必须的。在课堂教学中,同学们能够独立地使用语文,并在语文思考、审美和探究方面积累实际的经验。参与式教学把革命文化融入到小学的语文中。

首先,根据注重平等的参与式教育的特征,可以采取问题式教学方法来教授与革命文化有关的章节。教师可以预先设置问题,将知识问题作为线索进行教学,并在课堂上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置身于问题的环境中。学生们在师生间的交流中认识了长征,共同体会到了诗词的韵味。

第二,基于情境因素的参与性学习特征,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引入革命文化,可以通过模拟情境、选择情境、创造情境来实现教育目标。比如,在《开国大典》、《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等教材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物质载体,使学生在客观、真实的历史遗迹面前感受和感受。这种以“实地感受”为基础的实践性教学,以“真情实感”、“实景”为载体,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革命精神。

例如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通过老班长为了履行自己的使命,精心照顾伤员自己却被累死、饿死的故事的描写,让学生理解责任与忠诚。虽然那个年代已经远离了学生,但是“责任”这- -理念并没有过时。特别是对于即将华业的小学生来说,更是要养成责任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老班长的责任人手,引导学生去分析自己在班级中、在家庭里应该要承担的责任。这种联系生活的方式让革命文化课文的阅读教学更加具有意义。其次,是要联系学生自身。《清贫》中描写了方志敏烈士虽然经手的钱财数额巨大,但是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清贫,不管国民党士兵如何搜身都找不到一个铜板。但是,他也是富有的,他拥有-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这篇文章通过对比让学生正確的看待贫富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情况来引导他们去讨论和分析问题:你认为方志敏烈士是一个清贫的人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看待富有或是清贫问题呢?这样的问题可以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他们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判断。

结语:

总之,在学习了革命文化之后,要及时组织同学们相互评鉴,互相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情景建构、参与观察、记录档案等方式记录、评价和引导学生对革命文化的情感、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李康平.中国革命文化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7):122 一 127.

[2]高良坚.论红色革命文化教育话语的当代转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48 一 50.

[3]项久雨,吴海燕.培育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18;24.

[4]徐美英,田晓伟.革命文化资源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自信语文课程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