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服退热药后物理降温时机选择的探讨

2022-06-18何家伟赖碧娟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退热药布洛芬水泡

何家伟 赖碧娟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深圳 518028)

发热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既是机体的防御反应,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正确地处理发热尤为重要[1]。高热不退指体温≥38.5℃持续超过4h,高热不退是很多患儿夜间急诊就诊最主要的原因[2]。由于我院儿科床位紧张,夜间就诊的高热不退患儿大多都需急诊科的护士来处理,如何安全有效地为高热不退的患儿降温,已成为了急诊夜班护士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高热不退的患儿口服退热药后,何时应用温水泡脚能更安全、有效地为患儿进行退热处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儿内科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高热不退夜间就诊患儿519例。男318例,女201例;年龄6 月~6 岁。纳入标准:(1)年龄:6月~6 岁的急诊就诊患儿;(2)体温≥38.5℃持续超过4h;(3)给予口服退热药:布洛芬滴剂,使用剂量0.2ml/kg。剔除标准为: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共有432例高热不退的患儿为本研究的对象,其中男258例,女17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用药前体温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和观察组患儿用药前体温均≥38.5℃且持续超过4h,两组患儿使用的口服退热均为:布洛芬滴剂,生产厂家为: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药品批号:180725448,药物浓度:15mL:0.6g,使用剂量均为:0.2ml/kg,全部采用2mL 注射器抽取所需剂量,保证用药的准确性;使用的物理降温措施为:40~42℃的温水泡脚20min。实验组给予患儿口服布洛芬滴剂1h 后予温水泡脚辅助降温;对照组采取常规措施:口服布洛芬滴剂后立即给予温水泡脚降温,观察及记录两组患儿在使用温水泡脚期间寒颤、抽搐等意外情况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统计口服布洛芬滴剂1h 后温水泡脚期间寒颤、抽搐情况的发生率和口服布洛芬滴剂后立即给予温水泡脚降温期间寒颤、抽搐情况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寒颤发生率1.8%、抽搐发生率0%,总发生率1.8%;对照组寒颤发生率5.6%、抽搐发生率3.7%,总发生率9.3%,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口服布洛芬滴剂后温水泡脚降温期间内寒颤、抽搐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3.1 高热不退的患儿夜间来急诊就诊时,家属、急诊儿科医生和护士均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患儿的体温安全地降至正常水平。只要能实施的措施,都全部实施,常见情况是:患儿刚口服完退热药,医生或是家属会立即要求给予患儿进行温水泡脚或其他物理降温措施。本研究的物理降温措施为温水泡脚。家属认为患儿一直高热不退,会导致患儿发生各种并发症,最担心的问题是:持续高热不退会导致患儿中枢神经不可逆的损坏,要求医护人员一定要在短时间内予患儿实施所有能进行的治疗或干预措施,认为只要实施了干预措施,就一定能将体温降下来。在临床上针对高热持续不退患儿最常采用的物理降温措施是:温水泡脚。面对家属焦急的心情,作为医务人员,非常理解焦虑的家属和生病中的患儿。但在本研究中,经过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发现口服布洛芬滴剂后立即为患儿实施温水泡脚这种物理降温措施时,很多时候不但不能及时为患儿降温,而且更容易出现寒颤、抽搐等并发症[3],导致患儿病情变化、加重家属的焦虑和担忧。所以,选择合适的时机为口服退热药后的患儿安全有效地进行温水泡脚成了本篇文章讨论的主要问题。

3.2 我科急诊分诊台常规备用的口服退热药为布洛芬,因其具有只对发热机体起作用而不影响正常机体体温的优点[4],在儿科被广泛用于高热患儿的降温。目前,最常使用的有两种剂型:布洛芬混悬液100mL:2g;布洛芬滴剂15mL:0.6g,本研究所采用的退热药统一为布洛芬滴剂,采用剂量为0.2ml/kg,全部采用2mL 注射器抽取所需剂量,保证用药的准确性[5]。作为儿科常用的退热药:布洛芬滴剂的血药浓度达到最高峰值所需的时间为服药后1.2~2.1h,也就是患儿口服布洛芬吸收入血到患儿体温开始下降所需的时间平均是72~126min,一次口服布洛芬滴剂0.2ml/kg 后的血药半衰期一般为108~120min[6]。采用温水泡脚降温是一种辅助降温措施,在实施此种降温措施的前提是口服退热药[7]。我科规定无抽搐史的患儿体温≥38.5℃,距离上次用退热药的时间超过4h 时首要采取的措施为:给予患儿立即口服布洛芬滴剂,口服退热药后才会再使用温水泡脚。

3.3 当患儿体温为38.5℃时,绝大多数的患儿都正处在体温上升期,易出现的情况有:畏寒、寒战、四肢末梢循环差伴花斑纹、肢端温度低等[8],此时给予温水泡脚,只能将足部末梢血管通过用热扩张,体温在短时间可能会有所下降[9]。但由于退热药还未完全吸收入血,药物作用还未开始起效,体温短暂的下降后会再次上升,而一旦上升,由于外部的用热,会出现超高热,通常体温会超过40℃,此时所采取的温水泡脚辅助降温并不能起到真正的降温作用,反而会让体温在瞬间升高,增加患儿的不适感如:寒颤加重、颜面潮红等不适。因绝大多数儿童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神经髓鞘形成不够完善,当施加一定的外部刺激时,大脑细胞会处于兴奋状态,导致细胞出现不正常放电,出现抽搐等异常情况[10]。突然的用热,属于外部刺激,容易导致患儿脑细胞的异常放电,进而致使患儿出现热性惊厥。

3.4 使用温水泡脚前应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如患儿直系亲属有过高热惊厥史的,但患儿从未发生过抽搐也作为了本研究的对象,对于这样的患儿在使用温水泡脚时更应该缓慢和谨慎,多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和精神情况,还要注意患儿是否出现了持续咬紧牙关等动作,临床中有一部分患儿在抽搐前的表现只会出现咬紧牙关的情况[11],故应加强观察此项内容。口服退热药60min 后,绝大多数患儿的四肢均转暖,末梢循环状况改善,此时患儿体温仍无下降趋势,可在密切观察患儿病情的前提下,进行温水泡脚。在泡脚前与家属进行充分有效地沟通,告知家属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取得家属的配合与理解;在进行温水泡脚的过程中,家属与医护共同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精神情况,尤其重视家属及患儿的主诉,当出现病情异常变化时,特别是抽搐发作前期的表现:咬紧牙关、四肢不自主的抖动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温水泡脚,采取预防抽搐的治疗[12]。

综上,虽然温水泡脚是一种临床上经常使用的物理降温措施,应在使用口服退热药布洛芬滴剂至少60min后再行温水泡脚,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温过程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退热药布洛芬水泡
布洛芬真是万能止痛药?
小儿退热药过量使用风险调查及分析
退热药你用对了吗
儿童退热还能用布洛芬吗
吃菠萝为什么要用盐水泡
消炎药该怎么用?医生说了很多次,可惜少数人知道
布洛芬缓解疼痛优于口服吗啡
水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抽掉梯子
退热药,在家怎么用